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Site Manager
德伯家的苔丝 - 《德伯家的苔丝》在线阅读·第四十三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玛丽安把这个地方叫做饥饿的土地并没有夸张。这个地方唯一说得上胖的就是玛丽安自己了,而她也是外来的。英国的乡村分为三种,一种是由地主自己耕种的,一种是由村子的人耕种的,还有一种既不是由村子的人也不是由地主耕种的(换一句话说,第一种是由住在乡下的地主把地租给别人种,第二种是由不动产的所有人或者副本持有不动产的人①耕种),燧石山农场这个地方属于第三种。
  ①不动产的所有人或者副本持有不动产的人(free holder or copy holder),英国法律名词。不动产的所有人指一个人可以占有无条件继承的不动产,指定继承人继承的不动产,或者终身占有的不动产;副本持有不动产的人就是指根据土地登录簿(公簿)的副本而持有土地的人。
  苔丝开始干活了。由道德上的勇敢和身体上的懦弱混合而成的耐心,现在已经变成苔丝身上的主要特点了;现在支撑着她的就是这种耐心。
  苔丝和她的同伴开始动手挖瑞典萝卜的那块田地,是一百多亩的一大片,也是那个农场上最高的一块,突出在白垩质地层或者砂石混杂的地面上——它的外层是白垩质岩层中硅质矿床形成的,里面混合着无数的白色*燧石,有的像球茎,有的像人的牙齿,有的像人的生殖器。萝卜的上半截已经叫牲畜啃掉了,这两个女人要干的活儿就是用有弯齿的锄头把剩下的埋在地下的半截萝卜刨出来,因为这些萝卜还可以食用。所有萝卜的叶子都已经被吃掉了,整片农田都是一种凄凉的黄|色*;它仿佛是一张没有五官的人脸,从下巴到额头,只有一张覆盖着的皮肤。天上也同样凄凉,只是颜色*不同而已;那是一张五官俱无的空洞洞的白脸。一天到晚,天上地下的两张脸就这样遥遥相对,白色*的脸向下看着黄|色*的脸,黄|色*的脸向上看着白色*的脸,在天地之间什么东西也没有,只有那两个姑娘趴在那儿,就像地面上的两个苍蝇一样。
  没有人走近她们;她们的动作像机械一样地一致;她们站在那儿,身上裹着麻布罩衫——这是一种带袖子的黄|色*围裙,从背后一直扣到下摆,免得让风吹来吹去——穿着短裙,短裙下面是脚上穿的靴子,靴子的高度到达了脚踝以上,手上戴的是带有护腕的羊皮手套。她们低着头,头上戴着带帽檐的帽子,显示出深思的样子,这会使看见她们的人想起某些早期意大利画家心目中的两位玛利亚①。
  ①两位玛利亚,《圣经》中的人物。一位是抹大拿的玛利亚,一位是雅各和约西的母亲玛利亚。意大利早期画家多以这两位玛利亚为主题,画她们悲伤的样子。
  她们一个小时接一个小时地工作着,对她们处在这片景物中的凄凉光景毫无感觉,也不去想她们命运的公正和不公正。即使在她们这种处境里,她们也可能只是生活在梦幻里。下午天又下起雨来,于是玛丽安就说她们不必继续工作了。但是她们不工作,她们是得不到工钱的,所以她们还是继续工作着。这片田地的地势真高,天上的大雨还来不及落到地上,就被呼号的狂风吹得横扫过来,像玻璃碴子一样打在她们的身上,把她们浑身上下淋得透湿。直到现在,苔丝才知道被雨淋透了是什么滋味。被雨淋湿的程度是有差别的,在我们平常的谈话中,被雨淋湿了一点儿,我们也说被淋得透湿。但是对于站在地里慢慢工作的她们来说,她们只是感到雨水在流动,首先是流进了她们的肩膀和小腿里,然后是脑袋和大腿,接着又是后背和前胸,腰部的两侧,但是她们还得继续工作,直到天上表示太阳落山的铅灰色*亮光消失了,她们才歇下来,这的确是需要不同寻常的坚忍精神,甚至是勇敢的精神才能坚持。
