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不打不骂教孩子60招 - 第13招 尊重孩子的秘密和个人隐私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世界著名教育家斯特娜夫人说:“自尊心是一个人品德的基础。若失去了自尊心,一个人的品德就会瓦解。”自尊心,每个人都有。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同样也具有自己敏感的自尊心。
  孩子渴望被尊重,被承认。千万不要以为“请勿打扰”这四个字只会出现在宾馆门把手上。实际上,很多孩子也会在自己房间的门把上留下这类话语:“请勿打扰。有事请先敲三下,允许,方可进入。”
  有一位父亲有一次未敲门就进入儿子的房间,儿子竟恼怒地大声问道:“有什么事?为什么不敲门进来!”这位父亲十分伤心:“白养这么大了,怎么这样对待我。”
  可是儿子在自己的日记中却这样写道:“我看书写作业时,有时学着学着,感到背后喘气声,猛一回头,发现爸爸正在偷偷地看我。每当这时,我就觉得自己像做错了事,气得跟他们吵。对他们不敲门进房间我特反感,每个人都要尊重别人的想法,父母也不例外。”
  “看”着孩子学习,引起孩子的反感。这件事情表明孩子需要父母的尊重和理解,他们也有自尊。这种现象极为普遍。父母与孩子交流方面的冲突日渐突出。
  随着孩子的长大,许多父母对孩子的担心,慢慢转变为不放心和不信任。于是一些父母偷听电话、偷看日记,甚至用雇私人侦探“跟踪”干涉孩子的生活。
  孩子之所以要求父母“请勿打扰”,根本原因在于父母无视孩子的存在,不尊重孩子的人格与自尊。
  一个女孩子在倾吐成长的烦恼时,在写给某青少年心理咨询所的信中写道:
  老师,我是一名初二学生,我有一个很大的烦恼,那就是妈妈老是要私拆我的信件。
  我有不少朋友,比如小学里的、外面辅导班里认识的、一起排练节目的等等。平时学习太紧张了,我们就写信联系。可是信一寄到家,我妈妈就要拆 开来,先看看,然后才肯给我。我说了她好几次,她就是不听。我感到自己已经不再是过去的小孩子了,应当拥有自己的交友领域了,所以我感到妈妈这样做是不尊 重我。

  那天,妈妈拆看了我的来信后,一边把信扔给我,一边说:“哼,你现在什么也不告诉我了,我看你瞒得了我。”天哪!我有什么东西要瞒着她呀!老师,你说我妈妈这样做,我该怎么办?
  处于十四五岁花季的孩子,为什么十分反感父母偷看他们的日记、私拆他们的信件,为什么总爱在家中自己使用的抽屉上锁上一把锁?似乎有什么不宜公开的秘密,或者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父母正是因此而担心。
  其实,这是他们独立意识和自尊意识的一种体现。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心理上出现了一些新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父母的依赖减少,独立意 识强烈,成人化倾向明显,希望别人尊重他们的自主性、独立性;随着生活领域的扩大,知识信息的增多,他们的内心变得敏感起来,感情变得细腻起来,许多想法 开始在内心翻腾,原先敞开的心扉开始渐渐关闭,有了自己的隐私;而且,即使有不少话想说,但观点已经与长辈不一致了,于是他们与父母的心理沟通明显减少, 转而向“心爱的日记本”大量倾诉内心的“秘密”,或者在信件中诉说内心的感受。
  因此,他们往往会把日记本视为不许别人染指的珍宝,并用“锁”勾画出他人不可随意进入的内心世界的“警戒线”。这是独立意识和自尊意识的体 现,是孩子走向社会的前奏曲,对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孩子的身心健康关系重大。然而,有的父母往往出于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千方百计地窥视、探测孩子的隐私, 没想到这种“爱心”却侵犯了孩子的隐私权,成为阻碍其心理健康成长的绊脚石。
  人本来就是群居动物,需要社会,需要与人交往。处于“心理断乳期”的孩子,强烈需要有自己成长的空间,希望别人把他当成人看待。如果这时父母还把他当成孩子,就会引起他们的厌烦,产生对抗心理。
  有这样一位父亲,他处理儿子的异性交往问题就非常智慧。
  有一天,儿子跟父亲说:“爸,本人看上一个女生,漂亮、智慧、好心,我能跟她结婚吗?”

  父亲说:“好啊,你能看上她,她看上你了吗?”
