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北回归线 - 小说《北回归线》内容简介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北回归线》是米勒的第一部自传体小说,也是他出版的第一本书。此书以回忆录的形式写就,米勒在书中追忆他同几位作家、艺术家朋友在巴黎度过的一段日子, 旨在通过诸如工作、交谈、宴饮、嫖*妓等超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的夸张、变形生活细节描写提示人性*,探究青年人如何在特定环境中将自己造就成艺术家这一传统西 方文学主题。
  抽空看亨利.米勒的小说《北回归线》(他还有一本叫《南回归线》想来是姊妹篇了)。按我一往的习惯先不看什么译者序呀之类的,直接看正文,以免先入为主。
  看不懂。真的看不懂!
  从头到尾的梦游般的疯言呓语,通篇的粗俗语言,无处不在的粗野污秽的性*描写,疯子一样的思维逻辑,随便流淌的结构,意识与现实的混沌不清。
  通览了一遍,不知道所写要说的是什么,反把自己也弄得昏昏然如坠云雾。
  回过头来再看《总译序》(中国人民大学/杨恒达)(1995年2月):
  --亨利.米勒是一位有争议的作家,他最初发表的自传性*三部曲《北回归线》(1934)、黑色*的春天》(1936)、《南回归线》(1939)都是先在法国面世的。由于他的作品中存在露骨的性*描写,英语国家长期拒绝发表他的作品,所以他最初在英语国家默默无闻......
  --......随着对他的其余作品的解禁,亨利 .米勒的名字在美国乃至世界上变得家喻户晓,他被六十年代反正统文化运动的参加者们奉为自由与性*解放的预言家。
  --亨利.米勒受到文学界著名专家、学者、文人的如此赞扬绝不是偶然的,但他的作品有强烈的争议亦是事实......
  --我们首先应该把他看作西方现代文明的批评者......

  为了找回自我,找回家园,亨利.米勒形成了强烈的反叛精神,他的这种反叛精神所采用的方式,同文艺复兴时期的拉伯雷十分相似。拉伯雷以激烈的口气,粗俗污秽的语言,猛烈攻击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经院、哲学院及其支柱巴黎神学院、法院、教会等,这同我们在亨利. 米勒作品中看到的何其相似尔......
  --我们应该把亨利.米勒看作自我的重建者。
  亨利.米勒被人称作是自卢梭以来写出了最好的忏悔作品的人。
  --亨利.米勒在作品中表现渴望回归自然的内在自我,特别注重两个方面。其一,他十分怀念他在布鲁克林的儿童时代与青少年时代,他把儿童、青少年时代的种种经历和体验的回忆同梦境和幻觉结合在一起......其二,他突出了性*的问题,以大量的性*描写来表现人性*受到文明的压抑而爆发出来的发泄式的反映人性*从机器文明中逃回自然、逃回原始世界的强烈愿望。
  --我们还应该把亨利.米勒视为文学上的革新者。
  ......由亨利.米勒开创的这种新型的独特体裁看来,他不仅是一位极力推行先锋派文学主张的革新者,也是各种现代主义手法的集大成者......
  再来看看《痴人说梦》--试论亨利.米勒及其代表作《北回归线》(代译序)(袁洪庚/1993年2月28日于兰州大学)
  “在梦中,人尽可以任凭幻想这匹野马随意四处驰骋,而痴人说梦必然更不顾羞耻、荒诞离奇。从某种意义上讲,《北回归线》便是现代美国文学界痴人、怪人、狂人亨利.米勒的白日梦。”
  --米勒著有七部小说、两部剧本及许多书评、游记、回忆录、书信集和论文集。两部“回归线小说”当属他最著名的作品,而1949--1960年间出版的 “殉色*三部曲”(《性*爱之旅》、《情|欲之网》、《春梦之结》),加上《黑色*的春天》(1936)和《在克利希度过的平静日子》(1956)这两部纪实小说。《马洛西的大石像》与《空调恶梦》是两部游记,文笔生动、流畅,也很受评论家重视。

  --从艺术形式上看,米勒的“回归线小说”......创造了一种新的小说形式--用揶揄、夸张的笔触即兴描写自己一段时间内的全部经历,不论是美还是丑,同时掺进一段段怪诞、冷峻、出人意料的议论。
  --米勒的另一文体特点是连篇累牍、不厌其烦地写幻觉和梦幻,于是现实与幻觉、现实与梦境、现实与虚构往往不留痕迹地结为浑然一休,合读者产生非理性*的直观感、直觉感。
  --换言之,本书属于认真、严肃探讨人生重大问题的“实验小说”......
