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村子 - 第15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田广荣依然和马秀萍僵硬地相处着,依然没有摆脱担心和不安。这时候,一场意想不到的“灾难”降临了。
  这一年春天里的三级干部会比往年召开得早。参加了三天会议,田广荣铁青着脸,没说几句话。出乎他意料的是,这次三级干部会议的内容和往年截然不一样,不是春耕生产的动员和安排,不是他听惯了的老调子。这次三级干部会议是一次大的变革的动员:凤山县去年冬天已在三个公社搞了生产责任制的试点,今春要全面铺开,夏收前全部结束。对于田广荣来说,生产责任制是一个新鲜的名词,它像土改、镇反、三反、五反、反右、大跃进、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一样的刺激,这个名词从公社党委书记江涛的口中一讲出来,就把参加会议的一些干部震住了,他们听了半天才听明白了,生产责任制的实质是:解散生产队,分田到户。这不比当年的分享胜利果实,不比吃大食堂,不比斗走资派,以往的这些“运动”都在革命的旗帜下进行,都是搞社会主义的一个内容,而眼下即将开展的这个“运动”算什么呢?也算是一场革命?当了几年或者几十年生产队干部的庄稼人觉得诧异、吃惊、丝丝兴奋,兴奋中掺杂着担心。田广荣可不是那么迟钝,当田广荣敏感地意识到,这个运动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的时候,他很震惊。头脑里飞快地闪上来两个字:灾难。
  田广荣叮咛自己,要跟上变革了的时代步伐,即使有不同的看法,也只能暂且埋在心里;他要以一个崭新的形象出现在松陵村的政治舞台上。“三干会”结束的第二天,他就召开了社员大会进行动员,对上面的文件,他照本宣科,调子平缓,没有一句赞成的言词,也没有表示反对的话。谁也看不出,他对这次“运动”抱的是什么态度。他像宣传当年的合作化、人民公社一样地卖力:他吩咐祝万良买了几百张红帖子,叫来了五个能写毛笔字的农村秀才在大队办公室里写标语,他吩咐祝永达把扩音器的音量开到最大,从天明到天黑,不停歇地在广播上播放文件录音。两天之后,大红帖子将松陵村裹住了,口号标语满天乱飞,高音喇叭震得土墙上斑驳的泥皮哗啦啦地向下掉;那气势无异于又一场“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很快地,松陵村的老老少少都知道,要解散生产队了,要分田到户了。年气末尾那兴致勃勃的气氛仿佛被拦腰截断了,走亲戚送灯笼的庄稼人把话题转移到了即将开展的这场“运动”上了,他们彼此传递着,相互议论着分田到户的事情。
  坐在大队办公室的田广荣只有一门心思:收集信息,掌握两千多名庄稼人的情绪,他首先要把握准他们的脉搏,再对症下药。不断给他传递信息的是会计祝万良、三队的队长田水祥、七队的队长田得安,还有大队长马志敬,以及妇女主任何宁娟。田广荣只是听这些人给他汇报,却不表态。他问得很详尽:哪些人表示反对?哪些人表示赞成?哪些人依旧是模棱两可?他最关注的是贫下中农和过去的那些地主富农态度如何。他吩咐各党小组长,把每一个党员的想法都得弄清楚。
  当田广荣问及祝义和的时候,田水祥高喉咙大嗓子地说:“地主到啥时候都是地主,改变了成分还是地主。老奸巨猾的祝义和嘴里胡支吾,我能看得出来,他心里赞成单干,嘴上不说,他可能想把他家那一百亩地要回去自己种哩。”田广荣特别叮咛田水祥:“不管谁怎么说,你都不要说人家错或对,你只听,一字一句地听,把听到的全记下。”
  听说要解散生产队,祝义和也是震动不小,像田水祥所说的那样,他内心确实赞成那样做,担心的是做不下去,他劝祝永达不要跟着起哄,看看动向再表态。祝永达说:“看啥动向?生产队早该解散了。那时候把地主富农的土地分给了贫下中农,是想叫贫下中农富起来。搞了那么些年,富人变成了穷人,穷人也没富起来,大家都没粮吃,大家都饿肚子,生产队有啥好处?”吕桂香将饭端来了,父子俩都没有动筷子,他们说不到一搭儿去。祝永达是读过历史的,谭嗣同以血示众,就是为了实施变革,近代史记录得清清楚楚。解放后,庄稼人走了不少弯路,现在,叫大家走正道儿,一些人却不走。不是走正道儿费力气,而是大家把歪道儿当做正道儿走。这些道理,祝永达没法给父亲说,父亲按他做人的规范要求儿子。祝义和将面碗端在手里,用筷子搅了搅,又放下了:“你就没想想,人家把咱的地分了,搞合作化,搞人民公社,搞了十几年为的是啥?还不是为了把大家拢住?现在,人家咋能把门打开,叫大家放了羊?”祝永达说:“我想过,人家怕把羊在圈里闷死了。”