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布登勃洛克一家 - 第十一部 第一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我们有时候会突然想起某一个来,我们会想,他现在在做什么啊?突然间,我们记起来,他已经不在马路边人行道上散步了,他的声音已经从尘世间的笑语嘈杂的大合唱中消失了,在人生的舞台已经永远消失,正长眠在城门外某处地下。
  施推威英家的姑娘,布登勃洛克参议夫人,高特霍尔德伯伯的未亡人已经死了。这位活着的时候一直是家庭不和的祸根的女人最后也被死亡召了去,也带走了她所有的罪愆。她的三位千金:弗利德利克、亨利叶特和菲菲感到有十足的理由摆出一副受尽委屈的面孔来回答亲族人的吊慰,那神情似乎在表示:“你们看吧,她的死亡跟你们每个人都有关系!……”虽然她们的母亲可以说是已经终其天年了……凯泰尔逊太太也已永远安息了。风湿痛在她临终的前几年一直在不断地折磨她,但最后她怀着赤子般的信仰,平静地、悄悄地离开了人世,这件事很为她那位有学问的姐姐羡慕,因为后者总是要不断同理智的诱惑作战,而且,虽然她的背越来越驼,身体越来越抽缩,但良好的身体素质却注定她不会这么早就投入主的怀抱。
  彼得·多尔曼也被召唤去了。他临死前已经一无所有了,最后沦为匈牙利苦矿水的俘虏,只留给女儿一笔每年两百马克的年金。临死以前他表示,希望多尔曼这一姓氏能够得到社会上的尊重,并因此把他的女儿收留进圣约翰修道院去。
  尤斯图斯·克罗格同样也与世长辞了。这真是件糟糕的事,如今那位性格柔懦的太太可以不受任何约束地卖掉最后一件银器给失去继承权的亚寇伯寄钱了。亚寇伯现在依旧在外边什么地方过着荒唐的日子。
  讲到克利斯蒂安·布登勃洛克,人们在城里再也找不着他了;他已经搬出了这座城市。在他的哥哥议员死后还不到一年,他就移居到汉堡去。在汉堡他和一个女人,和那个早已盘据在他心头的女人,阿林娜·普乌格尔小姐,当着上帝和众人的面结了婚。现在已经没有人能阻止他这么做了。
  在这以前母亲留给他的那笔遗产的利息,大半也是流到汉堡去。如今这笔遗产中还没有被他挥霍完的那些,虽然根据布登勃洛克议员遗嘱的安排暂时由议员的生前好友施台凡·吉斯登麦克保管着,但是克利斯蒂安在其他事情上却完全获得了自由……当得知克利斯蒂安结婚的消息后,佩尔曼内德太太立刻给汉堡的阿林娜·布登勃洛克太太写了一封充满敌意的长信。这封信以“夫人”!一词开始,然后就用精心挑选的恶毒词句宣布,佩尔曼内德太太永远也不想把对方以及对方的子女当作亲戚往来。
  吉斯登麦克先生是遗嘱的执行人,布登勃洛克家财产的监督人和小约翰的保护人,每个责任他都完成得相当不错。这些事务构成他生活中极端重要的活动,,现在他在交易所里可以问心无愧地摆出一副劳累不堪的神情搔头发,可以凿凿有居地对人说,他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为人奔忙上了……当然,我们也不应该忘记,他也不是在尽义务,他可以从布登勃洛克家进款中毫厘不差地抽取百分之二的酬金,但是他在商务上运气并不太好,不久之后就引起盖尔达·布登勃洛克的不满了。

  买卖需要清理,公司需要歇业,而且要在一年之内办妥,这就是议员遗嘱的一部分。佩尔曼内德太太对这件事大为震惊:“不是有约翰,有小约翰吗?不是有汉诺吗?!”她问道……她的哥哥竟这样没把自己的儿子,家族的唯一传人放在心上,没有为他把公司保存下来,这件事使她感到非常失望,非常痛苦。这个公司的令人起敬的招牌,这个有一百年光荣传统的公司竟被无所谓似的抛弃了,明明这里有一个合法的继承人,这家公司的历史竟要宣告结束了。她不知道为这件事哭了多少个钟头。但是后来她又安慰自己说,公司的结束并不等于这个家族的终结,她的侄儿将来一定会创建一家新公司来克尽他的天职,就是说,使祖先光辉的名誉延续下去,使这家人重新兴旺起来。
  他和他的曾祖父有很多相像的地方,小汉诺也会作为一个公司的创始人写进记录本的。