  --......其实,性*描写只是手段,米勒并不等同于为写性*而写性*的色*情文学作家。他并无意挑逗读者的情|欲--这一点是西方司法部门辨别一部文学作品是否“婬*秽”的标准。六十年代米勒、D.H.劳伦斯及其它一些作家的著作均依据此原则在美国解禁。
  米勒的性*描写是为他的人生哲学及政治观点服务的,充分表现出当代西方人特有的价值观和审美取向......
  --......米勒曾称自己为“文化暴徒”,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痴人、怪人、狂人的米勒及其作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社会和文化领域,其文学价值也非一般名家可比拟。
  ......1991年是米勒的“整日子”--诞生一百周年......
  ......抑或米勒终究有一天也会象爱伦.坡一样,成为超越其社会学价值的文学史上的旷世奇才?

  《序》(阿那依斯.宁)(阿那依斯.宁--1903-1977 美国作家、精神分析专家。生于法国巴黎,后入美国籍。1930-1940居留巴黎期间同亨利.米勒过从甚密)
  “假如真有可能,眼前这本书或许可以叫我们恢复一些基本的胃口。书的主旨似乎是要流露某种激愤悲苦的情绪,而且这种激愤悲苦的情绪是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的。然而书中还表现出狂妄的放纵和疯子似的欢欣,充满活力,趣味横生,有时则几乎沦为狂言呓语。它在极左和极右之间不断来回摆动,留下味同嚼蜡,空洞无物的一段段空白。它已超越乐观和悲观的范畴。作者叫我们最终战栗不已。痛苦已不再有隐秘的藏匿之处”
  ......本书由它自己的线索连接起来,单凭种种事件的发展和演变构成......
  ......如果本书中能诱发出一种能量,能令那些死气沉沉的人大惊失色*、从沉睡中猛醒,那就让我们额手称庆吧,因为我们这个世界的悲剧恰恰就在于再也没有什么东西能使它从昏睡中醒来......
  ......本书予以我们的正是血和肉。书中只有酒、食物、笑、欲|望、激*情、好奇心--一些滋养我人最崇高、最虚无缥缈的创作之根基的简单事实,上层结构则被砍去。该书送来一股清风,吹倒了枯朽的树木,它们的根部业已枯萎并且在我们时代的不毛之地中消失。该书触到了这些树根,以后继续向下挖,去发掘地下的道道清泉。(1963)
  看了这一些的序、代序,好象明白了一些,却不知是不是已被牵着了鼻子?
  还需要再慢慢的细读,找到自己的感觉。
或许您还会喜欢:
古都
作者:佚名
章节:48 人气:2
摘要:千重子发现老枫树干上的紫花地丁开了花。“啊,今年又开花了。”千重子感受到春光的明媚。在城里狭窄的院落里,这棵枫树可算是大树了。树干比千重子的腰围还粗。当然,它那粗老的树皮,长满青苔的树干,怎能比得上千重子娇嫩的身躯……枫树的树干在千重子腰间一般高的地方,稍向右倾;在比千重子的头部还高的地方,向右倾斜得更厉害了。枝桠从倾斜的地方伸展开去,占据了整个庭院。它那长长的枝梢,也许是负荷太重,有点下垂了。 [点击阅读]
命案目睹记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在月台上,麦克吉利克蒂太太跟着那个替她担箱子的脚夫气喘吁吁地走着。她这人又矮又胖;那个脚夫很高,从容不迫,大踏步,只顾往前走。不但如此,麦克吉利克蒂太太还有大包小包的东西,非常累赘。那是一整天采购的圣诞礼物。因此,他们两个人的竟走速度是非常悬殊的。那个脚夫在月台尽头转弯的时候,麦克吉利克蒂太太仍在月台上一直往前赶呢。当时第一号月台上的人不挤,本来没什么不对。 [点击阅读]
唐璜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乔治·戈登·拜伦(1788-1824)是苏格兰贵族。1788年1月23日出生于伦敦。他天生跛一足,并对此很敏感。十岁时,拜伦家族的世袭爵位及产业(纽斯泰德寺院是其府邸)落到他身上,成为拜伦第六世勋爵。1805-1808年在剑桥大学学文学及历史,他是个不正规的学生,很少听课,却广泛阅读了欧洲和英国的文学、哲学和历史著作,同时也从事射击、赌博、饮酒、打猎、游泳等各种活动。 [点击阅读]