祝义和说:“大家都放了羊,要田广荣干啥呀?田广荣不把大家攥在手心里,晚上睡不着觉。”祝永达从凳子上站起来,走到了父亲的对面,带着恳求的口气说:“爹,你想不通,装在心里就行了,不要到会上去说,你一说,就给人家的灶火眼里添上了柴,有些人就等你的话哩。”祝义和说:“不是我想不通。我也知道共产党这么做对着哩。过去了的事,我不能不给你说说,一九六二年,搞‘三自一包皮’,田广荣看得清,不同意。当时的大队长是田兴国,他站出来要搞,结果就把地包皮了一些到了农户,结果呢,上面说是走资本主义,田兴国丢了大队长不说,还被批判了几场。”祝永达说:“这一次和一九六二年不一样,不是搞‘三自一包皮’。”祝义和说:“有啥不一样的?共产党搞了那么多运动,我都经见过。啥事喊得越凶,越没好结果。”其实,祝永达也说不出来不一样的道理,他只是说:“不一样就是不一样。”吕桂香走进来一看,这父子俩还没吃饭,就说:“饭都凉了,你爷俩还争啥?这是大家的事,不是咱一家的事。”祝永达端着饭碗出了房间。他蹲在他栽的那棵泡桐树下去吃饭。那棵泡桐树有碗口那么粗了,祝永达的身子靠住它,觉得稳稳当当的。
  刚吃毕饭,生产队里的钟响了。田水祥在街道上吆喝:“到饲养室开会!”他的嗓音像他一样干瘦干瘦的。
  三队的社员们陆陆续续到了会场(饲养室脚地)。十几头牛卧在圈里,一边回草,一边盯着这些庄稼人。它们毫无顾忌,或者站起来尿尿,或者卧着屙屎。牲口味儿屎尿味儿以及草料味儿将饲养室的空气调和得很复杂。庄稼人嗅惯了这些味儿,觉得很亲切很亲近。婆娘们来得早,坐在脚地中央,她们手里都拿着针线活儿,一边说话一边做,利用开会做针线是一个绝好的机会。男人们靠着两边的牲口槽而蹲,有的干脆就坐在木槽边,一条腿支在脚地,一条腿曲上去,准备打瞌睡。人还没到齐,自然就先用闲话开了场。尤其是婆娘们,她们手不闲,嘴也不休,似乎嘴闲了,手里的针线活儿就做不细。话题是从六队一个叫女女的媳妇生娃引起的。这个女女,成数不够,傻乎乎的。女女的男人也是差一窍的二锤子货。可是,就这两口,却生了一个男孩儿,这是一些生了一胎又一胎女孩儿的女人求之不得的事情。赵烈梅先开了口:“那瓜,×还能得很,一生就生了个儿子。”坐在赵烈梅旁边的年轻女人,嘴唇特厚,眼睛特小,她是祝拴奎的媳妇,叫香香。香香用胳膊推了推赵烈梅,未开言,厚嘴唇里先送出了薄薄的笑:“二嫂呀,你说,她瓜不兮兮的,咋会知道干那事呢?”赵烈梅说:“看你问那话?连猪狗都知道一个向一个身上趴,她好坏是人,还用得着谁给去教?”田根根的媳妇二花也凑上来说:“男人和那瓜干那事,那瓜受活不受活?”赵烈梅笑了:“你用洋火掏掏耳朵试一试,耳朵受活不受活?是人,都差不多。”二花说:“怪道人常说,烧锅要烧豆秆,日人要日碎汉。不要看她汉子碎,男人就爱那万货。”靠住木槽站着的田水祥朝说闲话的婆娘伙看了看,粗话出口了:“我说你们婆娘伙,凑到一块儿再没说的啥了,不是烧锅做饭,就是日×生娃。咱说正事吧。”二花那吊梢眼一张,口和田水祥一样粗:“啥是正事?日×生娃就是正事。”田水祥说:“你看你那嘴,比你的×还敞。”二花一听,生气了:“我的×敞不敞,你见来没有?”赵烈梅赶紧出来打圆场,她给田水祥说:“你不要羞你烂先人了,有啥事就快说。”
  田水祥向脚地中间走了走。他说:“今日个把大家叫来只有一件事,叫大家说一句话,这生产队解散呀还是不解散?”女人们不再说闲话了,而是把彼此的鞋底或鞋帮要过来,看那针脚,或者小声夸赞一句,或者问一问这针线活是给谁做的。男人们吃烟的吃烟,打瞌睡的打瞌睡。几头牛用头在木槽上蹭,缰绳抖得很响。

  “说话呀。”田水祥又干巴巴地说了一声。
  坐在东北角的马仁义问田水祥:“解散了生产队,就各家种各家的地?”田水祥看了一眼胡子稀稀拉拉、眼皮很重的马仁义说:“你咋那么糊涂?大喇叭天天吼,你没长耳朵吗?分田到户了,你不种,叫我给你种呀?”其实,糊涂的不是马仁义,而是田水祥,马仁义的话中有话。他强调的是“各家”,他不给田水祥解释,只是说:“大塄弯我家那三亩一等地被杨柳大队兑换走了,你们能给我要回来?”五十多岁的马来锁听出了马仁义话中的意思,他说:“入社那年,我家入了一辆推车,推车使成烂片片了,给我折成钱算了。”马来锁这么一说,田水祥才听亮清了,他说:“你们是猪吃核桃哩,心里倒脆活?分田到户不是叫你们种自己的地,照你们说,我们入社时没地的人还不给饿死了?”马仁义说:“不种自己的地,你们爱咋弄就咋弄。”马仁义从田劳劳手里要来了烟袋开始卷烟。祝拴奎一听,人家都要自己的地和农具,他入社时也只入了七分地,就站起来说:“生产队不能解散,我不同意分田到户。”随之,田仁仁、马万民几个也都一声吼:“不能解散生产队。”田根根把卷好的烟点上了火,咂了几口,骂道:“日他先人哩,胡弄哩,生产队好好的,解散了干啥呀?”
