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城市与狗 - 第一部 第二章 5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二天开始上课了。课间休息的时候,四年级的人向狗崽子们扑过来。他们要组织“鸭子”竞走:让十个或十五个三年级同学站成一排,两手放在臀部,双腿弯曲,然后听口令向前跑,一面模仿鸭子的动作,一面口中嘎嘎地叫个不停。跑输了的人要被罚“站直角”。此外,还要把狗崽子搜身,抢走全部钱财和香烟。不仅如此,他们还准备了机油、豆油和肥皂水,打算给低年级的狗东西们当做“开胃剂”,强迫他们衔着杯子一饮而尽。两天以后,吃过早饭,“圈子”开始了行动。三年级的学生闹闹嚷嚷地出了饭厅,像一块块黑斑似的散布在草地上。突然,一阵石雨劈头盖脸地落到他们的光头上。其中有个士官生惨叫一声瘫倒在地。集合的时候,大家看到那个伤员由伙伴们抬着送往医务室。第二天夜里,四年级一个睡在草地上的哨兵受到一些蒙面黑影的袭击。黎明时分,号手发现那个哨兵被赤身裸体地捆着,皮肤上有大块的擦伤,已经冻得奄奄一息。此外,连续有人被石头打伤,或被蒙住摔伤。
  最大胆的行动是对厨房的袭击:把成包皮的粪便扔进四年级的汤锅里,致使许多学生由于腹泻而被送进医务室。面对这些匿名的报复行动,四年级极为恼火,他们变本加厉地继续那残忍的“洗礼”。“圈子”每天晚上都开会,研究各式各样的行动计划。“美洲豹”从中选定一个,加以完善,最后下达指令。在非常激动的状态中,被强迫关在校内的一个月飞快地过去了。除了“洗礼”和“圈子”的行动所造成的紧张气氛外,又增加了一个新的激动因素:第一次离校外出的日子临近了,在这之前,早就给他们定做了靛蓝色的制服。每天,军官们就上街的行动规则给新生讲授一小时的课程。

  巴亚诺带着殷切期望的神情,转动着眼珠说:“新制服会像蜜糖一样吸引小娘儿们。”
  “事情并不像他们说的那么严重,也不像当时我觉得的那样。那天熄灯号响过以后,甘博亚来到洗脸间。如果不把发生的事情告诉他,也没有什么了不起。那一个月不能和那几个不让外出的星期天相比,一点也不能比。”那几个星期天,三年级成了学校的主人。中午给他们放了一场电影,下午探视的家属来了,新生们在亲人的包皮围中在检阅场、草地上、体育场和院落里漫步。外出前的一周里,他们已经试穿过呢子制服:靛蓝色的军裤,黑色的制服,上面缀着金黄的纽扣,还有雪白的帽子。脑袋上的头发已经逐渐长起,如同上街的渴望一样,与日俱增。“圈子”开过会之后,士官生们交谈着首次外出的计划。“甘博亚是怎么知道的呢?纯粹出于偶然?还是有人告密?假如那时值班的军官是瓦里纳或者科沃斯中尉,那又会怎么样呢?对,至少不会那么快解散。我想‘圈子’如果没有被发现,班上也不会乱得一团糟;总还可以活动下去,不至于这么快解散。”当时,“美洲豹”正站在当中,介绍四年级一个班长的模样。别的人像往常那样蹲在地上,一手传一手地吸着香烟。烟雾袅袅上升,撞到天花板上再折回地面,仿佛有个半透明的、变化多端的魔鬼在房间里游荡。巴亚诺听罢开口说:“‘美洲豹’,事情要干,可是不能背上个杀死人的罪名。”乌里奥斯特说:“报仇是对的,但是不能太过分。”巴亚斯塔说:“这件事让人恶心的是,会把他弄成独眼龙。”“美洲豹”解释说:“有志者事竟成嘛。如果把他打伤了,那更好。”甘博亚是怎么干的呢?是先推门,还是先叫喊?哪件事在前?中尉一定用双手推门来着,不然就是一脚踢开的。士官生们吓了一大跳,那不是由于门响,也并非因为阿罗斯毕德的喊声,而是看到那停滞不动的烟气忽然顺着寝室的黑门洞溜走了。这个黑门洞被甘博亚中尉堵住了好大一块,只见他双手撑着门站在那里。香烟纷纷落地,在那里继续冒烟。大家都打着赤脚,所以没人敢去踩灭。他们一个个呆望着前方,摆出一副好汉的架势。甘博亚用脚踏灭烟头,清点了一遍人数。他说:

  “一共三十二名,全班都在。谁是班长?”
  阿罗斯毕德向前迈了一步。
  甘博亚平静地说道:“把这场游戏给我详细说个明白。从头讲起,一点也不准漏掉。”

