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从地球到月球 - 第十八章阿特兰塔号上的乘客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假如这件响雷似的消息不是从电线上飞来,而是从邮局送来的一封密封信里传来的,假如法国、爱尔兰、纽芬兰和美国的电报主不一定知道电报的秘密的话,巴比康就不会犹豫了。那他就会一声不响,这是为了谨慎,也省得再重新研究他的计划了。这封电报,特别是一个法国人打来的,可能是一个恶作剧。一个人不管怎样勇敢也不会想到这样的旅行呀!假使真有这样的人,那他不是一个应该关在疯人院而不是关在炮弹里的疯子了吗?
  但是这封电报已经人人知道了,因为电报传送机本身不能保守秘密,米歇尔-阿当的提议已经在合众国各州传开了。巴比康没有理由再保持沉默了。他召集在但帕的会员们,他没有提出自己的看法,没有讨论这封电报有多大的可靠价值,只冷淡地把简短的电报原文读了一追。
  “不可能!”——“这不可能是事实!“——“纯粹是开玩笑!”“这是在椰愉我们!”——“可笑!“——“荒唐!”大伙以一连串表示疑问、怀疑、荒唐、疯狂的词句,加上在这种情况下惯用的手势,尽情地发挥了一阵子。各人的气质不同,有的微笑,有的耸耸肩膀,有的哧地一声笑了,有的哈哈大笑。只有梅斯顿说了一句妙语。
  “我说,这倒是个好主意!”他大声说。
  “好主意!“参谋顶了他一句,“不过有时候倒可以出这样的主意,假定你根本不打算实行它。”
  “为什么不?”大炮俱乐部的秘书准备投入争辩,连忙反问了一句。但是谁也没有兴致鼓励他讲下去。
  这当儿,米歇尔。阿当的名字已经在这个小城里家喻户晓了。本地人和外乡人都你瞧我我瞧你,你问我我问你,说些嘲笑人的话,他们挖苦的不是那个欧洲人——那是一个神话人物;一个异想天开的家伙——而是梅斯顿,因为他认为这个神话人物确实存在。在巴比康提议向月球发射一颗炮弹的时候;每个人都认为这是一个合情合理、切实可行的实验。这纯粹是弹道学问题!但是,一个有理智的:
  人竟然自告奋勇,打算乘这颗炮弹去做一次不可能实现的旅行,这是一个幻想家的建议,一个笑话,一出滑稽戏,用正确地翻译出来的一句法国俗话来说,这是“胡说八道!”
  嘲笑直到晚上还没有停上,我们可以说,全合众国到处都是狂笑的声音。这一点,在一个凡是不可能实现的事业部能很容易地找到一些宣传家,门生、同党的国家里,倒是不大看见的。
  尽管如此,米歇尔-阿当的建议,跟所有的新思想一样,不会不引起某些人思想上的不安。这样一来就改变了惯有情绪的方向。“我们没有想到这一点!”这件意外的事,甚至可以说仅仅因为它的不可思议,很快地变成了一个固执的观念。大家都在想着它。有多少头一天被否认的事,第二天却变成了现实啊!这个旅行为什么没有实现的一天呢?但是无论如何,愿意冒这个险的人准是个疯子,一定是一个疯子,既然对他的计划不应该认真,与其让他那荒诞不经的废话搞得人人心烦意乱,倒不如绝口不提好了。
  但是,首先,真的有这个人吗?大问号!米歇尔-阿当这个名字,在美国倒不是陌生的!大家时常提到这个欧洲人的大胆的冒险事迹。其次,从大西洋海底传来的这封电报,以及电报里提到的这个法国人所乘的轮船和到达的日期,所有这些情况都表明他的提议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应该弄个水落石出。所以过了没有好久,人们就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接着,在好奇心的驱便下,象在分子的吸力下的原子一样凝聚起来,最后变成密密麻麻的人群,向巴比康主席的住所拥去。
  巴比康自从收到电报以后,没有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让梅斯顿发表意见,既没有表示赞成,也没有表示反对。他什么也没有说,打算看看事情怎样发展;不过他没有想到群众会沉不住气,因此他用不满意的眼光望着挤在他窗户底下的坦帕的群众。群众纷纷埋怨,又嚷又叫,一会儿就把他逼出来了。我们看得出来,他有名人应尽的义务,因此也就有名人的烦恼。

  他露面了,当下一片寂静,有一位公民发言,单刀直人地提出下面这个问题:“电报上说的那个叫米歇尔。阿当的人,是不是已经动身往美国来了?”
