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查太莱夫人的情人 - 读劳伦斯的小说——《查太莱夫人的情人》·郁达夫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劳伦斯的小说《查太莱夫人的情人》(LadyChatterelys Lover),批评家们大家都无异议地承认它是一代的杰作。在劳伦斯的晚年,大约是因为有了闲而有了点病前的脾气的结果罢,他把这小说稿,清书重录成了三份之多。这一样的一部小说的三份稿本,实质上是很有些互相差异的,头一次出版的本是由他自己计划的私印出版;其后因为找不到一个大胆的出版者为他发行,他就答应法国的一家书铺来印再版,定价是每本要六十个法郎,这是在数年以前,离他的死期不久的时候。其后他将这三本稿子的版权全让给了 FriedaLawrence。她曾在英国本国,将干犯官宪的忌讳,为检查官所通不过的部分削去,出了一本改版的廉价本。一九三三年,在巴黎的 LesEditionsDuPegase出的廉价版,系和英国本不同的不经删削的全版,头上是有一篇FriedaLawronce的公开信附在那里的。
  先说明了这版本的起伏显没以后,然后再让我来谈谈这书的内容和劳伦斯的技巧等等。
  书中所叙的,仍旧是英国中部偏北的Derby炭矿区中的故事,不过这书与他的许多作品不同,女主人公是一位属于将就没落的资产贵族阶级的男爵夫人。
  克利福特·查太莱是查太莱男爵的次子,系英国中部Terershall矿区的封建大地主,离矿区不远的山上的富圃WragbyHall就是克利福特家历代的居室,当然是先由农民的苦汗,后由矿区劳动者的血肉所造成的啊房宫。
  查太莱家的长子战死了,克列福特虽有一位女弟兄,但她却在克列福特结婚的前后作了故。此外,查太莱家就没有什么近亲了。。
  查太莱夫人,名叫康司丹斯(Constance),是有名的皇家艺术学会会员,司考得兰绅士(SirMalcelmReid)之次女。母亲是费边协会的会员,所以康司丹斯和她的姊姊希儿黛Hilda从小就受的是很自由的教育。她们姊妹俩,幼时曾到过巴黎、弗罗伦斯、罗马等自由之都。当一九一三年的前后,希儿黛二十岁,康司丹斯十八岁的光景的时候,两人在德国念书,各人曾很自由地和男同学们谈过恋爱,发生过关系,一九一七年克列福特·查太莱从前线回来,请假一月,他就和康司丹斯认识,匆匆地结了婚。一月以后,假期满了,他只能又去上了弗兰大斯的阵线。三个月后,他终被炮弹所伤,变成了一堆碎片被送回来了。这时候康司丹斯(爱称康妮Connie)正当二十三岁的青春。在病院里佳了两年,他总算痊愈了,但是自腰部以下,终于是完全失去了效用。一九二零年,他和康妮回到了查太莱世代的老家,他的父亲死了,所以他成了克列福特男爵,而康妮也成了查太莱男爵夫人。
  此后两人所过的生活,就是死气沉沉的传统的贵族社会的生活了。男爵克列福特,是一个只有上半身(头脑),而没有下半身的废人。活泼强壮的查太莱夫人,是一个守着活寡的随身看护妇。从早起一直到晚上,他们俩所过的都是刻版的不自由的英国贵族生活。而英国贵族所特有的那一中利己、虚伪、傲慢、顽固的性*格,又特别浓厚地集中在克列福特的身上,什么花呀、月呀、精神呀、修养呀、统治阶级的特权呀等废话空想,来得又多又杂,实际上他却只是一位毫不中用,虚有其名的男爵。

  在这中间,这一位有阑有爵,而不必活动的行尸,曾开始玩弄了文墨。他所发表的有许多空疏矫造的文字,也曾博得了一点社会上的虚名。同时有一位以戏剧成名的爱尔兰的青年密克立斯Michaelis(爱称Mick)于声名大噪之后,终因出身爱尔兰人的结果,受了守旧的英国上流社会的排挤,陷于了孤独之境。克列福特一半是好意,一半也想利用密克而成名,招他到了他的家里。本来是一腔热情,无处寄托,而变成孤傲的密克,和查太莱夫人一见,就成了到已,通了款曲。但查太莱夫人,在他的身上觉得还不能够尽意的享乐,于是两个人中间的情交,就又淡薄了下去。密克去伦敦以后,在WragbHall里的生活,又回复了故态,身强血盛的查太莱夫人,又成了一位有名无实的守活寡的贵族美妇人。这中间她对于喜欢高谈阔论,自命不见的贵族社会,久已生了嫌恶之心了。因厌而生倦,因倦而成病,她的健康忽面损坏到了消瘦的地步。
  不久以后,克列福特的园圃之内,却雇来了一位自就近的矿区工人阶级出身,因婚姻失败而曾去印度当过几年兵的管园猎夫Mellors。小说中的男主人公从此上场了!这一位工人出身的梅洛斯就是查太莱夫人的情人!