  这时候,一直没有发言的祝永达站在了最显眼的位置,他说:“大家理解错了,实行责任制不是把各家的土地和农具都退回去,这是一次改革,是为了解决大家的吃饭问题。大家在生产队干了几十年,年年饿肚子,年年吃不饱,根源在哪搭?就在大家吃的是大锅饭。我看把这锅砸了,各家吃各家的,肯定家家锅里都有饭。”祝永达的话刚一落点,田水祥就说:“这锅不能砸,砸这锅就是砸社会主义。咱就吃的共产党这碗饭,靠的是共产党。”马英年将坐在屁股底下的小凳子提起来,在木槽边上一磕:“砸!把锅砸了。”田水祥嘴一撇,眼睛鼓了鼓:“大家听,地主的话就是不一样。”他问马英年:“你把社会主义砸了,得是像你爸一样,想当乡长?”马英年说:“田水祥你驴日的说亮清,谁是地主?”田水祥说:“你!”“我是你先人!”马英年手臂一扬,将手中的小凳子给田水祥扔过去了,凳子没打着田水祥,把盛水的瓮砸了一个口子,瓮里的水流出来了。婆娘伙喊着向外走。田水祥和马英年一个向一个跟前扑。庄稼人架着这两个人。会开砸了。庄稼人不欢而散。
  几天来,田广荣以为他把松陵村的庄稼人的心思摸透了:在他看来,不少庄稼人对集体的情感很深不愿意分田到户。这也是他做出自己的打算的前提和基础,只要这个基础稳固,他就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行事。
  行动是田广荣策划的,出面闹事的是松陵村的农民。
  正月十六日清早,松陵村的几百个庄稼人成群结队地涌出了村子。带头的是田水祥、田得安、田有志他们几个生产队长。没有人来串联祝永达,也没有人通知祝永达要去公社闹事,祝永达被蒙在鼓里。清早起来,他照常去大队里上班。他一看,大队院子里聚集了好多人,就问田得安,这是干啥?田得安说,去公社里见江涛。祝永达说:“找江书记干啥呀?”田得安说:“走社会主义。”祝永达明白了:“田支书知道吗?”田得安说:“知道。”祝永达说:“事情不能这样弄。”他劝田得安不要去了。
  他说:“得安,你咋连瞎好都分不来?分田到户是给大家办好事哩,你跟上胡闹啥?”田得安说:“永达,你不去就算了,不要泼凉水,小心吃亏。”祝永达说:“不是我泼凉水,这样一闹,就把事闹瞎了。共产党确实是为了老百姓吃饱肚子才想出的办法,你们咋连个瞎好都分不清?”田得安说:“就算我们分不清,田支书总能分清吧?他过的桥比咱走的路都多。”祝永达一听,原来是田广荣暗地里撺掇这些人去闹。祝永达也知道,他不是大队干部,一个人也拦不住大家。他锁上门,去找田广荣。到了田广荣家里,薛翠芳告诉他,田广荣一清早就出去了,不知道去干啥。祝永达撵到大队里的时候,田得安他们已经出了村子,这一干子人,一路走一路呼喊着口号:
  “我们要走社会主义道路!”
  “我们不搞资本主义!”
  “贫下中农不吃二茬苦不受二茬罪!”
  “坚决反对分田到户!”
  “坚决反对解散生产队!”
  “社会主义万岁!”
  “共产党万岁!”
