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布登勃洛克一家 - 第三部 第五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到特拉夫门德去的路很直,然而要经过一条河,过河后走的依旧是直路;这条路两个人都很熟悉。莱勃瑞西特·克罗格家的马是一匹梅克伦堡产的高大、强壮的栗色马。灰色的马路就在这匹栗色大马的节奏均匀的沉闷的蹄声中渐渐地滑过去,虽然日头还有些灼热,马蹄扬起的灰尘又把本来就是枯燥的景色遮住了。家中在这一天破例一点钟吃午饭,兄妹两人两点整出发,这样他们在四点钟稍过一些就能够抵达目的地了。假如说一般的马车需要走三小时的话,克罗格家的马车夫姚汉就要斗胜,一定在两个钟头左右走到不可。
  戴着顶平顶大草帽的冬妮,擎着一把镶淡黄色花边的浅灰色阳伞,伞尖斜抵在后罩篷上。在梦幻的半眠状态里,她尽在草帽下打瞌睡。她身着一件纤秀可体的朴素的衣服,颜色和阳伞一样,也是灰色。她迭着双脚,能够清楚地看到脚上穿的十字绊的皮鞋和白袜子。她从容舒适地向后斜倚着身体,姿势显得非常大方。
  这一年汤姆已经二十岁了。他身穿一件剪裁得非常适体的蓝灰色服装,草帽推到后脑勺上,一支接一支地吸着俄国纸烟。他的身材算不上高大,可是颜色比头发和睫毛浓暗的胡须却已经茂密地孳生出来。他习惯把一条眉毛微微挑起一点,现在他正这样坐着凝视着飞逝过去的道旁树木和扬起的尘土。
  冬妮说:“哪次我来特拉夫门德也比不上这次这么高兴……,最主要的原因你非常清楚,汤姆,可是你不许笑我;我真希望能够更远地躲开那位金黄胡子先生……再说,住在施瓦尔茨考甫家,紧靠着海边,那里的景致是特拉夫门德所没有的……我不让那些海滨避暑的客人纠缠我……这种事我已经干腻了……再说我现在也没有这种心情……而且,这里对格仑利希也不是什么禁区,你会看到的,说不准哪天他会一点也不客气地出现在我眼前,满脸陪笑……”
  汤姆把吸剩的纸烟扔掉,接着又从烟盒里拿出一支来。这只烟盒盖上镶嵌着一幅一辆三套马车受狼群袭击的美术画:这是一个俄国主顾送给参议的礼物。这些带黄纸管嘴的烈性纸烟,汤姆最近抽上了瘾;他成盒的吸,而且还有一种坏习惯,一直要把烟吸到肺里,说话的时候再袅袅地喷出来。
  “不错,”他说,“你说得对,海滨花园里抬头碰到的都是汉堡人。把整个花园买下来的弗利采参议自己就是汉堡人……听爸爸说,目前他的买卖非常赚钱……可是你如果尽避着这些人,你一定看不到很多有趣的事……彼得·多尔曼一定也在那儿,这个时节他不会在城里的;他的买卖根本不用人看管,反正总是那么没有起色的……滑稽!喏……尤斯图斯舅舅逢到星期日也一定出来走动走动,在轮盘赌玩上两盘……此外摩仑多尔夫家和吉斯登麦克家我想也是全家必到的,当然还有哈根施特罗姆一家人……”
  “哈!……一点不错!哪里也缺不了萨拉·西姆灵格呀……”
  “她的名字叫劳拉,冬妮!别给人家乱安名字。”
  “玉尔新肯定和她在一起……听说玉尔新今年夏天要和奥古斯特·摩仑多尔夫订婚,玉尔新一定会同意的,他们俩本来就很相配!你知道,汤姆,我真讨厌这些人!都是些暴发户……”
  “当然!施特伦克和哈根施特罗姆公司买卖作得一帆风顺,原因就在这儿……”
  “这是自然!可是他们怎样作买卖,谁都一清二楚……不顾死活排挤别人,你知道……商业道德对他们不起作用,不承认优先权……祖父谈到亨利希·哈根施特罗姆的时候说:‘他们能让公牛生犊子,’这是我听祖父亲口说的。”

  “不错,不错,这倒没什么关系。人家就看得起能赚钱的。讲到这两个人的婚事,这倒是桩好生意。玉尔新当了摩伦多尔夫夫人,奥古斯特得到个好位置……”
  “咳……你是不是在故意气我?汤姆……这些人我真看不上眼……”
