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不打不骂教孩子60招 - 第39招 不把家变成死板的教室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一个人的心境如何,将决定其行动力。教育专家认为,如果能刺激孩子的兴趣,就可以充分培养着孩子的创造力。
  一个人一生学习的大好时光大多在学校里,但学校并不是接受教育的唯一场地,家庭也是教育的好场所。要想让家庭发挥其更大的作用,就在于努力营造家庭氛围。
  生活是最好的教材,家庭是除了学校之外的一个特殊的课堂。父母是孩子人生路上的引路人,父母的情操、理智、修养,直接影响着孩子。在每一件具体事情上,父母的所言所行给孩子的教育和影响,往往胜过平日教子时的千言万语。
  著名剧作家沙叶新幽默感极强,其女儿也天生具有幽默细胞,还在童年时他就对“女大不中留”有过一番妙论:“我认为‘女大不中留’的意思就是……嗯……就是女儿大了,不能再在中国学习了,要到外国去留学。”后来她果然去美国留学了。
  沙叶新的女儿一次回国探亲,她和父母谈起同在美国留学的弟弟,说弟弟想娶个黑人姑娘。父母不由大吃一惊。“妈妈怎么还有种族歧视?黑人女孩 是黑珍珠,身材好极了,长得也漂亮。”“我倒没有种族歧视,”沙叶新接话说,“我就担心他们以后给我养个孙子;送到上海来让我们带。万一晚上断电�比�是黑 的,找不到孙子那不急死我们!”女儿连忙说:“那没关系,断电的时候你就叫孙子赶快张开嘴巴,那不是就找到了!”
  在父女之间这场温情脉脉的唇枪舌剑中,父亲显示了他开阔的脚襟、年轻的心态和幽默的天性,而女儿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番“唇枪舌剑”为久别重逢的父女增添了一份格外的喜悦。

  家庭环境可以加强也可以抑制一个孩子创造力的发展。一个对人、地、事物拥有丰富体验的孩子,能呈现多样化可能性和创造力。
  爱迪生是世界著名的发明家,一生中共有大大小小的发明2000多种,人们称他是“发明大王”。他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自幼富于幻想和爱动脑筋。特别喜欢鼓捣科学小把戏。
  爱迪生只上过3年小学,而这三年读书生活,还是在淘气中度过的,他被校长认为是贪玩而被开除出校,这使爱迪生幼小的心灵受到了很大的打击。然而,他的母亲最了解儿子的浓厚兴趣,她不认为儿子的兴趣是不务正业。
  母亲专门在地下室里为爱迪生开设了实验室,支持孩子的小科学试验,从而使爱迪生的发明能力得到了激发。12岁那年,他在火车上卖报,但同时又偷偷地在火车做试验,差点使列车爆炸了。车长一怒之下,狠狠地抽了他一记耳光。这一耳光爱迪生落下了终生的残疾。
  后来,耳聋的他又当过电报员,继续学习和研究。1862发明了留声机,轰动了全世界。
  假如没有父母的理解和支持以及为爱迪生创造的自由环境,尽针爱迪性具有好的天资,恐怕不会有大发明家爱迪生。
  爱迪生的成就是与父母为他创造的家庭氛围分不开的。

  所以,作为父母,一定要懂得家庭氛围的重要性,不要把家庭变成死板的学校教室,使孩子整日都是在学校的感觉。
  愉快的家庭气氛本身就是一种教育。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请父母让笑声充满家庭。
  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有位母亲说“孩子的爸爸在单位上与同事友好相处,待人谦和,但对孩子却是另一副面孔,不高兴就大发雷霆。”为什么, 因为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是感情介入和渗透最深刻的人际关系,爱之深,则责之切。爱与恨两种极端情感在人心灵中往往是孪生的,对孩子爱得深,也就容易产生恨。 再加上父母与子女间心理上没有障碍,语言上没有阀门,父母一不高兴极易信口开河。
  要创造和保持美好和谐的家庭气氛,父母首先要克服情绪上的随心所欲。生活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烦心事,父母在喜怒之间,应随时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力求保持一种平和、明朗、乐观的心境。千万不要把愤怒、怨恨、沉郁等消极情绪传染给家庭和孩子。
  让幽默为家庭添乐趣
  人人都希望家庭的港湾宁静而和谐,而宁静的生活也需要笑声做点缀,和谐的日子也需要诙谐来调剂。幽默中有自嘲、有宽慰、有机智、有纯真,虽 然幽默的情况不同,方式不同,效果却同样神奇。比如遇到家人生闷气不妨说句“天气预报可是晴天啊,怎么多云转阴啦”,赶上双休日,全家聚在一起,讲讲故 事,说说笑话,既有教育孩子的作用,又给家庭平添了不少乐趣。