  “先生们,”巴比康回答,“我知道的不比你们多。”
  “应该弄清楚,”几个急躁的声音同时响起来了。
  “时间会告诉我们的,”主席冷冷他说。
  “时间没有权利使全国悬虑不安,”演说家接着说。“你已经按照电报的要求修改炮弹图样了吗?”
  “还没有,先生们!但是,你们说得不错,应该先把问题弄清楚再说!大家激动的情绪既然是电报局引起来的,那么它也就有责任供给我们新的消息。”
  “到电报局去!到电报局去!”群众叫道。
  巴比康走了下来,领着群众向电报局走去。
  几分钟以后,他们向利物浦船泊经纪人协会的理事长发了丁封电报。要求他回答下面这几个问题:
  阿特兰塔号是一艘什么船?何时离开欧洲?
  船上有一个叫做米歇尔-阿当的法国人吗?
  两个钟头以后,巴比康收到了使人无法怀疑的正确消息利物浦阿特兰塔号轮已于十月二日出海,直放坦帕,船上有一名法国人,据旅客登记簿上记载,名叫米歇尔-阿当。
  接到第一封电报证实这一消息以后,主席的眼睛突然一亮,他握紧了拳头,只听见他喃喃地说:
  “那么说,这是真的!这是可能的!真有一个法国人!
  他在半个月内就要到了!准是个疯子!一个脑袋发烧的家伙卜…真没想到……”
  话虽这样说,他当天晚上就给布里仕威尔公司写了一封信,请它暂时停止制造炮弹,直到接到新的命令为止。
  现在,要叙述全美国怎样激动不安,群众怎样慷慨激昂,比去年听了巴比康的报告以后还要兴奋十倍;叙述合众国报纸上的种种言论,它们接受这个消息的态度以及用什么歌儿欢迎这位旧大陆的英雄;要描写美国人怎样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一样,一小时一小时,一分一分,一秒一秒地计算着时间:要刻画(即使刻画得不怎样高明也行)同一的思想怎样令人烦恼地索绕在所有的人的脑海里:要指出所有的工作怎样在这桩事情面前让步:活儿也不干了,生意也不做了,本来准备出海的船只,仍旧抛锚在港口里,生怕看不见阿特兰塔号进港,一队队商船来时载满乘客,回去时船上空落落的,大大小小的火轮、邮船、游艇、快艇不时划破圣埃斯皮里图湾的水面;要计算成千上万看热闹的人(坦帕的人口在半个月内就增加三倍,因此很多人不得不跟出征的军队一样,住在帐篷里):总之,这是一件人力做不到工作,谁也不敢冒冒失失地承担下来。
  十月二十日上午九点钟,巴哈马海峡的信号机在天边发出一道浓烟。两个钟头以后,一艘大轮船和信号所交换了信号。阿特兰塔号的名字立时在坦帕传开了。四点钟,这艘英国船驶入圣埃斯皮里图湾的水道。五点,它开足马力,穿过圣埃斯皮里图湾。六点,在坦帕港抛了锚。
  铁锚还没有抓住海底的泥沙,五百来条船就从四面八方向阿特兰塔号进攻了。巴比康第一个跨过船舷,用掩盖不住的激动声音叫道:
  “米歇尔-阿当!”
