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灿烂千阳 - 《灿烂千阳》读后感——一千个灿烂的太阳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读完小说后看评论里面说,译者对于出版社擅自改了书名很不高兴,应该是“一千个灿烂的太阳”。现在回头来看,觉得的确,“灿烂千阳”有些过于追求语言上的美感,而在意向上表达得并不够准确。默罕默德在很久以前路过喀布尔,写下热情洋溢的诗句来表达对这个城市的热忱,“人们数不清她的屋顶上有多少轮皎洁的月亮,也数不清她的墙壁之后那一千个灿烂的太阳。”但是就算是一千个太阳的光芒,也驱赶不走被战争笼罩的黑暗,散不去人们内心的恐惧与冷漠。玛丽雅姆,小说的女主人公,她一生受尽了悲惨与屈辱,但是她的圣洁,她骨子里的坚忍顽强,在她灵魂深处的高贵品质,永远不会随着她的死而消逝,她永远都在人们心中,在那里,她会发出一千个太阳般灿烂的光芒。
  在读这本小说时,哭了三次。
  第一次,是在玛丽雅姆要被执行死刑的时候。胡塞尼用他温婉柔和的笔触,用了很长的篇幅,把玛丽雅姆的心境描绘的及其细腻感人。她自出生就是低贱的‘哈拉米’,这个无法改变的事实让她一生受尽了悲惨与屈辱。最初,在隐约感到一切的信仰都是她臆想的美好时,她还是懂得去抗争,但是慢慢她已经不再有力气去争取,她明白一切都是徒劳。她一生所遇非人,多年来已经心如死灰,一直躲在自己心里的角落,对周遭的一切漠不关心。她说“爱是是人遍体鳞伤的错误,而它的帮凶,希望,则是令人悔恨莫及的幻想”,而她再也不会让自己存在一丝一毫的爱与希望。她不知道悲哀失望是什么滋味,麻木的活着,毫无怨念。可是就算是这样,就算她没有过上几天好日子,就算是她强迫自己用现实的残酷层层包皮裹住内心,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是有嫩芽从内心深处冲破层层阻碍迅速成长起来,那是她积压了一生的希望。她终于还是梦到自己可以不被排除在兄弟姐妹之外,梦到父亲来接她回家,梦到母亲呼唤她回家吃饭,梦到好多好多美好的片段。她知道自己一生都过得不好,但还是忍不住希望可以活得再长久一些。她强迫自己压下去的希望,最后还是都燃起来了,虽然再也没有机会实现。她觉得自己从莱拉和阿兹莎那里得到了爱,这是她黑白的人生中仅有的色彩。为了莱拉一家能活下去,她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自己决定了自己的命运,在最后时刻,她所表现出来的坚强,令人深深地震撼与感动。

  第二次,是莱拉到玛丽雅姆的泥屋去,在那里,莱拉让自己的怀念尽情释放,当她闭上眼睛,玛丽雅姆的面容就那么清晰的在脑海中浮现。突然之间,时光又仿佛迅速倒流,她看见年轻的玛丽雅姆就坐在桌边认真的缝一个布娃娃。这一幕也清晰地在我眼前浮现,我看见还是那么年轻的玛丽雅姆,面容平静祥和,眼神透亮纯净,充满对未来的希望。这个女孩,她以后不会对生活有太多要求,不会展露自己的悲哀失望以及被人嘲笑的梦想,纵使生活艰辛,但心中的爱与善良始终不曾被磨灭。她不停地被污泥冲刷,内心却依然高贵圣洁,她的灵魂深处,有着任何人、任何事都无法将之摧毁的信念与希望。在莱拉离开泥屋时,她轻声对玛丽雅姆说着再见,仿佛不忍吵醒她的安睡,而我,也早已不知不觉中泪流满面。