  儿子自豪地说:“她也看上我了。”
  “那很好,你能被一个女生看中,说明你很了不起;你能看中一个女生,说明你的眼界开阔了,如果你将来想在县里发展,你就跟她继续交往下去; 如果你想在市里发展,你将来就应该在市里去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你想到省里发展,你应该到省里解决问题;如果你想到北京发展,你应该到北京解决这个问题;如 果你想在世界发展,你应该出国解决这个问题。”
  儿子听了说:“那我就等等再说吧。”
  这位聪明的父亲用幽默的方式给了儿子一个重要的人生忠告,而不是用跟踪、调查等侵犯孩子隐私的手段。
  孩子大了,心中自然会有不愿告诉他人的秘密。尽管孩子内心世界的秘密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东西,但毕竟是孩子成长成熟的表现,也是孩子成长过 程中的正常现象。父母对此应该予以尊重,千万不能因为子女不再像以往那样和自己说心里话、有事瞒着自己或给抽屉上锁而心急、焦虑,更不要采取“偷看”之类 的方法。
  否则,只会给青春期孩子的心灵蒙上沉重的阴影。因为青春期的孩子本来就敏感、自尊,很难忍受别人的误解和偏见。试着去了解他们,与他们沟通、闲聊,加强家庭内部的民主、温馨气氛,才是减少子女对日记本的“感情依赖”,鼓励他们与父母共享心灵的良好方法。
  当然,有许多父母其实是怀着一种矛盾的心情翻看孩子日记的——知道翻看日记本是不妥的,但又无可奈何,生怕孩子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学坏 了。那么,注重平时的交流,特别是在充分尊重孩子人格与隐私的基础上,平等对话,交流情感,循循善诱,让孩子主动敞开心扉,恐怕是避免这种矛盾的最好办法 了。
  至于私拆孩子的信件,更是错误的。因为无论是《宪法》,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都明文规定,公民的通信自由不容侵犯,未经允许拆看他人信件,是违法的,不允许的。

  毫无疑问,保护孩子的“隐秘世界”是对孩子的尊重,父母也会因此赢得孩子的敬重和爱戴。那么,父母应该如何对待孩子的隐私和秘密呢?
  用心了解,掌握孩子的蛛丝马迹
  在目前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许多不健康的因素都在悄悄地腐蚀着孩子的心灵。如养成抽烟喝酒的不良嗜好,结交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晚间外出甚至彻夜不归、早恋等,父母应及时观察和掌握孩子的这些“隐秘世界”的蛛丝马迹,以利于正确的引导。
  理解沟通,尊重孩子的自尊自由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独立人格的形成,孩子的“保密性”越来越强,如写日记和书信,与同学交往和谈话内容,都不愿主动地向父母透露。这时的父 母,可以经常主动地找孩子交谈,达到与孩子情感上的沟通,营造家庭中平等、民主、理解、宽松的行为模式,使孩子感到自己和父母之间不仅仅是血缘上的亲子关 系,更是生活中可以信赖的朋友。这样一来,孩子也会愿意把自己心中的秘密告诉父母了。
  有的放矢,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尽管孩子的自主意识增强,但正确的人生观尚未形成,是非观念不强,缺乏自我克制的能力,正值成长的心理危险期,所以在处理诸如学业、情感、 人际、生活等许多方面,还不可能把握好尺寸。因而父母在细心观察孩子的思想动态,掌握孩子内心隐秘的同时,要根据其性格、爱好等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培养 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当孩子有了自己的爱好、理想甚至异性朋友时,更应循循善诱,加以引导。
  使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把握自己的思维、生理和内心隐秘,规范自己的品德和人格,使孩子学会如何去辨别朋友、增进友谊、处理矛盾,并不断排除 和修正内心隐秘世界中非健康的因素。当然,父母还要允许孩子“保密”,内心的秘密是每个正常人具备的基本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讲,尊重孩子的“隐私”,就是 尊重孩子的人格。
  父母要了解孩子对“受人尊重”的需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尊重孩子的隐私和秘密。
或许您还会喜欢:
24重人格
作者:佚名
章节:50 人气:2