  但是她们两个人并没有像我们以为的那样感到被雨淋得透湿。她们两个都是年轻人,互相谈着她们一起在泰波塞斯奶牛场生活恋爱的情景,谈那片令人愉快的绿色*的原野,在那儿,夏季给人以丰厚的赐予;在物质上赐予所有的人,在感情上只赐予她们两个人。苔丝不愿和玛丽安谈她那个法律上是而实际上不是她的丈夫的事;但是这方面的话题又有不可抗拒的魔力,使她不得不违背自己的本意和玛丽安互相谈起来。她们就像我们说的这样谈着,虽然她们头上戴的帽子湿透了,帽檐拍拍地打着她们的脸,她们的罩衫紧紧地箍在身上,增加了她们的累赘,但是整个下午她们都生活在对阳光灿烂的、浪漫的和绿色*的泰波塞斯的回忆里。
  “在天气好的时候,你在这儿可以望见一座小山的闪光,那座山离佛卢姆谷只有几英里远!”玛丽安说。
  “啊!真的?”苔丝说,又发现了这个地点新的价值。
  在这个地方就像在其它地方一样,有两股力量在相互冲突着,一种是渴望享乐的天生意志,一种是不容许享乐的环境意志。玛丽安有一种增加自己的意志的方法,下午慢慢过去了,她就从自己口袋里掏出来一个一品特的酒瓶子,瓶子上盖着白布塞子,她请苔丝喝瓶子里的酒。苔丝当时已经进入幻想了,不需要酒的力量来加强这种幻想,所以只喝了一口,而玛丽安就一口气把酒瓶里的酒全喝光了。
  “我已经习惯喝这个了,”玛丽安说,“我现在已经离不开它了。酒是我唯一的安慰——你知道,我失去了他,而你得到了他,所以你也许用不着喝酒了。”
  苔丝心想,自己的失意和玛丽安的一样大,但是她至少在名义上是安琪尔的妻子,这种自尊使她承认自己和玛丽安是不同的。

  在早上的寒霜和午后的苦雨中,苔丝像奴隶一样在这种环境里工作着。她们在不挖萝卜的时候,就要清理萝卜,在萝卜贮存起来供将来食用之前,她们得用一把弯刀把萝卜上的泥土和根须去掉。她们干这种活儿的时候如果天上下雨可以到茅草棚子里去躲一躲;但是在霜冻天气,即使她们戴着皮手套,也挡不住手中的冰萝卜冻得手指生疼。但是苔丝仍然抱着希望。她坚持认为宽厚是克莱尔性*格中主要的一面,她的丈夫迟早会来同她和好的。
  玛丽安喝了酒,变得高兴起来,就找出一些前面说过的奇形怪状的燧石,尖声大笑起来,苔丝却一直是一副不说不笑的迟钝样子。她们的目光常常越过这片乡村,眺望瓦尔河或者佛卢姆河流过的地方,尽管她们什么也看不见,但是她们还是望着笼罩在那儿的灰色*迷雾,心里想着她们在那儿度过的的旧日时光。
  “唉,”玛丽安说,“我多想过去的老朋友再有一两个到这儿来呀!要是那样的话,我们就能够每天都在地里回忆泰波塞斯了,可以谈他了,谈我们在那儿度过的快乐时光,谈那儿我们熟悉的事,让泰波塞斯又重新再现出来!”玛丽安一想到过去的情景,她的眼睛就湿润了,说话也含糊起来。“我要给伊茨·休特写信,”她说。“我知道,她现在闲住在家里,什么事也不做,我要告诉她我们在这儿,要她到这儿来;莱蒂的病现在也许好多了。”
  对于她的建议,苔丝也没有什么反对的话可说,她第二次听说把泰波塞斯的旧日欢乐引进到这儿的话,是在两三天以后,玛丽安告诉她,说伊茨已经给她回了信,答应她能来就来。
  许多年来,这种冬天是没有过的。它是悄悄地来的,一点儿声音也没有,就像棋手下棋移动棋子一样。有一天早晨,那几棵孤零零的大树和篱树的荆棘,看上去就像脱掉了皮的植物一样,长出了动物的毛。一夜之间,所有的枝条都挂上了白绒,树皮上都长出了一层白毛,它们的粗细和原先相比增加了四倍;在天空和地平线惨淡的光线里,大树和灌木就像是用白色*线条画的醒目的素描画。棚子里和墙上原先看不见的蛛网现在露出了本相,在结晶的空气里看得清清楚楚,它们像一圈圈白色*的绒线,醒目地挂在外屋、柱子和大门的角落里。