  “有!”一个人从尾楼上回答。
  巴比康双臂交叉,闭着嘴,用询问的目光注视着阿特兰塔号上的这位乘客。
  这人大约四+岁,高高的个儿,可是已经象驮着阳台的柱像一样,有点驼背了。他那雄狮般的大脑袋,不时摆动着狮鬃般的火红色头发。宽宽的面膛,太阳袕很大,上唇镶着两撇象猫须似的往上翘的胡子,两颊长着浓密的黄毛,再加上一对近视眼,圆圆的,目光有点迷乱,使他那面相看上去更象猫了,但是鼻子的线条很果敢,嘴特别有人情味儿,高高的脑门,一副聪明相,上面布满了横纹,好象一块从来没有休耕过的庄稼地。最后,他那挺立在两条长腿上的肌肉发达的上身,两只象结实有力的杠杆似的健壮的胳膊,坚定的步伐,构成了这个欧洲人强健魁梧的身材,用冶金术语来说,他“不是拿铁汁浇出来的,而是千锤百炼地锻造出来的”。“拉法塔①或者格拉齐莱的门徒,谁能从这个人的脑壳和面相上看出无可争辩的好斗的记号,也就是说,能够临危不气馁,粉碎重重障碍。此外,还能看出心地忠厚和追求新奇的记号,这种本能使人具有一种特别的气质,热爱超人的事业:但是相反的,却完全没有表示利欲熏心的隆骨,没有占有欲和贪欲。

  要完成阿特兰塔号上的这位乘客的体态的描写,我们应该说明他的衣服又肥又大,台肩宽舒,他的裤子和大衣是那么肥大,’连他本人也给自己起了一个“衣料的死对头”的绰号,松松的领带,随便敞开的衬衫领子里露出一个强健的脖子,敞开的袖口里伸出两只血气旺盛的手。我们可以感觉到,哪怕是在最寒冷的冬天和最危险的关头,这人也是不会觉得冷的,——连眼里也没有一点寒意。
  另外一方面,他一直待在甲板上,在人群里踱来踱去。
  从来不肯停下来,正象水手们说的,总是“拖着锚赶路”指手划脚,对任何人说话都不用“您”,贪馋地咬着手指头。这是造物者一时心血来潮,创造出来但是接着就把模子毁掉的怪人中间的一个。
  说实在的,米歇尔-阿当的精神面貌,对心理分析学家:
  提供了广阔的研究园地。这个奇人永远生活在天生的夸张狂里,他的年龄还没有达到最高级形容词的地步,物体映在他的视膜上的体积特别大,因而产生了伟大的观念联合,他把什么都看得伟大,只有困难和人类例外。
  再说,这人精力旺盛,是个天生的艺术家、才气横溢的单身汉,虽然说俏皮话不能象放连珠炮似的,却是个好狙击手,一枪击中敌人的要害。他和人争论的时候,不大注意逻辑,总是和演绎法做对头,从来不用三段论法,他有他自己的杀手锏。这是个好抬杠的能手,专门拿对方说过的话向对方当胸掷去,一击中的。他爱使出嘴和爪子的力气,替没有希望的案子辩护。
  他的最突出的怪癖,是他常常象莎士比亚一样,说自己是“天下最无知的人”,口口声声说他看不起科学家。“这些人呀,”他说,“只配给我们记记打牌的分数。”总之,这是奇异的国度里的一个流浪汉,一个有冒险精神的人,但不是冒险家,一个冒失鬼,一个驾着太阳车飞奔的费顿①,一个有一对替换翅膀的伊卡洛斯②。此外,他敢于付出自己的生命,而且非常大方。他一头扎到疯狂的冒险里,放火烧船,比阿加多克来斯的兴致还要高,随时准备折断腰骨,结果总能双脚踏地地摔下来,象孩子们玩的接骨木木偶一样。
  他的座右铭是“我有我的看法!”正象包卜的那句俏皮话说的,对不可能的事物的爱好是他的“主要的热情”。
  但是,这个富有冒险精神的人,有优点,也有缺点!俗话说,不冒险就什么也没有。阿当时常冒险,可是也没有发财!这是一个无底桶,是个花钱没有底的人。再说,这人没有一点私心,热情不亚于勇敢,肯帮助人,有骑士风度,哪怕是他的最残忍的敌人,他也不会骂他“该吊死的家伙”,为了赎一个黑人,他可以卖身为奴。
  在法国和欧洲,人人认识这位爱吵闹的有名的人物。
  那个指挥法玛女神的一百个沙喉咙不停地谈论自己的人,不就是他吗?那个住在玻璃房子里,向整个的宇宙倾诉自己心头最隐蔽的秘密的人,不也是他吗?但是,他抡赵两只时弯,在人群里开路,把人撞疼,撞伤,无情地撞倒,也确实结了不少的仇人。

  不过一般他说,大家都很喜欢他,把他当作一个被宠坏的孩子。俗话说:“不是你的朋友,就是你的仇敌”,他虽然是这号人,可是大家却跟他交了朋友。每个人都很关心他那些大胆的冒险事业,每个人的眼睛都在忧虑不安地追随着他。他们知道他太冒失,太大胆了:每一次有朋友想阻止他,告诉他就要发生不幸了,这时候,他总是脸上挂着可爱的笑容,回答:“树木不着火,树林不会燃烧。”他不知道他引用的是阿拉伯的一句最美丽的谚语。
  阿特兰塔号上的乘客就是这样一个人。在船上,他总是很激动,好象被心火燎得热血沸腾似的,焦躁不安,这倒不是为了他到美国来做的事情担心——他甚至没有去想它——而是受到他那火热的身体构造的影响。假使两个人能够形成鲜明的对照的话,那么,这两个人就是法国人米歇尔-阿当和美国人巴比康了,两人虽然在做法上不同,可是都富有冒险精神,自信心很强,天不伯地不伯。
  大炮俱乐部主席望着这位使自己屈居次要地位的竞争者出神,但是他的沉思不久就被群众的“乌拉!‘和“万岁!”