  原书共十九章,自第五章以下,叙的就是查太莱夫人和情人梅洛斯两人间的性*生活,以及书中各人的微妙的心理纠葛。
  梅洛斯的婚姻的失败,就因为他对于女人,对于性*,有特异的见解和特别的要求的缘故。久渴于男性*的爱,只在戏剧家密克身上尝了一点异味而又同出去散了一次步仍复回到了家来一样的康妮,遇见了梅洛斯的瘦长精悍的身体以后,就觉得人生的目的,男女间的性*的极致,尽在于此了。说什么地位,说什么富贵,人生的结果,还不是一个空,一个虚无!命运是不可抗,也不能改造的。
  在这一种情形之下,残废的查太莱,由他一个人在称孤道寡,让雇来的一位看护妇Mrs.Bolton寡妇去伺候厮伴,她——查太莱夫人自己便得空就走,成日地私私的来到园中,和梅洛斯来过原始的彻底的性*生活。

  但是很满足的几次性*交之后,所不能避免的孕育问题,必然地要继续着发生的。在这里,查太莱夫人却想起了克列福特的有一次和她的谈话。他说:“若你去和别人生一个孩子,只教不破坏象现在那么的夫妇生活,而能使查太莱家有一个后嗣,以传宗而接代,保持我们一家的历史,倒也很好。”她想起了这一段话的时候,恰巧她的父亲和她已出嫁的姊姊希儿黛在约她上南欧威尼斯去过一个夏。于是她就决定别开了了克列福特,跟她父亲婶婶上威尼斯去。因为她想,在这异国的水乡,她或者可以找出一个所以得怀孕的理由。而克列福特,或者会因这使她怀孕者是一个不相识的异乡人之故而把这事情轻轻地看过。
  但是巴黎的醉舞,威尼斯的阳光,与密克的再会,以及和旧友理想主义者的福勃斯相处,都不能使她发生一点点兴趣;这中间,胎内的变化,却一天天的显著起来了,最后她就到达了一个不得不决定去向的人生的歧路。
  而最不幸的,是当她不在的中间,在爱人梅洛斯的管园草舍里,又出了一件大事。就是梅洛斯所未正式离婚的前妻坷资BerthaCoutts又突然回来了。这一位同母牛一样的泼妇,于出动同别的男人同住了几年之后,又回到了梅洛斯的草舍,宣布了他和查太莱夫人的秘密,造了许多梅洛斯的变态性*欲的谣盲,硬要来和梅洛斯同居,向他和他的老母勒索些金钱。
  梅洛斯迫不得已,就只好向克列福持辞了职,一个人又回到了伦敦。刚在自威尼斯回来的路上的查太莱夫人康妮,便私下和梅洛斯约好了上伦敦旅馆中去相会。肉与肉一行接触,她也就坚决地立定了主意,去信要求和克列福特离婚,预备和梅洛斯两人去过他们的充实的生活。
  这一篇有血有肉的小说三百余页,是以在乡间作工,等满了六个月,到了来年春夏,取得了和珂资BerthaCoutts的离婚证后,再来和康妮同居的梅洛斯的一封长信作结束。“一口气读完,略嫌太短了些!”是我当时读后的一种茫然的感想。
  这书的特点,是在写英国贵族社会的空疏、守旧、无为而又假冒高尚,使人不得不对这特权阶级发生厌恶之情,他的写工人阶级,写有生命力的中流妇人,处处满持着同情,处处露出了卓见。本来是以极端写实著名的劳伦斯,在这一本书里,更把他的技巧用尽了,描写性*交的场面,一层深似一层,一次细过一次,非但动作对话,写得无微不至,而且在极粗的地方,恰恰和极细的心里描写,能够连接得起来。尤其要使人佩服的,是他用字句的巧妙。所有的俗宇,所有的男女人身上各部分的名词,他都写了进去,但能使读者不觉得猥亵,不感到他是在故意挑拨劣情。我们试把中国《金瓶梅》拿出来和他一比,马上就可以看到两国作家的时代的不同,和技巧的高下。《金瓶梅》里的有些场面和字句,是重复的,牵强的,省去了也不关宏旨的;而在《查太莱夫人的情人》里,却觉得工句一行也移动不得。他所写的一场场的性*交,都觉得是自然得很。

  还有一层,劳伦斯的小说,关于人的动作和心理,原是写得十分周密的,但同时他对于社会环境与自然背景,也一步都不放肯松。所以读他的小说,每有看色*彩鲜艳刻划明晰的雕刻之感。
