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布登勃洛克一家 - 第一部 第一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接下来是什么?……接下来是什么?……”
  “真是,怪事,接下来是什么,亲爱的小姑娘!”
  布登勃洛克参议夫人和她的婆婆并排坐在一张用淡黄缎子蒙着面的白漆长沙发上,沙发椅背上装饰着一个镀金的狮子头。她望了坐在自己身旁安乐椅上的丈夫一眼,就来给她的小女儿解围。小女孩这个时候正坐在窗户前边祖父的膝头上。
  她提示说,“冬妮!‘我相信,上帝……’”
  八岁的小安冬妮身材娇小,穿着一件闪光的薄绸衣,金黄色头发的小脑瓜正努力地从祖父的面孔旁边扭开来一些,蓝灰色的眼睛不停地茫然地向屋子里张望,嘴里又重复了一遍:“接下来是什么?”然后慢吞吞地背下去:“‘我相信,上帝……’”,她眼睛亮起来,迅速地背完了这个句子:“‘……创造了我以及一切生物,’”她这时已经背顺了口,不禁喜形于色,一字不差地一口气把这篇教义问答的文章
  背下去。她背的这本教义问答正是在公元一八三五年,在得到一个非常明智的市议会批准之后,新近修订出版的。只要顺利地开了头,她心里想,就好像在冬天里同哥哥坐着小雪橇从“耶路撒冷山”上滑下来一样:要停也停不住,要想也没有功夫想。
  她继续背道,“‘创造了衣帽鞋履,饮食馔,家宅妻子,田亩牲畜……’”刚刚背到这里,老约翰·布登勃洛克先生突然笑起来,抑制不住的响亮。事实上,他早就忍耐不住了。他觉得很高兴,因为总算让他找到了个机会跟教义问答开个玩笑。可能正是为了这个他才要考一考他的小孙女。他问她一口袋麦子要多少钱,打听有多少田地和牲口,开始跟她作起买卖来。他有一张圆圆的红扑扑的脸膛……无论多么装腔作势也无法令这副脸膛带上怒容……镶嵌在扑着粉的雪白的头发中间,一绺类似发辫的头发垂在他那灰鼠色外衣的宽领子上。虽然已经是近七十岁的人,但他的衣着却依旧保持年轻时的式样;只是没有在钮扣和大衣袋中间缝着金银丝带罢了,至于长裤他却一生也没穿过。他那由于肥胖而形成的双下巴舒适地休憩在白色绉花胸巾上。
  随着他的笑声大家都笑起来,但这只不过是出自对一家之长的敬意而已。娘家姓杜商安冬内特·布登勃洛克老太太也嘻嘻地笑起来,那神情简直和她的丈夫一模一样。她是一个身材丰满的妇人,密密的白色鬈发一直压到耳朵上。身着一件显示她天生朴素性格的黑灰条纹衣服。她那双生得特别纤巧、白嫩的手,握着一只天鹅绒的针线口袋,平摆在膝头上。伴随着年岁的增长,她的面貌也越来越同她的丈夫相似,这真是一件怪事。只有从她的眼形和幽黯、灵活的眼睛才能够看出一点她体内的一半拉丁血统。虽然她生于汉堡,然而从她祖父这边来说,身体却流淌着法国-瑞士的血统。
  伊丽莎白·布登勃洛克参议夫人是她的儿媳妇。娘家姓克罗格。她的笑便可以说是继承克罗格一家人的传统,开始时嘴唇噗的一响,接着便把下颚紧贴在胸前。正如同克罗格家所有的人那样,尽管她不能称作是一个美人,神态却非常高雅。她那娴静、安详而轻柔的动作,清亮的、抑扬有节的声音,能讨得每个人的欢心和信任。浅红色的头发在头顶上编成一个发髻,两旁烫成松散的大鬈遮住耳朵,和她那略带雀斑的嫩白的肤色非常相配。她的鼻子略嫌过长,嘴比较小,下嘴唇和下巴中间没有陷洼,这应该要算她五宫中的一个特点了。她穿着一件短小的紧身坎肩,衣袖高高地鼓起,坎肩下面系着一条贴身的亮花薄绸裙子。她那完美无瑕的颈脖从衣领中露出来,上面有一条穿着一串闪闪发光的钻石的锻带。

  参议坐在安乐椅上,身子略向前倾,带着些不耐烦的样子。他身着一件肉桂色的外衣,宽大的翻领,上宽下窄的袖口,手腕以下被紧紧地扎住。下面的瘦腿裤是用白色亚麻布制作的,裤缝上缝着黑色的带子。一条高高的硬领紧紧扎住他的下巴,硬领外面系着一条丝领带,蓬蓬松松地把露出的一块花背心整个遮住……他那蓝色的略微下陷的眼睛炯炯有神,和父亲一样,不同的是他的眼睛似乎带有一层梦幻的色彩。他的面容比父亲更有棱角,更严峻,鼻子高翘而弯曲,一半掩盖在金黄色鬈曲胡须后面的面孔也没有老人丰满。
  布登勃洛克老太太把手按在儿媳妇的手臂上,对她轻轻地笑着说:“他总是如此,老伙计,是不是,贝西?”