  且说这家公司的清理事务是在吉斯登麦克先生和老马尔库斯先生的领导下进行的,但是进行得异常糟糕。预定的期限很短,必须严格遵守,时间是非常紧迫的。每件事务都是在很不利的情况下飞快地完成的。一批东西卖得过于匆忙,折了本,下一批东西依旧如此。货栈和粮仓忍受着极大的牺牲换来了现金。如果某项交易侥幸没有毁在吉斯登麦克的过度急躁上,老马尔库斯先生的犹豫迟缓也不会放过它。城里的人都传说,冬天马尔库斯出门之前,不但要把大衣、帽子,而且要把手杖在火炉前边烤暖。遇上这样一个人,就算机会摆在眼前,也一定由于他的耽误而白白错过……总而言之,亏损的事接二连三地发生。托马斯·布登勃洛克在他的遗嘱上留下来的财产是六十五万马克,仅仅过了一年之后,大家就发现,现存的资本已经远远不足这个数目了。
  人们中间流传着关于公司折本清理的各种夸大失实的谣言,尤其是当盖尔达·布登勃洛克想把自己住的那所大房子出手的消息传出来以后,更使得各种谣言纷纭而起。人们谈说着各种荒诞不经的故事,谈论什么事迫使她走这一步,谈论布登勃洛克家族的财产令人可疑的消失;久而久之,渐渐在城中制造成一种气氛,就是议员的未亡人坐在家中也能清楚地感觉出来了。她对此的反应是由开始的惊奇、陌生到越来越难以抑制的气愤。有一天她告诉她的小姑说,有一些手艺匠和商人很不客气地催逼她清还几笔较大的欠款,佩尔曼内德太太楞了片刻,最后则令人毛发悚然地放声大笑起来……盖尔达·布登勃洛克非常生气,甚至表示……虽然她还没有完全决定……想带着小约翰离开这个城市,搬到阿姆斯特丹她父亲那里去,再跟他演二重奏。但在佩尔曼内德太太激烈地反对下,盖尔达不得不暂时放弃了这个计划。

  不出所料,佩尔曼内德太太对于出卖她哥哥亲手盖起来的这所房子的事也提出了抗议。她对由此而使家族进一步衰落无限痛惜,抱怨说,这对于这家人的名声威信将是另一个打击。但是最后她也不得不承认,继续住在这里,继续维持这样一所宽大、华丽的住宅是不实际的,而盖尔达的愿望,在城外一处舒适精致的小别墅里安家,倒是正确的……对于高什先生,对于经纪人塞吉斯门德·高什说来,开始了一个伟大的日子。一件重要的事使他的垂暮的残年重又放出一线光辉,长年颤抖的四肢都安静了好几个钟头。事情是,他出现在盖尔达·布登勃洛克的客厅里,跟她面对面地坐着,商谈宅子的价格。他的银白的头发纷披在脸上,下巴严凛地向前翘着,眼光从下面紧紧地盯着对方的脸。这次他的样子看去十足像个驼子了。他的语音依旧咝咝不绝,但是语调则冷漠、干枯,内心的激动一丝也没有流露出来。他表示愿意把这所房子接过手来,他伸出一只手,带着诡谲的笑容递了八万五千马克的价。这个价钱是满可以接受的,这样的房子如果出手,不可避免会有一些损失的。只是吉斯登麦克先生的意见也非听取不可,这样盖尔达·布登勃洛克就只好把高什先生打发走,没有能跟他作成这笔交易。事后发现,原来吉斯登麦克先生对于自己的职权范围绝对无意让别人插手干涉。他并没有把高什先生谈的价钱放在眼里,他大肆嘲笑了一通,发誓说,他一定能卖上比这个高的价钱。就这样他一直跟人发誓,直到最后,为了使这件事告一段落,他不得不接受七万五千马克的价钱把这所房子卖给一个年纪相当大的未婚男人,这人刚从外地旅行回来,准备在本地定居下来。
  新居的购置也是吉斯登麦克先生一手办理的,虽然价格高了点,但却是一所舒适的小别墅,非常合盖尔达·布登勃洛克的心意,座落在布格门外一条两旁栽着栗树的林荫路上,包围在迷人的花园和果木园中间……就在一八七六年的秋天,议员夫人和她的儿子、仆人和一部分家具搬到这所新房子里去。至于其余一部分家具则在佩尔曼内德太太的哀悼叹息声中留在老宅子,连同房屋一起转让给那位新房主。
  还有一个更大的变化!永格曼小姐,在布登勃洛克家呆了四十年的伊达·永格曼也不再为这家人服务了,她已经回到她的西普鲁士故乡去安度晚年了。说实话,她是被议员夫人打发走的。这个善良的女人在上一辈人不需要照顾之后,立刻就找到了小约翰。她看顾他,照管他,给他讲格林童话,给他讲那个死于噎嗝症的伯伯的故事。可是如今小约翰也已经不小了,他已经是个十五岁的少年了,虽然他身体一直很脆弱,可是她对他已经没有什么用了……此外,主仆之间的关系一直不太合谐。小约翰的母亲进这个家远在她自己以后,她在心目中从来没有把这个女人当作一个真正的、正统的布登勃洛克家的人。而另一方面,随着年纪的增长,一个老仆人的骄傲自负使她的权限也开始逾越了自己的身份。她的这种妄自尊大和对家务屡屡越俎代庖,经常会引起主仆之间的争执……这种情况难以维持下去了,有时甚至演出了公开争执的场面,虽然佩尔曼内德太太施展她伶俐的口才极力为她款说,正像她当初为那座大房子和家具乞求一样,还是没有起到任何效果。

