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德伯家的苔丝 - 《德伯家的苔丝》作者哈代简介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聂珍钊
  英国伟大小说家和诗人托玛斯·哈代于1840年6月2日生于英国多塞特郡的上博克汉普屯,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其故乡多塞特度过。在哈代诞辰到来之际,沃韦克大学文学系温里弗尼斯博士邀请我前往多塞特游览伟大作家的故乡。温里弗尼斯博士不仅是勃朗特姐妹的研究专家,而且对哈代也有深入研究。他在伦敦以“哈代和简·奥斯汀”为题所作的演讲,就以其新颖的观点和缜密的分析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温里弗尼斯博士热情地表示要为我导游,于是我欣然应允,由他驱车载我前往哈代的故乡。
  经过三个小时的旅行,我们到达了哈代故居附近的夏佛茨伯利镇。在拜访了住在这儿的哈代学会的主席杰弗利·塔伯尔博士之后,我们在松康林地下车,沿着林地中间一条弯曲的小道缓步向上,前去参观哈代的故居。在这片古朴幽深的林地里,高大的橡树、榛子树、山毛榉枝桠交错,藤蔓缠绕。树下长满茂密的灌木和野草,轻掩着一些粗大古老的树桩。浓荫蔽日,林深径幽;野花卉草,蝶舞鸟鸣。幽寂空寞的林地充满了活力和生命。这是哈代最为熟悉的林地。作家幼年,他就沿着我们脚下的小道,前往下博克汉普屯朱丽叶·马丁夫人开办的乡村小学接受教育。哈代热爱大自然,小时候常常跟随父亲走进荒原,领略大自然的美。正是在这样一个富有浪漫情调的自然环境里,哈代培养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特殊感受,真正领悟了大自然的神秘、恐惧、诗意和美感。在哈代早期小说《绿荫下》里,松康林地是主人公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绿荫下》是一部风格素朴、诗情浓郁的作品,弗吉尼亚·伍尔夫称它“媚妩动人,带有田园风味”。哈代在对乡村风光和习俗的描绘中,叙述了年轻农民狄克和乡村女教师芳茜·黛的爱情故事。哈代按四季变化分冬春夏秋来表现主人公的爱情进程,其构思正是来自他对松康林地的观察和感受。
  哈代的故居是一幢砖木结构的两层草屋,坐落在松康林地深处。草屋仍保持着哈代当年的原貌,映掩在林木之中,衬以鲜花绿草的装点,自然古朴,宁静美好。哈代在十六岁时曾写过描写这幢草屋的诗句:“高大弯曲的山毛榉,用低垂的树枝织成帏幔,轻拂着屋顶……。”在小说《绿荫下》里,这幢草屋是主人公住屋的原型。哈代真实地描写了它的外貌:“这是一幢低矮的长方形草屋,带脊的屋顶是用秸秆盖成的,楼上的窗子破坏了屋檐,中间的烟囱高高地突出于屋脊之上,还有两个烟囱耸立在草屋两端。”屋内,右边的房间还保留着当年的面包烤炉。左边房间的地面铺着石板,天花板中间架着一条石头桁条,上面悬挂着槲寄生。楼下的壁炉还在,儿时的哈代常坐炉前,出神地倾听祖母为他讲述迷人的乡下放事。楼上哈代当年的卧室还保持着原样,少年哈代喜欢独坐窗前,悄悄地对着花园沉思。哈代出身贫寒,草屋平凡普通,室内装饰简陋。然而伟大出于平凡,正是在这幢平凡的草屋里,诞生了一位天才作家,为英国文坛增添了光彩。

  在草屋背后东北方向,是一片广袤空寂和起伏不平的高地,这就是哈代在小说《还乡》中描写的爱敦荒原。荒原一望无际,上面点缀着一簇簇石南和荆豆,其间夹杂着一些长满冬青和荆豆类植物的土坑。在哈代笔下,爱敦荒原似乎是一个时值暮年的老人,神情寂寥,面容寡欢。天上悬着灰白的帐幕,地上铺着苍郁的灌莽,一到傍晚,它就呈现出一片朦胧迷离、-阴-沉昏聩、空旷苍茫而又威严堂皇的景象。哈代正是以这片荒原为背景,为我们叙述了一个热血青年企图改造它面给自己造成的悲剧。哈代笔下的荒原神秘可怖,带有强烈的悲剧气氛。然而从日丽风清的午后看去,荒原上山峦起伏,青草绿树,郁郁葱葱,并不使人感到害怕。