  阿罗斯毕德斜视了一下同学们,甘博亚中尉像棵大树一样静静地等在那里。他心里想:“就对他哭一通怎么样?”“中尉,我们哭了,因为我们是您的部下。您不知道他们是怎样给我们‘洗礼’的,那是怎样的耻辱哟!我们自卫不是理所当然的吗?中尉,那实在难堪哟!他们揍我们,打伤我们,咒骂我们的父母。中尉,您看看蒙得西诺斯的屁股吧,他们踢了他多少个‘直角’呀!他哭得像个泪人,真难堪呀!他什么也没有对大家讲,还有什么好说的呢。都是事实,根本用不着多说。”“一个一个地讲!不要吵吵嚷嚷影响别的班睡觉。真丢人现眼!刚刚宣读了校规,按理说,应当把你们都开除。可是军队是宽宏大量的,它知道你们这些新兵还不懂得军人生活,还不懂得尊敬上级和士兵之间的友爱。这场游戏该结束了。”“是的,中尉。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今后我再也不参加了。中尉,我取消他们第一次外出的假日。是的,中尉,请您看着,我们一定能成为真正的男子汉。”“你们记住,下不为例。这一次我不提到军官会议上去。”“是,中尉。”“好好熟读校规,如果你们想下个周末外出的话,就要熟读校规。睡觉去吧!哨兵去站岗,五分钟后向我报告。”“是,中尉。”
或许您还会喜欢:
昂梯菲尔奇遇记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一位无名船长为搜寻一座无名小岛,正驾着无标名的航船,行驶在不知晓的海洋上。1831年9月9日,清晨6时许,船长离舱登上了尾船楼板。东方欲晓,准确地说,圆盘般的太阳正缓缓地探头欲出,但尚未冲出地平线。长长地发散铺开的光束爱抚地拍打着海面,在晨风的吹拂下,大海上荡起了轮轮涟漪。经过一个宁静的夜,迎来的白天将会是一个大好的艳阳天,这是末伏后的九月难得的天气。 [点击阅读]
暮光之城4:破晓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童年不是从出生到某一个年龄为止;也不是某一个特定的年纪孩子长大了,抛开幼稚童年的国度里,没有人会死去EdnaSt.VincentMillay前言我拥有比一般人多得多的濒临死亡的经历;这并不是一件你真正会习惯的事。这似乎有些奇怪,我又一次不可避免地面对着死亡。好像注定逃不开这一宿命,每一次我都成功逃开了,但是它又一次次地回到我身边。然而,这一次的似乎与众不同。 [点击阅读]
暮光之城5:午夜阳光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每天的这个时候,我总是祈祷自己可以入睡。高中——或者称为炼狱更为恰当!如果有什么方式能够弥补我的罪过,那恐怕就是我读高中的记录了。这种厌烦感不是我曾经体会过的,每一天看上去都要比前一天更加极度无聊。也许这就是我睡眠的方式——如果说,睡眠的含义就是在变幻的时期内处于呆滞状态的话。我凝视着食堂角落水泥墙上的裂纹,想象着它们所呈现的花纹其实并不存在。 [点击阅读]
最后的星期集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2
摘要:我完整地得到了你我深知你已经属于我,我从未想到应该确定你赠予的价值。你也不提这样的要求。日复一日,夜复一夜,你倒空你的花篮,我瞟一眼,随手扔进库房,次日没有一点儿印象。你的赠予融和着新春枝叶的嫩绿和秋夜圆月的清辉。你以黑发的水浪淹没我的双足,你说:“我的赠予不足以纳你王国的赋税,贫女子我再无可赠的东西。”说话间,泪水模糊了你的明眸。 [点击阅读]
校园疑云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1这是芳草地学校夏季学期开学的那一天。午后的斜阳照在大楼前面一条宽阔的石子路上。校门敞开,欢迎着家长和学生。门里站着范西塔特小姐,头发一丝不乱,衣裙剪裁合身,无可挑剔,其气派和乔治王朝时期的大门十分相称。一些不了解情况的家长把她当成了赫赫有名的布尔斯特罗德小姐本人,而不知道布尔斯特罗德小姐照例是退隐在她的那间圣洁的书房里,只有少数受到特别优待的人才会被邀请进去。 [点击阅读]
梦的解析
作者:佚名
章节:72 人气:2
摘要:我尝试在本书中描述“梦的解析”;相信在这么做的时候,我并没有超越神经病理学的范围。因为心理学上的探讨显示梦是许多病态心理现象的第一种;它如歇斯底里性恐惧、强迫性思想、妄想亦是属于此现象,并且因为实际的理由,很为医生们所看重。由后遗症看来,梦并没有实际上的重要性;不过由它成为一种范例的理论价值来看,其重要性却相对地增加不少。 [点击阅读]
欧亨利短篇小说集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1块8毛7,就这么些钱,其中六毛是一分一分的铜板,一个子儿一个子儿在杂货店老板、菜贩子和肉店老板那儿硬赖来的,每次闹得脸发臊,深感这种掂斤播两的交易实在丢人现眼。德拉反复数了三次,还是一元八角七,而第二天就是圣诞节了。除了扑倒在那破旧的小睡椅上哭嚎之外,显然别无他途。德拉这样做了,可精神上的感慨油然而生,生活就是哭泣、抽噎和微笑,尤以抽噎占统治地位。 [点击阅读]
死亡终局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这本书的故事是发生在公元前二○○○年埃及尼罗河西岸的底比斯,时间和地点对这个故事来说都是附带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无妨,但是由于这个故事的人物和情节、灵感是来自纽约市立艺术馆埃及探险队一九二○年至一九二一年间在勒克瑟对岸的一个石墓里所发现,并由巴帝斯坎.顾恩教授翻译发表在艺术馆公报上的埃及第十一王朝的两、三封信,所以我还是以这种方式写出。 [点击阅读]
永别了武器
作者:佚名
章节:49 人气:2
摘要:《永别了,武器》一书系美国著名小说家海明威早期代表作。被誉为现代文学的经典名篇。此书以爱情与战争两条主线,阐述了作者对战争及人生的看法和态度。美国青年弗雷德里克·亨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志愿到意大利北部战争担任救护车驾驶员,期间与英国护士凯瑟琳·巴克莱相识。亨利在前线执行任务时被炮弹炸伤,被送往后方的米兰医院就医。由于护士紧缺,凯瑟琳也来到了米兰,两人又一次相遇。 [点击阅读]
汤姆·索亚历险记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2
摘要:马克·吐温(MarkTwain,1835~1910)美国作家。原名塞缪尔·朗赫恩·克莱门斯。1835年11月30日生于密苏里州,1910年4月21日卒于康涅狄格州。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