  汤姆笑起来。“天哪,你要明白,还是应该跟这些人交际应酬的,爸爸最近说的很对:他们是走上坡路的人,譬如拿摩仑多尔夫这家人说吧……还有,我们也不能说哈根施特罗姆一家人不精明能干,亥尔曼作买卖已经很不错了,莫里茨虽然肺部不好,还是毕了业,成绩考得也不错。据说他人很聪明,正在学习法律。”
  “就算你说的没错……可是不管怎么说,使我高兴的是:总还有几个家庭在他们面前不卑躬屈膝。譬如我们布登勃洛克家的人吧……”
  “别说了吧,”汤姆说,“咱们还是别自我吹嘘吧。一家人有一家人的短处,”他看了一眼马车夫姚汉的宽脊背,接着低声说下去。“就说尤斯图斯舅舅吧,真是天晓得!爸爸一谈到他就摇头,我听说克罗格外公不得不好几次拿出一笔款来接济他……那几位表兄弟也不争气。尤尔根想入学深造,可是一直没拿到中学毕业证书……亚寇伯在汉堡的达尔贝克公司也谈不上令人满意。虽然他的进款不少,可是总是没钱。要是尤斯图斯舅舅不接济他,他也会从罗萨莉舅母那里拿到。我觉得咱们还是别挑人家的毛病吧。如果你想和哈根施特罗姆家较量一下长短的话,我看还不如和格仑利希结婚!”
  “咱们上这辆马车不是为了谈这个问题的!不错,也许你的话有道理,我确实是应该和他结婚。可是现在我不考虑这个问题。我要先把这件事忘掉,咱们现在是到施瓦尔茨考甫家去。我一点也不熟悉这家人……他们为人和善吗?”
  “噢!狄德利希·施瓦尔茨考甫,是个很不错的老头……他要是不把‘格罗格’酒灌进肚子,就不会满嘴说土话的,有一次他到我们铺子去,我和他一起到船员俱乐部去……他就没完没了地灌酒。他的父亲生在一艘挪威货船上,长大以后就在这条航线上当船长。狄德利希受过很好的教育,总领港是一个很有职权的位置,有很不错的待遇。他是一条老海狗,但是对于周旋应付女人却很在行。你就留神吧,他说不定会向你献殷勤的,没错……”
  “喝!他的妻子呢!”
  “我没见过他的妻子,不过他接人待物大概很不错,热心周到,我是这么想的。他们还有一个儿子,我上学的时候他不是在毕业班,就是比毕业班低的一班,现在应该是大学生了……看啊,那就是海!用不了一刻钟就到了……”
  他们在一条紧傍着海的林荫路上又走了一程。路两旁种着幼小的山毛榉。海水非常平静,在阳光下呈现出一片碧蓝。一座圆形的黄色灯塔出现在远方。他俩欣赏了一会儿海湾,堤岸,小镇的红屋顶,海港以及碇泊着的船只上的船帆索具。他们的马车从市镇最外边的几所房屋中间穿过去,又经过一座教堂,便沿着“临海街”的一排房子驶过去,最后停在一座阳台上爬满葡萄的整洁的小楼房前面。
  总领港施瓦尔茨考甫看到马车走过来,来到大门前,把一顶水手帽子摘下来。他生得矮壮结实,生着通红的脸膛,碧蓝的眼睛,灰白的硬扎扎的胡须如同一个扇面似的从一只耳朵连着另一只耳朵。他的嘴角向下低垂着,嘴里衔着一只木烟斗,红白的半圆形的上嘴唇棱角分明,唇上的胡须完全剃净。他的嘴给人留下一种威严而诚实的印象。他身着一件饰装着金边的外衣,敞着扣子,露着里面一件雪白的斜纹布衬衫。他叉着腿站在那里,肚子不太明显地向前挺着。

  “说实话,小姐,您能在舍下住一个时期,真是我们的荣幸……”他恭敬地把冬妮从车上扶下来。“您好,布登勃洛克先生!令尊好吗?参议夫人怎么样?我真是太高兴了!……喏,请到屋里做吧,我的妻子已经预备好一点不像样的点心。……您到彼得森客店去歇歇吧,”他转身对马车夫说,马车夫这时已经把箱子搬进屋子去了。“他们照料牲口非常在行……您也在我们这儿住一夜吗,布登勃洛克先生?……啊,为什么不呢?牲口需要喘喘气,反正天黑以前也赶不到家了……”
  “啊!在这儿住丝毫也不比在外面旅馆里差,”过了大约一刻钟,人们在露台上围着咖啡桌子坐定以后,冬妮由衷地赞美道。“这里的空气多么新鲜!连海藻味这里都可以闻得见,我这次又能到特拉夫门德来,实在太高兴了!”
