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草叶集 - 牢狱中的歌手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作者:瓦尔特·惠特曼1啊,这景象可怜,可耻,更可叹!啊,多可怕的思想一个已定罪的囚犯!沿着监狱的长廊,响着这样的复唱,它上达屋顶,上达天穹,这悲调如洪流倾注,其音调是自来未有地强烈而凄凉,它达到了远处的岗哨和武装的卫兵,使他们停止了脚步,更使一切听者因惊愕而停止了呼吸。2那是冬天,太阳已在西方低沉,在本国的强盗和罪犯中间的一条狭窄的过道上。(那里有千百个人坐着,颜色憔悴的杀人犯、邪恶的伪造证件者,都集合在监狱的星期日教堂里,周围是众多时刻不放松地监视着他们的全副武装的看守们,)一个妇人安详地走着,两手各抱着一个幼小的纯洁的孩子,她把这两个孩子放在讲台上她身旁的凳子上坐下,开始用乐器奏了一个低沉而悠扬的前奏,接着便用压倒一切的声音,唱出一首古雅的赞歌。一个被禁闭着带着枷锁的囚人,扭着自己的双手,呼叫着,救命呀!啊,救命!她的眼睛看不清,她的胸前滴着血,她得不到赦免,她得不着安息的慰藉。她不断地走来走去,啊,痛心的岁月!啊,悲苦的晨夕!没有友朋的手,没有亲爱的颜面,没有恩情照顾,没有慈悲的语言。那犯罪的不是我,我是受了无情的肉体的拖累,虽然我长久勇敢地挣扎,但我终究胜不过它。亲爱的囚人,请忍耐一会,迟早一定得到神的恩惠;神圣的赦免死一定会来临,把你释放,带你回到你自己的家园。那时你不再是囚犯,不再感到羞耻,也再不悲伤,离开了人世你得到了神的解放!2歌者停止了歌唱,她的明澈安详的两眼的一瞥,扫过了所有那些仰望着的面孔,扫过由囚犯的颜面,千差万别的、狡狯的、犷悍的、伤痕累累的、美丽的颜面所组成的新奇的海,然后她站起来,沿着他们中间的狭窄的过道走回去,在沉默的空气中,她的衣衫邃窣地响着,触到他们,她抱着她的孩子在黑暗中消失了。这时囚犯和武装的看守都寂然无声,(囚犯忘记了自己在监狱里,看守忘记了他们的子弹上膛的手枪,)一种沉默而寂静的神奇的瞬间来到了,随着深沉的哽咽和被感动的恶人的低头与叹息,随着青年人的急促的呼吸,对家庭的回忆被唤起;母亲的催眠的歌声、姊妹的看顾、快乐的儿时长久密闭着的精神重新苏醒了;那真是神奇的一瞬间,以后在凄凉的夜里,对于那里的许多许多人,多年以后,甚至在临死的时刻,这悲沉的调子、这声音、这言辞,还会再现,重见到那高大安详的妇人行走过狭窄的过道。重听到那悲哀的旋律,那歌手在狱中唱出的歌声,啊,这景象可怜、可耻、更可叹!啊,多可怕的思想一个已定罪的囚犯!
