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茶花女 - 茶花女读书笔记——爱情之予小说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读过《茶花女》的人,大都同情马格丽特,而对那个男主角即使算不上讨厌也绝不喜欢。法国人有浪漫的传统,他们的小说,特别是以爱情为主题的小说,在描写爱情时是那么的天真、纯朴,甚至有些单调了,很少关注到爱情受到的别的方面的影响。一个民族的精神是很受遗传的影响的,他们容忍它,重视它,因此一个父亲才会对他的儿子说“每一个男人都是需要情妇的”,虽然他正在因孩子在败坏家名而对其进行教育。满页看到主人公在专一他们的话题时我觉得很奇怪,他们不怕那个极为狭小的空间哪天被打破吗?或许他们只要将思维略转一下就会发现自己刚才是多么让人不放心;或许只要他们把话说得略为具体一点就会发现他们所占的人群的份额实在是太小。甚至小说家本身也让人担心:竟花那么多的时间精力去搞这种东西的创作。十九世纪的法国浪漫主义者们喜欢的就是写传记色*彩的文章;也由此可知,他们是乐于展示的,他们敢于固执的、叛逆的说:我的生命就是献给爱情的!小说家们取得了成功,他们不仅赢得了自己的信心,也赢得了读者的兴趣。一面是沉重的阐述心灵,一面是轻松的体验味道,在这个不光是浪漫主义者所钟情的主题上。他们的情节很直白,几乎是所想即所写,很少有因为顾忌的保留。他们注重的事故事中人物性*格的塑造也即自我心灵的描绘,而不是讲故事的手法与技巧。这就象是他们喜欢感觉不喜欢推理一样。中国的爱情小说可不是这样。 人们首先要学会生活,要先有个基础,而且始终会想到社会、家庭、责任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中国人的爱情观是富含他们一贯的哲学化的生活思维的,这样的爱情观不是浪漫主义。 国人说的是有得必有失,然而在做事情时先看到这必将使某某东西失掉了,事情本身又不一定能得到什么,于是有了放弃, 末了悲叹的时候总是引那哲学。一部小说里,头是对社会环境的描绘,尾是社会环境的影响,只有中间讲一些个别人物的故事,那故事饱含风雨且平淡无奇。当然传统是不受自己支配的,自己只能无条件的接受, 就算是在批判它的时候也是深受它的影响的。有时执拗不过了,作者就加点“色*情”描写,结果是得了禁书的封号(我所谈的作者仍是科学意义上的,当然不算没思想的那一类)。这时真替他们悲愤。小说是来源于生活的,小说中浸透的情节想必是凝了生活经验的精华了。两性*关系怎么样,社会关系就怎么样;而社会有什么样的结构就会造就什么样的两性*关系。《茶花女》中的男主角,先是极度的去追求爱情,然后殚精竭虑的去呵护他,丢了之后便要发疯似的去寻找、去报复。这算是大男子主义;可法国没有大男子主义,只有浪漫主义。因此说,法国在部分上,它的浪漫主义是由强权主义转变成的、乔装成的,这真让人有些失望。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那种占有心理是随工业化的进步而发展的,而浪漫主义是几乎静止不动的人本的一个核心。前面说过可能大部分的读者都是不喜欢男主角的,我想有两个较为具体的原因:一是小说毕竟要讲究夸张,它来源于生活但要高于生活重于生活。所以有些人在社会上不可恨,一进入小说便讨人厌了。二是它引起了读者的自我保护。人们在遇到自己同样有的缺点或不足时往往喜欢攻击它,攻击的越彻底,心理上就越能获得平衡。当然前提是旁观者不知道他有这种缺点。男性*在工业文明发展中功勋卓著,因此占有和支配已成为他们的传统,已挥之不去了。他们习惯于展示,在自然面前展示,在爱情面前展示。像花儿下面常带着刺一样,他们热情的笑容下常含着企图,至少是可渴望在心理上的满足,好为下次的展示做好准备。他们喜欢干任何事情都有所保留,因此几十被揭穿几十彻底失败总能找到条回路。他们容易侵犯人们朴素的道德标准。看清这个问题后,我不仅要为女性*担心了,她们能从哪儿找到值得花费爱情的男人呢?其嘴脸原本丑陋,其内心原本肮脏,其行为原本卑劣,还有什么留恋的?大家其实不都像那样,不都否认文明的进步,不都认为生活需要那么深刻的思考。女人的优点在于他们的感性*太强了,这样看似平朴直白,实则是无法超越的深沉。
