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纯真年代 - 第25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重新回到船上,在众人面前,阿切尔感觉到一种宁静的情绪,这情绪一方面支持着他,一方面又令他惊异。
  根据任何现行的价值标准,这一天也得算是十分可笑的失败。他甚至都没有亲吻奥兰斯卡夫人的手,也没从她口中掏出一句话,允诺另外的机会。然而对于一个因爱情不美满而苦恼、并且与热恋的对象分开了如此之久的男人来说,他觉得自己近乎屈辱地获得了平静与安慰。他们必须对他人忠诚又对自己忠诚,她在两者之间求得的绝对平衡令他既十分激动又十分平静。她的眼泪与她的踌躇可以作证,这种平衡并不是巧妙筹划出来的,而是她问心无愧的真诚所导致的必然结果。这使他心中充满一种温馨的敬畏;现在危险已经过去,他更是谢天谢地:自己没有受个人虚荣心与游戏人生的意念的诱惑而去诱惑她。他们在福尔里弗车站握手告别。他独自转过身去之后,甚至还依然确信,他们的会见所挽救的要比他牺牲的东西多得多。
  他漫步回到俱乐部,又走进空无一人的图书室坐了下来,心中再三回忆他们厮守的那几个小时的每一时刻。他很清楚,而且经过仔细分析越来越清楚,假如她最终决定回欧洲,回到她丈夫身边,那也不会是因为过去生活的诱惑,即使算上对她提出的新条件。不,只有当她感觉自己成了对阿切尔的诱惑,成了背离他们共同确立的准则的诱惑时,她才会走。她的选择是留在他的近处,条件是只要他不要求她更近。能否把她安全而又隐蔽地留在那儿——这完全取决于他自己。
  到了火车上,这些思绪依然伴随着他。它们就像金色的雾霭包皮围着他,透过这层雾霭,他周围那些面孔都显得遥远、模糊。他有一种感觉:假如他和旅伴们谈话,他们很可能听不懂他说的是什么。在这种神不守舍的状态中,第二天早晨醒来,他才发现自己面前的现实是纽约9月份沉闷的白天。长长的列车上那些热蔫了的面孔从他跟前川流而过,他仍然透过那片金色的朦胧呆看着他们。但他正要离开车站的时候,猛然有一张脸从那群面孔中分离出来,越来越近,强加于他的知觉。他即刻便想起来:这是他前一天曾见过的那个年轻人的脸,在帕克旅馆外面注意到的那张难以归类的脸,它不像是美国旅馆里常见的面孔。
  此刻他又产生了同样的感觉,又是心中一动,产生一种对过去的模糊联想。那年轻人站在那里,带着一副外国人饱尝美国旅行苦头的困惑四下打量,接着他朝阿切尔走过来,举起帽子用英语说:“先生,我们一定是在伦敦见过面吧?”
  “啊,不错,是在伦敦!”阿切尔好奇又同情地握住他的手说。“这么说,你到底还是到这儿来了?”他大声问,一面向小卡弗利的法语教师那张机敏而憔悴的脸投去惊异的目光。
  “啊,我到这儿来了——不错,”里维埃先生嘴一撇露出笑容说:“不过呆不长,后天我就回去。”他站在那儿,用戴着平整手套的手抓着他的小旅行箱,焦急、困惑,几乎是求助地盯着阿切尔的脸。
  “先生,既然幸运地遇见了你,不知可不可以——”
  “我正要提议呢:过来吃午饭,好吗?进城去,我是说:如果你肯到我的事务所找我,我会带你去那一带一家很体面的饭店。”
  里维埃先生显然很受感动,并且颇感意外。“你太客气了。我只不过想问一下,你能否告诉我怎样找到运输工具。这儿没有搬行李的,好像也没人听——”
  “我知道:我们美国的车站一定让你大吃一惊。你要找搬运工,他们却给你口香糖。不过你若是跟我来,我会拉你一把的。同时,真的,你一定要跟我一起吃午饭。”