  游行示威的庄稼人惹得沿路其他村的一些人跑出家门,站在路两旁观看。有的人拍手叫好,还有一些人尾随在了这支队伍后面,一同振臂高呼口号。
  这支队伍涌进公社大院里的时候,党委书记江涛正在主持召开党委会。田水祥带头呼喊:“江涛站出来!我们要见江涛!”会议即刻被中断了,江涛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他从办公室里出来一看,院子里站着几百农民。江涛说:“我就是江涛,你们找我有什么事?”几百个农民围拢过来,将江涛围在了中间。田水祥说:“我们松陵村不搞单干,要走社会主义的路。”江涛说:“谁让你们不走社会主义道路?”田水祥说:“你。”田得安说:“我们贫下中农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之间就要回到解放前,我们不干!”几百农民一齐起哄:“我们不干!”江涛耐心地解释:“搞责任制也是搞社会主义。”庄稼人一听,一齐呐喊:“骗人!我们不搞责任制!”这一干子人涌动着,他们把江涛团团围住,有的人伸出了拳头在江涛头上乱挥。江涛的话还没出口,就被几百人的喊叫淹没了。社长李辉一看就要出事了,他吩咐办公室主任骑上自行车去松陵村叫田广荣到公社里来。
  田水祥逼着要江涛答应,松陵村不搞资本主义。江涛还在解释:“责任制和资本主义是两回事。”田水祥说:“你不要给我们上眼光雾了,我们不是瓜。”田水祥只要江涛回答一句话:答应还是不答应?当然,江涛是不能答应的。江涛一看这些挥着拳头的庄稼人十分愤怒,激昂的情绪和当年斗争走资派没有两样,如果他不答应,这些人很有可能将他砸成肉饼撕成碎片,因此,他不正面回答田水祥,只是给这些庄稼人解释搞生产责任制的目的和意义。这些庄稼人根本不听江涛的话。不知谁喊了一声:“打!打这狗日的。”即刻,好多双手臂挥动着,挥向了江涛。没有下到村上去的其他几个机关干部吆喝着向里圈冲,他们想把江涛解救出来。庄稼人一看,便和这几个机关干部扭打在一起了。这些机关干部就不是庄稼人的对手,庄稼人两下就把几个干部放倒了。公社大院里乱成了一锅粥。有人故意吱妈喊爹煽动气氛。一个副社长已被打得满脸是血。
  这时候,田广荣来了。他是骑着自行车来的,一副急呼呼的样子。
  田广荣站在院子里的花坛栏杆上,大声喝喊:“住手!都给我住手!”
  田广荣的喝喊声跟太阳地里响了一声炸雷一样瘮人,将松陵村的庄稼人震住了,对田广荣的声音,他们是熟悉的。可是,他们从来没有听见过田广荣这么严厉的喝喊,喊声仿佛把嗓门喊炸了,像锥子一样向人心里戳。他们一看,田广荣怒气冲冲的,眉毛似乎竖起来了,秃了的顶比他的嗓子还亮。在田广荣的喊声中,庄稼人即刻住了手,也不再喊叫了。
  “你们得是想造反?啊?回去!都给我回去!”
  田广荣手一挥,那样子,仿佛牧羊人赶一群不听话的羊。田水祥第一个回过了头,他一看,田广荣脸色铁青,目光如刀。他挤出了人群,蔫头耷脑地走了。其他的人一看,田水祥退却了,知道闹不出什么结果来,就散伙了。他们跟着田水祥走出了公社大院。刚才还高涨的情绪跟霜杀了的麦苗一样。在这种场合,田广荣的威力抵得过一百个江涛,公社里的机关干部看得清清楚楚。
  幸亏田广荣来得很及时,除了那个副社长流了点儿鼻血外,其他的机关干部,包皮括江涛在内都没有伤着什么。不然,谁知道这些庄稼人会闹出什么乱子来。遣走了松陵村的庄稼人,田广荣来到了江涛的房间,他痛心疾首地向江涛做了检讨。江涛问他,为什么没有把这些人拦住?田广荣说他没在家。田广荣没有说谎。在田水祥他们还没有把人组织起来之前,他就到县城去了。他说他是和女儿一起到凤山中学去报名的。这是田广荣事先就策划好的,他要把自己的责任推卸掉。事态将会发展到什么地步,田广荣心里明白,他的目的是给江涛施加压力,但他又担心田水祥把事情弄大了,弄砸了,就老早从县城里回来了,他料到,残局还需让他来收拾。他说:“是不是给派出所说一说,抓几个带头闹事的?”江涛说:“不行,那使不得,群众想不通,能理解,你回去,好好给大家做工作。”田广荣喜滋滋地回到了松陵村。交人遇事看人心。他很佩服江涛,江涛够聪明,如果叫派出所的干警抓几个人,就有好戏看了。可是,江涛没有上他的圈套。这是一次实地演练:他有办法将松陵人鼓动起来,也有能力将他们弹压下去。田广荣越发觉得,手中的权力对他来说有多重要。田广荣比谁看得都清:分田到户等于他对松陵村人的失控。生产队不只是一个劳动群体,生产队是他能握在手中的很质感的一部分,把生产队掌握在手,就等于将松陵村掌握在手了。各家种各家的地,各家吃各家的粮,他靠什么掌握松陵村?有这个集体就有他,几十年来,他靠的就是这个集体,他对这个集体是有很深的感情的。他记得,“文革”刚开始不久的夺权就是先夺公章,一个小小的公章就标志着一个单位,标志着权力。从公社里开毕“三干会”回来的当天晚上,田广荣回到了大队办公室,他将松陵村生产队的公章和他个人的私章从抽屉里拿出来,放在桌子上仔细端详。党支部没有公章,他的私章就代表党支部。在他的眼里,这两个印章随着分田到户,分量就会变轻。他的目光像刀子一样在两个印章上划来划去,以致将印章划成了碎片。随即,他抓起两个印章,狠狠地摔在了脚地……

