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从地球到月球 - 第五章月球的故事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一个目光锐利的观察者,假使在浑沌时期站在宇宙绕之旋转的一个不可知的中心,就会看见空间充塞着亿万原子。但是,过了许多世纪以后,慢慢地发生了变化,引力定律出现了,直到当时为止一直处在游离状态的原子都受到了这条定律的支配,原子在它们的亲和力影响下化合成分子,形成一团团云雾状物质,散布在太空深处。
  每一团云雾状物质立时开始绕着自己的中心旋转。由无边无际的分子组成的中心,也逐渐凝聚起来,开始旋转了;根据力学亘古不变的定律,随着体积的凝聚缩小,旋转速度也越来越大,这两种互为因果的作用继续发展下去,于是形成了一个主星团,这就是星云的中心。
  观察者再仔细看下去,就会看见云雾状物质的其余部分也同中心星团一样,各自成立系统,随着旋转的速度越来越大而逐渐蹋聚起来,形成绕着主星团旋转的数不清的星体。星云就是这样形成的。据天文学家统计,现在有将近五千个星云。
  在那五千个星云中间,一个被人叫做“银河”的星云包括一千八百万颗星星,一颗星就是一个太阳系的中心。
  假如那个观察者特别注意这一千八百万个天体中间的一个最普通、最暗淡的四等星,特别注意一个骄做地叫做太阳的天体的话,那么,太阳系开始形成时的各种现象就会一个接着一个地在他眼底下出现了。
  的确,当时的太阳还是气体状态,是由无数运动的分子组成的。他会看见它正在围着自己的轴旋转,完成凝聚工作。这个符合力学定律的运动,随着体积的缩小越来越快,于是,到了某一个时刻,把分子推向中心的向心力被离心力战胜了。
  这时候,在观察者眼底下出现了另外一个现象,赤道表面的分子脱离了太阳,象投石器的绳子突然断了,石头飞出去一样,环绕着太阳形成几个同心光环,仿佛现在的土星光环。这些环状宇宙物质围着它们的共同中心旋转,随后也轮到它们分裂后组成一团团新的云雾状物质,也就是说组成一个个行星。
  假如观察者这时集中所有的注意力去观察这些行星的话,就会看见它们和太阳一样自成系统,产生一个或者几个环状宇宙物质,这就是我们叫做卫星的低级天体的来源。
  所以,从原子到分子,从分子到云雾状物质,从云雾伏物质到星云,从星云到主星,然后再从主星到太阳,从太阳到行星,从行星到卫星,我们看见了宇宙太初时期的天体所经过的一系列变化。

  太阳虽然仿佛迷失在无边无际的恒星世界里,但是根据现代的科学理论,它是和银河这个星云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这个太阳系的中心尽管在太空中显得那样渺小,可是事实上却很庞大,因为太阳的体积等于地球的一百四十万倍。绕着太阳旋转的有八个行星,那是它在创世之初生下来的八个“孩子”。从最近的算起,它们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上星、天王星、海王星、此外在火星和木星之间,还有许多有规则地运行着的比较小的物体,也许是一个碎裂成几千块的天体,现在能够用望远镜看到的就有九十七个在这几个被太阳用伟大的引力定律束缚在椭圆形轨道上的“仆人”中间,有几个也有自己的卫星。天王星有八个,土星有八个,木星有四个,海王星大概有三个,地球育一个,月球是太阳系中最不重要的卫星之一,美国人要以大胆的天才去征服的也就是它。
  由于离得比较近,并且时刻更换不同的位相,黑夜的天体一开始就和太阳一样,引起了地球上居民的注意,不过大们容易伤眼睛,它那灿烂的光芒逼得观察者不得不低下眼谓。
  相反的,金色的福蓓比较平易近人,她让人称心如意地欣赏她那朴实无华的风韵,她没有野心,光线柔和,不过有时候大着胆子,把她的哥哥——满面春风的阿波罗①给遮起来,可是他从来不遮住她。伊斯兰教徒早已知道他们应该感激地球的这位忠实的女友,他们根据她的公转定自己的月份。
  原始人特别崇敬这位贞洁的女神。埃及人叫她艾西斯,胖尼基人叫她阿斯塔特,希腊人朝拜的是名叫福蓓的月宫女神,拉托挪和朱庇特的女儿,他们说月蚀是月神去看漂亮的安狄美恩①去了。假如相信神话,奈梅亚的狮子来到大地以前,还在月亮的原野上逼达过呢,据普芦塔赫②引证,诗人阿士西亚纳斯曾经做诗歌颂由可敬的月亮发光的部分组成的她那温柔的眼睛、迷人的鼻子和嘴巴。
  即使从神话观点来说,古人了解月亮的品格、性情,简单他说,了解她精神方面的优点,但是他们当中最博学的人也对月理学一窍不通。
  然而不少的古天文学家倒发现了一些被今日的科学所肯定的月亮的特点。亚加狄亚人说他们在没有月球的时期在大地上居住过,塔修斯认为月亮是从太阳这个天体分离出来的残片,亚里士多德的弟子克来亚尔克把月亮当做一面能够照见海洋的光滑的镜子,最后,另外一些人认为月亮不过是从大地上逸出的一团蒸气,或者一半是火、一半是冰的自转的球体,尽管如此,有些科学家虽然没有光学仪器,单靠锐敏的观察,还是猜到了支配这个黑夜的天体的大部分规律。