  她发“总”这个音时将i念成了ü。
  参议夫人只作了一个手势做为回答,她胳膊上的金手镯轻轻地响了一下;然后她作了一个习惯的动作,把手从嘴角往鬓角一划,好像要把一缕散乱的头发掠上去似的。
  此时参议却一半带着笑容一半带着责备的语气说:“父亲,您总是拿神圣的事情开玩笑!……”
  这时他们正坐在孟街一座宽大老宅邸二楼的一间“风景厅”里,这处宅邸是不久以前约翰·布登勃洛克公司购置的,他们一家人搬到这里来住的日子还不算长。屋子里四壁悬着沉重的带弹性的壁毯,壁毯和墙壁中间留着适当的空隙。毯子上面织的是大片的风景画,用的是柔和的色彩,是为了和铺在地上的薄地毯相协调。这些田园风景都是十八世纪的风格,什么快乐的采葡萄者啦,系着花花绿绿头带的牧羊女啦,勤劳的农民啦。这些牧羊女或者是坐在清澈见底的小溪旁,怀里抱着洁白的小绵羊,或者是跟秀美的牧童接吻……这些画面为了和油漆家具上的黄色套子和两扇窗户上的黄缎窗帘色彩相配,大部分涂染着一片昏黄的落日余辉。
  室内的家具并不多,当然是和巨大的房间面积相比而言。一张嵌着金线的细腿圆桌并没有摆在沙发前,而是在一架风琴对面的墙前边,琴面上放着一只放横笛的盒子。在屋子里,除了一排沿着墙均匀地摆着的高背椅外,就只剩下窗前一张小缝纫桌和沙发对面一张摆着古董玩物的精巧华美小书案。

  有一扇玻璃门对着窗户的那面墙壁,从玻璃门望出去是一间幽暗的带圆柱的大厅;左边的高大白色的双扇门通向餐厅。在另一面墙壁上的半圆的壁炉里,木柴在闪亮的锻铁栅门后面噼噼啪啪地燃烧着。
  这一年天气冷得格外早。才是十月中旬,窗外马路对面圣玛利教堂庭院四周的小菩提树叶子就已经枯黄了,冷风从教堂的哥特式尖顶和墙角后边嘘嘘地吹过来。寒冷的细雨点在空中飘荡着。因为布登勃洛克老太太的缘故,屋子安上了双层窗户。
  今天是星期四,按照这一家人的规矩,每两星期家人要在这一天团聚一次;但是今天,除了住在本城的亲戚以外,他们还请了几位熟朋友吃一顿便餐;所以这时……下午四点钟光景,一家人全都坐在逐渐降临的薄暮里等待着客人……小安冬妮的祖父并没有能打断她的滑雪橇的游戏,只是不高兴地把她那本来就有些上翘的上嘴唇撅得更高一点罢了。这时候她已经滑到“耶路撒冷山”的山脚下,可是就连她自己也无法把滑出界外的雪橇停住。
  她说,“阿门,我还知道别的呢,爷爷!”
  “你瞧!”她还知道别的呢!老头大喊道,装出一副好奇的样子。“难道你没有听见,妈妈?
  她还知道点儿事呢!难道你们就不能告诉我……”
  “要是有东西烧起来,”冬妮说,每说一个字就点一下头,“那一定是闪电打的。要是烧不起来,那就是雷劈的!”
  这时她把胳臂交叉起来,望着四周一张张乐哈哈的面孔,非常肯定自己会得到大家的赞赏。然而对她这种卖弄小聪明布登勃洛克老人却很不以为然,他想知道,究竟是谁把这种愚蠢的事传授给孩子的。最后发现这个人是新近从马利安威德给孩子们请来的一位保姆……伊达·永格曼小姐。此时参议只得为这位保姆说几句好话。
  “爸爸,您未免太严了。即使这孩子有些自作聪明,应该让到了这个年纪的孩子对这些事情有她自己的想法!”
  “对不起,亲爱的,可是这是胡说八道!我不喜欢让孩子的脑袋装上这些乱七八糟的事!你是知道的!什么,雷劈东西吗?记住,别拿你那个普鲁士女人惹我心烦了!”