  穿过阳台上爬满葡萄藤的柱子能够望见阳光下水波闪烁的宽阔的河口、水面上一艘艘的小船和一座又一座的栈桥。再望过去就是“普瑞瓦”……直扑大海怀抱的梅克伦堡半岛……上的摆渡房。
  桌子上摆着的蓝边茶杯又深又大,和小钵子一样。和家里精巧的细瓷器比较起来,这些盘盏显得很笨拙。可是上面摆的食品却很吸引人,尤其是在冬妮的位子前面还摆着一束野花,此外长途旅行也使人胃口大开。
  “是的,她在这里一定养得又红又胖,这一点,她自己会看到的,”主妇说。“脸上血色不太好,要是我能这样说的话;这都是城里空气不好的缘故,再加上名目繁多的宴会……”
  施瓦尔茨考甫太太是史路图普地方一个牧师的女儿,年纪在五十岁上下。她个头要比冬妮矮一头,相当削瘦。她的头发还是黑油油的,梳得干净整齐,罩在一只大发网里面。她的衣服是深棕色的,扣着小白领和白袖头。她打扮得周身上下干净利落,对人亲切热诚。她非常热心地向客人推荐自己烘的葡萄干面包。面包摆在船形的篮子里,四边全都是乳脂,糖、牛油和蜂窝蜜等等。面包篮的一端装饰着一道精美的珍珠形的绣花边,这是他们八岁的美丽的小女儿梅塔的手艺。此时这个小女孩正坐在母亲身边,穿着一件方格绒的小衣服,两条淡黄色的小辫子向上翘着。
  施瓦尔茨考甫太太表示歉仄说,“替冬妮布置的房子过于简单……冬妮刚才已经在这间房子里梳洗过了……房子不好……”
  “哪儿的话,布置的简直太好了!”冬妮说。这间屋子面对着海,这是最重要的一点。说着她已经吃完了第四块葡萄干面包。这时老头正在和汤姆谈论在城里修缮的“屋伦威尔号”……一个二十来岁的青年突然间夹着一本书闯进阳台来。他摘下皮帽,满脸通红、紧张羞涩地向大家鞠躬。
  “喏,我的孩子,”总领港说,“你来晚了……”接着他向客人介绍说:“这是我儿子……,”他向他们介绍了青年人的名字,冬妮没有听清楚。“正在念书,准备将来做医生……在家里度暑假……”
  “非常高兴认识您,”冬妮按照她学来的礼貌应答说。汤姆站起身来,与他握手。年轻的施瓦尔茨考甫又鞠了一个躬,把手上的书放下,然后坐到自己的位子上。他的脸紧张得通红。
  他体格纤细,中等身材,生着稀有的白净的皮肤和淡金色的头发。他的脸型略长,刚长出没几天的胡须和他刚剪过的头发一样呈现着淡淡的颜色,若有若无;和他的发色相配的是他那白皙得出奇的皮肤,好像是透明的玻璃一样,动不动就变得绯红。他的蓝眼睛比父亲的略深一些,流露着相同的那种虽然不很灵活,然而却是善意地探索的目光。他的五官匀称,很是讨人喜欢,他吃起东西来的时候,还露出非常整齐的密密的牙齿,和刚磨洗过的象牙一样,亮晶晶的。他身着一件灰色紧身夹克,口袋上钉着兜罩,背上有一根松紧带。

  “真不巧,我来得太迟了,请原谅,”他说,语调有些迟缓、沉着。“我在海滨看了一会儿书,想起来看表的时候,时间已经不早了。”以后他就一声不响地吃起东西来,有时候也抬起眼皮来打量汤姆和冬妮两眼。
  隔了一会儿,主妇又请冬妮吃东西的时候,他也搭腔说:“这种蜂窝蜜您尽管享用吧,布登勃洛克小姐。这是自然产品……什么该吃、什么不该吃,这一点我们倒还清楚……您一定得吃饱了,这里的空气非常容易耗损体力……加快一个人的新陈代谢。要是您吃的不多,身体就会虚弱……”
  他说话的时候身子向前俯着一点儿,有时不瞧着说话的对方而望着另一个人的样子很自然,很能引起别人对他的好感。
  他的母亲充满爱怜地听完了他的话,又探询地瞧了瞧冬妮的脸色,想了解她对这一番话有什么反应。可是老施瓦尔茨考甫这时插进来说:“算了吧,医生先生,不要再说你那套新陈代谢的理论了吧……我们根本就不想知道这个,”年轻人听了这话笑起来,又红着脸看了看冬妮的盘子。
  青年人的名子总领港又提到过两三次,可是冬妮哪次也没有听清楚。听起来似乎是“莫尔”,又像是“莫尔德”,老头的那种平板土俗的地方音,简直没法叫人听清。