  哈代的小说描写的基本上都是他所熟悉的故乡,小说中描写的地点大都有其所本。今天,这些地点都变成了文化名胜,成了人们探古寻幽的所在。从哈代的故居下山,向南便是下博克汉普屯,向西则是斯顿斯福特教堂。这都是哈代在《绿荫下》里描写过的地方。斯顿斯福特教堂不仅是哈代幼年常去游玩的地方,而且哈代的家人死后都埋在这座教堂的墓地。哈代死后,人们尊重他希望把自己葬于家族墓地的愿望,又照顾到各界人士希望把他葬在威斯敏斯特教堂诗人角的要求,于是将哈代尸体解剖,将心脏葬于斯顿斯福特教堂,将骨灰安放在威斯敏斯特教堂的诗人角。这种解剖尸体分葬两地的做法,成了英国文坛上绝无仅有的一件超逸之举。
  在上博克汉普电西北方向不远处是坡道尔小镇,它是哈代小说《远离尘嚣》中韦瑟伯利农场的原型。再向东是哈代在小说中描写过的另一处名胜伯尔里吉斯。它是著名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祖先老屋的旧址哈代在小说称之为金斯伯尔。就是在这座屋子里,安琪尔·克莱尔残酷地抛弃了苔丝,从而造成苔丝的巨大伤痛和悲剧。在多塞特,还有许多与小说《苔丝》有关的地点,如小说开头描写苔丝父亲从夏佛茨伯利前往曼霍尔途中所提到的美酒酒店,苔丝住过的小屋,苔丝被捕的地点等。

  1883年,哈代搬迁到多塞特的首府多切斯特居住。多切斯特就是哈代小说《卡斯特桥市长》中的卡斯特桥。哈代以它为背景,叙述了打草人亨察尔从落泊、发迹到毁灭的悲剧故事。卡斯特桥是继韦瑟伯利农场和爱敦荒原之后哈代描写的又一个典型环境。在小说中,卡斯特桥不是一座现代意义上的城市,而只是一片集中在一起的村庄。哈代在小说中曾这样描写过:“农家的孩子可以坐在大麦草垛下,把一块石子扔进市府职员办公室的窗子里去;割麦子的人一边干活儿,一边可以向站在街道拐角上的人点头打招呼,穿红袍的法官审问偷羊贼的时候,可以在羊的叫声中宣读他的判决;……”而如今,多切斯特已发展成为一个中等城市,再难找到卡斯特桥当日的影子。在市中心,亨察尔当年的住房还在,上面钉有一块“亨察尔住宅”的牌子。离亨察尔住宅不远,便是哈代的塑像。塑像按照哈代生前最喜欢的一张照片设计:身穿夹克,手持礼帽,小腿打着绑腿。这是英国农民的装束,哈代借此表明,他是英国农民的忠实儿子。在哈代塑像下方不远处是哈代在小说中描写过的国王旅馆。当初被亨察尔以五个基尼的价格卖掉的妻子苏珊回来寻找丈夫,就住在这家旅店,并从旅店楼上的窗子里,看见亨察尔已经发迹,当上了市长,正在市政大厅里宴请宾客。在多切斯特,还有一些与哈代有关的地方,如亨察尔情人露赛妲的住屋,《远离尘嚣》中加布里埃尔·奥克寻找工作的坎道尔斯市场,短篇小说《枯萎的手臂》描写的汉曼小屋等。
  在多切斯特东南一英里处的艾灵顿大道,便是哈代自己设计建造的住宅:马克斯门。这是一座维多尼亚风格的红砖建筑,左边是一片茂密的森林,有边是一个绿草如茵的花园,带有哈代小说的田园风味。哈代自1885年搬进这座住宅以后,一直住到去世为止。哈代在这里写作了《林地居民》、《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等重要作品,然后,他就成了马克斯门的著名诗人。我国著名诗人徐志摩,曾在这儿拜见过哈代。