  经过一阵明显的犹豫,那年轻人再三道谢,用一种不完全令人信服的口气说他已有约在先。不过当他们到了街上,心绪比较安定之后,他问他是否可在下午造访。
  阿切尔正处于盛夏公事清闲的时期,他确定了钟点,草写了他的地址,法国人连声道谢地装进口袋,并使劲挥动礼帽。一辆马车接他上去,阿切尔走开了。
  里维埃先生准时到达,他刮了脸,熨了衣服,但明显还很憔。淬。严肃。阿切尔一个人在办公室,那位年轻人没等接受他的让坐,便突然开口说:“先生,我想昨天在波士顿我见到过你。”
  这项声明实在无足轻重,阿切尔正准备表示认同,他的话却被客人逼人的目光中一种诡秘的、启发性的神情给卡住了。
  “事情很意外,太意外了,”里维埃先生接着说。“我们竟会在我卷入的事情中相遇。”
  “是什么样的事情?”阿切尔问道,他有些粗鲁地怀疑他是不是需要钱。
  里维埃先生继续用踌躇的目光审视着他说:“我来这儿不是为了找工作,像上次见面时我说的那样,而是负有特殊的使命——”
  “啊——!”阿切尔喊了一声。一瞬间,两次的相遇在他脑海里联系了起来。他停顿一下,考虑他豁然明白了的情况,里维埃先生也保持沉默,仿佛意识到他讲的已经足够了。
  “特殊使命,”阿切尔终于重复了一句。
  年轻的法国人伸开两只手掌,轻轻往上举了一下。两个人继续隔着办公桌你看着我,我看着你,直到阿切尔想起来说:“请坐下吧。”里维埃先生点了点头,在远处一把椅子上坐下,又等了起来。
  “你是想同我谈谈这项使命的问题吗?”阿切尔终于问道。
  里维埃低下头说:“不是为了我自己:那方面我已经办妥了。我想——如果可以——对你谈一谈奥兰斯卡伯爵夫人的事。”
  阿切尔几分钟前就明白了他会说这些话,但等他真的讲开了,他仍然觉得一股热血冲上了太阳穴,仿佛被灌木丛中的一根弯校给绊住了似的。
  “那么,你为了谁的利益对我谈?”他说。
  里维埃先生十分坚定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唔——恕我冒昧,是为了她的利益。或者换句话说,是为了抽象的正义。”
  阿切尔讥讽地打量着他说:“换句话说:你是奥兰斯基伯爵的使者吧?”
  他发现自己脸上的红晕更深地反映到里维埃先生那灰黄的脸上去了。“他没有派我来找你,先生。我来找你,是出于完全不同的理由。”
  “在这种情况下,你还有什么权力考虑其他理由呢?”阿切尔反驳说。“使者就是使者嘛。”
  那年轻人沉思了一会儿说:“我的使命已经完成。就奥兰斯卡夫人的情况而言,我的使命已经失败了。”
  “这我可帮不了你的忙,”阿切尔仍然以讽刺的口吻说。
  “对,但是你有办法——”里维埃先生停住口,用那双仍然细心戴了手套的手把他的帽子翻转过来,盯着看它的衬里,然后目光又回到阿切尔脸上。“你有办法的,先生,我确信你能帮助我,让我的使命在她家人面前同样归于失败。”
  阿切尔向后推了一下椅子,站了起来。“啊——老天爷,我才不干呢!”他大声喊道。他双手插在口袋里,站在那儿怒气冲冲地低头瞪着那个小法国人;尽管他也站了起来,但他的脸仍然低于阿切尔的眼睛一两英寸。
  里维埃先生脸色苍白得恢复了本色:白得几乎超过了他肤色的变化限度。
  “究竟为什么,”阿切尔咆哮般地接着说,“你竟认为——我料想你来求我是因为我与奥兰斯卡夫人的亲缘关系——我会采取与其他家庭成员相反的态度呢?”