  生产责任制在松陵村的实施整整拖了一个月也没有动静。田广荣以为他顶住了江涛,他手中权力也不会因此被削弱。阴历的二月底,江涛突然领着三个机关干部驻进了松陵村。江涛只召开了一次党员干部会,一次社员大会。他的口气很硬:生产责任制非搞不可!谁也休想拦住!谁不走,就推着他走,拉着他走。年轻的江涛风风火火,他的耐心已到了极限,要他反复地给持反对意见的庄稼人做工作,已办不到,那不是他的性格,他要下硬茬,来硬的。大队里成立了领导小组,由田广荣任组长,由于田广荣的提议,祝永达被江涛提到了副组长的位置。各生产队也都成立了工作小组。几天以后,进入了实质性的工作阶段:先丈量土地,给土地定等级,然后,按等级估计产量;然后,给牲畜农具折价;然后,决定每个社员承包皮土地的亩数;然后,分地、分农具、分牲畜。这些工作,都是在江涛和工作组的逼迫下干的。江涛有他的主意:你们不干,我要逼着你们干,哪怕有人说我是走资本主义,是搞复辟也罢,全公社的生产责任制一定要在夏收前结束,这一料庄稼一定要各户收各户。江涛的强硬做法使田广荣措手不及,他明白,江涛仗着他是公社党委书记,以权压他。让他领头解散生产队是等于把他放在火上烤,他又不能不被烤。顶撞他,给他来硬的,或者说把他轰走,已经不是上策了,田广荣只能做出一副拥护的姿态,只能采用他一贯采用的手法,操纵一些人和江涛对着干。田广荣当干部几十年,一条宝贵的经验就是:操纵群众斗干部,操纵群众斗群众,操纵干部斗干部。他有操纵的能力。操纵的结果是他从中得利。
  田广荣嘴里说的和心里想的是两码事,他一方面赞成拥护搞责任制,一方面又在捣鬼、闹事。祝永达第一次见识了田广荣的这种为人处事。田广荣不干,他干。田广荣提携了他,他当然很感激。但是,他不能成为田广荣手中的拐杖,每样事都听他摆布,他应该有自己鲜明的是非观。田广荣以为他软弱。其实,不是他做人太软。他明白,当他站起来的条件还未成熟前,他只能趴下。机会来了,他就要干。他不会对田广荣百依百顺的。他不怕有人说他走资本主义道路。他才不管什么道路不道路,只要他喜欢干的事情,他觉得对庄稼人有利的事情,他就干到底。他还是那个想法,为了自己而干。
  开始分地了。生产责任制到了要紧处,祝永达总是放心不下。那天晚上,他到邻村的杨柳大队去问他们的做法,回来时,已是夜阑人静。走到三队的地头,他看见有一个人在地里晃动,看不清是干什么,于是,他就站住了,他细看时,才发觉,那人是在拔地里的木楔。他大喊一声:“谁?”那人听见喊声,拔腿就跑。祝永达穷追不舍。那人朝着去县城那个方向跑了,并没有向村里跑。跑动的姿势很眼熟,借着微弱的亮光,他从背身已能判断出那人是谁。眼看就要撵上了。那人回过头来,将手中的木楔朝祝永达扔过来了,祝永达痛叫了一声,用右手捂住了眼睛。人没有追上,差一点被伤了眼睛。第二天,祝永达鼻青眼肿地来到了大队办公室。他给谁也没有说眼睛是怎么伤了的。他在办公室没有久留,就去五队通知下午的生产队长会议。五队的队长没有在家,他将通知留给了队长的女人。队长的女人给他说,队长大概在饲养室。走到五队的饲养室门口,他一看,饲养员马仁义正在抱着一头牛,一只手在牛的耳朵上抚摸,自己的脸贴在牛的脸上蹭。他不知道马仁义在干什么,换了个角度看时,马仁义眼泪长淌。他心头一震,即刻明白了;这是马仁义和他的牛做告别。当了好多年的饲养员,马仁义肯定和他的牛建立了很深的感情。庄稼人对土地对牲畜的这种感情,他同样具有。即使他们明白,分田到户是件好事,心中的“痛点”一时还化不开。他觉得,江涛把事情简单化了。在庄稼人还没有把分田到户究竟是瞎是好看清之前,就是采取强硬措施把地分了,后面将会有一大堆难为人的事情。
  第三生产队花了五天工夫,将三百多亩土地分到了社员名下,地里栽上了木楔子,木楔子上写上了社员的名字,界石还没有来得及埋。一个晚上,全部木楔子被人拔走了,地里换上了另外的木楔子,木楔子上写着:打倒贫下中农的敌人江涛!我们不单干!我们要集体!我们要走社会主义!土地得重新丈量,木楔子得重新栽,几天工夫白花了不说,插在地头的标语意味着有人确实要和他对着干。江涛在地里去一看,一脚将那写着标语的木楔子蹬倒,踢出了老远。江涛没有工夫来追查这事是谁干的。无论是谁干的,也拦不住他。他叫田水祥组织领导小组的成员重新丈量,重新栽木楔子。田水祥不干。田水祥执拗得八头牛都拉不回来,他说:“既然社员们不愿意分地,我不能逼他们。”江涛问田水祥:“是社员们不愿意,还是你不愿意?”田水祥说:“我也不愿意,我要和社员们一起走社会主义。”田水祥可能没有想到,江涛做事手腕很硬,他先训斥了田水祥一顿,然后当即宣布:撤销田水祥的生产队长。