  哈代一共发表十四部长篇小说,四个短篇小说集,八卷诗,两部诗剧。就哈代的整个小说创作来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的小说是抒发田园理想的颂歌,带有浪漫主义风格,主要有《绿荫下》、《远离尘嚣》等。第二个阶段的作品描写威塞克斯社会的悲剧,主要有《还乡》、《卡斯特桥市长》等。第三个阶段的作品描写威塞克斯破产农民的前途和命运,主要有《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等。哈代的小说以优秀的艺术形象记述了十九世纪英国南部农村宗法制社会毁灭的历史,表现了英国农村社会的历史变迁。因此,哈代在出版了最后一部小说《心爱的人》以后,就在主题上完成了描写英国农村社会盛衰历史的使命而不再创作小说,却以二十世纪诗人的崭新面孔出现在文坛上,用诗歌抒发情感,探索哲学,回顾历史。哈代在诗歌创作中也同样取得了瞩目成就。在作家晚年,哈代创作了两部诗体悲剧《列王》和《康沃尔皇后的悲剧》,从而把他的诗歌创作推到了顶峰,使他成为二十世纪英国最著名的诗人之一。

  二十世纪初,哈代成了英国当时最著名的作家,受到普遍的尊敬。1909年,他被聘请为多切斯特希腊拉丁文专修学校的学监。当年六月,他又出任英国作家协会主席。1912年,同他结婚38年的妻子爱玛病逝,哈代十分悲伤,写了一百多首诗悼念她。1914年,哈代同儿童文学作家佛洛伦斯·爱米丽·达格代尔结婚。哈代一生没有上过大学,但是在他晚年,英国最著名的牛津、剑桥、爱伯丁、圣安诸、布里斯托五所大学,纷纷授予哈代荣誉博士学位。他的许多作品被改编成戏剧和电影,影响遍及欧美。哈代是在田园生活的环境中孕育而成的小说家和诗人,他的创作和生活同多塞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多塞特这块恬静优美、古朴寂寥的乡村土地上,哈代培养了自己酷爱自然、心怀远古的思想气度。他把环境优美、古朴清幽的故乡看成自己的理想世界,极尽笔墨描绘家乡美景,沤歌风俗淳美、人情厚朴的农村社会,同时又对外部资本主义世界对他理想中的田园生活的破坏感到悲痛。哈代是多塞特人民的忠实儿子,多塞特赋予他作家的天才,并为他提供创作的土壤。多塞特因哈代而著名,哈代也因多塞特而不朽。
  (1996年,本文作者作为1996年度英国学术院KC Wong研究员和沃韦克大学英文系访问教授,再度赴英从事讲学和研究,并有幸访问了英国著名作家哈代的故乡。此文于1996年8月写于考文垂寓所,发表于《环球》杂志1996年第12期,曾被《中华读书报》转载。)
或许您还会喜欢:
哲理散文(外国卷)
作者:佚名
章节:195 人气:2
摘要:○威廉·赫兹里特随着年岁的增多,我们越来越深切地感到时间的宝贵。确实,世上任何别的东西,都没有时间重要。对待时间,我们也变得吝啬起来。我们企图阻挡时间老人的最后的蹒跚脚步,让他在墓穴的边缘多停留片刻。不息的生命长河怎么竟会干涸?我们百思不得其解。 [点击阅读]
大卫·科波菲尔
作者:佚名
章节:75 人气:2
摘要:大卫·科波菲尔尚未来到人间,父亲就已去世,他在母亲及女仆辟果提的照管下长大。不久,母亲改嫁,后父摩德斯通凶狠贪婪,他把大卫看作累赘,婚前就把大卫送到辟果提的哥哥家里。辟果提是个正直善良的渔民,住在雅茅斯海边一座用破船改成的小屋里,与收养的一对孤儿(他妹妹的女儿爱弥丽和他弟弟的儿子海穆)相依为命,大卫和他们一起过着清苦和睦的生活。 [点击阅读]
百年孤独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全书近30万字,内容庞杂,人物众多,情节曲折离奇,再加上神话故事、宗教典故、民间传说以及作家独创的从未来的角度来回忆过去的新颖倒叙手法等等,令人眼花缭乱。但阅毕全书,读者可以领悟,作家是要通过布恩地亚家族7代人充满神秘色*彩的坎坷经历来反映哥伦比亚乃至拉丁美洲的历史演变和社会现实,要求读者思考造成马贡多百年孤独的原因,从而去寻找摆脱命运捉弄的正确途径。 [点击阅读]