  潮气结为雾淞的季节过去了,接着而来的是一段干燥的霜冻时期,北极后面一些奇怪的鸟儿开始悄悄地飞到燧石山的高地上来;这些骨瘦如柴的鬼怪似的鸟儿,长着悲伤的眼睛,在人类无法想象其广袤寥廓的人迹罕至的极地,在人类无法忍受的凝固血液的气温里,这种眼睛曾经目睹过灾难性*地质变迁的恐怖;在黎明女神播洒出来的光明里,亲眼看到过冰山的崩裂,雪山的滑动;在巨大的暴风雪和海水陆地的巨变所引起的漩流中,它们的眼睛被弄得瞎了一半;在它们的眼睛里,至今还保留着当时看到这种场面的表情特点。这些无名的鸟儿飞到苔丝和玛丽安的身边。不过它们对所看到的人类没有看到过的一切并没有讲述出来。它们没有游客渴望讲述自已经历的野心,而只是不动声色*地把它们不重视的经历抛开,一心注意着眼前这片贫瘠高地上的事物。它们看着那两个姑娘手拿锄头挖地的细小动作,因为她们可以从地里挖出来一些东西,它们可以当作美味的食物。
  后来有一天,这片空旷乡村的空气中出现了一种特殊的性*质。出现的这种东西不是由雨水产生的湿气,也不是由霜冻而产生的寒冷,它冻得她们的两个眼珠发酸,冻得她们的额头发疼,并且还钻到她们的头骨里,这样对她们身体表面的影响还不如对她们骨子的影响大。她们知道天快下雪了,果然那天晚上就下起雪来。苔丝继续住在那个用温暖的山墙给任何停在它旁边的行人以安慰的小屋里。她在夜里醒了,听见草屋顶上有一种奇怪的声音,好像屋顶变成了一个运动场,狂风从四面八方一起汇聚到了屋顶。她早上点了灯准备起床,却发现雪已经从窗户缝里被风吹了进来,在窗户里面形成了一个用最细的粉末堆成的锥体,烟囱里也有雪吹进来,地板上积了鞋底那么厚的一层,当她在地板上来回走动的时候,地板上就留下她走过的脚印。屋外风雪飞舞,吹进了厨房里,形成一片雪雾;不过那时候屋子外面太黑,还看不见任何东西。
  苔丝知道,今天是不能挖瑞典萝卜了;她刚刚在那盏小小的孤灯旁边吃完早饭,玛丽安就走了进来,告诉她说,在天气变好之前,她们得和其他的女工到仓库里去整理麦草;因此,等到外面黑沉沉的天幕开始变成一种混杂的灰色*时,她们就吹熄了灯,用厚厚的头巾把自己包裹起来,再用毛围巾把自己的脖子和前胸围起来,然后动身去仓库。这场雪是跟随着那些鸟儿从北极的盆地刮来的,就和白色*的云柱一样,单独的雪花是看不见的。在这阵风雪里,闻得出冰山、北极海和北极熊的气味,风吹雪舞,雪一落到地上,立即就被风吹走了。她们侧着身子,在风雪茫茫的田野里挣扎着往前走去,她们尽量利用树篱遮挡自己,其实,与其说树篱是可以抵挡风雪的屏障,不如说是过滤风雪的筛子。空中大雪弥漫,一片灰白,连空气也变得灰暗了,空气夹着雪胡乱扭动着、旋转着,使人联想到一个没有颜色*的混沌世界。但是这两个年轻的姑娘却十分快活;出现在干燥高原上的这种天气,并没有让她们的情绪低落下去。
  “哈——哈!这些可爱的北方鸟儿早就知道风雪要来了,”玛丽安说。“我敢肯定,它们从北极星那儿一路飞过来,刚好飞在风雪的前头。你的丈夫,亲爱的,我敢说现在正受着懊热天气煎熬呢。天啦,要是现在他能够看见他漂亮的夫人就好啦!这种天气对你的美貌一点儿害处也没有——事实上对你的美貌还有好处啦。”

  “我不许你再向我谈他的事了,玛丽安,”苔丝严肃地说。
  “好吧,可是——你心里实在想着他啊!难道不是吗?”