  江涛吩咐祝永达去叫田广荣商量第三生产队的队长人选。祝永达回来说:“田支书病了,在炕上躺着。”江涛把马志敬和祝万良他们召集到一块儿,让他们确定三队的生产队长,马志敬他们半晌不吭声,因为他们不知道田广荣怎么想,就不敢表态。田水祥在公社里带头闹事之后,江涛就叫田广荣撤销他的生产队长,田广荣没有那么做,江涛第一次容忍了田水祥,是为了顾全大局,减少对立面。这一次,就是田广荣不同意,他也不迁就田水祥了。在这一段的工作中,他已物色了一个人,这个人是马子凯的儿子马英年。他提出来让马英年替代田水祥,也没有人反对,只有祝万良咕哝了一句:“他是马子凯的儿子。”“马子凯的儿子就不能当队长?这是哪一家的政策?”江涛问祝万良。祝万良没有吭声。当天下午,江涛来到第三队,召开了社员会,由马志敬出面宣布任命马英年为第三生产队队长的决定。
  田广荣的病是心病。他原以为,他是松陵村的山大王,从来都是一呼百应的。他并不把江涛放在眼里,他估计,江涛折腾一番之后,肯定能把他逼走。可是,他太不了解江涛了,江涛做事果断,冷面无情,他身上有一股愣劲。他不干,江涛硬逼着他干,而且要把他推到前台,让他出面,让他背上解散生产队的名。他拿江涛没有办法。他觉得,他不能背那个名——松陵村的生产队是他给解散了的。从土改到合作化,再到人民公社,他干的是社会主义事业。而解散了生产队,各家种各家的庄稼,这和解放前有什么两样?这就是资本主义的那一套。他要冷静下来,细细地想一想,究竟用什么样的办法来对付江涛。躺了三天,想来想去,还是一个“权”字,江涛虽然以“权”欺他,可是,江涛的命运也不是被比他权力更大的人所掌握吗?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们有好几个是他的老上级、老同事,他得去找找他们。他和这些人干革命的时候,江涛还没穿开裆裤子哩。他自信,他的老上级或者老同事对他是信赖的,会替他说话的。他要把江涛欺负他、不按组织纪律办事的行径给县上的领导做汇报。他想操纵大领导斗小领导。等撵走江涛,他再决定松陵村究竟何从何去。

  那天早饭,田广荣吩咐薛翠芳给他打了三个荷包皮蛋,再调些大葱,把那小菜弄得特别辣,特别刺激。他吃毕早饭,就去县城。
  田广荣蹲在炕上刚吃完,还没动身,江涛来了,和江涛一同来的是祝永达。
  “老田,病情怎么样?我来看看你。”江涛面带笑容,一副很关切的样子。
  “没有多大毛病,我的身体一直很好。”田广荣依旧半躺着,没有正眼看江涛。
  江涛说:“不要硬撑着,身体是本钱。你是老干部了,对党贡献大,现在关键是要身体好。”
  田广荣没有吭声,他想,你还知道我是老干部?谁知道你给我安的是什么心肠?他还以为,江涛是礼节性的看望,或者是来打探他是真病还是假病,假惺惺地说:“你看,现在正搞责任制,我在炕上实在是躺不住了,躺下也是活受罪哩。”
  江涛说:“你安心养病,工作上的事就不用你操心了,公社党委研究决定,叫祝永达担任松陵村的党支部书记。本来,就该叫你休息,考虑到永达年轻,还要你带一带,就叫你担任副书记,协助他工作。”
  田广荣一听,简直如五雷轰顶,他抓住被子,看着江涛,半晌说不出话来。他的惶恐不安一点儿也不掩饰,江涛看见田广荣抓住被子的右手在颤动。脸上很难看,那秃了的顶似乎蔫包皮子。
  江涛说:“该交代的工作,等你病好了再交代吧。”
  田广荣说:“永达转正才两年多,他……”
  田广荣欲言又止了,他不能说,祝永达能行吗?他一时找不出合适的词汇表达他的意思:既不反对祝永达当书记,又不愿意让出自己的位子。可惜的是,他的脑海里闪不上来这样的词汇,站在几千农民面前滔滔不绝妙语连珠的田广荣嘴笨词穷了,他显得十分窘迫,秃了顶的脑门上浸出了汗渍。
  江涛说:“所以,公社党委才决定,叫你带一带祝永达。”
  田广荣立时听明白了,如果祝永达党龄长一些,恐怕叫他连副书记也不会当。田广荣看得出,他的村支书已不可能再要回来了,他换了语气:“江书记,你放心,我会尽力协助永达搞好工作的。”