  我想,无论是什么样的人在一定的时候总是对浪漫主义抱有几分赞许的态度的,就因为他们的生命所偶尔透露的一股生机。玛格丽特早早就死去了,这倒是她永保了灵魂对于浪漫的纯洁。她是死于疾病的;但小说无时无刻不在提醒:在那个社会中她必然是要死去的。那不是一个浪漫的时代吗,怎么会不容一个浪漫的人呢?时代的浪漫是由从属者的兴趣决定的,就像决定奴隶社会的不是奴隶一样,在一定的程度上。能为自己的事业奋斗一辈子的人是值得尊敬的。然而若生命太长,年长的自己对年轻的自己将有什么样的态度呢?我们谈从前谈历程是为了悼念记忆还是赞美现在?破落到极致的人是不会去回忆的;而大凡搞回忆的总是对目前感到有些许的惬意的。若某一段时光对一个人极为宝贵,而这又是远过这段时光后的想法,那么这样的时光为何会衰败呢,总不能说美好的东西都是短暂的吧?玛格丽特若活到八十岁,当她在捧起昔日无限温柔怜爱的画片时必将老泪纵横了,她为美好而牺牲的,竟是大部分的人生时间。幸好没有这样,她早早的死了,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完整的人格印象。后来人心中的憧憬还没有被打碎,这样我们才有了承前启后的故事。玛格丽特所奉献的决不是他年轻性*感的肉体,她的深深的焦虑和鲜明的对比让人感到寄载灵魂的躯体是那样的脆弱,那样脆弱的躯体却负荷那样强劲的灵魂。她学会了舍弃却不懂得追求;她牺牲了自己的欲|望,用张扬的美撕破了挣扎在他周围的粗俗之网。男人们从她身体上取走得越多就越觉得自己的伟大,还会越觉得她的可怜。任何一个追求浪漫的人在得到爱情时总会感到无比的充实满足,他把爱情看作自我价值实现的标志,以享受爱情来暗示他已领悟人生。看现在有那么多的人去炫耀他们有多少情人有怎样曲折的爱情故事!最宝贵的东西是不能充当装饰品的,爱情自然也是这样,所以表面上的多情种子恰是享受不到真正的爱情的魅力的。它是一个生命而不是生命下属的一项活动。我平日最恨将女人作为谈资的人:面前一套背后一套,在男人圈里时刻不忘让大家意识到自己对女人的随意,而在女人面前又摆出面对生命全部的样子,让你觉得每一面都是真的;而每一面又都受另一面的影响,你不知道他是面对你还是面对女人,又让你觉得他是变色*龙,是自欺欺人。玛格丽特是有她的社会原型的,而那个原型与小仲马的关系就像是玛格丽特与小说的男主人公间的关系一样。这样小说便有了自传的味道,那可是爱情小说最常用的模式。小仲马写《茶花女》并没有在结构上下多少功夫,他好像是在纯粹的讲故事,并且除了情节需要,少有较大的虚构。他几乎是在照搬经验,讲他的经历,增加的部分又像是他在心里装着的一直没吐露的要求,现在是借小说的人物力求实现这些要求。这样看来小说成了他的舞台了,他在这个舞台上单恋。他的回忆他的写小说说明了他不想成为小说男主角那样的人,但很不幸他已经成为主角了,而且即便他是用忏悔的心写下这部小说的,那也只是在加深他的这一形象。他希望每一个人都知道这个故事,希望每一个人都知道他写了这部小说,就像大多数人喜欢被认定是浪漫的一样。作者们的这一风格也是小说之不等同于生活的重要原因。
  一本书,无限哀怨、无限恍惚,聚焦了种种矛盾,引发了腔腔热情股股遐思,很切合人的胃口,一本好书。
或许您还会喜欢:
沙漠秘井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埃及人把他们的首都开罗称之为“凯旋之城”和“东方的门户”。尽管前一称呼早已徒有虚名,但第二个称呼却是名副其实。开罗确是东方的大门。作为大门,它就不得不首当其冲地面临西方影响的冲击,而这个当年的“凯旋之城”已老朽不堪,没有还手之力了。 [点击阅读]
波罗探案集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我正站在波洛房间的窗户旁悠闲地望着下面的大街。“奇怪呀!”我突然脱口而出。“怎么啦,我的朋友?”波洛端坐在他舒适的摇椅里,语调平静地问。“波洛,请推求如下事实!——位年轻女人衣着华贵——头戴时髦的帽子,身穿富丽的裘皮大衣。她正慢慢地走过来。边走边看两旁的房子。二个男子和一个中年女人正盯捎尾随着她,而她一无所知。突然又来了一个男孩在她身后指指点点,打着手势。 [点击阅读]
演讲与访谈
作者:佚名
章节:6 人气:2