  苔丝没有回答,眼睛里满含着泪水,急忙把身子转过去,朝向她想象中的南美所在的方向,撅起她的小嘴,借着风雪送去一个深情的吻。
  “唉,唉,我就知道你心里想着他。我敢发誓,一对夫妇这样生活真是太别扭了!好啦——我什么也不说了!啊,至于这天气,只要我们在麦仓里,就会冻不着的。我倒不怕这种天气,因为我比你结实;可是你,却比我娇嫩多了啊。我真想不到老板也会让你来干这种活儿。”
  他们走到了麦仓,进了仓门。长方形结构的麦仓的另一头堆满了麦子;麦仓的中部就是整理麦草的地方,昨天晚上,已经有许多麦束被搬了进米,放在整理麦草的机器上,足够女工们用一天的了。
  “哟,这不是伊茨吗!”玛丽安说。
  的确是伊茨,她走上前来。前天下午,她从她母亲家里一路走了来,没有想到到这儿的路这样远,走到这儿时天已经很晚了,不过还好,她到了这儿天才开始下雪,在客栈里睡了一个晚上。这儿的农场卞在集市上答应了她的母亲,只要她今天赶到这儿,他就雇用她,她一直害怕耽误了,让那个农场主不高兴。
  除了苔丝和玛丽安,这儿还有从附近村子里来的另外两个女人;她们是亚马逊印第安人,是姊妹俩,苔丝见了,吃了一惊,她记起来了,一个是黑桃皇后黑卡尔,另一个是她的妹妹方块皇后——在特兰里奇半夜里吵架那一回,想和她打架的就是她们俩。她们似乎没有认出她来,也可能真的忘了,因为这时候她们还没有摆脱酒精的影响,她们在特兰里奇和在这儿一样,都是打短工的。她们宁肯干男人干的活儿,包括掘井,修剪树篱,开沟挖渠,刨坑,而且不感到劳累。她们也是整理麦草的好手,扭头看看她们三个,眼睛里都是瞧不起的神色*。
  她们戴上手套,在机器的前面站成一排,就开始工作了。机器是由两条腿支撑起来的架子,两条腿中间用一个横梁连接起来,下面放着一束束麦草,麦穗朝外,横梁用销子钉在柱子上,随着麦束越来越少,横梁也就越降越低。
  天色*更-阴-沉了,从麦仓门口反射进来的光线,不是来自上面的天空,而是来自地下的落雪。姑娘们开始从机器里把麦草一束束抽出来,不过由于在两个正在那儿说长道短的陌生女人面前,玛丽安和伊茨刚见面也不能叙叙她们想叙的旧情了。不久,她们听见了马蹄声,农场主骑着马走到了麦仓的门口。他下了马,走到苔丝的面前,默默地从旁边打量着苔丝。她起初并没有把头扭过去,但是他老盯着她,她就回过头去看。她看见,盯着她看的人不是别人,竟是她的雇主,那个在大路上揭发她的历史,吓得她飞跑的特兰里奇人。
  他等在那儿,直到苔丝把割下的麦穗抱出去,堆在门外,他才说,“你就是那个把我的好心当作驴肝肺的年轻女人啊,是不是?我一听说刚雇了一个女工,要是我没有猜出是你,让我掉到河里淹死好啦!啊,第一次在客栈里,你仗着和你的情人在一起,占了我的便宜,第二次在路上,你又跑掉了;可是现在,我想我不会吃亏了吧。”他最后冷笑着说。
  苔丝处在亚马逊印第安女人和农场主中间,就像一只掉进罗网的小鸟一样,没有做声,继续整理她的麦草;她已经从农场主身上完全看出来了,她这次用不着害怕她的雇主献殷勤了;他只是上次挨了克莱尔的打,现在要在她的身上寻报复就是了。总的说来,她宁肯男人对她抱这种情绪,并觉得自己有足够的勇气忍受。
  “你上次以为我爱上你了,是不是?有些女人就是这样傻,别人看她一眼就以为人家爱上她了。但是我只要让你在地里干一冬天的活儿,你就会知道我是不是真的爱上你了;你已经签了合同,答应干到圣母节。现在,你应该向我道歉了吧?”
