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大西洋底来的人 - 第五部 科学狂人 第一章 微波融雪器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二十一世纪,发生了全球性的气候干早。
  地区沙漠带的扩展,草原向荒漠演化,森林被覆范围日益缩小,人类生存遇到了空前的威胁。各国的科学家接受挑战,提出了种种的方案和设想,有的搞海水淡化,有的从极地拖运冰山,以缓解局部地区淡水枯竭的燃眉之急,也有的在研究如何控制利用两极冰雪,改变大气环流,从而影响天气,调节降水。
  舒拔博士也挤近了这个热门的行当里。
  舒拔自从在海底城败给麦克哈里斯以后,一直耿耿于怀。他朝思暮想,急切想得到能在水下呼吸的人。他派了五批密探,到各地去招募,但一无所获。他恨麦克哈里斯,但又羡慕他的精明、练达、智慧和勇敢。现在,麦克哈里斯是白宫的国宝,伊丽沙白玛莉手中的王牌。舒拔招募不到第二个大西洋人,是难以与之相对抗的,于是他苦苦思索,筹划争取麦克合作的办法。
  舒拔是有些才气的,在科学上有多方而的修养,尝试过几个领域里的课题。虽然出于他野心太大,走上了投机钻营的邪路,在科学上不能就某一方面深入下去,但以他雄厚的财势,才子气的智慧,要突击某个局部的问题,那还是手到擒来的。致命的弱点是他稍有成就的时候就翘尾巴,妄想成为人间的上帝。
  几个月来,舒拔博士研究利用微波辐射技术融冰化雪取得了很大进展。科学技术好象一把锋利的刀剑,可以为人类造福,也可以反过来危害人类。胜利在望的舒服博士正在琢磨着如何运用这把闪光的尖刀。
  在一间宽敞的实验室里,舒拔博士左手托着长满络腮胡的下巴,右手掀动控制台上的数码键钮,而两支圆圆的眼珠死死地盯住几乎占了整面墙壁的北冰洋大地图。
  这是一幅出电脑控制的大型的立体彩色地图屏幕。恰当地说,这是一幅活地图。电脑已将整套的世界地图资料,包括卫星照片、记录影片、图表数据等等,分门别类地整理贮存在地图显示仪里。内容从自然、经济到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几乎无所不包。如果你要想了解某一个地区,某一个国家或者某一海洋、河流、山脉的情况,只要按一下事先编好的号码,屏幕上就会迅速地显示出彩色图象,生动形象,并配有适当的解说,回答读者的询问。

  尤其方便的是,这幅立体形色地图屏幕不仅可以使某一画面停止不动,而且还可以通过经纬度切换旋钮,任意放大画面的某一部分,就象电彤里的中景、近景、特写镜头一样。
  舒拔看了看眼前的北冰洋全貌图,然后将经纬度旋钮转到西经170度,北纬70度,地图屏幕上立即出现了楚科奇海一带的彩色立体图象。
  舒拔看着图,若有所思地说:嗯,不错,西经170度,北纬度
  他非常兴奋,转过身子,招呼他的得力助手白德过来。
  白德,看上去约五十来岁,实际上只有三十八岁。因为成天为舒拔的庞大而又离奇的科研试验东奔西跑,这个想当初曾经是大学生运动会游泳冠军的运动健将,竞变成一个驼背的小老头了。不过,他那两只炯炯有神的小眼睛还闪现出年轻人的光芒。他对舒拔佩服得五体投地,唯命是从,只要舒拔一发话,甚至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他都能心领神会,立刻照办。现在舒拔招呼他,他立刻快步走了过去。
  他和舒拔站在一个乳白色的大冰箱面前。这是一台特制的大冰箱,装有既耐寒又能抗高温的玻璃门,从外面能看到里面的变化。现在冰箱里的温度是零下六十度,可奇怪的是,冰块却在溶化,水顺着一根玻璃管流进一个大杯子里。
  是冰箱出了故障吗?不,这是舒拔一分钟以前开动了微波发射器的结果。舒拔打开冰箱,用一个勺子从杯子里盛出一勺水,然后放进嘴里品尝。啊,多么甜的水呀!舒拔咂咂嘴,又冲白德挤了挤眼儿。挤左眼,这是舒拔最得意时的一种习惯动作。
  噢,真精彩!白德既赞赏又有些阿谀地说。
  无论做任何事情,我都喜欢干脆利索。舒拔对实验取得的成果非常满意,他自信地说:这种微波,简单的微波,可以轻而易举地在十分钟之内,就把冰雪完全溶解。
  我们什么时候开动总机?白德问。
  总机已经开始操作了!舒拔瞪了一眼白德,今天早晨,你又睡过了头啦!
