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春潮 - 第26回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二天早晨八点钟,爱弥儿用皮带牵着塔尔塔里亚,来到萨宁这里。即使生在德国人的家庭,他也不可能更遵守时间。他对家里人撒了个谎:说早饭前和萨宁一同散步去,然后再去店里。在萨宁穿衣的时候,爱弥儿曾想(当然是非常犹豫的)跟他谈起杰玛和她同克留别尔先生的口角;但是萨宁严肃地以沉默来回答他,所以爱弥儿就不再重提这件事,却装出一副样子,表示自己明白为什么这个问题即使稍为提一下也是不可以的——只是在有时露出专心致志、甚至严峻的神态。
  两个朋友喝过咖啡就动身——当然是步行——去皋村了,这是一个距法兰克福不远,四周都是森林的小村。整个唐奴斯山脉从这里可以尽收眼底,如在掌中。天气很好,阳光明媚而和煦,却不炎热;清风在绿叶丛间呼呼劲吹;高处的云朵投出的块块不大的斑影沿地面平稳而迅速地推移。不久两个年青人就到了城外,朝气蓬勃、心神愉快地迈步在清扫过的坦荡的道路上。他们走入林子,在里面良久散步;接着到一家乡间菜馆饱餐了一顿早饭;然后爬上山巅去欣赏风景,把石头从山上滚下去,看着它们像兔子一样有趣而奇怪地蹦跳而下,拍手叫好,直到一个他们看不见的过路人从下面大声骂了他们才罢休;以后他们伸开四肢在紫里透黄的薄薄的干燥青苔上躺下来,又在另外一家酒店喝了啤酒;接着他们赛跑,比跳远;他们发现了回声,于是同回声对话,唱歌,彼此啊啊呼应,他们摔跤,采树枝,用蕨薇的枝叶装饰自己的帽子,还跳了舞。塔尔塔里亚使尽解数参加了这一切活动:当然石头是没有甩,但自己跟着石头翻筋斗,青年人唱歌,它就汪汪叫,而且还喝了啤酒,虽然它表现出明显的反感:这玩艺儿是一个大学生教会的,它一度属于他所有。不过它不大听爱弥儿的话——不像对它自己的主人潘塔列昂;当爱弥儿命令它“说话”或“打喷嚏”时,它只是摇摇尾巴,把舌头伸得像烟筒一样长。

  青年人彼此间也开展交谈。萨宁因为年纪大一点,因而更懂事理,他在开始散步的时候一度把话题引到诸如天意或命运之类上去,像人的使命是什么意思,它应当是什么之类。但是不久话题就转到不怎么严肃的方面去。爱弥儿开始向自己的朋友和庇护人详细了解俄国的情况,问那里决斗是怎么进行的,那里的女人是否漂亮,学俄语容易不容易,军官向他瞄准的时候,他怎么想的?萨宁则反过来向爱弥儿打听他的父亲、母亲和他们家里的大小事务,竭力避免提到杰玛的名字——可心里想的却是她。其实,他甚至没有去想她,而是想着明天,那将会给他带来未尝目睹的、前所未有的幸福的神秘的明天!在他思想的视野面前,仿佛挂着一幅薄薄的轻盈的纱幕,它在微微地飘动着,——而在这纱幕的背后,他觉得……觉得有一张年轻的、静止不动的、令人神往的脸,那张脸的嘴角上留着亲切的笑容,还有严厉的、故作严厉的低垂的睫毛。但这张脸——并非杰玛的脸,它是幸福本身的脸!眼看着终于到了显露它的时刻,纱幕揭开了,嘴巴张开来了,睫毛拾起来了——让神灵看见了——于是马上充满了光明,仿佛四射的阳光,还有喜悦和无穷无尽的兴奋!!他设想着这个明天——而他的心房却因不断增长着的潜在的期待的苦闷而愉快、紧张地收缩着!