  当分别的时候来到,要和小约翰告别时,她哭得非常伤心。小约翰和她拥抱过以后,就把手背起来,一只脚支着身子,另一只脚尖触地,看着她向门外走去。他那对金棕色的、罩着一圈青影的眼睛里流露出来的仍是那种沉思的、反躬自视的表情,正像他看到祖母的尸身,父亲去世,旧居的瓦解,以及很多别的事情时一样,虽然这件事情意义从表面上看不如上述的重大……他已经经历了一连串的死亡、离散、收场、分崩,在他的思想中,和老伊达分别不过是这一类事件中最后的一件而已。他从来没有为这些事情惊奇过。有的时候,当他把他那生着淡黄色卷发、嘴唇永远稍微扭曲着的小脑袋抬起来,纤秀的小鼻翅敏感地张开一些,仿佛是他正非常小心地吸着包围着他的空气,似乎那股奇异而又熟悉的香味又要出现了,那次他祖母的灵床上虽然有那么强的花香也掩盖不住那股香味……每次佩尔曼内德太太来拜访她的嫂子,总要教导她侄子一番,给他讲布登勃洛克家过去的历史,和这一家人的光辉的未来。这一家人的未来,佩尔曼内德太太说,除了要依靠上帝的恩典以外,小约翰是唯一的希望了。现实生活越令人忧愁,她越热心描述当年她父亲和祖父在世时家里的豪华场面。汉诺的曾祖父怎样坐着四匹马的马车周游全国……她胃疼的老毛病有一天突然发作起来,原因是弗利德利克、亨利叶特和菲菲异口同声地说,哈根施特罗姆一家子是社会的精华。
  克利斯蒂安的消息也很令人寒心。这次结婚对他的身体似乎没有什么好处。他过去那种精神恍惚,可怕的幻景时常出现在眼前的毛病已经愈演愈烈了,现在他已听从他的妻子和一位医生的劝告进入了一家精神病疗养院。他在那里很不愉快,他给家里人写了很多封诉苦的信,表示迫切希望脱离这个病院,诉说他在医院里受的种种虐待。可是这个病院把他看管得很严,对他说来可能这是个最好的方法。不管怎么说,这样至少能使他的妻子无拘无束地照旧过从前的独立的生活,而又不会对结婚给她带来的经济和道德利益造成伤害。
或许您还会喜欢:
海伯利安
作者:佚名
章节:76 人气:2
摘要:序章乌黑发亮的太空飞船的了望台上,霸主领事端坐在施坦威钢琴前,弹奏着拉赫马尼诺夫的《升C小调前奏曲》,虽然钢琴已是一件古董,却保存得完好如初。此时,舱下沼泽中,巨大的绿色蜥蜴状生物蠕动着,咆哮着。北方正酝酿着一场雷暴。长满巨大裸子植物的森林在乌青的黑云下现出黑色影像,而层积云就像万米高塔直插入狂暴天穹。闪电在地平线上肆虐。 [点击阅读]
爱弥儿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我们身患一种可以治好的病;我们生来是向善的,如果我们愿意改正,我们就得到自然的帮助。塞涅卡:《忿怒》第十一章第十三节。※※※这本集子中的感想和看法,是没有什么次序的,而且差不多是不连贯的,它开始是为了使一位善于思考的贤良的母亲看了高兴而写的。 [点击阅读]
牛虻
作者:佚名
章节:38 人气:2
摘要:六月里一个炎热的傍晚,所有的窗户都敞开着,大学生亚瑟·勃尔顿正在比萨神学院的图书馆里翻查一大迭讲道稿。院长蒙太尼里神甫慈爱地注视着他。亚瑟出生在意大利的一个英国富商勃尔顿家中,名义上他是勃尔顿与后妻所生,但实则是后妻与蒙太尼里的私生子。亚瑟从小在家里受异母兄嫂的歧视,又看到母亲受他们的折磨和侮辱,精神上很不愉快,却始终不知道事情的真相。 [点击阅读]
狼的诱惑
作者:佚名
章节:74 人气:2
摘要:“彩麻,你能去安阳真的好棒,既可以见到芷希和戴寒,又可以和妈妈生活在一起,真的是好羡慕你啊!”“勾构,我以后会经常回来的,你也可以到安阳来看我呀。记得常给我写信,还有打电话。”“喂,各位!车子马上就要出发了。”长途客运站的管理员冲我们叫道。“你快去吧,否则可要被车子落下了。”“嗯,我要走了,勾构。我一到妈妈家就会给你打电话的。 [点击阅读]