  其次要讲到劳伦斯的思想了,我觉得他始终还是一个积极厌世的虚无主义者,这色*彩原在他的无论哪一部小说里,都可以看得出来。但在《查太莱夫人的情人》里,表现得尤其深刻。
  现代人的炽热中于金钱,Money!Momey!到处都是为了Money的争斗、倾轧,原是悲剧中之尤可悲者,但是将来呢?将来却也窗莫能测!空虚,空虚,人生万事,原不过是一个空虚!唯其是如此,所以大家在拼命的寻欢作乐,满足官能,而最有把握的实际,还是男女间的性*的交流!
  在小说的开卷第一节里,他就说:
  “我们所处的,根本是一个悲剧的时代,可是我们却不想绝望地来顺受这个悲剧。悲惨的结局,已经出现了,我们是在废墟之中了,我们却在开始经营着新的小小的建设,来抱着一点新的小小的希望。这原是艰难的工作,对于将来,哪里还有一条乎直的大道;但是我们却在迂回地前进,或在障碍物上钢曰。不管它地折与天倾,我们可不得不勉图着生存。”
  这就是他对于现代的人吃人的社会的观察。若要勉强地寻出一点他的乐观来的话,那只能拿他在这书的最后写在那封长信之前的两句话来解嘲了:
  “他们只能等着,等明年春天的到来,等小孩的出养,等初夏的一周复始的时候。
  劳伦斯的小说的结构,向来是很松懈的,所以美国的一位批评家约翰麦西JohnMacy说:“劳伦斯的小说,无论从哪一段,就是颠倒从后面谈起都可以的。”但这一本《查太莱夫人的情人》却不然,它的结构倒是前后呼应着的,很有层次,也很严整。
  这一位美国的批评家,同时还说他的作风有点象维多利亚朝的哈代ThomasHardy与梅莱狄斯GeogeMeredith,这大约是指他的那一种宿命观和写的细致而说的,实际上我以为稍旧一点的福斯脱E.M.Forster及现在正在盛行的乔也斯JamesJoyce与赫胥黎 AldousHuxley和劳伦斯,怕要成为对二十世纪的英国小说界影响最大的四位大金刚。
  一九三四年九月
或许您还会喜欢:
小逻辑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为了适应我的哲学讲演的听众对一种教本的需要起见,我愿意让这个对于哲学全部轮廓的提纲,比我原来所预计的更早一些出版问世。本书因限于纲要的性质,不仅未能依照理念的内容予以详尽发挥,而且又特别紧缩了关于理念的系统推演的发挥。而系统的推演必定包皮含有我们在别的科学里所了解的证明,而且这种证明是一个够得上称为科学的哲学所必不可缺少的。 [点击阅读]
局外人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人道主义思想加缪的思想,其核心就是人道主义,人的尊严问题,一直是缠绕着他的创作、生活和政治斗争的根本问题。《西西弗斯神话》和《局外人》构成了加缪文学创作的母题,包含着加缪未来作品的核心问题。书中,西西弗斯的幸福假设的提出,其本质动机,不在荒诞,荒诞既不能告诉我们幸福,也不能告诉我们不幸,之所以加缪假设西西弗斯是幸福的,是因为他认为只有幸福的生活才符合人的尊严,被责为永罚,却幸福,这绝对是一种反抗, [点击阅读]
布登勃洛克一家
作者:佚名
章节:98 人气:2
摘要:(上)在!”9世纪30年代中期到40年代中期德国北部的商业城市吕贝克。这一家人的老一代祖父老约翰·布登洛克,年轻的时候正值反对拿破仑的战争,靠为普鲁士军队供应粮食发了财。他建立了一个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公司,此外,他还拥有许多粮栈、轮船和地产,儿子小约翰又获得了尼德兰政府赠予的参议员荣誉头衔,因而他和他的一家在吕贝克享有很高的声望。这一家人最近在孟街买下了一所大邸宅,布置得既富丽又典雅。 [点击阅读]