  然而这期待、这苦闷于他毫无妨碍。它伴随着他的每一个行动——却于他毫无妨碍。它不影响他和爱弥儿在第三个酒馆里津津有味地共进午餐——只是偶尔在他脑子像转瞬而过的闪电一般闪过一个念头:要是世界上有人知道??!!这苦闷也并不影响他在午后和爱弥儿做“跳背”游戏①,这个游戏在一处空旷的绿色草坪上进行着……但是正当萨宁矫健地分开双腿从爱弥儿弓起的背上雀跃而过的时候,随着塔尔塔里亚猛烈的吠叫声,他突然看到自己的前面,在那绿色草坪的边上有两个军官,他立刻认出他们就是自己昨天的敌手和他的仲裁,封-唐诃夫先生和封-里希特先生,这时萨宁是何等地惊愕,何等地窘迫!他们俩每个人都戴了眼镜看着他,露出得意的微笑……萨宁双脚一落地,转过身就急忙穿上脱掉的大衣,急急巴巴地对爱弥儿说了句话,他也穿上衣服,于是两人立即走开了。
  ①跳背游戏,一个弓背面立,其余人经过助跑后以双手撑其背,分腿一跃而过,类似体育活动中的跳箱。

  他们回到法兰克福已经很晚。
  “家里要骂我了,”爱弥儿分手时对萨宁说,“反正让它去!我到底过了这么美好,这么美好的一天!”
  萨宁回到自己的寓舍后发现了杰玛来的条子。她约他会面——明天,早上七点,在法兰克福环城的一个公园里。
  他的心多么激动啊!他是何等喜悦,因为他无可抗辩地服从了她的要求!天哪,它预示着什么……什么又不是它所预示的——这前所未有、独一无二、没有可能——然而无可置疑的明天!
  他的眼睛盯在杰玛的字条上,写在纸条末端的字母G,她名宇的第一个字母的修长秀美的尾巴,使他想起了她美丽的手指,她的手……他想,他还一次也没有用嘴唇接触过这只手……“意大利女人,”他想,“却同有关她们的传说相反,是既含羞而又严肃的……杰玛更是不用说了!女王……女神……处女般纯洁的大理石雕像……”
  然而这时刻必将会来到——并且为期不远了……
  那一晚在法兰克福有一个幸福的人儿……他睡了;但是他可以用诗人的语言对自己说:
  “我睡了……然而多情的心灵没有睡……”①
  ①引自俄国诗人梅伊(1822-1862)泽自圣经歌曲《犹太人之歌》的组诗第五首。本小说中作者的引文稍有出入,应是:“我睡了,然而我那多情的心灵没有睡。”
  心儿跳动得如此轻微,宛然贴近花朵、沐浴着夏日阳光的飞蛾在搏击着翅膀——
或许您还会喜欢:
我是猫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0
摘要:夏目漱石,日本近代作家,生于江户的牛迂马场下横町(今东京都新宿区喜久井町)一个小吏家庭,是家中末子。夏目漱石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被称为“国民大作家”。代表作有《过了春分时节》《行人》《心》三部曲。 [点击阅读]
我的名字叫红
作者:佚名
章节:58 人气:0
摘要:如今我已是一个死人,成了一具躺在井底的死尸。尽管我已经死了很久,心脏也早已停止了跳动,但除了那个卑鄙的凶手之外没人知道我发生了什么事。而他,那个混蛋,则听了听我是否还有呼吸,摸了摸我的脉搏以确信他是否已把我干掉,之后又朝我的肚子踹了一脚,把我扛到井边,搬起我的身子扔了下去。往下落时,我先前被他用石头砸烂了的脑袋摔裂开来;我的脸、我的额头和脸颊全都挤烂没了;我全身的骨头都散架了,满嘴都是鲜血。 [点击阅读]
我的爸爸是吸血鬼
作者:佚名
章节:81 人气:0
摘要:序幕那是萨瓦纳的一个凉爽春夜,我的母亲走在石子路上,木屐像马蹄似的敲得鹅卵石哒哒响。她穿过一片盛开的杜鹃,再穿过铁兰掩映下的小橡树丛,来到一片绿色空地,边上有一个咖啡馆。我父亲在铁桌旁的一张凳子上坐着,桌上摊了两个棋盘,父亲出了一个车,仰头瞥见了我母亲,手不小心碰到了一个兵,棋子倒在桌面,滑下来,滚到一旁的走道上去了。母亲弯下身子,捡起棋子交还给他。 [点击阅读]
战争与和平
作者:佚名
章节:361 人气:0