癌病船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第一章处女航一父母及幼小的弟弟、妹妹,四个人正围着一个在梳妆的少女淌眼泪。这是一套两间的公寓住房。父母住一间,三个孩子住一间。当然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有一张桌子。孩子们每天在这狭小的房间里埋头苦读。大女儿夕雨子,已经十三岁了。但她却无法继续学习下去。她得了白血病。开始时觉得浑身无力,低烧不退。父母整天忙于自身的工作,无暇顾及自己孩子。父亲大月雄三,是个出租汽车司机。 [点击阅读]
红字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一群身穿黯色长袍、头戴灰色尖顶高帽.蓄着胡须的男人,混杂着一些蒙着兜头帽或光着脑袋的女人,聚在一所木头大扇子前面。房门是用厚实的橡木做的,上面密密麻麻地钉满大铁钉。新殖民地的开拓者们,不管他们的头脑中起初有什么关于人类品德和幸福的美妙理想,总要在各种实际需要的草创之中,忘不了划出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充当墓地,再则出另一片土地来修建监狱。 [点击阅读]
老人与海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2
摘要:1961年7月2日,蜚声世界文坛的海明威用自己的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整个世界都为此震惊,人们纷纷叹息这位巨人的悲剧。美国人民更是悲悼这位美国重要作家的陨落。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1899—1961年),美国小说家。1899年7月21日,海明威出生在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郊外橡树园镇一个医生的家庭。 [点击阅读]
肖申克的救赎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2
摘要:肖申克的救赎献给拉斯和弗洛伦斯·多尔我猜美国每个州立监狱和联邦监狱里,都有像我这样的一号人物,不论什么东西,我都能为你弄到手。无论是高级香烟或大麻(如果你偏好此道的话),或弄瓶白兰地来庆祝儿子或女儿高中毕业,总之差不多任何东西……我的意思是说,只要在合理范围内,我是有求必应;可是很多情况不一定都合情合理的。我刚满二十岁就来到肖申克监狱。 [点击阅读]
西西里人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迈克尔-科莱昂站在巴勒莫长长的木制船坞上,望着那艘驶往美国的巨型客轮启航,他原准备搭乘那船的,只是他又接到了父亲的新指令。他挥手向小渔船上的人们告别,是他们带他来到船坞,而且在过去的岁月里一直护卫着他。小渔船在客轮身后泛起的白浪中颠簸,像一只紧紧追随母亲的勇敢的小鸭。船上的人也在向他挥手道别;他将再也见不到他们了。 [点击阅读]
飘(乱世佳人)
作者:佚名
章节:81 人气:2
摘要:生平简介1900年11月8日,玛格丽特-米切尔出生于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的一个律师家庭。她的父亲曾经是亚特兰大市的历史学会主席。在南北战争期间,亚特兰大曾于1864年落入北方军将领舒尔曼之手。后来,这便成了亚特兰大居民热衷的话题。自孩提时起,玛格丽特就时时听到她父亲与朋友们,甚至居民之间谈论南北战争。当26岁的玛格丽特决定创作一部有关南北战争的小说时,亚特兰大自然就成了小说的背景。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