或许您还会喜欢:
裸冬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刚刚度过了数月新婚生活的红正在收拾饭桌。昨晚丈夫领回来一位同僚,两人喝酒喝到深夜,留下了遍桌杯盘,一片狼藉。蓦地,红抬起头,四个男人蹑手蹑脚地偷偷闯进屋来!红骤然激起杀意,抓起桌上的牙签怒视着来人。她一眼就看出这四个来路不明的家伙不是打家劫舍找错了门,也不是找自己的丈夫寻衅闹事,而是专门冲着她本人来的!未等红顾及责问他们,这四个家伙早已蜂拥扑来。 [点击阅读]
解忧杂货店
作者:佚名
章节:45 人气:2
摘要:导读这就是东野圭吾的本事东野圭吾小说普及性之所以这么高,几乎等于畅销书保证,一个不能不提的因素,即他的作品并非只有谜团,只是卖弄诡计;一个更重要的元素,即他过人的说故事能力,以及很有温度的文字书写;身为作家,强项一堆,难怪东野的创作总是多元又量产。 [点击阅读]
迷恋
作者:佚名
章节:104 人气:2
摘要:“喂??…喂????”…嘟嘟…嘟嘟嘟…二零零三年,成南。…又来了…又来了,该死的骚扰电话,今天是十八岁的我的第十七个生日…是我喝海带汤的日子没错了,偏偏接到这狗屎味儿的无声电话…^=_=已经一个星期了,“喂…嘟,喂…嘟”(?誄每次都是一样)那边也不说话,就是偷听我的声音然后就断了…今天早晨我居然在生日餐桌上又被涮了一次…^-_-凭我出神入化的第六感, [点击阅读]
邦斯舅舅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一谈及巴尔扎克,人们首先会想到他的《高老头》、《欧叶妮·格朗台》、《幻灭》,而《邦斯舅舅》恐怕就要稍逊一筹了。然而,我们却读到了也许会令中国读者意外的评论。安德烈·纪德曾这样写道:“这也许是巴尔扎克众多杰作中我最喜欢的一部;不管怎么说,它是我阅读最勤的一部……我欣喜、迷醉……”他还写道:“不同凡响的《邦斯舅舅》,我先后读了三、四遍,现在我可以离开巴尔扎克了,因为再也没有比这本书更精彩的作品了。 [点击阅读]
阿加莎·克里斯蒂自传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1我以为,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有一个幸福的童年。我的童年幸福快乐。我有一个可爱的家庭和宅院,一位聪颖耐心的保姆;父母情意甚笃,是一对恩爱夫妻和称职的家长。回首往事,我感到家庭里充满了欢乐。这要归功于父亲,他为人随和。如今,人们不大看重随和的品性,注重的大多是某个男人是否机敏、勤奋,是否有益于社会,并且说话算数。至于父亲,公正地说,他是一位非常随和的人。这种随和给与他相处的人带来无尽的欢愉。 [点击阅读]
隐身人
作者:佚名
章节:58 人气:2
摘要:冬天的最后一场大雪,使二月初的高原变得格外寒冷。一个陌生人,冒着刺骨的寒风和漫天飞舞的雪花,从布兰勃赫斯特火车站走来。他浑身上下裹得严严实实,一顶软毡帽的帽檐几乎遮住了他整个脸,只露出光亮的鼻尖。套着厚手套的手,费力地提着一只黑色小皮箱。雪花飘落在他的胸前、肩头,黑色的小皮箱也盖上了白白的一层。这位冻得四肢僵直的旅客跌跌撞撞地走进“车马旅店”,随即把皮箱往地上一扔。“快生个火。 [点击阅读]
青鸟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2
摘要:郑克鲁莫里斯·梅特林克(MauriceMaeterlinck,1862—1949),比利时象征派戏剧家。出生于公证人家庭,早年学习法律,毕业后随即到巴黎小住,结识了一些崇尚象征派诗歌的朋友,从此决定了他的文学生涯和创作倾向。他的第一部作品《温室》(1889)是象征派诗歌集。同年发表的剧本《玛莱娜公主》得到了法国评论界的重视,这个剧本第一次把象征主义手法运用到戏剧创作中。 [点击阅读]
1Q84 BOOK2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nbs;《1Q84BOOK2(7月-9月)》写一对十岁时相遇后便各奔东西的三十岁男女,相互寻觅对方的故事,并将这个简单故事变成复杂的长篇。我想将这个时代所有世态立体地写出,成为我独有的“综合小说”。超越纯文学这一类型,采取多种尝试。在当今时代的空气中嵌入人类的生命。 [点击阅读]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作家、文艺评论家。1881年生于维也纳一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剧照(20张)个富裕的犹太工厂主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1904年后任《新自由报》编辑。后去西欧、北非、印度、美洲等地游历。在法国结识维尔哈伦、罗曼·罗兰、罗丹等人,受到他们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发表反战剧本《耶雷米亚》。 [点击阅读]
且听风吟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1“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章,如同不存在彻头彻尾的绝望。”这是大学时代偶然结识的一位作家对我说的活。但对其含义的真正理解——至少能用以自慰——则是在很久很久以后。的确,所谓十全十美的文章是不存在的。尽管如此,每当我提笔写东西的时候,还是经常陷入绝望的情绪之中。因为我所能够写的范围实在过于狭小。譬如,我或许可以就大象本身写一点什么,但对象的驯化却不知何从写起。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