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北回归线 - 《北回归线》读后感——空中爆炸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也许我们命中注定要遭厄运,也许我们当中没有一个人有希望活下去。如果是这样,那就
  让我们发出最后一声听了叫人胆寒、叫人毛骨惊然的吼叫吧,这是挑战的呼叫,是战斗的
  怒号!悲伤,去它的!挽歌和哀乐,去它们的!传记、历史、图书馆和博物馆,去它们的
  !让死人去吃掉死人。让我们活着的人在火山口边上跳舞吧,这是临死前的一场舞,不过
  它仍是一场舞。"
  在对文字丧失兴趣许久之后,我终于在一个自称为"流|氓|无|产|者吟游诗人"的作家笔下体验
  到了久违的阅读快感。牛比作者的牛比之处在于他能用自己的文字触摸你的身体,那些七
  零八落的字符散落在纸面上就变得性*感和诡异起来,共同营造出一个巨大的发烫的潮湿的
  场,让你不知不觉就面庞发热心跳加速,然后那些不知从哪儿伸出来的手就拿着一把把小
  刀在暗中捅你,高|潮迭起,过瘾无比。
  刚读完英文版的第一段我就被捅了一下,"we are all alone here and we are dead",呲
  呀着嘴还没叫出声来又读到那句"we must get in step.a lock step.toward the prison
  of death.there is no escape,the weather will not change."(我们必须步伐一致、
  前仆后继地朝着死亡的牢狱奔去。无法逃脱,天气也不会变。)然后我就开始有点发傻了
  ,被小刀接着捅的滋味不是那么好玩儿的,它极容易让你因为被疼痛的幻象蒙蔽一下子回
  不过神来而失血过多然后翘掉。好在我的神经不那么纤细,还不至于被几句英文给捅死。
  《北回归线》,一部先在法国面世并于1961年才在美国解禁的所谓充满"粗俗和婬*秽"的伟
  大作品,庞德认为它"大概是一个人可以从中求得快感的唯一一本书"。而其实这本书从头
  到尾都是这个叫亨利·米勒的家伙和他的一帮狐朋狗友们的叫嚷、呓语和情|欲箴言录,它
  是混乱的、疯狂的、粗野的同时又是真诚的。当个人的悲哀或者感伤超越了类似青春期式
  的"迷惘"时,他要么从此保持缄默,要么开始绝望地自渎。亨利·米勒属于后者,《the
  bandits》里有句台词,"当死亡-阴-影笼罩时,结束即开始。"亨利·米勒坎坷的经历以及个

  人对时代与环境的敏感使他注定要背负过多的沉重与绝望,因此他要么真的对自己的脑袋
  来上一枪一了百了,要么成为一个常人眼里的疯子。"从未患过神经病的人是不懂什么叫做
  痛苦的",好吧,既然痛苦无法避免,既然自我的折磨是无法避免的,那就干脆承认自己是
  个疯子得了。你还能对一个神经病做什么道德规范么?你还能要求一个疯子去恪守你那一
  套所谓现代文明所形成的光荣传统么?"一个人一露面这个世界便重压在他身上,把他的腰
  压断。总有过多的腐朽柱子立着,过多令人痛苦的人性*有待人去繁衍。上层建筑是一个谎
  言,其基础则是巨大的、令人不寒而栗的恐怖。"恐怖吗,发抖吗,躲起来抽泣或者放声大
  哭吗,没用!宝贝儿,对不起这一切只与你自己和你那敏感脆弱的小神经有关。所以不如
  放声大笑吧,那些要命的让你痒痒的虱子会一直这么在你身上繁衍生息,而你能做的就是
  一边笑着一边拼命地搔,直到把自己给搔死!明白了这一点就好办了,正如陈清扬在《黄
  金时代》里的那句经典总结,"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是为了忍受摧残,一直到死,想通了这
  一点,一切都可以泰然处之。"
  一位与亨利·米勒过从甚密的女作家在为《北回归线》所作的序中说道:"在这个因内省而
  濒于瘫痪、因享用精美的思想之盛宴而便秘的世界上,这一番对客观实在的野蛮暴露像一
  股赋予人勃勃生机的热血汹涌而来。暴力和婬*秽的东西完全保留下来,体现出伴随着创造
  性*行为而来的神秘与痛苦。"我们这个世界的悲剧就在于再也没有什么东西能使它从昏睡中
  醒来。人们不再做噩梦、不再心情振奋、不再觉醒。每个人都微笑着彬彬有礼的时代真的
  是那个关于天下大同美梦的实现么?"他们所处的世界同每一个地方一样,发生的事情多半
  是屎尿垃圾,同任何一个垃圾桶一样脏,只是他们能有幸盖上桶盖。"真相是残忍而刻薄的
  ,而执意要说出真相的人在对世界绝望的同时也把自己推入了万劫不复的痛苦深渊。"我感

  到了如在杵臼中被捣碎的苦痛,感到了掩面痛哭的悲痛。在时间的子午线上毫无正义可言
  ,只有创造了真实和戏剧幻觉的行动诗篇"搔吧搔吧,把自己搔死吧,你这自作自受的疯子
  ,你必须为你的脆弱和坦率付出代价。
