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不省心 - 第二章 葛大爷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葛大爷
  某日,我开车拉着葛优去北影,途中遇熟人叫停寒暄。熟人问葛:干嘛去呀葛爷?葛笑答:拍戏呀。熟人顿时面露惊愕,继而竖拇指大赞:葛爷真是太平易近人了!演戏您还亲自去呀?葛正背词默戏无心闲扯,点头堆笑匆匆道别。车开出很远葛才反应过来,对我说:这是夸我吗?厕所我都亲自上,演戏我还不亲自来?
  “赵氏子弹非2”三片同时在中影基地混录,难得一聚,姜文邀我和凯爷去子弹组因陋就简涮羊肉,三瓶酒见底,都没喝够尚有余勇,但心上都有活压着,谁也醉不起。相约年尾再畅饮。夜已深,趁着酒性回到各自的混录棚,安静的走廊里顷刻塞满了葛优此起彼伏的话语。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一个组包了三个棚呢。
  戏外的葛爷待人友善,懂事,通情达理,没架子。这些都是值得称赞之处。但最可爱之处还在于他的“小富即安”,不贪。一切荣誉在他看来都是不留神抄上了,没敢惦记。举个例子:《大腕》拍完后,《纽约时报》的人想采访他,葛爷推说有事一再谢绝。我们问他:你有什么事?他说:去大钟寺给父母家的阳台买块地板革。我们说:这事我们帮你办了。你还是接受人家的采访。《纽约时报》的影响力你又不是不知道,文章登出去对你在海外的发展非常有利。葛爷说:咳,我到海外发展什么去呀?我连英语都不会说,我把中国的观众伺候好了就成了。让他们省了这份心吧。葛爷确实是不贪。放在别人身上这就叫目光短浅。而放到葛爷这儿就叫“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恰恰就是这种不贪的心态,使他非常地心平气和,做起事情来就比较地从容。对于葛爷来说,没有什么是志在必得的。因此接人待物,也就显得自然大方。既不会被利益驱使过分地贴上去献媚,也不可能因为失算了彼此见了面连招呼都不打。

  《编辑部的故事》播出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群众见到葛优都亲热地叫他“冬宝”,就像我的女儿永远管赵薇叫“小燕子”。葛优也因为在这部戏里的精彩演出获得了由观众投票产生的“金鹰奖”最佳男主角奖。
  记得在纽约拍摄《北京人在纽约》时,有一堂景是在艾未未的家里拍摄,那时纽约的中国人里正在流行《编辑部的故事》。未未那里也有一套,被姜文发现,拍戏间隙拿出来观看,轮到拍他的戏了,仍不肯放手,他说:你要不让我看完了,我心里闹得慌。
  看完一集,姜文对我说:李冬宝这个角色非葛爷莫属。我要当评委,评演员这项奖时,条件只有一个,就是看这个演员演出这个角色是不是别人的演出不可替代的。什么叫“最佳”?“最佳”就是非他莫属。
  写《编辑部的故事》之初,李冬宝的人选在我脑子里就只有一个人——葛优。剧本出来以后,按说作为编剧就算交差了,可当时的导演金炎打算从军艺表演系物色李冬宝,听说消息后,我的第一反应就是,他要找英俊小生,最起码也是文绉绉的那种。这和我们笔下的李冬宝是风马牛不相及的,我知道没有人比葛优更适合这个人物了。我找到中心的主任郑晓龙,一方面希望正在筹备《皇城根》的导演赵宝刚能和金炎联合执导,因为宝刚是最了解我们创作意图的人,也知道这出戏里的人物都应该是什么嘴脸。一方面我力主请葛优出演李冬宝。小龙喯儿都没打就说:必须这么办。你去找葛优去吧。

  那时我和葛优不熟,不是不熟是根本就不认识,只是因为看了他在影片《顽主》里的演出,顿时觉得耳目一新,神交已久。我叫上王朔一起去找葛优,王朔虽然也和他不熟,但毕竟有过几面之交。那时王朔也真是好说话,叫去抬屁股就去了。撂现在,如果不是他亲自导演的戏,叫他去登门请演员是难以想象的事。