  因为这位老先生和伊达·永格曼合不来。他很见过些世面,并不是一个心地狭小的人。早在一八一三年他就坐着四匹马的马车到德国南部去给普鲁士士兵买粮食,因为那时他正在作军队的粮食买卖。阿姆斯特丹和巴黎他也去过。他是一个非常开明的人,对那些在他故乡城门外的事物并不是一概加以非难的。可是撇开生意上的交往不谈,在社交应酬方面,他却比他的那位参议儿子更喜欢划一条严格的界限,对于“外乡人”他总是表示冷漠。所以那天当他的孩子从西普鲁士旅行回来,把这位不过二十岁的少女带回家时,老人对参议的这件善举发了一场火。他发这场脾气时,说的几乎都是法文和北德的土话。伊达是一个旅馆主的女儿,她的父亲在布登勃洛克一伙到达马利安威德前不久去世了。伊达很能干,尤其是家事和照顾孩子方面,又由于她的忠诚和她的普鲁士人的等级观念使她非常适合于目前在这个家庭里的职务。她是一个满脑子贵族等级观念的人,对上流社会和一般阶层,以及中产阶级的界限辨别得非常清楚,如果冬妮跟一个在她眼中只是景况不错的中产阶级家庭的同学交朋友,她便很不高兴……这位普鲁士小姐此时恰好从圆柱大厅的玻璃门外走进来。她是一个身材高大的女孩子,穿着黑色衣服,头发光洁,长得很老实。她手里领着一个非常瘦小的女孩子,名叫克罗蒂尔德。克罗蒂尔德穿的是一件印花布小衣裳,灰土色的头发没有一丝光泽,生得一副老处女的苦相。她出身于一个贫穷的远亲,是在罗斯托克作农庄管家的侄子的女儿。由于她和安冬妮年纪相仿,人又听话,因此就由布登勃洛克家承担着抚养她的义务。

  永格曼小姐说:“什么都准备好了,”她本来不会发r这个音,发这个音时也只是在喉咙里呜噜的一声。“小克罗蒂尔德在厨房里可真帮了不少忙,特林娜简直无事可做了……”
  老布登勃洛克对于伊达的奇怪发音,不觉在他的绉花胸巾后面笑了一声;参议却抚摸着他的小侄女的面颊说:“你做得对,蒂尔达,应该工作和祈祷。我们的冬妮应该向你学习,她非常懒散、骄傲……”
  冬妮低下头,翻起白眼瞧她祖父,因为她知道他像往常一样,一定会替她说话的。
  “抬起头来,”他说,“不要这样,冬妮,勇敢些!一人难合百人意。人跟人是不一样的。蒂尔达是一个乖孩子,可是咱们也不是比不上她呀。贝西,我说得对不对?”
  因为儿媳总是支持他的意见的,所以他征求儿媳的意见。安冬内特太太却总是站在参议一边,她这样做与其说是因为佩服他,倒更像出自她的聪明。老少两代就是这样像跳双人舞一样,交叉地拉起手来。
  “爸爸,您对她真好!”参议夫人说,“冬妮一定要努力作一个聪明勤俭的妇人……孩子们已经放学了吗?”她问伊达。
  正坐在祖父膝头上望着窗外反光镜的冬妮差不多同时地喊起来:“汤姆和克利斯蒂安从约翰尼斯街上走过来了,还有医生叔叔,还有霍甫斯台德先生。”
  圣玛利教堂的钟响了起来:叮叮当当!叮叮当当!敲得没有节奏,以致人们一时弄不明白,究竟是出于什么目的,然而那声音却是非常庄严的。等到大钟和小钟欢快肃穆地一齐鸣响起来,报告了四点钟后,下面大门上的门铃也嘹亮地响了起来,声音一直传进里边来。果真是汤姆和克利斯蒂安来了,他们带来第一批客人,诗人……让·雅克·霍甫斯台德和他家的顾问医生格拉包夫。
或许您还会喜欢:
宠物公墓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2
摘要:耶稣对他的门徒说:“我们的朋友拉撒路睡了,我去叫醒他。”门徒互相看看,有些人不知道耶稣的话是带有比喻含义的,他们笑着说:“主啊,他若睡了,就必好了。”耶稣就明明白白地告诉他们说:“拉撒路死了……如今我们去他那儿吧。”——摘自《约翰福音》第01章路易斯·克利德3岁就失去了父亲,也从不知道祖父是谁,他从没料想到在自己步入中年时,却遇到了一个像父亲一样的人。 [点击阅读]
幽灵塔
作者:佚名
章节:42 人气:2
摘要:我要讲的这段亲身经历,其离奇恐怖的程度恐怕无人能比。虽不清楚世上到底有没有幽灵,可我的这段经历,却发生在孤寂山村中一栋传说有幽灵出没的老房子里。故事的主人公就像幽灵一样飘忽不定,徘徊哀叹,而且她还像《牡丹灯笼》中的小露①一样,是个年轻美丽的女子。那是发生在大正初年的事情。虽说已经过去20多年了,但每次当我回想起来,都不禁怀疑自己是否做了一个恐怖的噩梦。 [点击阅读]