  而性*,性*在亨利·米勒那里是一种"神圣的完美"。他和他的那帮朋友们在巴黎的烟花巷中
  、酒吧间里寻找着慰藉,而这"神圣的完美"与所谓的爱情无关,他们更喜欢一个无知而婬*
  荡的妓女,而非一个"扭扭捏捏的婊子"。"它的热力透过了她的身体,一直热到两腿之间那
  块女人身上该发热的地方。热力随即在此形成固定循环,使一个男人重新建立信心。"很粗
  俗是么,可这确实是一个更为直率和坦诚的男人对于自己内心深处胆怯和孤独的表露,他
  们甚至需要从一个女人的两腿间去重新建立信心。对于性*的依赖恰恰来源与真情的缺失,
  这一点在对于一个男人的讲述中表露无疑:"范诺登是个疯子,这一点我已经确信无疑。他
  怕独自一人呆着,他的恐惧是根深蒂固、无法摆脱的,趴在一个女人身上、同她结合在一
  起时他也仍旧逃不出自己为自己筑成的炼狱。他对我说,'我什么都试过了,甚至还数过数
  ,考虑过哲学难题,可全没有用。我好像成了两个人,其中一个始终在盯着我。我生自己
  的气,气得要命,恨不得去自杀……可以说每一回达到性*欲高峰时都是这样。约摸有那么
  一秒种我完全忘了自己,这时我甚至已经不存在了……什么都没有了……那女人也不见了
  。这同领受圣餐差不多。真的,我真的这么想。完事以后有几秒钟我觉得精神振奋……也
  许这种精神状态会无限期地持续下去--若不是身边有个女人,还有装灌洗器的袋子,水在
  哗哗流……这些微小的细节使得你心里清楚得要命,使你觉得十分孤独,而就在这完全解
  脱的一瞬间内你还得听那些谈论爱情的废话……有时这简直要叫我发疯……我不时发疯。

  发疯也不会叫他们走开,实际上她们喜欢我这样。你越不去注意她们,她们越缠着你不放
  。女人身上有一种反常的气质……她们在内心深处都是受虐狂。'"真正的爱不是一个对所
  有女人都具有施虐狂倾向的人所能理解的,根深蒂固的恐惧也不是靠和一百个或者几百个
  女人机械般的磨来蹭去能够解决的。遗憾的是大家似乎对此都心知肚明,所以大多数男人
  们仍然选择趴在一个女人身上去寻找自己的信心,至少约摸有那么一秒种你会完全忘了自
  己,不是么?
  真他妈够绝望的,亨利·米勒,你到底在胡说些什么!可他仍不紧不慢地说着,"这是一个
  没有希望的世界,不过用不着泄气。"这个疯狂的家伙在把世界说成一颗巨大的正在死去的
  恶性*肿瘤后居然仍在乐此不疲地寻找。是的,这个家伙居然仍然在无耻地干一种叫做"寻找
  "的勾当,"我想要一个河流能把人载到各地去的世界,不是成为古老传说的河流,而是能
  叫人同别的男女,同建筑、宗教、植物、动物接触的河流。是上面有船只的河流。 人们在
  这样的河里溺死,并非淹没在神话、传说、书籍和以往的尘土中,而是淹没在时间、空间
  的历史中。……我坚信今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应寻求写一本书,哪怕它只有一大页呢。
  我们必须寻找碎片、碎屑、脚趾甲,任何含有矿物质、任何得以使肉体和灵魂复活的东西
  。"哈哈,看到了吗,原来这个绝望的男人最终要找的是能使肉体和灵魂复活的东西,原来
  他仍然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他妈的理想主义者,这顿时让我更加坚定了要赞美他的决心。"在
  精神的极限上,人类再次发现自己像野人一样赤裸着身子。"这个野蛮书写的疯子最终在太
  阳落山时变得无比温柔起来,"太阳正在落下,我觉得这条河正从我的身上流过--它的过去
  、它年代久远的土壤和多变的气候。群山轻柔地束缚着它,因而它的流向早已确定。"并非
  虚伪的原始主义引发了这一番野蛮人的抒情,而我竟然差一点就被这一刀捅得感动起来
或许您还会喜欢:
从地球到月球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在南北战争时期,美国马里兰州中部的巴尔的摩城成立了一个很有势力的新俱乐部。我们知道,当时在这些以造船、经商和机械制造为业的人们中间,军事才能是怎样蓬勃地发展起来的。许多普普通通的商人,也没有受到西点军校的训练,就跨出他们的柜台,摇身一变,当上了尉官、校官,甚至将军,过了不久,他们在“作战技术”上就和旧大陆的那些同行不相上下,同时也和他们一样,仗着大量的炮弹、金钱和生命,打了几次胜仗。 [点击阅读]
他们来到巴格达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一克罗斯毕上尉从银行里走出来,好象刚刚兑换完支票,发现自己存折上的钱比估计的还要多一些,因此满面春风,喜气溢于形色。克罗斯毕上尉看上去很自鸣得意,他就是这样一种人。他五短身材,粗壮结实,脸色红润,蓄着很短的带军人风度的小胡子,走起路来有点摇晃,衣着稍许有点惹人注目。他爱听有趣的故事,人们都很喜欢他。他愉快乐观,普普通通,待人和善,尚未结婚,没有什么超凡拔群之处。在东方,象克罗斯毕这样的人很多。 [点击阅读]