1Q84 BOOK1
作者:佚名
章节:35 人气:2
摘要:&nbs;A.今年年初,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凭借着《海边的卡夫卡》入选美国“2005年十大最佳图书”。而后,他又获得了有“诺贝尔文学奖前奏”之称的“弗朗茨·卡夫卡”奖。风头正健的村上春树,前不久在中国出版了新书《东京奇谭集》。 [点击阅读]
乞力马扎罗的雪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3
摘要:乞力马扎罗是一座海拔一万九千七百一十英尺的长年积雪的高山,据说它是非洲最高的一座山。西高峰叫马塞人①的“鄂阿奇—鄂阿伊”,即上帝的庙殿。在西高峰的近旁,有一具已经风干冻僵的豹子的尸体。豹子到这样高寒的地方来寻找什么,没有人作过解释。“奇怪的是它一点也不痛,”他说。“你知道,开始的时候它就是这样。”“真是这样吗?”“千真万确。可我感到非常抱歉,这股气味准叫你受不了啦。”“别这么说!请你别这么说。 [点击阅读]
幽巷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2
摘要:管家上菜的时候,梅菲尔德勋爵殷勤地俯向他右手的座邻朱丽娅·卡林顿夫人。作为完美的主人而知名,梅菲尔德勋爵力求做得和他的名誉相称。虽然没有结过婚,他还是一位有吸引力的男子。朱丽娅·卡林顿夫人四十来岁,高而且黑,态度活泼。她很瘦,但依然美丽。手和脚尤其精致。她的风度是急促不宁的,正像每个靠神经过日子的女人那样。坐在圆桌对面的是她的丈夫空军元帅乔治·卡林顿爵士。 [点击阅读]
德伯家的苔丝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2
摘要:五月下旬的一个傍晚,一位为编写新郡志而正在考察这一带居民谱系的牧师告诉约翰·德伯:他是该地古老的武士世家德伯氏的后裔。这一突如其来的消息,使这个贫穷的乡村小贩乐得手舞足蹈,他异想天开地要17岁的大女儿苔丝到附近一个有钱的德伯老太那里去认“本家”,幻想借此摆脱经济上的困境。 [点击阅读]
沉船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2
摘要:谁都不怀疑哈梅西是准能够通过法科考试的。执掌各大学的学术女神,一向都不断从她金色的莲座上,对他撒下无数的花瓣,赐给他各种奖章,并使他屡次获得奖学金。大家以为,考试完毕后,哈梅西一定要马上回家了,但他却似乎并不十分急于收拾他的行囊。他父亲曾写信给他,吩咐他立刻回去。他回信说,等到考试的结果一公布,他马上就动身。安那达先生的儿子卓健拉是哈梅西的同学,和他住在紧隔壁。 [点击阅读]
海伯利安
作者:佚名
章节:76 人气:2
摘要:序章乌黑发亮的太空飞船的了望台上,霸主领事端坐在施坦威钢琴前,弹奏着拉赫马尼诺夫的《升C小调前奏曲》,虽然钢琴已是一件古董,却保存得完好如初。此时,舱下沼泽中,巨大的绿色蜥蜴状生物蠕动着,咆哮着。北方正酝酿着一场雷暴。长满巨大裸子植物的森林在乌青的黑云下现出黑色影像,而层积云就像万米高塔直插入狂暴天穹。闪电在地平线上肆虐。 [点击阅读]
红龙
作者:佚名
章节:54 人气:2
摘要:1威尔·格雷厄姆让克劳福德坐在房子与海之间的野餐桌旁,然后递给他一杯冰茶。杰克·克劳福德看着这幢外表漂亮的老式房子。银白色的木料衬着明媚的阳光。“我真应该当你卸职的时候在玛若森就找到你,”杰克说,“你肯定不愿意在这儿谈这件事。”“这事我在哪儿都不愿意谈,杰克。既然你坚持要说,好,我们就来谈谈。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