  很对不起,白德偷偷地瞧了一眼舒拔,小声说:不过,早晨四点,实在是早了一点儿,多睡片刻没关系吧。
  这话要在平时,白德可没胆虽说。舒拔的脾气,研究室的工作人员都很清楚。在舒拔手下工作的人,包括他得意的助手白德在内,从来都是只能唯命是从,绝对不能有半点怠慢。即使发表意见,也要先加上一大堆附加语。比如:亲爱的舒拔博士,您的看法非常精辟。如果您允许的活,我想补充一点小小的看法或者您的发现太伟大了,真是空前绝后!不知道能不能提点不成熟的建议下边的话能不能说,还得看舒拔的脸色好不好看来决定。

  可是,这些日子,为了试验一种能够将冰雪溶化的仪器,白德已经接连五天,每天从早上七点一直工作到第二天凌晨二、三点钟。然后马马虎虎睡三、四个小时,又匆匆忙忙起床,吃完早点又一头钻进实验宝。现在,白德看见试验已经有了成效,舒拔又很高兴,才敢顶了那么一句话。
  一向喜欢大声训斥人的舒拔,看到白德熬得通红的两服,再说冰块终于按试验要求很快溶化成水,他破天荒地没有发脾气。但是,他还是用一种教训的口吻说:要成功,就本能怕少睡觉,特别是你担当的职责。
  是的,您的试验已经取得辉煌的成果了!白德恭维地说。
  那当然是啦,舒拔喜形于色地汲:现在我们应当好好地庆祝一下,嗯?舒拔有点把嗯字拖长了音。
  舒拔博士,白德赶忙说:为了庆祝您的伟大发明,我们喝一杯1896年的白兰地好吗?白德一边说一边从玻璃柜里拿出一瓶早就淮备好了的白兰地酒。舒拔看了看酒瓶上用花体写的两行字:窖藏完美,绝顶可口,高兴地说:啊哈!我说白德,你可真会安排。好吧,就喝这瓶1896年的白兰地吧。
  白德给舒拔倒了满满一杯,同时用探询的语气问道:您看,什么时候将发生惊天功地的新闻呢?
  舒拔吮了一口酒,仰白德挤了挤左眼,不慌不忙地说:白德,我相信很快就要出现震憾世界的新闻的,你等着瞧吧!说完,将酒杯里的酒一饮而尽。
  白德赶忙又给舒拔斟满一杯。
  舒拔举起酒杯,嘴里哼着曲子,一描一摆地向客厅走去。
  舒拔的客厅,今天布置得灯火辉煌。出九十六只彩色灯泡组成的塔形大吊灯,平常是不开的,即使在周末举行舞会,也只打开其中二十二只粉红色的灯泡。可是今天,舒拔命令白德把它全部打开。这还不够,他还叫工作人员点上了三十六支大红蜡烛。为什么舒拔今天这么高兴呢?除了他的主要助手白德,是谁也不知道的。

  舒拔兴奋地换上一身笔挺的黑色礼服,环视了一下客厅,拍了拍白德的肩膀说:嗯,不错,按照我的命令,电脑已经收到海水上升的第一批资料,世界上所有的海洋研究组织的电脑,也都会收到同样的资料。这实在是太美妙了,美妙极了!
  您还有什么吩咐?白德这一天总算没有白忙,因为从舒拔嘴里能说出不错这两个宇,那就是很好的意思了。
  噢,白德,我应当和总统的科学顾问谈一谈了吧?嗯!
  舒拔博博士为成就所激动,脑于里出现了幻影,好象他已经控制了地球,控制了人类,总统就要拜倒在他的脚下,舔他的靴子,恳求他向人类赐福。
  我马上给您挂电话。白德受到主人情绪的感染,忙不迭地跑向实验室去挂长途电话。
  舒拔从桌上拿起一杯咖啡,一边用勺子搅动,一边走到钢琴旁边侧耳静听,乐队正在演奏着一首悠扬悦耳、节奏徐缓轻松的乐曲。舒拔听着听着,突然举起右手,使劲地摇了摇手中的勺子。
  不,不,不,各位先生。
  乐师们一听舒拔一连说了三个不字,赶忙停了下来,不知道出了什么事儿。一个个提心吊胆地望着舒拔。
  这一段乐曲是不能用慢旋律来演奏的。舒拔开始发表议论:因为用慢旋律来演奏,会令人听来很不舒服,而且很容易使人昏昏入睡。记住?一定要用圆舞曲的旋律来演奏。
  乐师们看了看乐谱,不禁啼笑皆非,乐诺上面明明写着:抒情、缓慢。可是,舒拔博士却想把它变成一首舒拔狂想曲,要因舞曲的旋律,这怎么演奏呢?乐师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但谁也不敢吭声。正当他们不知所措时,幸亏白德端着活动电话机过来了。
  舒拔博士,电话已经接通了,请您和总统首席科学顾问甘姆斯博士讲话。
  舒拔把右手的勺子放在左手端着的杯子里,拿起电话话筒,踌躇满志而又故作漫不经心地说。是甘姆斯博士吗?对,我是舒拔。舒拔冲着端电话机的白德挤了挤左眼。我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嗯,不过,也没有什么大事
或许您还会喜欢:
夜访吸血鬼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代序姜秋霞安妮·赖斯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小说家之一,她1941年出生在美国新奥尔良,1961年与诗人斯坦·赖斯结为伉俪,1964年获旧金山州立大学学士学位,1971年获加州大学硕士学位。她在成名之前做过多种工作:女招待、厨师、引座员等等,经历十分丰富,为她的写作奠定了充实的基础。 [点击阅读]