  在一段时间内,里维埃先生脸上表情的变化成了他惟一的回答。他的神色由胆怯渐渐变成纯粹的痛苦;对于他这样一个平时颇为机敏的年轻人来说,其孤立无助、束手无策的样子简直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哎呀,先生——”
  “我想象不出,”阿切尔继续说,“在还有很多人与伯爵夫人关系更密切的情况下,你为什么会来找我;更不明白你为什么以为我更容易接受你奉命带来的那些观点。”
  里维埃先生窘迫、谦恭地忍受了这种攻击。“先生,我想向你提出的观点是属于我自己的,而不是奉命带来的。”
  “那我就更没有理由要洗耳恭听了。”
  里维埃注视的目光又一次落到帽子上,他仿佛在考虑最后这句话是否是明显提醒他该戴上帽子走人了。后来,他突然下定了决心说:“先生——我只问你一件事好吗?你想知道我来这儿的原因吗?要么,你大概以为事情已经全部结束了吧?”
  他沉静坚定的态度反使阿切尔觉得自己的咆哮有些笨拙,里维埃的软磨硬缠成功了。阿切尔有点脸红,又坐回自己的椅子里,同时示意那年轻人也坐下。
  “请你再讲一遍:为什么事情还没结束呢?”
  里维埃又痛苦地凝视着他。“这么说,你也同意其他家庭成员的意见,认为面对我带来的这些新提议,奥兰斯卡大人不回到她丈夫身边几乎是不可能的了?”
  “我的上帝!”阿切尔大声喊道,他的客人也认同地低声哼了一声。
  “在见她之前,我按奥兰斯基伯爵的要求,先会见了洛弗尔·明戈特先生。去波士顿之前我与他交谈过好几次。据我所知,他代表他母亲的意见,而曼森·明戈特太太对整个家庭的影响很大。”
  阿切尔坐着一言不发,他觉得仿佛是攀在一块滑动的悬崖边上似的。发现自已被排除在这些谈判之外,甚至谈判的事都没让他知道,这使他大为惊讶,以致对刚刚听到的消息都有点儿见怪不怪了。刹那间他意识到,如果这个家的人已不再同他商量,那是因为某种深层的家族本能告诫他们,他已经不站在他们一边了。他猛然会意地想起梅的一句话——射箭比赛那大他们从曼森·明戈特家坐车回家时她曾说:“也许,埃伦还是同她丈夫在一起更幸福。”
  即使因为这些新发现而心烦意乱,阿切尔也还记得他那声愤慨的喊叫,以及自那以后他妻子再也没对他提过奥兰斯卡夫人的事实。她那样漫不经心地提及她,无疑是想拿根草试试风向;试探的结果报告给了全家人,此后阿切尔便从他们的协商中被悄悄地排除了。他对计梅服从这一决定的家族纪律深感赞赏,他知道,假如受到良心责备,她是不会那样做的。不过很可能她与家族的观点一致,认为奥兰斯卡夫人做个不幸的妻子要比分居好,并认为与纽兰讨论这事毫无用处,他有时桀骜不驯,无视常规,让人挺为难。
  阿切尔抬头一望,遇到了客人忧虑的目光。“先生,难道你不知道——你可能不知道吧——她的家人开始怀疑,他们是否有权劝说怕爵夫人拒绝她丈夫的提议。”
  “你带来的提议?”
  “是我带来的提议。”
  阿切尔真想对里维埃大叫大喊:不管他知道什么还是不知道什么,都与他里维埃毫不相干;但里维埃目光中谦恭而又顽强的神情使他放弃了自己的决定。他用另一个问题回答了那位年轻人的提问:“你对我讲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呢?”
  他立即听到了回答:“请求你,先生——用我的全部力量请求你——别让她回去——啊,别让她回去!”里维埃大声喊道。

  阿切尔越发震惊地看着他。毫无疑问,他的痛苦是真诚的,他的决心是坚定的:他显然已打定主意,要不顾一切地申明自己的观点。阿切尔沉思着。
  “我可否问一下,”他终于说,“你是不是本来就站在奥兰斯卡夫人一边?”
  里维埃先生脸红了,但目光却没有动摇。“不,先生:我忠实地接受了任务。由于不必烦扰你的理由,我当时真地相信,对奥兰斯卡夫人来说,恢复她的地位、财产以及她丈夫的地位给她带来的社会尊重,会是一件好事。”
  “因此我想:否则的话,你是很难接受这一任务的。”
  “否则我是不会接受的。”
  “唔,后来呢——?”阿切尔又停住口,两双眼睛又一次久久地互相打量着。
  “哦,先生,在我见过她之后,听她讲过之后,我明白了:她还是在这儿更好。”
  “你明白了——?”