  譬如,米利都人泰勒斯③在公元前第五世纪发表了月亮是被太阳照亮的见解。萨摩斯人亚里斯塔克正确地解释了月亮的盈亏现象。克里昂米尼指出月亮的光是一种反射的光。加勒底人别洛斯发现了它的自转和公转的时间相等,因此也就解释出了月亮为什么老是一面朝着地球。最后,喜帕卡斯①在公元前二世纪发现大地的卫星的视运动有一些均差。
  这许多观测后来都被证实了,对以后的天文学家很有用处。关于月球均差,托勒密②在二世纪,阿拉伯人阿布韦法③在十世纪,先后对喜帕卡斯的观测作了补充,他们说月球的轨道在太阳的影响下,变成了波浪形的线,所以有均差现象。后来,哥自尼④在十五世纪,帝谷-布拉赫在十六世纪,先后完整地释明了字宵的系统以及月球在天体中间的作用。
  在那个时代,它的运动差不多都可以解释出来了:但是关于它的物质结构知道的还很少。伽利略⑤用山脉的存在来解释月球某几个相位的光现象。他说那些山岭的平均高度是四千五百托瓦兹③。
  在他以后,革但斯克的天文学家格维利把海拔最高的山降低为二千六百托瓦兹,可是他的同行里希奥利又把它们上升为七千托瓦兹。
  到了十八世纪末叶,有一架强大的望远镜的赫歇耳①把上面的高度降得特别低。他说最高的山只有一千九百托瓦兹,而把各个山峰的平均高度降低到四百托瓦兹。但是赫歇耳还是错了,这个问题最后是由施罗特尔、鲁维勒、哈雷②、纳斯密斯、比安基尼、巴斯多尔夫、洛尔曼和克利社伊逊的观测,特别是比尔③和马德累尔④两位先生孜孜不倦的研究,彻底解决的。靠了这些科学家,我们今天才能确实弄明白月球山的高度。比尔和马德累尔两位先生测量过一千九百零五座大山,其中六座高二千六百多托瓦兹,二十二座高二千四百多托瓦兹。最高的山峰从三千八百零一托瓦兹的高,度俯瞰着月轮的表面。

  同时我们对月球的知识也充实起来了,看样子,这个天体遍地是衰形山,每一次观测都断定它们基本上是属于火山性质的。根据被它遮住的行星的星光没有忻射差这一点来看,我们可以说月球上几乎一点空气也没有。没有空气,自然也没有水。所以很明显,月球人要在这种条件下生活,必须有特殊的身体构造,和地球上的居民大不相同。
  总之,一些比较精密的仪器利用新的方法,不停地搜索着月球,不留一点没有探索到的地方。尽管它的直径有二千一百五十英里,面积为地球的十三分之一,体积为地球的四十几分之一,它的仕何秘密总逃不过天文学家的眼睛,这些能干的科学家的奇异的观测走得还要远呢。
  譬如,他们注意到了满月时月盘上某些地带出现了一些白色的线,而在月亏时又出现了一些黑色的线。经过了一番更严密的研究,他们终于能够弄清这些线的性质。那是一条条在两道平行边中间挖出来的细长的沟,一直伸展到环形山周围:每一条沟的长度在十英里到一百英里中间,宽八百托瓦兹。天文学家说那是“凹槽”,但是他们所能做到的,不过是给它们起了这么一个名字。至于这些凹槽到底是不是干涸的古河道的问题,他们还没能得到圆满的解袂。因此美国人渴望有一天能够查明这个地质学事实。他们同时也把弄清楚月球表面这一系列的平行壁垒的责任担当起来,最初发现它们的是慕尼黑的傅学的教授克利杜伊逊,他认为这是月球上的工程师修建的堡垒系统。这两个还没有弄清楚的问题,当然还有许多别的问题,最后只好等到同月球建立直接联系之后再解决了。
  至于月光的强度,已经完全解决了。大家都知道它的强度是太阳光的三十万分之一,它的热度对温度计没有什么值得注意的作用,至于叫做“灰光”的现象。自然是从地球上反射到月球上的太阳光线的结果,每逢月初和月晦时,仿佛月牙的其余部分都充满了这种反射的光线。
  这就是当时已经知道的关于地球卫星的全部知识,大炮俱乐部的会员们打算从宇宙学、地质学、政治学和轮理学的观点上把这些知识充实起来。
或许您还会喜欢:
九三年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九三年》是雨果晚年的重要作品,这是他的最后一部小说。他在《笑面人》(一八六九)的序中说过,他还要写两部续集:《君主政治》和《九三年久前者始终没有写成,后者写于一八七二年十二月至一八七三年六月,一八七四年出版。这时,雨果已经流亡归来;他在芒什海峡的泽西岛和盖尔内西岛度过了漫长的十九年,始终采取与倒行逆施的拿破仑第三誓不两立的态度,直到第二帝国崩溃,他才凯旋般返回巴黎。 [点击阅读]
冰与火之歌2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2
摘要:彗星的尾巴划过清晨,好似紫红天幕上的一道伤口,在龙石岛的危崖绝壁上空汩汩泣血。老学士独自伫立在卧房外狂风怒吼的阳台上。信鸦长途跋涉之后,正是于此停息。两尊十二尺高的石像立在两侧,一边是地狱犬,一边是长翼龙,其上洒布着乌鸦粪便。这样的石像鬼为数过千,蹲踞于瓦雷利亚古城高墙之上。当年他初抵龙石岛,曾因满城的狰狞石像而局促不安。 [点击阅读]
加勒比海之谜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2