悬崖上的谋杀
作者:佚名
章节:35 人气:2
摘要:博比·琼斯把球放在球座上,击球前球杆简单地轻摆一下,然后慢慢收回球杆,接着以闪电般的速度向下一击。在五号铁头球棒的随便一击下,球会呼啸腾起,越过障碍,又直又准地落到球场的第十四穴处吗?不,远非如此,结果太糟了,球掠过地面,稳稳地陷入了障碍坑洼。没有热心的观众发出沮丧的哼哼声,惟一的目击者也显得一点不吃惊。 [点击阅读]
暮光之城4:破晓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童年不是从出生到某一个年龄为止;也不是某一个特定的年纪孩子长大了,抛开幼稚童年的国度里,没有人会死去EdnaSt.VincentMillay前言我拥有比一般人多得多的濒临死亡的经历;这并不是一件你真正会习惯的事。这似乎有些奇怪,我又一次不可避免地面对着死亡。好像注定逃不开这一宿命,每一次我都成功逃开了,但是它又一次次地回到我身边。然而,这一次的似乎与众不同。 [点击阅读]
汤姆·索亚历险记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2
摘要:马克·吐温(MarkTwain,1835~1910)美国作家。原名塞缪尔·朗赫恩·克莱门斯。1835年11月30日生于密苏里州,1910年4月21日卒于康涅狄格州。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 [点击阅读]
海边的卡夫卡
作者:佚名
章节:51 人气:2
摘要:这部作品于二零零一年春动笔,二零零二年秋在日本刊行。《海边的卡夫卡》这部长篇小说的基本构思浮现出来的时候,我脑袋里的念头最先是写一个以十五岁少年为主人公的故事。至于故事如何发展则完全心中无数(我总是在不预想故事发展的情况下动笔写小说),总之就是要把一个少年设定为主人公。这是之于我这部小说的最根本性的主题。 [点击阅读]
清洁女工之死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赫尔克里-波洛从维拉饭店出来,迈步朝索霍区走去。他竖起大衣领护住他的脖子,他这样做,与其说是一种需要,不如说是处于谨慎,因为这时的夜晚并不太冷。“不过,在我这种年龄,一个人还是别冒什么风险的好。”波洛习惯这样说。他心情愉快,两眼睡意朦胧。维拉饭店的蜗牛实在是美味极了,真是一个好地方,这个地道的小餐馆,这次总算是找对了。 [点击阅读]
牛虻
作者:佚名
章节:38 人气:2
摘要:六月里一个炎热的傍晚,所有的窗户都敞开着,大学生亚瑟·勃尔顿正在比萨神学院的图书馆里翻查一大迭讲道稿。院长蒙太尼里神甫慈爱地注视着他。亚瑟出生在意大利的一个英国富商勃尔顿家中,名义上他是勃尔顿与后妻所生,但实则是后妻与蒙太尼里的私生子。亚瑟从小在家里受异母兄嫂的歧视,又看到母亲受他们的折磨和侮辱,精神上很不愉快,却始终不知道事情的真相。 [点击阅读]
狼的诱惑
作者:佚名
章节:74 人气:2
摘要:“彩麻,你能去安阳真的好棒,既可以见到芷希和戴寒,又可以和妈妈生活在一起,真的是好羡慕你啊!”“勾构,我以后会经常回来的,你也可以到安阳来看我呀。记得常给我写信,还有打电话。”“喂,各位!车子马上就要出发了。”长途客运站的管理员冲我们叫道。“你快去吧,否则可要被车子落下了。”“嗯,我要走了,勾构。我一到妈妈家就会给你打电话的。 [点击阅读]
猎奇的后果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2
摘要:他是一个过于无聊而又喜好猎奇的人。据说有个侦探小说家(他就是因为大无聊才开始看世上惟一刺激的东西——侦探小说的)曾担心地指出,总是沉迷在血腥的犯罪案中,最终会无法满足于小说,而走上真正的犯罪道路,比如说犯下杀人罪等等。我们故事里的主人公就确确实实做了那位侦探小说家所担心的事情。由于猎奇心理作祟,最终犯下了可怕的罪行。猎奇之徒啊,你们千万不要走得太远。这个故事就是你们最好的前车之鉴。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