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悲惨世界 - 《悲惨世界》读书笔记·明白了什么是善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大概是受了各种文学作品或现实世界的影响,我一向认为人都是自私的。在那么多的小说或电视电影里面,我看到一个又一个角色*因为自己的欲|望而堕落,虽然结局 大都是正义的胜利,然而那胜利只能让人干笑着说“主角光环啊”。现实世界更不用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从我的世界观稳定以来,我一直都认为世上的人和事本无明确的善恶之分。善和恶都是相对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所谓善和恶都是基于这个立场的。我自己虽然不是坏人,但我在面对考验的时候,也很难说我会不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堕落。
  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什么是善。
  很标准的一个惩恶扬善的故事。情节拖沓,故事老套,这一百万字的故事,要是让金庸写恐怕十来万就写完了。雨果又喜欢插叙一些当时的社会状况、 他自己的政治观点、一些历史事件……洋洋洒洒一百万字下来,总共重点塑造的人物才那么十个左右,掰着指头数都数得过来:卞福汝主教、冉阿让、芳汀、沙威、 珂赛特、德纳第、马吕斯、爱潘妮、伽弗洛什、吉诺曼先生……没了。
  然而这些人中的每一个,都让我看到了巨大的人格魅力。我从未见过如此“伟大”的人物塑造,每一个都那么真实,都充满力量,充满情感。
  卞福汝主教简直把我的心灵也荡涤了。我如同那个时候的冉阿让一样,看到了一扇通往天上的窗。善的光辉从窗子里照出来,让我明白原来善是真实存 在的。不是“不作恶”,而是“行善”。我之前的一切关于“善良”的看法在这位伟大的主教面前土崩瓦解,灰飞烟灭。我从未在任何地方见识过如此纯粹的善。伟 大的善。
  冉阿让也是伟大的,然而他在“善”这条路上走火入魔了。他为了自己的道德洁癖而自首,致使一座城市就此没落;当他晚年的时候,他为了自己的道 德洁癖而不惜离开珂赛特,并进一步精神自虐……前者还情有可原,毕竟也是为了救人;但是对于后者,我认为这已经不是“善”的范畴了。
  沙威是个好人,是个好警察,永远尽忠职守,永远秉公执法。在他身上,善与法的矛盾体现得淋漓尽致。当善的力量将他彻底淹没的时候,他世界观崩溃而死……想来现在是再也不可能有如此真正尽责的警察了。
  我喜欢爱潘妮和伽弗洛什。我想所有读者都喜欢。他们洗刷了“德纳第”这个姓的耻辱。天真纯粹的他们比那些僵硬地遵守某些原则的人更可爱,更值得敬佩。
  芳汀的故事很短,但是很有力。她的故事才是真正的《悲惨世界》,是这整部书的点睛所在。在她身上,我看到了生活的无奈。
  其他人物,非我所喜,不再评价。
  一本伟大的书。
  向卞福汝主教致敬。
或许您还会喜欢:
宠物公墓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2
摘要:耶稣对他的门徒说:“我们的朋友拉撒路睡了,我去叫醒他。”门徒互相看看,有些人不知道耶稣的话是带有比喻含义的,他们笑着说:“主啊,他若睡了,就必好了。”耶稣就明明白白地告诉他们说:“拉撒路死了……如今我们去他那儿吧。”——摘自《约翰福音》第01章路易斯·克利德3岁就失去了父亲,也从不知道祖父是谁,他从没料想到在自己步入中年时,却遇到了一个像父亲一样的人。 [点击阅读]
情书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下雪了,就在藤井先生结束致词的一刻。"就此,多谢大家的到来。我肯定,阿树泉下有知,一定会很高兴。"渡边博子参加了藤井树逝世三周年的纪念仪式。藤井树的父亲正站在墓碑前讲及他儿子生前的点滴。博子?如果阿树多留一点时间便好了。三年前的事就像在眼前。当时,她跟阿树正准备结婚。就在婚期之前,阿树参加了一个攀山探险旅程。山中,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迫使探险队改行一条少人使用的路。 [点击阅读]