摘要:“就拿肯亚来说吧,”白尔格瑞夫少校说:“好多家伙讲个没完,却一个都没去过!我可在那度过了十四年的。也是我一生最快乐的一段日子——”老玛波小姐点了点头。这是她的一种礼貌性的和霭态度。白尔格瑞夫在一旁追问他一生中并不怎么动人的往事时,玛波小姐静静地寻找她自己的思路。这种司空见惯之事她早已熟悉了。顶多故事发生的地点不同而已。 [点击阅读]
四签名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歇洛克·福尔摩斯从壁炉台的角上拿下一瓶药水,再从一只整洁的山羊皮皮匣里取出皮下注射器来。他用白而有劲的长手指装好了精细的针头,卷起了他左臂的衬衫袖口。他沉思地对自己的肌肉发达、留有很多针孔痕迹的胳臂注视了一会儿,终于把针尖刺入肉中,推动小小的针心,然后躺在绒面的安乐椅里,满足地喘了一大口气。他这样的动作每天三次,几个月来我已经看惯了,但是心中总是不以为然。 [点击阅读]
国际学舍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一)赫邱里·波罗皱起眉头。“李蒙小姐,"他说。“什么事,波罗先生?”“这封信有三个错误。”他的话声带着难以置信的意味。因为李蒙小姐,这个可怕、能干的女人从没犯过错误。她从不生病,从不疲倦,从不烦躁,从不草率,也就是说,就一切实际意义来说,她根本不是个女人。她是一部机器——十全十美的秘书。然而,今天上午李蒙小姐所打的一封十足简单的信竟然出了三个错误,更过分的是,她甚至没注意到那些错误。 [点击阅读]
大江健三郎口述自传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铁凝喜爱一个作家的作品,是不能不读他的自传的。每当我读过那些大家的自传后,就如同跟随着他们的人生重新跋涉了一遍,接着很可能再去重读他们的小说或诗。于是一种崭新的享受开始了,在这崭新阅读的途中,总会有新的美景突现,遥远而又亲近,陌生而又熟稔——是因为你了解并理解着他们作品之外的奇异人生所致吧。读许金龙先生最新译作《大江健三郎口述自传》,即是这样的心情。 [点击阅读]
女人十日谈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十位年轻的女人,为活跃无聊的产房生活,十天内讲述了!”00个亲身经历的故事:初恋、引诱、遗弃、强||奸、复仇、婚外情的荒唐、性*生活的尴尬……在妙趣横生兼带苦涩酸楚的故事背后,则是前苏联社会的fu败、男人灵魂的丑陋、妇女处境的悲惨,以及她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热烈渴望和执着追求……这便是《女人十日谈》向读者展示的画面及其底蕴。 [点击阅读]
妖窟魔影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当山冈圭介来到琴川河的上游地区,已是时近中午。山冈行走在岩石地带时,极为小心谨慎。如果从同上次一样的道路上通过,则很容易留下足印。山冈圭介连那足印也极力避免留下。他每一步都尽量地避开土质松软的地方,以及草地,把步子尽可能踩在土质坚硬的路面上以及岩石上,以免留下走过的痕迹。他的整个行动都小心翼翼。他深知,稍有不慎,就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山冈进入到岩石地带的中心部位。 [点击阅读]
孤独与深思
作者:佚名
章节:53 人气:2
摘要:一、生平1839年3月16日,普吕多姆出生于法国巴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两岁时父亲去世,这位未来的诗人便与寡居的母亲和一个姐姐一起住在巴黎和巴黎南部的夏特内。据《泰晤士文学副刊》说,他很小时名字前就加上了家人用于他父亲的昵称“苏利”。普吕多姆以全班数学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后,准备进入一所理工学院,可是一场结膜炎打碎了他成为机械师的一切希望。 [点击阅读]
局外人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人道主义思想加缪的思想,其核心就是人道主义,人的尊严问题,一直是缠绕着他的创作、生活和政治斗争的根本问题。《西西弗斯神话》和《局外人》构成了加缪文学创作的母题,包含着加缪未来作品的核心问题。书中,西西弗斯的幸福假设的提出,其本质动机,不在荒诞,荒诞既不能告诉我们幸福,也不能告诉我们不幸,之所以加缪假设西西弗斯是幸福的,是因为他认为只有幸福的生活才符合人的尊严,被责为永罚,却幸福,这绝对是一种反抗,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