  “先生,我忠实地履行了我的使命:我陈述了伯爵的观点,说明了他的提议,丝毫没有附加我个人的评论。伯爵夫人十分善意地耐心听了;她真是太好了,竟然接见了我两次。她不带偏见地认真考虑了我讲的全部内容。正是在这两次交谈的过程中我改变了想法,对事情产生了不同的看法。”
  “可否问一下,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变化吗?”
  “只因为看到了她的变化,”里维埃回答说。
  “她的变化?这么说你以前就认识她?”
  年轻人的脸又红了。“过去在她丈夫家我经常见她。我和奥兰斯基伯爵相识已经多年了。你可以设想,他不会把这样的使命派给一位陌生人吧。”
  阿切尔凝视的目光不觉转向办公室空荡荡的墙壁,停在一本挂历上面。挂历顶上是粗眉大眼的美国总统的尊容。这样一场谈话居然发生在他统治下的几百万平方英里的版图之内,真是令人难以想象的怪事。
  “你说改变——是什么样的改变?”
  “啊,先生,要是我能向你说明就好了!”里维埃停顿了一下又说:“我想,是我以前从未想到过的发现:她是个美国人。而且,假如你是一个她那样的——你们那样的——美国人,那么,在另外某些社会里被认可的东西,或者至少是在一般公平交换中可以容忍的东西,在这里就变得不可思议了,完全不可思议了。假如奥兰斯卡夫人的亲属了解这些事情,那么,他们无疑就会跟她的意见一样,绝对不会同意她回去了;但是,他们好像认为她丈夫既然希望她回去,就说明他强烈地渴望过家庭生活。”里维埃停了停又继续说:“而事情并非这么简单。”
  阿切尔又回头看了看那位美国总统,然后低头看着他的办公桌,以及桌上散乱的文件。有一会儿功夫,他觉得自己说不出话来了。这当儿他听见里维埃坐的椅子被推到后面,感觉到那年轻人已经站了起来。他又抬头一望,只见他的客人跟他一样地激动。
  “谢谢你,”阿切尔仅仅说。
  “我没什么可谢的,先生。倒是我,更应——”里维埃突然住了口,好像讲话也变得困难了。“不过我还想——补充一件事,”随后他以镇定下来的声音说:“你刚才问我是否受雇于奥兰斯基伯爵。眼下我是受雇于他。几个月前,由于个人需要的原因——那种任何一个要供养家中病人和老人的人都会有的原因——我回到了他的身边。不过从我决定到这儿来给你说这些事的那一刻起,我认为自己已经被解雇了。我回去之后就这样告诉他,并向他说明理由。就这样吧,先生。”
  里维埃先生鞠了个躬,向后退了一步。
  “谢谢你,”阿切尔又说了一遍,这时,他们的手握在了一起。
或许您还会喜欢:
希腊的神话和传说
作者:佚名
章节:112 人气:2
摘要:古希腊(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9~8世纪)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它为人类留下了一笔辉煌灿烂的文化财富。古希腊的神话和传说就是其中最为瑰丽的珍宝。世界有许多民族,每个民族都创作出了它自己的神话和传说,这些神话都有自己民族的特点,但也都有共同的性质。 [点击阅读]
巴黎圣母院英文版
作者:佚名
章节:78 人气:2
摘要:维克多·雨果(Victor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是法国浪漫主义作家的代表人物,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雨果几乎经历了19世纪法国的一切重大事变。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是法国有影响的人物。 [点击阅读]
幻夜
作者:佚名
章节:82 人气:2
摘要:昏暗的工厂里,机床的黑影排成一排。那样子让雅也想到夜晚的墓地。不过,老爸要进入的坟墓并没有如此气派。黑影们看上去就像失去了主人的忠实奴仆。它们也许正和雅也怀着同样的心情,静静地迎接这个夜晚。雅也把盛着酒的茶碗送到嘴边。茶碗的边缘有个小缺口,正好碰在嘴唇上。喝干后,他叹了口气。旁边伸过一个酒瓶,把酒倒入他的空茶碗里。“以后在各方面都会有困难,但不要气馁,加把劲儿吧。“舅舅俊郎说。 [点击阅读]