  最后一次,是在莱拉取走玛丽雅姆的父亲留给她的东西时。莱拉无法理解那个放着木偶奇遇记的录影带,玛丽雅姆跟莱拉讲了几乎是所有的遭遇,但是唯独没有提及这点。坐在父亲的电影院里面和兄弟姐妹一起看木偶奇遇记,是她小时候多么强烈的愿望,不过她早已明白了那时她是多么的异想天开吧。我不知道她会不会后悔,如果她当时想要的不多,满足于跟父亲一周一次的相聚,能理解母亲爱她的方式,那么这个谎言是不是就不会被戳破,或者至少持续的再久一些。现在父亲把木偶奇遇记寄给她了,可是她再也看不到了,也永远不会知道父亲在用这种方式,企图赎罪,祈求她的原谅。而那封信,更是让我泪水涟涟一度读不下去。信里满满的写着一位父亲的无奈羞愧以及忏悔,他说玛丽雅姆是个乖女儿,说他怀念和她在一起的日子,说他后悔太多太多的事情,说他终于恍然大悟的时候一切已经无法挽回。他给玛丽雅姆封上了自己的一点遗产,他知道一切已经太迟,但还是希望死后能当她的好父亲。已经心肌衰竭面临死亡的他,多么希望最后还能见见自己的女儿,他希望像一位真正的父亲那样,为她开门,然后把她抱在怀里。但是他终究没有等到。一想到这位老父亲始终满怀期待等着敲门声响起,但最后落寞而又绝望的死去,就心酸的不能自已。玛丽雅姆小时候那种心情,终于也轮到他来体会。而更让我感到心痛的是,玛丽雅姆不曾有机会阅读这封信。她永远也不会知道,曾经深深伤害过她的父亲,在最后时刻不停地跟她说着原谅我,那么真切的恳求她来看看他。她这一生都没有好日子,而上天连父亲做的最后一点弥补都不肯给她。

  最后,莱拉坚持回到了自己的家园,重建了孤儿院,她知道唯一能做的就是带着希望,活下去。这个国家有着络绎不绝的苦难,在这个国家最底层的妇女,更是受尽了落后制度的压迫,不过它就像耸立的城墙,虽然伤痕累累,一点儿都不漂亮,但依然屹立着,而它的子民,虽然可能都已对生活绝望,但我相信,他们被冷漠恐惧包皮裹住的心里,总会有希望的嫩芽试着冲出障碍。玛丽雅姆离他们并不远,她就在这儿,她在所有人心中。在那儿,她永远会发出一千个太阳般灿烂的光芒,让希望的嫩芽得以茁壮生长,最终成为茂密的树林,为他们撑开自己的那片天空。
或许您还会喜欢:
质数的孤独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爱丽丝·德拉·罗卡讨厌滑雪学校。她讨厌在圣诞假期也要一大早七点半就起床,她讨厌在吃早餐时父亲目不转睛地盯着她,同时一条腿在餐桌下面焦躁地抖个不停,仿佛在催促她说:“快吃!”她讨厌那条会扎她大腿的羊毛连裤袜,讨厌那双让她手指不能动弹的滑雪手套,讨厌那顶勒住她的面颊、同时又用铁带扣卡住她下巴的头盔,也讨厌那双特别挤脚、让她走起路来像只大猩猩的滑雪靴。“你到底喝不喝这杯奶?”父亲再一次逼问她。 [点击阅读]
青鸟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2
摘要:郑克鲁莫里斯·梅特林克(MauriceMaeterlinck,1862—1949),比利时象征派戏剧家。出生于公证人家庭,早年学习法律,毕业后随即到巴黎小住,结识了一些崇尚象征派诗歌的朋友,从此决定了他的文学生涯和创作倾向。他的第一部作品《温室》(1889)是象征派诗歌集。同年发表的剧本《玛莱娜公主》得到了法国评论界的重视,这个剧本第一次把象征主义手法运用到戏剧创作中。 [点击阅读]
魔都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2
摘要:以文字构筑的人生舞台──久生十兰曲辰先想一下,1902年的时候,《莫格街谋杀案》现世满一甲子,《血字的研究》刚出版十五年,推理小说正处在我们所谓的“光荣时代”;而即便《科学怪人》与H?G?威尔斯的眾多作品早已出现,但科幻(SF)这一个名词,却还要等到十几年后,才会开张营业,正式成为一个可以标识的文类;尽管爱丽丝当时已经追著兔子跑到了几十年, [点击阅读]
H庄园的一次午餐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埃莉诺·凯瑟琳·卡莱尔,您被指控于本年七月二十七日杀害了玛丽·杰勒德。您是否承认自己是有罪的?”埃莉诺·卡莱尔笔直地站立着。她那傲然高昂的头、生气勃勃的蓝色眼睛使人惊讶。她的头发像煤炭一样乌黑。修剪应时的眉毛形成两条细线。法庭笼罩在一片沉闷而紧张的寂静中。 [点击阅读]