  的叫声打断了。群众的叫声是那样的疯狂,他们对米歇尔-阿当本人的热情达到了那样激烈的程度,以致他和成千的群众握手,差点儿连十只手指也握断了,最后不得不躲到舱房里去。
  巴比康跟着他走了进去,一句话也没说。
  “你是巴比康吗?”米歇尔-阿当在只剩下他们两人的时候,马上问道,听他那口气,仿佛是对一个二十年的老朋友说话似的。
  “是的,”大炮俱乐部主席回答。
  “啊:你好,巴比康。怎么样?很好?啊!太好了!太好了!”
  “那么,”巴比康开门见山他说,“你已经决定动身了?”
  “完全决定了。”
  “什么也不能使你改变主意了?”
  “什么也不能。你根据我的电报的要求,改变你的炮弹的形状了吗?”
  “我正在等你。但是,巴比康又问了一遍:“你仔细考虑过了吗?”
  “仔细考虑过了!难道我还有时间可以浪费?我找到了到月球上兜个圈子的机会,马上就利用它,如此而已。
  依我看,这是不值得多考虑的。”
  这个人谈到他的旅行计划的时候,那样随便,那样无忧无虑,那样乐观,使得巴比康不由得怔怔地望着他,问:
  “至少你总有一个计划和实行计划的方法吧?”
  “我的方法是妙不可言的,亲爱的巴比康。不过,请允许我谈谈我的看法:我希望把我的事情对所有的人讲一遍,以后就不必再提了。这样可以避免重复。所以,假如你没有更好的主意,请把你的朋友们,你的会员们,全城的人,全佛罗里达的人,假如你乐意把全美国的公民都召集在一起,我明天准备把我实行计划的方法讲给他们听,同时回答他们提出来的所有的反对意见。请放心,我会坚守阵地的。
  你看行吗?”
  “行”巴比康回答。
  谈到这儿,主席走出舱房,把米歇尔。阿当的话告诉群众。迎接他的话的是一阵手舞足蹈和快乐的欢呼声。这一来所有的困难都一下子解决了。第二天人人可以称心如意地欣赏这位欧洲英雄的丰采了。但是有几个特另(固执的人不愿意离开阿特兰塔号的甲板,他们在船上守了一夜。
  梅斯顿就是这些人中间的一个,他把他的铁钩子勾住尾楼的栏杆,不用铰盘休想把他从那儿赶走。
  “这是一位英雄!一位英雄!”他兴奋得上气不接下气地叫道,“和这个欧洲人一比,我们都变成软弱的女人了!
  主席呢,他劝告那些访问者各自回家,随后又回到那位旅客的舱房里,直到船上的钟敲零点一刻才离开。
  于是这两位深得人望的人热情地拉拉手,米歇尔,阿当已经毫不拘礼地开始用“你”来称呼巴比康主席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天路历程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0
摘要:约翰.本仁写过一部自传,书名为《丰盛的恩典》,讲述神对罪人的恩典。约翰.本仁1628年生于英国,他的家乡靠近裴德福郡。他的父亲是一个补锅匠(这种职业早已被淘汰),专营焊接和修补锅碗瓢盆以及其他金属制品。在17世纪中叶,补锅匠奔走于各个乡村之间,挨家挨户地兜揽生意。如果有人要修理东西,他们就在顾主家中作活,完工以后顾主当场付钱。按当时的社会标准,这是一份相当卑贱的职业。 [点击阅读]
天黑前的夏天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一个女子双臂交叉,站在自家后屋台阶上,等待着什么。在想事儿吗?她可不这么认为。她是在试图抓住某个东西,让它赤条条地躺在跟前,好让她细细端详,看个真切明白。最近一段日子里,她脑海里的种种想法多如衣架上的衣服,她一件件取下“试穿”。任凭自己嘴里冒出童谣般老掉牙的话语,因为遇到重要事件,人们总是习惯套用老话表明态度,而老话却多为陈词滥调。 [点击阅读]
太阳照常升起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0
摘要:欧内斯特.海明威,ErnestHemingway,1899-1961,美国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明威1899年7月21日生于芝加哥市郊橡胶园小镇。父亲是医生和体育爱好者,母亲从事音乐教育。6个兄弟姐妹中,他排行第二,从小酷爱体育、捕鱼和狩猎。中学毕业后曾去法国等地旅行,回国后当过见习记者。第一次大战爆发后,他志愿赴意大利当战地救护车司机。1918年夏在前线被炮弹炸成重伤,回国休养。 [点击阅读]