  江涛和祝永达一走,田广荣一句话也不说,他微闭着双眼,木然地靠在炕墙上,似乎在沉思,似乎在一点一点地吞咽那苦果。他这才猛然间意识到,解散生产队未必会给他带来多么大的灾难,而丢了手中的权力才是真正的灾难。他后悔自己不应该躺倒,他应该顶着干才是,躺倒就意味着逃跑。他觉得,他看错了人,他以为,江涛也会像前几届的书记、社长一样尊重他,遇事让他三分。没想到江涛会这么绝情这么厉害,不叫他当书记也不事先和他打招呼,叫他不干,一句话就完事了。他在松陵村苦心经营了三十年,现在,什么都没有了——他知道,那个副书记的头衔只是让他挂个虚名,给他一点安慰。田广荣心里跟椽戳一样,难受极了。薛翠芳也不知道怎么劝田广荣才好,她明白,田广荣把手中的权力看得比命还重,一夜之间,他就没权了,他能不痛苦吗?田广荣没有进城去找老领导,他在炕上躺了一整天。晚上,薛翠芳上了炕,悄没声息地脱了衣服,脱得赤条条的,偎在田广荣的身边。田广荣睁大眼睛看了看薛翠芳,薛翠芳第一次发觉,他的眼角里挂着一丝凶狠的光,那光苦如黄连,冷似冰块。突然,田广荣仰起头来大笑不止,他笑得浑身筛糠似的抖动,笑声震得窗户纸尖刻地发响,薛翠芳吓得不敢动弹。“起来,你起来。”田广荣叫薛翠芳穿衣服。薛翠芳说:“你不是说要老早睡觉吗?”“叫你起来,你就起来。”田广荣的口气硬如钢铁。薛翠芳十分茫然,迷迷糊糊地爬起来穿上了衣服。田广荣说:“你下去,给我炒一盘菜,热一壶酒。”薛翠芳说:“你想喝酒?”田广荣说:“想喝,想喝醉。”薛翠芳说:“你有病,这身体……”田广荣冷笑一声:“连你也认为我有病?”薛翠芳不敢不从,下了炕,进了灶房。
  三两白酒下了肚,田广荣咬着牙说:“好呀,我干了三十年,还没找到对手哩,祝永达,咱走着瞧吧,我就不信,自己养的狗要咬自己人。”田广荣把全部的怨和恨都集中在祝永达身上了,如果祝永达不接手,他的位子能丢了?如果不是祝永达要抢他的权,江涛能让祝永达干?祝永达算什么东西?如果不是他的提携,祝永达能入党?能到大队里来工作?这才叫忘恩负义,这才叫吃谁家饭,砸谁家的锅。田广荣在心里说,松陵村的事,只要你娃能干下去,我就服了你。他想,江涛不能老是住在松陵村,等江涛走了,再和祝永达算账也不迟。在田广荣的心目中,松陵村的权力本来是他的,只能是他的。好汉不吃眼前亏,眼下的事,他还得应付过去。他将酒壶里仅有的那两杯酒倒出来喝干,将盘子里的菜吃得一根也不剩,然后,推开杯盘,趴在炕上,给公社党委写了一封检讨,将他这一个多月来的工作做了检查,并表示要很好地配合祝永达,把生产责任制工作搞好。阳奉阴违,明里一套,暗里一套,是他做人的法宝。检讨写好之后,他又念了一遍,觉得措词都很恰当,放在了枕头旁边。在他手里丢失的,他一定要夺回来。活了大半辈子,他只认一个道理:人世间就是弱肉强食。他要做强者,就得有权,就得强取豪夺。田广荣一看,偎在他身边的薛翠芳已经睡着了,他抓住她那光溜溜的胳膊把她摇醒了,睡眼惺忪的薛翠芳说:“我穿,我迷糊一会儿就穿。”田广荣说:“谁叫你穿衣服?”他侧过身来,满嘴酒气地在薛翠芳脸上乱啃,薛翠芳糊里糊涂地抱住了他。他不管薛翠芳乐意不乐意,趴上了她的身体,似乎还在睡梦中的薛翠芳觉得田广荣不是和她交欢,而是在解馋、解恨。他来得很猛烈很粗野,仿佛一只老狼冲进羊圈里乱嘶乱咬。
  没几天,凤山县委收到了松陵村党员的一封告状信,状告南堡公社党委书记江涛打击老干部田广荣。在这封告状信上签名的有田兴国、田水祥、田壮壮、田根根、田得安、田劳劳等三十三名党员,占了松陵村六十四名党员的一半还多。告状的党员全都姓田。在这些田姓党员中,有解放初起和田广荣一起入党的老党员,有六十年代田广荣培养的积极分子,也有“文化大革命”中突击入党的年轻人。在党员会上,他们都是田广荣的力量,而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则是田广荣的兄弟、侄儿或孙子辈,田广荣是他们的二哥、六爸或五爷。生活在松陵村庄稼人都处在家门户族之中,田广荣也一样。况且,他是田姓的长辈,不仅仅是支部书记。
  凤山县委的一位副书记将江涛叫去谈了一次话,他从侧面敲打江涛,要注意工作方法,和基层干部搞好关系。江涛是灵醒人,他从副书记的话中听出来有人告他黑状,他能估摸得到,是松陵村的田广荣撺掇人干的。
  江涛到了松陵村,他叫祝永达将党员花名册拿出来看。他一看田姓党员竟然有四十四名,占党员人数的70%。江涛合上花名册,不由得骂道:“他娘的!田广荣把松陵村搞成田家党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村子
作者:佚名
章节:84 人气:2
摘要:祝永达在村口那棵松树下碰见马秀萍是很偶然的事情,当时,他不可能产生这样的念头:有朝一日娶马秀萍为妻,从此甜甜美美地活人过日子。那是!”979年早春二月的一个晌午。走在田地里的祝永达觉得明媚的春天仿佛是从他脚底下生长出来的,解冻了的土地酥软而仁慈,从枯萎的色泽中挣脱出来的麦苗儿扑面而来。远远近近的村庄里传来孩子们的嬉闹声、鸡鸣狗吠声和空气中逸散出的各种细微的声音在表示大地苏醒了活跃了。 [点击阅读]
第二个太阳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2
摘要:一一列火车向南急驶。其中一节平板车上装载着一辆小吉普和一辆中型吉普。兵团副司令秦震坐在小吉普司机旁边他的坐位上。雨水在风挡玻璃上狂泻奔流,风把雨水旋进吉普车厢里面,凉渗渗的大雨点扑在秦震的脸上,他的美式军大衣和微微敞开的军装上衣的领口,都淋湿了,雨水聚汇起来,顺着脖颈流注到胸膛上。参谋、警卫员几次请他搬到后面中型吉普电台车上去,他却断然拒绝了。因为在这种历史转折关头,他宁愿在暴风雨里猛进。 [点击阅读]