摘要:中文版序言受出版社编辑的委托,我花了几个晚上阅读了全书(台湾译本),深感一个心理学家(CameronWest博士,本书的作者和主角)能用非常优美的文字和细致入微的描述为读者展现他的心路历程,揭示普通人或许不可思议或难以理解的一个多变、离奇、但又确实存在的“世界”——多重人格现象——之难能可贵。 [点击阅读]
九重紫
作者:佚名
章节:344 人气:2
摘要:第一章争执窦昭觉得自己可能活不长了。老一辈的人常说,梦死得生,梦生得死。她这些日子总梦见自己回到了小时候,坐在开满了紫藤花的花架子下摆动着两条肥肥的小腿,白白胖胖像馒头似的乳娘正喂她吃饭。有风吹过,垂落的紫藤花蔓挤在一起,累累迭迭的紫藤花籁籁作响,像群围在一起窃窃私语的小姑娘。她觉得有趣,笑嘻嘻地跑了过去,抓住一根藤蔓,顺手就揪下了一朵盛放的紫藤花来。 [点击阅读]
穷人缺什么
作者:佚名
章节:174 人气:2
摘要:——《穷人缺什么》的启示黄奕在google上输入“弱势群体”搜索,0.09秒内出来122万条,可见这已不是个生僻的词。那么什么叫弱势群体?从一般意义上看,弱势群体是指那些经济十分困难的人群。他们因为贫穷致使孩子辍学、有病无法医治,许多人的理想无法实现。于是有不少专家学者和作家,写了不少帮助人脱贫致富的书,诸如《教你如何致富》《用最少的钱赚最大的利润》《三年成百万富翁》之类。 [点击阅读]
世界如此险恶 你要内心强大
作者:佚名
章节:40 人气:2
摘要:自序从今天起,做强大自我的主人还是一个小孩子的时候,我就困惑于人类心理的这些现象:为什么一个有权或有钱的人,要去羞辱一个弱者?为什么一个人?仅因为没钱,就被众人贬损,活得屈辱不堪?为什么一个人因为在心理上对一些事情无法承受,就发疯甚至自杀?如今,人类早已走出了英国政治哲学家霍布斯笔下的原始丛林,在这个原始丛林里,人对人是狼。 [点击阅读]
习惯决定一切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第1章积极处世的习惯决定成功(1)成功源于自信没有自信心,好比没有气的皮球,怎么拍也拍不起来,谁还会拿去比赛。一个经理,他把全部财产投资在一种小型制造业上。由于世界大战爆发,他无法取得他的工厂所需要的原料,因此只好宣告破产。金钱的丧失,使他大为沮丧。于是,他离开妻子儿女,成为一名流浪汉。他对于这些损失无法忘怀,而且越来越难过。到最近,甚至想要跳湖自杀。 [点击阅读]
大漠谣2
作者:佚名
章节:87 人气:2
摘要:第一章绑架-1黑沉沉的天空沉默地笼罩着大地,空旷的古道上只有得得的马蹄声在回荡。我坐在马车篷顶呆呆凝视着东边,那座雄宏的长安城已离我越来越远。不知道多久后,东边泛出了朝霞,虽只是几抹,却绚烂无比,天地顿时因它们而生色。慢慢地,半边天都密布了云霞,如火一般喷涌燃烧着。一轮滚圆的红日从火海中冉冉升起,不一会就把笼罩着整个天地的黑暗驱除一空。天下只怕再没有比日出更灿烂壮美的景色。 [点击阅读]
孤芳不自赏
作者:佚名
章节:73 人气:2
摘要:第一卷第一章七月中,归乐国境内。烈日横空,照得道路两旁的树木都低下了头。三五个路人忍不住炎热,缩到树下乘凉。黄沙大道旁卖茶水的老头也因此多了两桩生意。“来碗茶。”大力地扇着风,路人从怀里小心地掏出钱袋,捡出一个小钱放在桌上。“来啦,好茶一碗,清肝降火。 [点击阅读]
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
作者:佚名
章节:69 人气:2
摘要:第1章为什么再怎么整理都整理不好?1.1.从此摆脱“不会整理”的恶梦每当我介绍自己的工作:“我在开课教人怎么整理东西。”大部分人都会睁大眼睛,惊讶地说:“这样也算工作喔?”接下来就问:“整理东西还需要学喔?”的确,从“厨艺课”到“瑜加课”,甚至偶尔还会看到“打禅课”,学习才艺蔚为风潮,导致现在学习才艺这件事似乎已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市面上却几乎没有出现所谓的“整理课”。 [点击阅读]
格林童话
作者:佚名
章节:209 人气:2
摘要:雅科布·格林国籍:德国生平:雅科布·格林(1785年1月4日-1863年9月20日),德国著名语言学家,和弟弟威廉·格林(1786年2月24日-1859年12月16日)曾同浪漫主义者交往,思想却倾向于资产阶级自由派。他们注意民间文学,搜集民间童话,亲自记录,加以整理。 [点击阅读]
人生要耐得住寂寞
作者:佚名
章节:92 人气:2
摘要:我在等你,你已逝去(1)第一章寂寞让爱情如此美丽人们总是嫌爱情不够美丽,便用金钱、权势、地位去装扮它,终于,爱情变得光彩十足,却教人无法看到它的本质。真正美丽的爱情,并不需要过多的元素,平淡时的相亲相爱,苦难时的相濡以沫,寂寞与爱情,凄凉与美丽,其实靠得很近。1917年,27岁的胡适在母亲冯顺娣的安排下,与比他大一岁的同乡女子江冬秀拜堂成亲。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