  那是一个下午,我们按照王朔模糊的记忆摸到葛优住的那幢楼,到那儿才发现原来就在我曾经住过的楼的隔壁。因为不知道具体门牌号码,也没有葛优的电话。在楼里几经打听才找到他住的单元。敲门,没人应。再敲门,隔壁单元走出一位女士,是葛优媳妇的嫂子。说明来意后,嫂子告诉我们,葛优外出,估计快回来了。
  我们回到楼下坐在我的摩托车上等,印象中后来还下起了小雨。大约等了一两个小时,王朔指着远处走来的一个人影说:来了。
  那是我第一次见到葛优真人。他穿一件咖啡色的风衣,戴一顶帽子,人看上去很瘦,所以显得风衣特别肥大,走起路来踢哩突噜。
  见到葛优我就想笑,迫不及待箭步迎上去。他认识王朔,王朔把我介绍给他。葛优和《顽主》里的神色类似,也不是不热情,但显得很谨慎,你笑他不笑,一副莫衷一是的样子。王朔不是急赤白脸的人,没怎么多说话。我急着要说明来意,他让我们先等一下,在楼下的小铺里买了盒“金桥”烟。

  我们一起上楼。从等电梯到乘电梯到12楼,穿过漫长的走廊,来到葛优家坐定,我一口气已经把来意说了个大概齐了。之后,葛优现出了矛盾的心情。
  他说:我已经答应了张小敏,上她的《大冲撞》。正好和你们的时间冲突了。
  我问他:你在那部片子里演什么角色?
  他说:就演一个宾馆的经理,小配角。
  我说:那我们这出戏请你演的是主角,一号人物。剧本就是照着你写的。
  他想了想又说:能不能两部戏协调一下,都上。
  我说:这不太可能,天天都有你的戏,你一走了,全剧组就得趴窝。
  他真的为难了,说:要不就算了。我都先答应张小敏了,不上,就把人家得罪了。我也知道你们的戏有意思,咱俩初次见面不熟悉,王朔我知道,肯定写得错不了。可那也不能因为上一个戏得罪朋友啊。
  我赶紧说:我你是不熟,不算朋友,王朔得算你的朋友吧。你上我们的戏得罪张小敏,那你就不怕上了她的戏得罪这拨朋友吗?
  他忙说:我也不愿意得罪。
  我说:那就好办了。反正都是得罪朋友,那你就权衡利弊吧,两害相权取其轻。上张小敏的戏,你得罪了我们,却只演一个配角;上我们的戏,得罪了张小敏,却演的是一个绝对的主角,而且保证戏一出来就炸了。主意你自己拿,我们等你的信。
  事后,郑晓龙开玩笑说:他要不上咱们的戏,咱就封杀他。
  那时还不像现在,遍地都是影视公司。那时的“北京电视艺术中心”振臂一呼也是天下响应。
或许您还会喜欢:
我的播音系女友
作者:佚名
章节:262 人气:2
摘要:北京,中国伟大的首都,一个沙尘暴经常光顾的国际化大都市。我所在的大学北京广播学院,一所出产过著名节目主持人,也出产过普通观众与社会失业者的传媒类著名学府,就座落在这个大都市的东郊古运河畔。认识播音主持系的那个女生,一切都要从五月的那个下午说起。播音主持系的女生长得都跟祖国的花儿似的,一个比一个艳,一个比一个嫩,不过我们宿舍几个人都知道,她们都有一张刀子般的嘴,好像是带刺的玫瑰,一般人都不敢惹。 [点击阅读]
五个苹果折腾地球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4
摘要:这是一棵普通的苹果树。狗年的一天,使它的命运发生了变化,它不再是一棵普通的苹果树。它的果实把地球折腾得喘不过气来。现在是春天的午夜。一个飞碟在夜色的掩护下接近地球,飞碟上的外星人是路过地球,想休息一会儿。“下边是一座苹果园,着陆比较合适。”担任观察的宇宙人对机长说。“同意在苹果园着陆。”机长发令。飞碟缓慢地在那闷果树旁着陆。飞碟舱门打开了,几个宇宙人走出飞碟,在果园里活动筋骨,呼吸空气。 [点击阅读]
莫言《生死疲劳》
作者:莫言
章节:59 人气:2
摘要:《生死疲劳》叙述了1950年到2000年中国农村50年的历史,围绕土地这个沉重的话题,阐释了农民与土地的种种关系,并透过生死轮回的艺术图像,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民的生活和他们顽强、乐观、坚韧的精神。小说的叙述者,是土地改革时被枪毙的一个地主,他认为自己虽有财富,并无罪恶,因此在阴间里他为自己喊冤。 [点击阅读]
莫言《蛙》
作者:莫言
章节:68 人气:2