  “我觉得你应该向我道歉。”
  “很好——随你的便吧。不过我们要看看谁是这儿的老板。你今天干的就只有这些麦束吗?”
  “是的,先生。”
  “这太少了。看看那边她们干的吧(他指着那边两个又粗又壮的女人说)。其他的人也都比你干得多。”
  “他们从前干过这种活儿,而我没有干过。再说这是计件的活儿,我们做多少,你就付多少钱,我想这对你没有不同啊。”
  “啊,说得不错。但是我要麦仓清理干净。”
  “我不会像其他人那样在两点钟离开,整个下午我都在这儿干活好啦。”
  他满脸怒气地看了她一眼,转身走了。苔丝感到她不会遇到比这儿更糟糕的地方了;不过无论什么总比献殷勤好。到了两点钟的时候,那两个专门整理麦草的女人就把她们酒瓶子里剩下的半品特酒喝了,放下镰刀,捆好最后一束麦草,起身走了。玛丽安和伊茨也想站起来跟着走,不过当她们听到苔丝还想留下来多干一会儿,以此来弥补自己整理麦草的生疏时,她们也就又留了下来。看着外面还在继续下的大雪,玛丽安大声喊,“好啦,现在都是我们自己人了。”于是她们的谈话就转到她们在奶牛场里的旧事上去了;当然,她们还谈到她们都爱上了安琪儿·克莱尔的一些事。

  “伊茨和玛丽安,”安琪尔·克莱尔夫人满脸严肃地说,不过这严肃特别让人伤心,因为已经看不出她是安琪尔·克莱尔的妻子了。“现在我不能和过去一样同你们一起谈论克莱尔先生了;你们也明白我不能谈了;因为,虽然他现在已经从我身边离开了,但是他还是我的丈夫。”
  在同时爱上克莱尔的四个姑娘中,数伊茨最莽撞、最尖刻。“毫无疑问,他是一个出类拔萃的情人,”她说:“但是我觉得作为一个丈夫,刚一结婚就离开你有些不太像话。”
  “他是不得不离开的——他必须离开,到那边去寻找土地!”苔丝辩解说。
  “那他也得为你安排好过冬呀。”
  “啊——那不过是因为一点小事——一场误会;我们并没有因此争吵过,”苔丝带着哽咽回答说。“也许要为他说的话多着啦!他不像别的丈夫那样,什么也不跟我说就走了;我总是能够知道他在什么地方。”
  说完这话以后,她们好长时间没有说话,保持着沉默。她们继续干活,把麦穗从麦秆里理出来,夹在胳膊下,用镰刀把麦穗割下来,在麦仓里,除了麦秆的沙沙声和镰刀割麦穗的声音,听不见别的声音。后来,苔丝突然两腿一软,就倒在她面前的一堆麦穗上了。
  “我就知道你坚持不下来的!”玛丽安大声说。“这种活儿,要比你的身体强壮的人才干得了啊。”
  就在这时候,农场主走了进来。“啊,我走了你就是这样干活啊!”他说。
  “这不过是我自己吃亏,不关你的事啊,”她回答说。
  “我要你把这活儿干完,”他固执地说,说完就穿过麦仓,从另一边的门走了出去。
  “别理他,亲爱的,”玛丽安说。“我以前在这儿干过。现在你过去躺一会儿,我和伊茨帮你干。”
  “我不愿意你们两个帮我干。我个头儿也比你们高啊。”
  但是她实在累垮了,就同意去躺一会儿,于是就在一堆乱草上躺了下去,那堆乱草是把麦秆拖走时留下的,麦秆被拖走后扔在麦仓的另一边。她这次累倒了,一方面是因为工作太累,但是主要的是因为又重新提起了她和她丈夫分居的话题。她躺在那儿,只有感觉,没有意志,麦草的沙沙声和别人剪麦穗的声音,也好像人体能够感受到。
  除了整理麦秆的声音,她还能从她躺的角落里听见她们的低声交谈。她敢肯定她们还在继续谈论刚才她们已经开始了的话题,不过她们谈话的声音太小,她听不清楚。后来,苔丝越来越想知道她们正在谈论什么,就勉强劝说自己好些了,站起来去继续干活。
  后来伊茨·休特也累倒了。昨天晚上她走了十几英里路,直到半夜才上床睡觉,五点钟就起了床。还剩下玛丽安一个人,她靠了身强力壮,又喝了酒,所以还能坚持,没有感到背酸胳膊疼。苔丝催着伊茨去休息,说自己已经好多了,没有她帮忙也能把活儿干完,整理出一样多的麦束。
  伊茨感激地接受了好意,就走出门,从雪路上回自己的住处去了。玛丽安因为每天下午在这个时候喝一瓶酒,开始出现了一种浪漫情态。
  “我从来没有想到过会出现那样的事——从来没有!”她迷迷糊糊地说。“我也很爱他呀!我也不在乎他娶了你,不过这次他对待伊茨可太不该了!”