  创造自由的家庭环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有利于孩子创造性发展的前提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在进行创造性活动时,孩子都不希望自己受到嘲笑或干扰,而希望能自由自在地专注于自己的活动。因此,给孩子一个自由的家庭环境就显得十分重要。
  让笑声充满整个家庭
  “笑一笑,十年少”,“笑一笑,福来到”,笑是联络感情的一种妙用无穷的方法,孩子生活在笑脸盈盈、笑声朗朗的家庭之中,必然会心情愉快,必然会产生进取的激情和向上的力量。
  打消对子女的过高期望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心可以理解,但当子女由于种种因素,某些方面不能达到父母的期望时,许多亲子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打骂仅是一种感情发泄,对改变子女的现状无济于事。与其如此徒劳无效,不如降低期望值,让子女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自己选择前进的道路。
  不要过多地干涉孩子的行动
  无数事例证明,没有一个孩子是在训斥、干涉和棍棒威胁下成才的。棍棒威吓暂时会起作用,但不会持久。父母把孩子当朋友,这是家庭教育中的重要原则,这需要父母有良好的情绪修养,较高的精神境界和摆脱亲子感情纠缠的超脱精神。
  充满敌意的家庭气氛,过多地干涉、训斥孩子,都是不恰当的。为了孩子,每一个家庭都应当和睦、愉快、幸福、美满。
或许您还会喜欢:
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海菲在铜镜前徘徊,打量着自己。“只有眼睛还和年轻时一样。”他一边自言自语着,一边转过身慢慢地在敞亮的大理石地板上走着。他拖着年迈的步伐在黑色的玛瑙柱子之间穿行,走过几张雕刻着象牙花饰的桌子。卧榻和长沙发椅发着龟甲的微光。镶嵌着宝石的墙壁上,织锦的精美图案闪闪发光。古铜花盆里,硕大的棕榈枝叶静静地生长着,沐浴在石膏美人的喷泉中。缀满宝石的花坛和里面的花儿竞相争宠。 [点击阅读]
买夫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楔子那年的冬天很冷,长得像是没有尽头。岁末将至,家家户户忙置办年货,围炉守岁过个好年。那是她失去家人的第四个年头,却依然无法习惯没了亲人在身旁围炉守岁的新年。她讨厌安安静静的屋子,说了话无人应答,空冷的木桌、木椅,怎么也坐不满。每一个独自面对的新年,都好寂寞,好难挨。送走最后一个客人,她收拾妥当,隔壁摊上还剩两块干烙大饼,她索性全买了,却一点想吃的欲…望也无。 [点击阅读]
叛逆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楔子夜半,惊醒!一身的酸痛,直觉摸索身侧的棉被,只触到一掌的冰冷与坚硬。她茫然睁开眼,身下是大理石地板,而不是她温暖柔软的大床。又跌下来了吗?她苦笑。明天,要记得叫人来铺上长毛地毯。室内空调似乎没有发挥它的效用,冷,是唯一的感觉。功能再强有什么用?一点都不暖的暖气,明天要顺便换掉它!她坐起身,赤脚下楼。打开冰箱,里头塞得满满,应有尽有。 [点击阅读]
回首的相思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楔子最后一抹夕阳余光没入地平线之下,宁静的小家庭中,婴儿嘹亮的哭啼、夹杂成一股笔墨难以形容的氛围----那叫温馨。突然,悠扬的门铃声响起。“擎,去开门。“房内,尹心语扬声喊道,由那慌乱的口气和婴儿更加撼动山河的壮烈哭声可以判断,刚晋升为母亲的小女人尚未摆平那个才数月大的小东西。宋擎了然地笑了笑,先关了炉火后,才离开厨房。 [点击阅读]
奇特的一生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第一章作者想着怎样吸引读者,读者寻思值不值得看下去谈这个人的事,很想做到实事求是,又想写得生动些。这两个要求很难捏到一块儿。只有在不一定要实事求是的时候,事实才会叫人感兴趣。本来嘛,可以想办法发明一种新颖的手法,用它把事实地制成引人入胜的情节。又有秘密,又有斗争,又有险风恶浪。同时又翔实可靠。比方说,满容易把这个人写成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孤胆战士,单枪匹马对付强大的对手。独个儿对着大伙儿干。 [点击阅读]
寂寞高手
作者:佚名
章节:51 人气:2
摘要:股市并非深不可测并非无所适从而是有内在规律的懂得其内在规律的人才能“有的放矢”集资和锁筹功能(一)这个功能在沪市体现得淋漓尽致如果国家认为股市只不过是一种泡沫经济,而其又在二级市场中失去了集资功能,那么还有生存的必要吗?既然答案是肯定的。既然发展是硬道理,我们坚信具有中国特色的证券市场在经历过磨合后必将逐步走向辉煌。 [点击阅读]
悠情似雨浓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第一章大清年间傲风堡偏厅。内首席端坐着一名老者,由外观看来,约已年届七旬,虽两鬓斑白,威严肃穆的神情却在无形中给人一种强大的压迫感,犀利睿智的眼眸不但并无垂老之色,精锐中反而带着一股天生的权威气势,令人不由得心生敬畏。一旁卓然而立的男子抿紧了薄唇,英挺卓众的容颜散发着与老者相同的慑魄气势,轻拢的眉宇间有着凝然与苦恼。 [点击阅读]
我不是教你诈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打听人机的人,易招人怨。泄漏天机的人,易遭天遣。好个知心朋友"可是我菜都买好了……好吧!谢谢……再……"小英的"再见"还没说完,对方挂了电话。许久,许久,她呆坐着,电话还在手里,发出呜、呜的声响,在这个已经空了的办公室里,显得有点刺耳。"有什么不开心的事?"一双手伸过来,帮她挂上了电话,抬头,是新来的唐小姐。"没什么事。"她扯了扯嘴角:"你怎么还没走?""急什么?有什么事等我回家办?家又不像个家。 [点击阅读]
攻心话术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2
摘要:第1章化弱为强:换来主动性a:“你是80后吧?”b:“是。”a:“老家是山东的?”b:“是。”a:“是本科毕业吧?”b:“是。”a:“你工作挺顺利吧?”b:“是。 [点击阅读]
柳林风声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2
摘要:肯尼斯·格雷厄姆(1859~1932)生于英国苏格兰的爱丁堡,他的童年很不幸,5岁丧母,随后丧父,几兄弟都由亲戚收养。中学毕业后,他没有钱继续读大学,20岁进英格兰银行工作,直到1908年,因在银行里被一疯汉用枪击伤而退休。他喜欢自然和文学,业余研究动物和写作,很早就是一位很有名气的作家。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