摘要:小说写到了“代孕”,代孕女陈眉(姑姑)原是很漂亮的女人,因为火灾毁坏了姣好的面容,最终决定用代孕的方式去帮助家里、帮助父亲渡过生活难关。莫言说,“我是用看似非常轻松的笔调在写非常残酷的事实。这事实中包皮皮含着重大的人性问题。孩子生下来被抱走后,陈眉面临着精神上的巨大痛苦,当她决定‘我不要钱了,我要给我的孩子喂奶’时,一切已经来不及了。 [点击阅读]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2
摘要:人民文学出版社决定重印《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我是高兴的。这本书在市场已经绝迹二十多年,只剩有极少几本收藏在黑暗尘封的书库里,或秘藏在个别读者的手中。现在的年轻人不知道有这本书,没有读过,较老的读者也会忘记这本书,因此,它的重新问世,重新在读者中接受考验,我以为是一件好事。作品是属于人民的,社会的,它应该在广大的读者中经受风雨。 [点击阅读]
无爱承欢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2
摘要:近日来,论轰动全港的新闻,莫过于厉氏掌权人厉仲谋争夺一名六岁男童监护权的官司。案子还未开庭就已闹得满城风雨。事件一头是商业帝国的王,另一头却是……吴桐?何许人?城中各大八卦周刊、商业期刊连篇累牍报道,媒体要挖吴桐背景,结果此人身家白如纸,七年前未毕业时曾在厉氏实习,除此之外,她与金融大鳄厉仲谋无半点交集。狗仔转而想从孩子那儿下手淘八卦,厉氏公关部公文扼令媒介朋友自制,不要去打扰孩子的生活。 [点击阅读]
看见
作者:佚名
章节:111 人气:2
摘要:十年前,当陈虻问我如果做新闻关心什么时,我说关心新闻中的人——这一句话,把我推到今天。话很普通,只是一句常识,做起这份工作才发觉它何等不易,“人”常常被有意无意忽略,被无知和偏见遮蔽,被概念化,被模式化,这些思维就埋在无意识之下。无意识是如此之深,以至于常常看不见他人,对自己也熟视无睹。要想“看见”,就要从蒙昧中睁开眼来。这才是最困难的地方,因为蒙昧就是我自身,像石头一样成了心里的坝。 [点击阅读]
黄雀记
作者:佚名
章节:52 人气:2
摘要:简介为了保持遗照的“新鲜”,祖父年年都要拍遗照。某天,少年保润替祖父取遗照,从相馆拿错了照片,他看到了一张愤怒的少女的脸。他不知道是谁,却记住了这样一张脸。有个年年拍遗照、活腻透了的老头儿,是谁家有个嫌贫贱的儿媳都不愿意看到的。祖父的魂丢了,据说是最后一次拍照时化作青烟飞走了。丢魂而疯癫的祖父没事儿就去挖别家的树根,要找藏有祖先遗骨的手电筒。 [点击阅读]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作者:佚名
章节:40 人气:2
摘要:我从一些人的世界路过,一些人从我的世界路过。陆陆续续写了许多睡前故事,都是深夜完成的。它们像寄存在站台的行李,有的是自己的,有的是朋友的,不需要领取,于是融化成路途的足迹。但我觉得它们很漂亮。一旦融化,便和无限的蓝天白云不分彼此,如同书签,值得夹在时间的罅隙里,偶尔回头看看就好。其实这本书中,一部分连短篇都算不上,充其量是随笔,甚至是涂鸦。 [点击阅读]
南方有嘉木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此书为第5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是茶人三部曲之第一。这是中国第一部反映茶文化的长篇小说。故事发生在绿茶之都的杭州,主角是忘忧茶庄的三代传人杭九斋、杭天醉以及杭天醉所生的三子二女,他们以各种身份和不同方式参与了华茶的兴衷起落的全过程。其间,民族,家庭及其个人命运,错综复杂,跌宕起伏,茶庄兴衷又和百年来华茶的兴衷紧密相联,小说因此勾画出一部近、现代史上的中国茶人的命运长卷。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