  听了玛丽安的话,苔丝有些吃惊,差一点儿没有割了手指头。
  “你是说我的丈夫吗?”她结结巴巴地问。
  “唉,是的。伊茨说不要告诉你,可是我忍不住不告诉你。他要伊茨做的事就是,和他一起走,到巴西去。”
  苔丝的脸变白了,和外面的雪景一样白,脸也绷了起来。“伊茨没有答应他,是吧?”
  “我不知道,不过他最终改变了主意。”
  “呸——那么他并不是真心了!只不过是一个男人开的玩笑罢了!”
  “不,不是开玩笑;因为他载着她向车站走了好远一段路呢。”
  “他还是没有把她带走啊!”
  她们默默地整理了一会儿麦草,苔丝当时一点儿变化也没有,但是突然放声大哭起来。
  “唉!”玛丽安说。“我要是没有告诉你就好了!”
  “不。你告诉我是一件好事啊!我一直生活得这样难受,还看不出会有什么结局呢!我应该经常给他写信的,但是他没有给我说,让我经常给他写信啊。我不能再这样糊涂了!我一直做错了,把什么事都留给他,自己什么也不管!”
  麦仓的光线越来越暗,她们的眼睛看不清东西了,只好把活儿停一下来。那天傍晚苔丝回到住处,走进自己住的那间粉刷白了的小房间,一时感情冲动,就开始给克莱尔写一封信寄去。但是这一封信还没有写完,她就又开始犹豫起来。她把挂在胸前的戒指从拴着它的带子上取下来,整个晚上都把它戴在自己的手指上,仿佛这样就能加强自己的感觉,感到自己真的是她那个捉摸不定的情人的妻子了,正是她的这个情人,刚刚一离开她,就要求伊茨和他一起到国外去。既然如此,她怎能写信去恳求他呢?又怎能再向他表示她在挂念他呢?
或许您还会喜欢:
小城风云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0
摘要:基思-兰德里在前线服役二十五年之后踏上了归途,他驾驶着他的萨伯900型轿车①,从宾夕法尼亚大街转入宪法大街一直往西,沿着草地广场②朝弗吉尼亚方向行驶,开过了波托马克河上的罗斯福大桥。他从汽车的后视镜中瞥见了林肯纪念堂,向它挥了挥手,然后顺着66号国道继续往西开,离开了首都华盛顿。 [点击阅读]
小老鼠斯图亚特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向北,再向北,直到永远——译者序“我希望从现在起一直向北走,直到生命的结束。”“一个人在路上也可能遇到比死亡更可怕的事情。”修理工说。“是的,我知道,”斯图亚特回答。——《小老鼠斯图亚特》不管朝什么方向走行路,只要是你自己想要的方向,就该一直走下去,直到生命的结束。斯图亚特是这样想的,怀特是这样想的。我也是。不过,行路可能是枯燥的,艰难的,甚至是危险的。但行路也是有趣的,有意义的。 [点击阅读]
小逻辑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0
摘要:为了适应我的哲学讲演的听众对一种教本的需要起见,我愿意让这个对于哲学全部轮廓的提纲,比我原来所预计的更早一些出版问世。本书因限于纲要的性质,不仅未能依照理念的内容予以详尽发挥,而且又特别紧缩了关于理念的系统推演的发挥。而系统的推演必定包皮含有我们在别的科学里所了解的证明,而且这种证明是一个够得上称为科学的哲学所必不可缺少的。 [点击阅读]
小酒店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卢贡——马卡尔家族》应当是由20部小说组成。1896年此套系列小说的总体计划业已确定,我极其严格地遵守了这一计划。到了该写《小酒店》的时候,我亦如写作其他几部小说一样①完成了创作;按既定的方案,我丝毫也未停顿。这件事也赋予我力量,因为我正向确定的目标迈进。①《小酒店》是《卢贡——马卡尔家族》系列小说的第七部。前六部小说在此之前均已如期发表。 [点击阅读]