啤酒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2
摘要:赫邱里-波罗用欣赏的眼光有趣地打量着刚被引进办公室的这位小姐。她写给他的信,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只要求见他一面,没提任何别的事。信很简短,语气也很认真,唯有坚毅有力的字迹,可以看出这位卡拉-李马倩是个年轻活泼的女性。现在,他终于见到她本人了──高挑,苗条,二十出头。她是那种任何人都会忍不住多看一眼的女人,身上穿的衣服很昂贵,裁剪也很合宜。她的眉生得相当方正,鼻梁挺直而有个性,下巴坚毅果决。 [点击阅读]
国际学舍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一)赫邱里·波罗皱起眉头。“李蒙小姐,"他说。“什么事,波罗先生?”“这封信有三个错误。”他的话声带着难以置信的意味。因为李蒙小姐,这个可怕、能干的女人从没犯过错误。她从不生病,从不疲倦,从不烦躁,从不草率,也就是说,就一切实际意义来说,她根本不是个女人。她是一部机器——十全十美的秘书。然而,今天上午李蒙小姐所打的一封十足简单的信竟然出了三个错误,更过分的是,她甚至没注意到那些错误。 [点击阅读]
在黑暗中蠕动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具体的年代已经忘记。就连是从哪里来,到何处去的旅程也已想不起来。那时我刚过二十,每天在颓废中生活,当时怀疑人生的态度与刚体会到的游戏感受莫名地交织在一起。也许正因为如此,那时的记忆也就更加模糊不清了。那是艘两三百吨,包着铁皮的小木船。我横躺在二等船舱中。这是位于船尾,依照船体呈环状的铺有榻榻米的房间。 [点击阅读]
复仇狂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1东京中野区哲学堂附近。七月二十八日,晚上九点一过,街上已没有行人了。仁科草介知道,自己身后有两个人越走越近,他们用醉醺醺的、含混不清的奇怪腔调喋喋不休地交谈着。“我醉了?总不犯法吧。呃……是吗?”其中一人声音含糊地说着,不知是对同伴,还是对仁科。仁科不由得苦笑了,看来这是个喝醉了酒脾气就不大好的家伙。两人步伐杂乱地从仁科身边擦过,霎时,仁科感到左肋下一阵剧痛,两支手同时被人按住。 [点击阅读]
复仇的女神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2
摘要:玛柏儿小姐习惯在下午,看第二份报。每天早上,有两份报送到她家里。如果头一份能准时送到的话,她会在吃早点时读它。送报童很不一定,不是换了个新人,就是临时找人代送。报童对送报的路径,各有各的做法。这也许是送报太单调了的缘故。 [点击阅读]
夜半撞车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一1在我即将步入成年那遥远的日子里,一天深夜,我穿过方尖碑广场,向协和广场走去,这时,一辆轿车突然从黑暗中冒了出来。起先,我以为它只是与我擦身而过,而后,我感觉从踝骨到膝盖有一阵剧烈的疼痛。我跌倒在人行道上。不过,我还是能够重新站起身来。在一阵玻璃的碎裂声中,这辆轿车已经一个急拐弯,撞在广场拱廊的一根柱子上。车门打开了,一名女子摇摇晃晃地走了出来。拱廊下,站在大饭店门口的一个人把我们带进大厅。 [点击阅读]
夜城外传·影子瀑布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世界上存在着一座梦想前去等待死亡的城镇。一个恶梦得以结束,希望终得安歇的所在。所有故事找到结局,所有冒险迎向终点,所有迷失的灵魂都能迈入最后归宿的地方。从古至今,世界上一直存在着许多这样的地方,散落在世界各地的黑暗角落。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的发展、魔法的消逝,大部分的奇景都已不复见,而这类隐藏的角落也随之凋零。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