且听风吟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1“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章,如同不存在彻头彻尾的绝望。”这是大学时代偶然结识的一位作家对我说的活。但对其含义的真正理解——至少能用以自慰——则是在很久很久以后。的确,所谓十全十美的文章是不存在的。尽管如此,每当我提笔写东西的时候,还是经常陷入绝望的情绪之中。因为我所能够写的范围实在过于狭小。譬如,我或许可以就大象本身写一点什么,但对象的驯化却不知何从写起。 [点击阅读]
两百年的孩子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1我是一个已经步入老境的日本小说家,我从内心里感到欣慰,能够有机会面对北大附中的同学们发表讲话。现在,我在北京对年轻的中国人——也就是你们——发表讲话,可在内心里,却好像同时面对东京那些年轻的日本人发表讲话。今天这个讲话的稿子,预计在日本也将很快出版。像这样用同样的话语对中国和日本的年轻人进行呼吁,并请中国的年轻人和日本的年轻人倾听我的讲话,是我多年以来的夙愿。 [点击阅读]
人生的智慧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出版说明叔本华(1788-1860)是德国着名哲学家,唯意志主义和现代悲观主义创始人。自称“性格遗传自父亲,而智慧遗传自母亲”。他一生未婚,没有子女,以狗为伴。他于年写了《附录与补遗》一书,《人生的智慧》是该书中的一部分。在书中他以优雅的文体,格言式的笔触阐述了自己对人生的看法。《人生的智慧》使沉寂多年的叔本华一举成名。 [点击阅读]
你在天堂里遇见的五个人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结局(1)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名字叫爱迪的人,故事从结尾处爱迪死在阳光下开始。从结尾开始讲一个故事,似乎颇为奇怪。但是,所有的结尾亦是开端。我们只是当时不知道而已。爱迪生命中的最后一个小时,像大部分其它时间一样,是在“红宝石码头”——壮观的灰色大海边上的一个游乐场里度过的。 [点击阅读]
你好忧愁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这种感情以烦恼而又甘甜的滋味在我心头索绕不去,对于它,我犹豫不决,不知冠之以忧愁这个庄重而优美的名字是否合适。这是一种如此全面,如此利己的感觉,以至我几乎为它感到羞耻,而忧愁在我看来总显得可敬。我不熟悉这种感觉,不过我还熟悉烦恼,遗憾,还稍稍地感受过内疚。今日,有什么东西像一层轻柔的、使人难受的丝绸在我身上围拢,把我与别人隔开。那年夏天,我对岁。我非常快乐。“别人”指的是我父亲和他的情妇艾尔莎。 [点击阅读]
假戏成真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接听电话的是波洛的能干秘书李蒙小姐。她把速记簿摆到一边去,拎起话筒,平淡的说,“屈拉法加8137。”赫邱里-波洛躺回直立的椅背上,闭起双眼。他的手指在桌缘上轻敲着,脑子里继续构思着原先正在口述的信文的优美段落。李蒙小姐手掩话筒,低声问说:“你要不要接听德文郡纳瑟坎伯打来的叫人电话?”波洛皱起眉头。这个地名对他毫无意义。“打电话的人叫什么名字?”他谨慎地问。李蒙小姐对着话筒讲话。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