广岛之恋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一九五七年夏天,八月,广岛。一个三十岁左右的法国女子在这座城市里。她是来参加拍摄一部关于和平的影片,她在影片中扮演一个角色。故事发生在这个法国女人回国的前夕。她在其中扮演角色的这部影片实际上已近完成。只剩下一组镜头要拍摄。就在她回法国的前夕,这个在影片中始终未提及名字的法国女人——这个无名妇女——将遇到一个日本人(工程师或建筑师),他们之间产生了一段过眼云烟的恋情。 [点击阅读]
心灵鸡汤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上帝造人因为他喜爱听故事。——爱尼·维赛尔我们满怀欣悦地将这本《心灵鸡汤珍藏本》奉献在读者面前。我们知道,本书中的300多个故事会使你们爱得博大深沉,活得充满激|情;会使你们更有信心地去追求梦想与憧憬。在面临挑战、遭受挫折和感到无望之时,这本书会给您以力量;在惶惑、痛苦和失落之际,这本书会给您以慰藉。毫无疑问,它会成为您的终生益友,持续不断地为您生活的方方面面提供深沉的理解和智慧。 [点击阅读]
怪钟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九月九日的下午,一如平常的下午,没有两样。任何人对于那天即将发生的不幸,毫无一丝预感。(除了一人例外,那就是住在威尔布朗姆胡同四十七号的巴克太太,她对于预感特别有一套,每次她心头觉得一阵怪异之后,总要将那种不安的感觉,详详细细地描述一番。但是巴克太太住在四十七号,离开十九号甚远,那儿会发生什么事,与她无干,所以她觉得似乎没有必要去做什么预感)。“加文狄希秘书打字社”社长K-玛汀戴小姐。 [点击阅读]
恐怖的大漠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雷诺被绑架非洲!我向你致意,你这神秘的大地!让我骑在骏马上穿越你那一望无际的空旷草原;让我骑在矫健的骆驼上穿越你那布满了炙热的石头的沙漠;让我在你的棕榈树下漫步,观看你的海市蜃楼美景;让我在你生机盎然的绿洲上思念你的过去,感叹你的现在,梦想你的未来。 [点击阅读]
愤怒的葡萄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具结释放的汤姆·约德和因对圣灵产生怀疑而不再做牧师的凯绥结伴,回到了被垄断资本与严重干旱吞食了的家乡。他们和约德一家挤进一辆破卡车,各自抱着美好的幻想向“黄金西部”进发。一路上,他们受尽折磨与欺凌,有的死去,有的中途离散。 [点击阅读]
推销员之死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前言阿瑟·米勒,美国剧作家,1915年出生在纽约一个犹太人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一个时装商人,他在哈莱姆上小学,布鲁克林上中学,中学毕业以后工作了两年,后来进入密执根大学,大学期间开始戏剧创作,写了4部剧本,并两次获奖。他第一部在百老汇上演的剧作是《鸿运高照的人》(1944),成名作是1947年创作的《全是我的儿子》,作品获当年度的纽约剧评界奖。 [点击阅读]
摩尔弗兰德斯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2
摘要:第1章序近来,世人颇感兴趣于长篇小说和浪漫故事,而对个人经历很难信以为真,以致对此人的真名及其它情况都予以隐瞒;鉴于此,对于后面的文字,读者如何看待均随其所愿。可以认为,笔者在本书中写出了她自身的经历,从一开始她就讲述自己为何认为最好隐瞒自己的真名,对此我们毋须多言。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