  吃过饭以后;狄德利希·施瓦尔茨考甫敞开外衣,露着里面的白背心,一边坐在太阳底下舒适地眨着眼睛,一边和他的儿子吸起他家的短木头烟嘴来,这时汤姆也点起他的香烟来。两个年轻人不觉回忆起在学校时的轶事,他们谈得很热闹,冬妮也不由自主的参加进去。然后,他们就学施藤格先生的口头语:“你应该画一条弧线,你在作什么?你胡画了一条线!”可惜克利斯蒂安不在这里;他们几个人相比,克利斯蒂安模仿得最像……有一回,汤姆指着他们面前摆着的花,很随意地对他的妹妹说了一句:“如果格仑利希先生在这儿,又该说‘这花把屋子点缀得不同凡俗’啦!”
  听见这句话,冬妮气得满脸通红,推了他一下,又害羞地扫了小施瓦尔茨考甫一眼。
  这一天咖啡很长时间没有端上来,他们也不得不一直坐在一起。已经六点半钟了,暮色已经悄然在普瑞瓦半岛那边降下来了。这时总领港站起身来。
  “非常抱歉,诸位,”他说,“我要到领港办事处办一点事……我们八点钟吃饭,如果诸位赞成的话……或者今天再稍微晚一点,梅塔,怎么样?……你同意吗?……”这里他又叫了一声他大儿子的名字……“去啃你的书本去吧……不要老懒坐在这儿了……布登勃洛克小姐也要把东西从箱子里拿出来……或者也许要到海边去走走……只是你不能再打搅人家了!”
  “狄德利希,你真是多管闲事,为什么他就不能在这儿坐着呢?”施瓦尔茨考甫太太温和地责备丈夫说。“如果客人去海滨散步,他干嘛就不能陪着去呢?他这是在假期里呀,狄德利希!……他就不能陪着应酬应酬咱们的客人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希腊的神话和传说
作者:佚名
章节:112 人气:2
摘要:古希腊(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9~8世纪)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它为人类留下了一笔辉煌灿烂的文化财富。古希腊的神话和传说就是其中最为瑰丽的珍宝。世界有许多民族,每个民族都创作出了它自己的神话和传说,这些神话都有自己民族的特点,但也都有共同的性质。 [点击阅读]
地狱镇魂歌
作者:佚名
章节:93 人气:2
摘要:没有人知道创世之神是谁,但他(她)创造了整个世界,创造了神族和魔族,还有同时拥有两个种族力量但是却都没有两个种族强大的人族,也同时创造出了无数互相具有不同形态的异类族群,在把这些族群放置在他的力量所创造的领地中之后,连名字都没有留下的创世之神便离开了这个世界,再也没有任何人知道他的下落。 [点击阅读]
巴黎圣母院英文版
作者:佚名
章节:78 人气:2
摘要:维克多·雨果(Victor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是法国浪漫主义作家的代表人物,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雨果几乎经历了19世纪法国的一切重大事变。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是法国有影响的人物。 [点击阅读]
幻夜
作者:佚名
章节:82 人气:2
摘要:昏暗的工厂里,机床的黑影排成一排。那样子让雅也想到夜晚的墓地。不过,老爸要进入的坟墓并没有如此气派。黑影们看上去就像失去了主人的忠实奴仆。它们也许正和雅也怀着同样的心情,静静地迎接这个夜晚。雅也把盛着酒的茶碗送到嘴边。茶碗的边缘有个小缺口,正好碰在嘴唇上。喝干后,他叹了口气。旁边伸过一个酒瓶,把酒倒入他的空茶碗里。“以后在各方面都会有困难,但不要气馁,加把劲儿吧。“舅舅俊郎说。 [点击阅读]