小银和我
作者:佚名
章节:142 人气:0
摘要:——和希梅内斯的《小银和我》严文井许多年以前,在西班牙某一个小乡村里,有一头小毛驴,名叫小银。它像个小男孩,天真、好奇而又调皮。它喜欢美,甚至还会唱几支简短的咏叹调。它有自己的语言,足以充分表达它的喜悦、欢乐、沮丧或者失望。有一天,它悄悄咽了气。世界上从此缺少了它的声音,好像它从来就没有出生过一样。这件事说起来真有些叫人忧伤,因此西班牙诗人希梅内斯为它写了一百多首诗。每首都在哭泣,每首又都在微笑。 [点击阅读]
少女的港湾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这是在盛大的入学典礼结束后不久的某一天。学生们从四面八方的走廊上涌向钟声响彻的校园里。奔跑着嬉戏作乐的声音;在樱花树下的长凳上阅读某本小书的人;玩着捉迷藏游戏的快活人群;漫无目的地并肩散步的人们。新入校的一年级学生们热热闹闹地从下面的运动场走了上来。看样子是刚上完了体操课,她们全都脱掉了外衣,小脸蛋儿红通通的。高年级学生们俨然一副遴选美丽花朵的眼神,埋伏在树木的浓荫下,或是走廊的转弯处。 [点击阅读]
尼罗河上的惨案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0
摘要:第一章(1)“林内特·里奇维!”“就是她!”伯纳比先生说。这位先生是“三王冠”旅馆的老板。他用手肘推推他的同伴。这两个人乡巴佬似的睁大眼睛盯着,嘴巴微微张开。一辆深红色的劳斯莱斯停在邮局门口。一个女孩跳下汽车,她没戴帽子,穿一件看起来很普通(只是看起来)的上衣。 [点击阅读]
尼罗河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42 人气:0
摘要:01“林娜·黎吉薇”“这就是她!”三冠地主波纳比先生说道。他以肘轻轻触了同伴一下。两人同时睁大圆眼,微张嘴唇,看着眼前的景象。一辆巨型的猩红色罗斯·罗伊司恰恰停在当地邮局的正门口。车里跳出一位少女,她没有戴帽,身着一件式样简单大方的罩袍;发色金黄,个性坦率而专断;是美而敦—下渥德地区罕见的俏丽女郎。迈着快捷而令人生畏的步伐,她走进邮局。“这就是她!”波纳比先生又说了一遍。 [点击阅读]
巴斯克维尔的猎犬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歇洛克·福尔摩斯先生坐在桌旁早餐,他除了时常彻夜不眠之外,早晨总是起得很晚的。我站在壁炉前的小地毯上,拿起了昨晚那位客人遗忘的手杖。这是一根很精致而又沉重的手杖,顶端有个疙疸;这种木料产于槟榔屿,名叫槟榔子木。紧挨顶端的下面是一圈很宽的银箍,宽度约有一英寸。上刻“送给皇家外科医学院学士杰姆士·摩梯末,C.C.H.的朋友们赠”,还刻有“一八八四年”。 [点击阅读]
巴黎圣母院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维克多•雨果(VictorHugo)(l802~1885)是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法国浪漫主义学运动的领袖。他的一生几乎跨越整个19世纪,他的文学生涯达60年之久,创作力经久不衰。他的浪漫主义小说精彩动人,雄浑有力,对读者具有永久的魅力。【身世】雨果1802年生于法国南部的贝尚松城。 [点击阅读]
Copyright© 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