午夜凶铃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2
摘要:?19月5日晚上10点49分横滨数栋14层公寓和三溪园住宅区的北端紧紧相邻,这些新建的公寓已经有很多人入住。每一栋公寓有将近100户住家,算是人口相当密集了。但是,公寓里的住户们不相往来,彼此也不认识,只有在夜里窗子透出灯光时,才让人意识到这里有人居住。在南边,工厂的照明灯投射在漆黑的海面上,静静地拉出一道长影。工厂的外墙上交缠着无数管线,令人联想到人体内错综复杂的血管。 [点击阅读]
地狱镇魂歌
作者:佚名
章节:93 人气:2
摘要:没有人知道创世之神是谁,但他(她)创造了整个世界,创造了神族和魔族,还有同时拥有两个种族力量但是却都没有两个种族强大的人族,也同时创造出了无数互相具有不同形态的异类族群,在把这些族群放置在他的力量所创造的领地中之后,连名字都没有留下的创世之神便离开了这个世界,再也没有任何人知道他的下落。 [点击阅读]
我弥留之际
作者:佚名
章节:59 人气:2
摘要:朱厄尔和我从地里走出来,在小路上走成单行。虽然我在他前面十五英尺,但是不管谁从棉花房里看我们,都可以看到朱厄尔那顶破旧的草帽比我那顶足足高出一个脑袋。小路笔直,像根铅垂线,被人的脚踩得光溜溜的,让七月的太阳一烤,硬得像砖。小路夹在一行行碧绿的中耕过的棉花当中,一直通到棉花地当中的棉花房,在那儿拐弯,以四个柔和的直角绕棉花房一周,又继续穿过棉花地,那也是脚踩出来的,很直,但是一点点看不清了。 [点击阅读]
董贝父子
作者:佚名
章节:63 人气:2
摘要:我敢于大胆地相信,正确地观察人们的性格是一种罕见的才能(或习惯)。根据我的经验,我甚至发现,即使是正确地观察人们的面孔也决不是人们普遍都具有的才能(或习惯)。人们在判断中,两个极为寻常发生的错误就是把羞怯与自大混同——这确实是个很寻常的错误——,以及不了解固执的性格是在与它自身永远不断的斗争中存在的;这两种错误我想都是由于缺乏前一种才能(或习惯)所产生的。 [点击阅读]
三个火枪手
作者:佚名
章节:77 人气:2
摘要:内容简介小说主要描述了法国红衣大主教黎塞留,从1624年出任首相到1628年攻打并占领胡格诺言教派的主要根据地拉罗谢尔城期间所发生的事。黎塞留为了要帮助国王路易十三,千方百计要抓住王后与英国首相白金汉公爵暧昧关系的把柄。而作品主人公达达尼昂出于正义,与他的好友三个火枪手为解救王后冲破大主教所设下的重重罗网,最终保全了王后的名誉。 [点击阅读]
远大前程
作者:佚名
章节:60 人气:2
摘要:1993年暑假后,我接到上海的老朋友吴钧陶先生来信,说南京译林出版社章祖德先生请他译狄更斯的《远大前程》,万一他没有时间,还请他代为找一位译者。吴先生正忙于孙大雨先生的作品编校,而且上海的一些译者手头都有任务,所以他请我译这部作品。我虽然在英语专业从事英美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一辈子,但还没有正正式式地译过一本世界名著。我大部分精力花在中美文化的比较,以及向国外介绍中国文化方面。 [点击阅读]
五十度灰英文版
作者:佚名
章节:67 人气:2
摘要:E L James is a TV executive, wife, and mother of two, based in West London. Since early childhood, she dreamt of writing stories that readers would fall in love with, but put those dreams on hold to focus on her family and her career. She finally plucked up the courage to put pen to paper with her first novel, Fifty Shades of Grey.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