天涯过客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请各位旅客系上安全带!”机上的乘客个个睡眼惺忪地在身旁摸索着,有人伸着懒腰,他们凭经验知道不可能已经抵达日内瓦。当机舱长威严的声音再度宣布:“请系上安全带!”时,细碎的瞌睡声漫成一片呻吟。那干涩的声音透过扩音机,分别以德、法、英文解释着:由于恶劣天气的影响,机上乘客将有短时间会感到不适。史德福-纳宇爵士张口打了个大呵欠,伸着双手把身子挺得高高的,再轻轻扭动两下,才依依不舍地从好梦中醒来。 [点击阅读]
天黑前的夏天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2
摘要:一个女子双臂交叉,站在自家后屋台阶上,等待着什么。在想事儿吗?她可不这么认为。她是在试图抓住某个东西,让它赤条条地躺在跟前,好让她细细端详,看个真切明白。最近一段日子里,她脑海里的种种想法多如衣架上的衣服,她一件件取下“试穿”。任凭自己嘴里冒出童谣般老掉牙的话语,因为遇到重要事件,人们总是习惯套用老话表明态度,而老话却多为陈词滥调。 [点击阅读]
失去的胜利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前言1945年我曾经讯问过许多德国将领,他们一致的意见都是认为曼施坦因元帅已经被证明为他们陆军中能力最强的指挥官,他们都希望他能出任陆军总司令。非常明显,他对于作战的可能性具有一种超人的敏感,对于作战的指导也同样精通,此外比起任何其他非装甲兵种出身的指挥官,他对于机械化部队的潜力,又都有较大的了解。总括言之,他具有军事天才。在战争的最初阶段中,他以一个参谋军官的身份,在幕后发挥出来一种伟大的影响。 [点击阅读]
如此之爱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风野的妻子并不知道衿子的住处,但是清楚他与她来往。可是妻子从不问衿子的地址和电话。话说回来,即使真被妻子询问,风野也是绝对不会说的。因为妻子的不闻不问,风野才得以安心。但是恰恰如此又给风野带来些许担忧。风野作为职业作家出道不久,上门约稿者还不多。万一他不在家,就很可能失去难得的机遇。风野以前曾打算把衿子的电话告诉一两个有交情的编辑,可又觉得这么做有些唐突也就作罢了。 [点击阅读]
威尼斯之死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二十世纪某年的一个春日午后,古斯塔夫-阿申巴赫——在他五十岁生日以后,他在正式场合就以冯-阿申巴赫闻名——从慕尼黑摄政王街的邸宅里独个儿出来漫步。当时,欧洲大陆形势险恶,好儿个月来阴云密布。整整一个上午,作家繁重的、绞脑汁的工作累得精疲力竭,这些工作一直需要他以慎密周到、深入细致和一丝不苟的精神从事。 [点击阅读]
嫌疑人x的献身
作者:佚名
章节:56 人气:2
摘要:上午七点三十五分,石神像平常一样离开公寓。虽已进入三月,风还是相当冷,他把下巴埋在围巾里迈步走出。走上马路前,他先瞥了一眼脚踏车停车场。那里放着几辆车,但是没有他在意的绿色脚踏车。往南大约走个二十公尺,就来到大马路,是新大桥路。往左,也就是往东走的话就是朝江户川区的线路,往西走则会到日本桥。日本桥前是隅田川,架在河上的桥就是新大桥。要去石神的上班地点,这样一直往南走就是最短的路线。 [点击阅读]
寂静的春天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寂静的春天前言副总统阿尔·戈尔作为一位被选出来的政府官员,给《寂静的春天》作序有一种自卑的感觉,因为它是一座丰碑,它为思想的力量比政治家的力量更强大提供了无可辩驳的证据。1962年,当《寂静的春天)第一次出版时,公众政策中还没有“环境”这一款项。在一些城市,尤其是洛杉矶,烟雾已经成为一些事件的起因,虽然表面上看起来还没有对公众的健康构成太大的威胁。 [点击阅读]
小城风云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2
摘要:基思-兰德里在前线服役二十五年之后踏上了归途,他驾驶着他的萨伯900型轿车①,从宾夕法尼亚大街转入宪法大街一直往西,沿着草地广场②朝弗吉尼亚方向行驶,开过了波托马克河上的罗斯福大桥。他从汽车的后视镜中瞥见了林肯纪念堂,向它挥了挥手,然后顺着66号国道继续往西开,离开了首都华盛顿。 [点击阅读]
尼罗河上的惨案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第一章(1)“林内特·里奇维!”“就是她!”伯纳比先生说。这位先生是“三王冠”旅馆的老板。他用手肘推推他的同伴。这两个人乡巴佬似的睁大眼睛盯着,嘴巴微微张开。一辆深红色的劳斯莱斯停在邮局门口。一个女孩跳下汽车,她没戴帽子,穿一件看起来很普通(只是看起来)的上衣。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