摘要:“啊,公爵,热那亚和卢加现在是波拿巴家族的领地,不过,我得事先对您说,如果您不对我说我们这里处于战争状态,如果您还敢袒护这个基督的敌人(我确乎相信,他是一个基督的敌人)的种种卑劣行径和他一手造成的灾祸,那么我就不再管您了。您就不再是我的朋友,您就不再是,如您所说的,我的忠实的奴隶。啊,您好,您好。我看我正在吓唬您了,请坐,讲给我听。 [点击阅读]
户隐传说杀人事件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没有想到拉动门栓时竟然发出惊人的响声,令男子吓了一大跳,好在风声掩去了这一声响,没有惊动房间里的人。从太阳落山的时候起就起风了。风儿摇动着树林里粗壮的树枝。整座山峦开始呼啸,呼啸声掠过屋子的屋顶。已经到了11月的月底,天空却刮起了在这季节里不可能出现的南风。据村子里的老人说,现在这个时候刮这样的风,不是一个好兆头。但愿这不是出事的征兆。对男子来说,就是靠着这风声,才使他在拉动门栓时没有被人发现。 [点击阅读]
手机
作者:佚名
章节:35 人气:0
摘要:“脉冲”事件发生于十月一日下午东部标准时间三点零三分。这个名称显然不当,但在事情发生后的十小时内,大多数能够指出这个错误的科学家们要么死亡要么疯癫。无论如何,名称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影响。那天下午三点,一位籍籍无名的年轻人正意气风发地在波士顿的波伊斯顿大街上往东走。他名叫克雷顿·里德尔,脸上一副心满意足的样子,步伐也特别矫健。他左手提着一个艺术家的画夹,关上再拉上拉链就成了一个旅行箱。 [点击阅读]
拇指一竖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0
摘要:贝瑞福夫妇对坐在早餐桌前,他们和普通的夫妇没什么不同,这时候,全英格兰至少有好几百对像他们这样上了年纪的夫妻正在吃早餐,这一天,也是个很普通的日子——一星期七天之中,至少有五个这样的日子。天空阴沉沉的,看起来像是会下雨,不过谁也没把握。 [点击阅读]
拉贝日记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0
摘要:胡绳60年前,侵华日军制造的南京大屠杀惨案,是日本法西斯在中国所犯严重罪行之一,是中国现代史上极其惨痛的一页。虽然日本当时当权者和以后当权者中的许多人竭力否认有这样的惨案,企图隐瞒事实真相,但事实就是事实,不断有身经这个惨案的人(包括当时的日本军人)提供了揭露惨案真相的材料。最近,江苏人民出版社和江苏教育出版社共同翻译出版了《拉贝日记》。 [点击阅读]
挪威的森林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0
摘要:编者语我们为什么选择村上春树?不是因为他连获日本文艺界的奖项:也不是因为他的作品高居日本畅销书榜首:更不是因为他的作品掀起年轻一代的抢购热潮,突破四百万部的销量!那么,为什么?答案是:他和他的作品带给我们思想的特异空间,而轻描淡写的日常生活片断唤起的生活气氛令我们有所共鸣。更重要的是他以六十年代的背景道出九十年代,甚至世世代代的年轻心声。 [点击阅读]
推销员之死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0
摘要:前言阿瑟·米勒,美国剧作家,1915年出生在纽约一个犹太人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一个时装商人,他在哈莱姆上小学,布鲁克林上中学,中学毕业以后工作了两年,后来进入密执根大学,大学期间开始戏剧创作,写了4部剧本,并两次获奖。他第一部在百老汇上演的剧作是《鸿运高照的人》(1944),成名作是1947年创作的《全是我的儿子》,作品获当年度的纽约剧评界奖。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