暗藏杀机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一九一五年五月七日下午两点,卢西塔尼亚号客轮接连被两枚鱼雷击中,正迅速下沉。船员以最快的速度放下救生艇。妇女和儿童排队等着上救生艇。有的妇女绝望地紧紧抱住丈夫,有的孩子拼命地抓住他们的父亲,另外一些妇女把孩子紧紧搂在怀里。一位女孩独自站在一旁,她很年轻,还不到十八岁。看上去她并不害怕,她看着前方,眼神既严肃又坚定。“请原谅。”旁边一位男人的声音吓了她一跳并使她转过身来。 [点击阅读]
查太莱夫人的情人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因为坊间出现了好几种《查太莱夫人的情人》的偷印版,所以我现在决意在法国印行这种六十法郎的廉价的大众版,我希望这一来定可满足欧洲大陆读者的要求了。但是,偷印家们——至少在美国——是猖厥的。真版的第一版书从佛罗伦斯寄到美国不到一月,在纽约业已有第一版的偷印版出卖了。这种偷印版与原版第一版,拿来卖给不存疑心的读者。 [点击阅读]
模仿犯
作者:佚名
章节:46 人气:2
摘要:1996年9月12日。直到事情过去很久以后,塚田真一还能从头到尾想起自己那天早上的每一个活动。那时在想些什么,起床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在散步常走的小道上看到了什么,和谁擦肩而过,公园的花坛开着什么样的花等等这样的细节仍然历历在目。把所有事情的细节都深深地印在脑子里,这种习惯是他在这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养成的。每天经历的一个瞬间接一个瞬间,就像拍照片一样详细地留存在记忆中。 [点击阅读]
玻璃球游戏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2
摘要:引言——试释玻璃球游戏及其历史一般而言,对于浅薄者来说,对不存在的事物也许较之于具体事物容易叙述,因为他可以不负责任地付诸语言,然而,对于虔诚而严谨的历史学家来说,情况恰恰相反。但是,向人们叙述某些既无法证实其存在,又无法推测其未来的事物,尽管难如登天,但却更为必要。虔诚而严谨的人们在一定程度上把它们作为业已存在的事物予以探讨,这恰恰使他们向着存在的和有可能新诞生的事物走近了一步。 [点击阅读]
请你帮我杀了她
作者:佚名
章节:75 人气:2
摘要:你知道吗,大夫,你并不是我回来以后看过的第一个心理医生。我刚回来的时候,我的家庭医生就给我推荐了一位。那人可不怎么样,他假装不知道我是谁,这也太假了——你要不知道我是谁,除非你又聋又瞎。每次我走在路上,转个身,似乎都会有拿着照相机的白痴从路边的灌木丛中跳出来。但在这一切倒霉事情发生之前呢?很多人从来都没有听说过温哥华岛,更不用说克莱顿瀑布区了。 [点击阅读]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米兰·昆德拉(MilanKundera,1929-),捷克小说家,生于捷克布尔诺市。父亲为钢琴家、音乐艺术学院的教授。生长于一个小国在他看来实在是一种优势,因为身处小国,“要么做一个可怜的、眼光狭窄的人”,要么成为一个广闻博识的“世界性*的人”。童年时代,他便学过作曲,受过良好的音乐熏陶和教育。少年时代,开始广泛阅读世界文艺名著。 [点击阅读]
世界之战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在19世纪末,没有人相信我们这个世界正在被一种比人类更先进,并且同样也不免会死亡的智慧生命聚精会神地注视着,又有谁会相信,当人类正在为自己的事情忙忙碌碌的时候,他们被专心致志地研究着,像人们用显微镜研究一滴水里蠕动繁殖的生物一般仔细。自高自大的人类来往于世界各地,忙着干自己的事,自以为控制了物质世界的一切。显微镜下的纤毛虫恐怕也不乏这样的幻觉。 [点击阅读]
伊利亚特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荷马史诗》是希腊最早的一部史诗,包括《伊里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相传是由盲诗人荷马所作,实际上它产生于民间口头文学。伊里亚特(ΙΛΙΑΣ,Ilias,Iliad,又译《伊利昂记》,今译《伊利亚特》。)是古希腊盲诗人荷马(Homer,800BC-600BC)的叙事诗史诗。是重要的古希腊文学作品,也是整个西方的经典之一。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