红塔乐园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皮皮鲁属虎,他的同学也都属虎。他们盼望在虎年能有一番奇特的经历。果然,在虎年中,属虎的皮皮鲁和他的同学们经历了一场难忘的故事--皮皮鲁上课的时候盼放学。下课铃响了,他又怕放学。放学以后干什么去呢?“皮皮鲁,咱们找个地方玩吧!”这天下午放学后,苏宇在学校门口等着皮皮鲁。“玩什么?”皮皮鲁两手一摊,感到没什么可玩。一群麻雀落在电线上。“要是有个足球场就好了。”苏宇叹了口气。“少年宫有!”田莉眼睛一亮。 [点击阅读]
芙蓉镇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小说描写了1963—1979年间我国南方农村的社会风情,揭露了左倾思潮的危害,歌颂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胜利。当三年困难时期结束,农村经济开始复苏时,胡玉青在粮站主任谷燕山和大队书记黎满庚支持下,在镇上摆起了米豆腐摊子,生意兴隆。 [点击阅读]
金瓯缺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序写历史小说有写历史小说的困难。不熟悉史实,则不会原原本本地写成有条有理、丝丝入扣的文章。姚雪垠同志的《李自成》就是在刻苦钻研的基础上,搜罗了大量的资料,用去伪存真、剔异求同的科研手法才理出一个线索来的,所以历史知识就是最基本的一个必要条件。 [点击阅读]
鲁迅《呐喊》
作者:鲁迅
章节:38 人气:2
摘要:《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愿望。这部小说集于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出版社出版,集中有《狂人日记》、《药》、《明天》、《阿Q正传》等十四篇小说,出版后得到很大回响。 [点击阅读]
Q版语文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从前啊,有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七个白雪公主和一个小矮人,而且白雪公主们爱穿着高叉泳衣去打猎(哎呀,不好……不好意思啊,作者又跑题了。真是低能且变态!)。森林里住着一只美若天仙的猪妈妈,(听猪五郎说的)猪妈妈生了三只可爱的猪娃娃。猪娃娃一天天长大了,猪妈妈想,该是他们独立生活的时候了。猪长大了,都是要独立谋生的。于是在孩子们生日这天,她把三只小猪叫到身边。 [点击阅读]
三家巷
作者:佚名
章节:40 人气:2
摘要:公历一千八百九十年,那时候还是前清光绪年间。铁匠周大和他老婆,带着一个儿子,搬到广州市三家巷来住。周大为人和顺,手艺精良,打出来的剪刀又好使,样子又好,真是人人称赞。他自从出师以后,就在西门口一间旗下人开的正岐利剪刀铺子里当伙计,几十年没换过东家。他老婆也贤德勤俭,会绣金线,手艺也很巧。夫妇俩省吃俭用,慢慢就积攒下几个钱来,日子倒也过得满欢喜。 [点击阅读]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
作者:三毛
章节:18 人气:2
摘要:三毛,我亲爱的女儿:自你决定去撒哈拉大漠后,我们的心就没有一天安静过,怕你吃苦,怕你寂寞,更担心你难以适应沙漠的日常生活。但每次接你来信好像都在天堂,心情愉快,对生活充满信心。物质上的缺乏,气候的骤变,并没有影响你的情绪。我想可能是沙漠美丽的景色*深深地迷惑了你,夕阳中的蜃楼,一望无垠的黄沙,一向是你所神住。一旦投入其中,谁能体会?谁能领略?所以,这次你去撒哈拉,我和你父亲都没有阻止。 [点击阅读]
不夜之侯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本书是中国茶人的一部命运史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茅盾文学奖评委会的评语:“茶的清香、血的蒸气、新的碰撞、爱的纠缠,在作者清丽柔婉而劲力内敛的笔下交织;世纪风云、杭城史影、茶叶兴衰、茶人情致,相互映带,融于一炉,显示了作者在当前尤为难得的严谨明达的史识和大规模描写社会现象的腕力。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