摘要: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在北大附中讲演(全文)人民网日本版9月11日讯:应中国社会科学院邀请访中的日本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名誉研究员大江健三郎,10日上午来到北大附中作了题为“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的讲演。其演讲全文如下:我是一个已经步入老境的日本小说家,我从内心里感到欣慰,能够有机会面对北大附中的同学们发表讲话。 [点击阅读]
火花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2
摘要:“你这个白痴!”他老婆说着就把她的牌甩了下去。我急忙扭过头去,避免看见海利·德莱恩的脸;不过为什么我想避免看见那张脸,我可不能告诉你,就更不可能告诉你为什么我竟然会料想到(如果我真的料想到的话)像他这样年纪的一个显要人物会注意到我这样一个完全无足轻重的小青年遇到的事了。 [点击阅读]
点与线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一安田辰郎一月十三日在东京赤坂区的“小雪饭庄”宴请一位客人。客人的身份是政府某部的司长。安田辰郎经营着安田公司,买卖机械工具。这家公司这几年颇有发展。据说,生意蓬勃的原因是官家方面的订货多。所以,他时常在“小雪饭庄”招待这类身份的客人。安田时常光顾这家饭庄。在附近来说,它虽然称不上是第一流,却正因为如此,客人到了这里才不会挤得肩碰肩的,吃得心里踏实。 [点击阅读]
神秘的第三者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凌晨时分,帕克-派恩先生乘坐由巴塞罗那开往马霍卡岛的汽轮在帕尔马下了船。他立刻感到了失望,旅馆全满了!供他选择的最佳住处是一间衣橱似的不透风的楼房,在市中心的一家旅馆里。从房间向下看,是旅馆的内院。帕克-派恩先生并不打算住在那里。旅馆老板对他的失望显得漠然。“你想怎么着?”他耸了耸肩,说道。如今,帕尔马名声在外,游人如织。英国人,美国人,人人都在冬天来到马霍卡。整个岛屿拥挤不堪。 [点击阅读]
等待野蛮人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第一章(1)我从未见过这样的东西:两个圆圆的小玻璃片架在他眼睛前的环形金属丝上。他是瞎子吗?如果他是个盲人想要掩饰这一点,我倒可以理解。但他并不瞎。那小圆玻璃片是暗色的,从里面看出来并不透明,但他就是能透过这样的玻璃片看过来。他告诉我,这是一种新发明的玩意儿:“它能保护眼睛,不受阳光的炫照,戴上它就不必成天眯缝着眼。也可减少头痛。 [点击阅读]
精神分析引论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序那些想获得精神分析知识的人们所面临的困难很多,尤其是缺乏一本适用的教科书可用以开始他们的研究。这些人从前可在三类课本中进行选择,但由初学者看来,每一类都各有它的缺点。他们可通过弗洛伊德、布里尔、费伦齐和我自己所刊行的大量论文,寻找他们的前进道路,这些论文不是依照任何连贯性的计划来安排的,而且大部分是写给那些对这门学问已有所知的人阅读的。 [点击阅读]
红花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贵志慢慢拉开她背后的拉链,让她的胸部更裸露,在洋装袖于被脱掉时,她还缩着肩协助配台。但,胸罩被拿掉的瞬间,她又不由自主交抱双臂了。虽明知终会被贵志为所欲为,冬子却不希望现在马上被碰触,至少,她要再多保留一些时候。三个月前的六月初,木之内冬子开始发觉在生理期前后有些微异的迹象。身高一百五十五公分、体重四十公斤的她身材瘦弱,对身体本就不太有自信,即使这样,最近几年却也从来没有过什么病痛。 [点击阅读]
花儿无价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一过晚上八点,商业街上营业时间最长的中华荞麦店也打烊了,小城顿时漆黑一片,复归寂静。夏季里,商家的经营对象是从东京、大阪等地回来省亲的人们,因此,常常会有许多店铺营业到很晚。可是,自秋风初起,东北小城的夜幕就开始早早降临了。晚上十点,城边的卡拉OK快餐店也关了门。几个手握麦克风、狂唱到最后的男女客人走出来,各个怕冷似地缩着身子,一面商量着接下来去何处,一面钻进停在路边的汽车。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