失去的世界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她的父亲亨格顿先生是世界上最不通人情世故的人,心肠好,但绝对是以愚蠢的白我为中心。我毫不怀疑他心里深信,我每周来三次是因为陪着他是一种快乐。想到将有这样一个岳父真叫人扫兴,但是没有什么东西能使我与格拉迪斯分开。那天晚上有一个小时或者还多一点,我听着他那单调的谈话。最后他跳了起来,说了些关于我平时不动脑筋的话,就进他的房间换衣服,出席会议去了。终于我单独和格拉迪斯一起了。 [点击阅读]
失落的秘符
作者:佚名
章节:135 人气:0
摘要:圣殿堂晚上8:33秘密就是怎样死。自鸿蒙之初,怎样死一直是个秘密。三十四岁的宣誓者低头凝视着掌中的人头骷髅。这骷髅是空的,像一只碗,里面盛满了血红色的酒。环绕四周的兄弟们都披挂着他们团体标志性的全套礼服:小羊皮围裙、饰带、白手套。他们的颈项上,礼仪场合佩戴的宝石闪烁发光,像阒无声息的幽灵之眼。他们共守一个秘密,宣誓互为兄弟。“时间已到。”一个声音低语道。 [点击阅读]
女妖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0
摘要:庄司武彦是个二十五岁的未婚青年,他父亲是银座有限公司的京丸股份公司的董事长。京丸是战后发迹的美术古董商,他为了扩大经营,组建了京丸股份公司。武彦的父亲是这家公司的股东。武彦去年毕业于大学的文科,至今也没有找工作。他也不愿在父亲的公司做事,但又不是游手好闲之辈,所以整天闷在家里看书。他可以说是个文学青年,但只爱好一般的文学作品,尤其对推理文学有着特殊的兴趣,是文学青年中为数不多的侦探小说迷。 [点击阅读]
如此之爱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风野的妻子并不知道衿子的住处,但是清楚他与她来往。可是妻子从不问衿子的地址和电话。话说回来,即使真被妻子询问,风野也是绝对不会说的。因为妻子的不闻不问,风野才得以安心。但是恰恰如此又给风野带来些许担忧。风野作为职业作家出道不久,上门约稿者还不多。万一他不在家,就很可能失去难得的机遇。风野以前曾打算把衿子的电话告诉一两个有交情的编辑,可又觉得这么做有些唐突也就作罢了。 [点击阅读]
妖怪博士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0
摘要:时值春天的一个星期日的傍晚,天空被一片厚厚的乌云覆盖着,显得格外闷热。一个小学生吹着口哨,漫不经心地走在麻布六本木附近的一条高级住宅街上。他叫相川泰二,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刚才去小朋友家玩了以后,正赶着回家。他家就住在麻布这一带叫笄町的地方。马路两边全是些豪宅大院,高高的围墙连成一片。走过几家大院,在一家神社的门前,可以看见里面的一片小树林。这条马路平时就是行人稀少,今天更显得格外地空寂。 [点击阅读]
威尼斯之死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二十世纪某年的一个春日午后,古斯塔夫-阿申巴赫——在他五十岁生日以后,他在正式场合就以冯-阿申巴赫闻名——从慕尼黑摄政王街的邸宅里独个儿出来漫步。当时,欧洲大陆形势险恶,好儿个月来阴云密布。整整一个上午,作家繁重的、绞脑汁的工作累得精疲力竭,这些工作一直需要他以慎密周到、深入细致和一丝不苟的精神从事。 [点击阅读]
嫌疑人x的献身
作者:佚名
章节:56 人气:0
摘要:上午七点三十五分,石神像平常一样离开公寓。虽已进入三月,风还是相当冷,他把下巴埋在围巾里迈步走出。走上马路前,他先瞥了一眼脚踏车停车场。那里放着几辆车,但是没有他在意的绿色脚踏车。往南大约走个二十公尺,就来到大马路,是新大桥路。往左,也就是往东走的话就是朝江户川区的线路,往西走则会到日本桥。日本桥前是隅田川,架在河上的桥就是新大桥。要去石神的上班地点,这样一直往南走就是最短的路线。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