午夜凶铃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2
摘要:?19月5日晚上10点49分横滨数栋14层公寓和三溪园住宅区的北端紧紧相邻,这些新建的公寓已经有很多人入住。每一栋公寓有将近100户住家,算是人口相当密集了。但是,公寓里的住户们不相往来,彼此也不认识,只有在夜里窗子透出灯光时,才让人意识到这里有人居住。在南边,工厂的照明灯投射在漆黑的海面上,静静地拉出一道长影。工厂的外墙上交缠着无数管线,令人联想到人体内错综复杂的血管。 [点击阅读]
远大前程
作者:佚名
章节:60 人气:2
摘要:1993年暑假后,我接到上海的老朋友吴钧陶先生来信,说南京译林出版社章祖德先生请他译狄更斯的《远大前程》,万一他没有时间,还请他代为找一位译者。吴先生正忙于孙大雨先生的作品编校,而且上海的一些译者手头都有任务,所以他请我译这部作品。我虽然在英语专业从事英美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一辈子,但还没有正正式式地译过一本世界名著。我大部分精力花在中美文化的比较,以及向国外介绍中国文化方面。 [点击阅读]
我弥留之际
作者:佚名
章节:59 人气:2
摘要:朱厄尔和我从地里走出来,在小路上走成单行。虽然我在他前面十五英尺,但是不管谁从棉花房里看我们,都可以看到朱厄尔那顶破旧的草帽比我那顶足足高出一个脑袋。小路笔直,像根铅垂线,被人的脚踩得光溜溜的,让七月的太阳一烤,硬得像砖。小路夹在一行行碧绿的中耕过的棉花当中,一直通到棉花地当中的棉花房,在那儿拐弯,以四个柔和的直角绕棉花房一周,又继续穿过棉花地,那也是脚踩出来的,很直,但是一点点看不清了。 [点击阅读]
董贝父子
作者:佚名
章节:63 人气:2
摘要:我敢于大胆地相信,正确地观察人们的性格是一种罕见的才能(或习惯)。根据我的经验,我甚至发现,即使是正确地观察人们的面孔也决不是人们普遍都具有的才能(或习惯)。人们在判断中,两个极为寻常发生的错误就是把羞怯与自大混同——这确实是个很寻常的错误——,以及不了解固执的性格是在与它自身永远不断的斗争中存在的;这两种错误我想都是由于缺乏前一种才能(或习惯)所产生的。 [点击阅读]
三个火枪手
作者:佚名
章节:77 人气:2
摘要:内容简介小说主要描述了法国红衣大主教黎塞留,从1624年出任首相到1628年攻打并占领胡格诺言教派的主要根据地拉罗谢尔城期间所发生的事。黎塞留为了要帮助国王路易十三,千方百计要抓住王后与英国首相白金汉公爵暧昧关系的把柄。而作品主人公达达尼昂出于正义,与他的好友三个火枪手为解救王后冲破大主教所设下的重重罗网,最终保全了王后的名誉。 [点击阅读]
五十度灰英文版
作者:佚名
章节:67 人气:2
摘要:E L James is a TV executive, wife, and mother of two, based in West London. Since early childhood, she dreamt of writing stories that readers would fall in love with, but put those dreams on hold to focus on her family and her career. She finally plucked up the courage to put pen to paper with her first novel, Fifty Shades of Grey.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