伊利亚特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荷马史诗》是希腊最早的一部史诗,包括《伊里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相传是由盲诗人荷马所作,实际上它产生于民间口头文学。伊里亚特(ΙΛΙΑΣ,Ilias,Iliad,又译《伊利昂记》,今译《伊利亚特》。)是古希腊盲诗人荷马(Homer,800BC-600BC)的叙事诗史诗。是重要的古希腊文学作品,也是整个西方的经典之一。 [点击阅读]
伯特伦旅馆之谜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在西郊地区中心,有一些小巷子,除了经验丰富的出租车司机以外,几乎没什么人知道。出租车司机们能胸有成竹地在里面游弋自如,然后得意洋洋地到达帕克巷、伯克利广场或南奥德利大巷。如果你从帕克大街拐上一条不知名的路,左右再拐几次弯,你就会发现自己到了一条安静的街道上,伯特伦旅馆就在你的右手边。伯特伦旅馆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战争期间,它左右两边的房屋全都毁于一旦,但它却毫无损伤。 [点击阅读]
你在天堂里遇见的五个人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结局(1)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名字叫爱迪的人,故事从结尾处爱迪死在阳光下开始。从结尾开始讲一个故事,似乎颇为奇怪。但是,所有的结尾亦是开端。我们只是当时不知道而已。爱迪生命中的最后一个小时,像大部分其它时间一样,是在“红宝石码头”——壮观的灰色大海边上的一个游乐场里度过的。 [点击阅读]
你好忧愁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这种感情以烦恼而又甘甜的滋味在我心头索绕不去,对于它,我犹豫不决,不知冠之以忧愁这个庄重而优美的名字是否合适。这是一种如此全面,如此利己的感觉,以至我几乎为它感到羞耻,而忧愁在我看来总显得可敬。我不熟悉这种感觉,不过我还熟悉烦恼,遗憾,还稍稍地感受过内疚。今日,有什么东西像一层轻柔的、使人难受的丝绸在我身上围拢,把我与别人隔开。那年夏天,我对岁。我非常快乐。“别人”指的是我父亲和他的情妇艾尔莎。 [点击阅读]
侯爵夫人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2
摘要:一R侯爵夫人可不是才智横溢的,尽管文学作品里,凡是上年级的妇女无不被写成谈吐妙趣横生。她对样样事都无知透顶,涉足上流社会对她也于事无补。据说饱经世故的妇女所特有的吐属有致、洞察入微和分寸得当,她也一概没有。恰好相反,她冒冒失失,唐突莽撞,直肠直肚,有时甚至厚皮涎脸。对于一个享乐时代的侯爵夫人,我能有的种种设想,她都统统给破坏了。 [点击阅读]
假曙光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2
摘要:懒洋洋的七月天,空气中弥漫着干草、马鞭草和樨草的清香。阳台的桌子上,放着一只淡黄色的碗杯,里面漂浮着几枚大草霉,在几片薄荷叶的衬托下显得那么鲜红。那是一个乔治王朝时代的老碗杯周围棱角很多,折射出错综复杂的亮光,雷西的两只手臂正好刻印到狮子的双头之间。 [点击阅读]
偷影子的人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有些人只拥吻影子,于是只拥有幸福的幻影。——莎士比亚爱情里最需要的,是想象力。每个人必须用尽全力和全部的想象力来形塑对方,并丝毫不向现实低头。那么,当双方的幻想相遇……就再也没有比这更美的景象了。——罗曼·加里(RomainGary)我害怕黑夜,害怕夜影中不请自来的形影,它们在帏幔的褶皱里、在卧室的壁纸上舞动,再随时间消散。但只要我一回忆童年,它们便会再度现身,可怕又充满威胁性。 [点击阅读]
八百万种死法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我看到她进来。想看不到也难。她一头金发近乎银色,要是长在小孩头上,就叫亚麻色。头发编成粗辫子盘在顶上,用发针别住。她前额高而平滑,颧骨突出,嘴巴略大。加上西部风格的靴子,她得有六尺高了。主要是双腿长。她穿着紫色名牌牛仔裤,香槟色皮毛短上衣。雨时断时续下了一整天,但她没带伞,头上也没有任何遮挡。水珠在她的发辫上闪烁着,像钻石。她在门口站了会儿,四下张望。这是周三下午,三点半左右。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