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大卫·科波菲尔 - 《大卫科波菲尔》读后感·爱米莉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好的人设就是要各有各的特点,书中的女孩子们正是如此。也许会有人记不清她们的名字,但是绝对不会有人把她们三个相互混淆。爱米莉是热情奔放但是倔强叛逆的小魔女,朵拉是标准的“萌”系的洋娃娃,阿格尼丝则是温柔善良、家居贤惠的“治愈系”少女。这三个女孩的人生涵括了一个好女人所有可能踏上的道路,她们各有各的好处,细细品来让人感动。
  爱米莉是大卫家女仆的亲戚,具体说来,是女仆哥哥收养的外甥女——爱米莉叫他舅舅。大卫小的时候第一次见到他就迷恋上她了,还“天真无邪的亲了个嘴儿”,在多年以后再度重逢、彼此都已经是青春期的大人了的时候,还能当着众人的面,坦然地说“我当年可是很喜欢你的”,足见这份感情的纯洁。爱米莉这个渔家少女是典型的“鸡窝里的凤凰”,她有自己的胆识自己的追求,最大的愿望是想当一个“阔太太”,只是为了给舅舅买一身漂亮却又古怪的行头。小时候的爱米莉这样说话是很可爱的,长大了她依然这么说,不了解她的人只能把她归为贪慕虚荣的女人,真真是不肯相信这世上真的有如此这般赤诚之心的女孩。在她即将要嫁给舅舅的侄子——一个十足的好人、她很乐意当作哥哥来依靠但是并不很爱——的时候,大卫带来了他的学长,所谓的一见钟情真的发生了。富家公子与渔家女儿的爱情是脆弱的,他们只能私奔流浪。那个少爷终于厌倦了颠簸而又穷困的生活、厌倦了这个原本还很新鲜的女孩子之后,抛弃了她。这就是爱米莉的人生。
  我是看完了全书、再度重温的时候,才发现爱米莉的悲剧其实在一开始就有了暗示的。那是大卫第一次去乡下海边,跟小爱米莉在山谷溪涧玩耍的时候,面对着悬崖下方激烈的湍流,以及悬崖之间细细长长的不停抖动的破索桥,大卫怕了,不敢过桥,可是小爱米莉蹦蹦跳跳的跑了上去,带着笑容招唤大卫跟随其后,那种嬉戏追逐的胆量不仅让当时的大卫瞠目结舌,在爱米莉私奔出走音信全无之后,还让大卫常常做着噩梦,惋惜爱米莉的离去。
  “我常常在想,如果当时爱米莉掉下山崖怎么办?对爱米莉来说,掉下山崖就这样死了是不是反而更好?”对爱她却宁愿她死掉的大卫来说,内心究竟有多痛?那是刻骨铭心的、痛彻心肺的痛。
  可是,爱米莉究竟做错了什么?她只是不甘于自己的年轻和美貌葬送在那个虽然美好但是不够幸福的乡下,她只是想跟真心喜欢的男人在一起。她想跟那个男人在一起,并且希望那个男人把她“以阔太太的身份”带回乡下,给她舅舅买一身好衣服。没有人能在恋爱一开始就能预见到结局,至少爱米莉的愿望是美好的,只是男人的薄情寡义让美好的爱情戛然而止。论做当今,这只是一个恋爱失败的故事,放在那个特定的年代却是那样的为世俗所不齿,甚至于被抛弃的爱米莉都没有办法回家,虽然家里的亲人都愿意原谅她、接受她。
  爱米莉在遥远的地方过着孤独可是平静的生活,这不是什么好结局,但是,至少不是大悲剧。那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学长也在一次海啸中葬身海底了,大卫早已 “再也不能怀着美好而崇敬的心情注视着他了”,可是,还是很悲伤。爱米莉和学长至少占据着大卫童年仅有的那点温存回忆的大部分,走的走,亡的亡。这样的人生,即便是大卫那样的性*格,断不能长久微笑吧。
或许您还会喜欢:
远大前程
作者:佚名
章节:60 人气:2
摘要:1993年暑假后,我接到上海的老朋友吴钧陶先生来信,说南京译林出版社章祖德先生请他译狄更斯的《远大前程》,万一他没有时间,还请他代为找一位译者。吴先生正忙于孙大雨先生的作品编校,而且上海的一些译者手头都有任务,所以他请我译这部作品。我虽然在英语专业从事英美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一辈子,但还没有正正式式地译过一本世界名著。我大部分精力花在中美文化的比较,以及向国外介绍中国文化方面。 [点击阅读]
邦斯舅舅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一谈及巴尔扎克,人们首先会想到他的《高老头》、《欧叶妮·格朗台》、《幻灭》,而《邦斯舅舅》恐怕就要稍逊一筹了。然而,我们却读到了也许会令中国读者意外的评论。安德烈·纪德曾这样写道:“这也许是巴尔扎克众多杰作中我最喜欢的一部;不管怎么说,它是我阅读最勤的一部……我欣喜、迷醉……”他还写道:“不同凡响的《邦斯舅舅》,我先后读了三、四遍,现在我可以离开巴尔扎克了,因为再也没有比这本书更精彩的作品了。 [点击阅读]
阿加莎·克里斯蒂自传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1我以为,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有一个幸福的童年。我的童年幸福快乐。我有一个可爱的家庭和宅院,一位聪颖耐心的保姆;父母情意甚笃,是一对恩爱夫妻和称职的家长。回首往事,我感到家庭里充满了欢乐。这要归功于父亲,他为人随和。如今,人们不大看重随和的品性,注重的大多是某个男人是否机敏、勤奋,是否有益于社会,并且说话算数。至于父亲,公正地说,他是一位非常随和的人。这种随和给与他相处的人带来无尽的欢愉。 [点击阅读]
青年近卫军
作者:佚名
章节:69 人气:2
摘要:亚·法捷耶夫(1901年12月24日——1956年5月13日)全名亚历山德罗维奇·法捷耶夫。他是俄罗斯古典文学传亚·法捷耶夫统的继承者,是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作品是在社会主义革命精神鼓舞下写成的;他笔下的主人公们是为建设新生活而斗争的英勇战士。 [点击阅读]
青鸟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2
摘要:郑克鲁莫里斯·梅特林克(MauriceMaeterlinck,1862—1949),比利时象征派戏剧家。出生于公证人家庭,早年学习法律,毕业后随即到巴黎小住,结识了一些崇尚象征派诗歌的朋友,从此决定了他的文学生涯和创作倾向。他的第一部作品《温室》(1889)是象征派诗歌集。同年发表的剧本《玛莱娜公主》得到了法国评论界的重视,这个剧本第一次把象征主义手法运用到戏剧创作中。 [点击阅读]
飞鸟集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泰戈尔1夏天的飞鸟,飞到我的窗前唱歌,又飞去了。秋天的黄叶,它们没有什么可唱,只叹息一声,飞落在那里。straybirdsofsummercometomywindowtosingandflyaway.andyellowleavesofautumn,whichhavenosongs,flutterandfalltherewithasign.2世界上的一队小小的漂泊者呀,请留下你们的足印在我的文字里。 [点击阅读]
马克吐温作品集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本文是作者根据自己1868年在纽约采访州长竞选的素材写成的一篇政治讽刺小说。作者以夸张的漫画式的笔触,艺术地再现了美国社会中竞选的种种秽事丑闻,揭露了竞选的虚伪性和欺骗性。这篇小说以独立党候选人“我”的自白与大量的新闻、匿名信等引文的对照构成完整的故事,用犀利、夸张、含蓄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腐败政治的愤怒谴责。 [点击阅读]
1Q84 BOOK2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nbs;《1Q84BOOK2(7月-9月)》写一对十岁时相遇后便各奔东西的三十岁男女,相互寻觅对方的故事,并将这个简单故事变成复杂的长篇。我想将这个时代所有世态立体地写出,成为我独有的“综合小说”。超越纯文学这一类型,采取多种尝试。在当今时代的空气中嵌入人类的生命。 [点击阅读]
ABC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2
摘要:在我的这本记叙性的书中,我摒弃了常规,仅仅以第一人称叙述了我亲自处理过的一些案件和勘查过的现场,而其它章节是以第三人称的方式写的。我希冀读者相信书中的情节是真实的。虽然在描述各种不同人物的思想及感情上过于细腻,可是我保证,这都是我当时精细的笔录。此外,我的朋友赫尔克里.波洛还亲自对它们进行过校对。 [点击阅读]
从地球到月球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在南北战争时期,美国马里兰州中部的巴尔的摩城成立了一个很有势力的新俱乐部。我们知道,当时在这些以造船、经商和机械制造为业的人们中间,军事才能是怎样蓬勃地发展起来的。许多普普通通的商人,也没有受到西点军校的训练,就跨出他们的柜台,摇身一变,当上了尉官、校官,甚至将军,过了不久,他们在“作战技术”上就和旧大陆的那些同行不相上下,同时也和他们一样,仗着大量的炮弹、金钱和生命,打了几次胜仗。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