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等待野蛮人 - 第四章(5)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四章(5)
  床板重重地压在我身上,我尽可能摊平身子,床板嘎吱嘎吱地动起来了。我在床下汗流如雨、窘迫加上恶心,几乎不能自已,终于忍不住呻吟出声:悠长的低沉的呻吟从我喉咙里冒出来融入了他们喘息声里。
  完事后,他们慢慢平息下来,翻腾扭动停止了,他们并排躺着渐渐睡着了,我全身僵硬,在床下睁大眼睛等待着夺门而出的机会。等到小鸡都开始打盹,这时候只有太阳还醒着。平顶楼板下的小屋热得几乎让人窒息,我一整天没有进食没有饮水了。
  我用脚抵着墙从床底下慢慢挪出身子,抖抖瑟瑟地坐起来。背上痛得要命,是老年人的痛。“对不起。”我悄声说。他们酣睡着,像两个孩子,一个男孩一个女孩,赤裸着身子,手挽着手,汗珠子往下流淌,他们的脸庞宁静而明朗。一阵羞愧的浪潮又即时涌来,她这美丽的胴体没有引起我的欲望却给了我一道棒喝:没有什么比一具松弛发臭的老迈躯体把这个身体抱在怀里更丑陋的景象了(她们怎么就没闻出来呢?)!我竟然曾把自己的身体压在这个像花一样妖娆柔嫩的孩子般的身体上——不仅对她,不是也曾有另一个吗?我本该呆在自己该呆的地方——身躯肥胖的胳肢窝发出辛辣气味的悍妇、阴道松弛的妓女,在那儿让自己去糜烂。我踮着脚尖一瘸一拐地下楼去,在阳光照耀下几乎睁不开眼睛。
  厨房门敞开着,一个老妪弯着腰蠕动着没牙的嘴巴,她站在那儿捧着一口铸铁锅在吃什么。我们的眼睛相遇了,她愣住了,勺子停在锅沿上,嘴巴咧开着。她认出了我。我举起手向她微笑——我很惊讶居然这么轻易就能微笑。勺子又舀动起来,嘴唇一抿一抿地嚼动着,她的眼睛移向别处,我穿了过去。
  北面带有栅栏的门关着。我登上城墙边的瞭望塔向远处望去,看见了日夜渴念的景色:贴着河流是一道绿色的开阔地带,此刻染上了一块块黑斑,色泽浅显的绿色沼泽地里新生的芦苇正在抽芽,湖面上闪着炫目的亮光。
  但事情有些不妥。我跑到外面能与这里隔绝多久?两个月还是十年?城墙下面那片麦苗这会儿按说应该有十八英寸高了,现在却没有,西面这一带灌溉不便,这些作物显出病恹恹的黄色。靠近湖边的近处是大片光秃秃的荒漠,挨着灌溉墙边是一抹灰色的分际线,那儿堆放着残黍败秸。
  我眼前的田野、阳光照耀的广场、空旷的街道,一切都演化出一派不曾见过的残败景象。这个城镇被遗弃了——还能有其他的猜测吗?——两天前的夜晚我听见的那种嘈杂声,不是归来而是出发,这就是原因!我的心里猛然一颤(是恐慌?还是庆幸?)可是我肯定又错了:我仔细俯视广场,看见两个男孩在桑树下面玩弹子,还有眼前的小客栈,这表明生活仍照常进行。

  在西北面的塔楼上,坐在高凳子上的卫兵百无聊赖地打量着远处的沙漠。我刚一挪身他就发现了,不由惊跳起来。
  “下去,”他用呆板的声音喝道,“你不能爬到这上面来。”我以前没见过他。我意识到自进了囚室以后我就再没见过要塞新来的士兵了。为什么只有新兵在这儿?
  “你难道不认识我吗?”我问。
  “下去。”
  “我会下去的,但我得先问你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你瞧,这儿没别人,除了你——所有的人好像都在睡觉或是出去了。我想问问:你是谁?我以前认识的人都到哪儿去了?这儿田野里发生过什么事儿了?好像被洗劫过一样,为什么会有洗劫?”我喋喋而言,他两眼眯起来了。“我很抱歉问你这么傻的问题,但我这些天发烧生病,一直躺在床上”——一套不合逻辑的说辞就这么脱口而出——“今儿是我能起床的第一天。这就是为什么要……”
  “你得留意别让中午的日头给晒坏了,老爹,”他说。他耳朵支棱在一顶对他来说过于肥大的帽子底下。“这种天气你最好别出门。”
  “是啊……我要点水喝你不介意吧?”他递过一只长颈瓶,我喝着瓶里温乎乎的水,提醒自己别暴露出过于饥渴的猴急相。“告诉我发生过什么事好吗?”
  “野蛮人。他们破坏了那边的堤坝,把田地给淹了。根本没照面。他们是晚上来的。第二天,这湖就换了一副模样了。”他在抽烟,向我递过来。我客气地拒绝了(“我在咳嗽,不能抽烟”),“农民可惨了,他们说庄稼全毁了,再种下一茬也来不及了。”
  “太糟了。看来今年冬天日子不好过,我们都得勒紧裤带了。”
  “是啊,我可一点也不羡慕你们这儿的人。野蛮人还会卷土重来,对不对?他们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把这儿的田地再淹上一回。”
  我们谈论着野蛮人和他们的背信弃义。他们从来不跟你明来明去,他说:他们的伎俩是潜随在你身后,猛一下用刀捅进你的背脊。“他们干吗不让我们安安稳稳地过日子?他们有自己的地盘,不是吗?”我把谈话转到了这里从前的生活,那时边境地区太太平平什么事也没有。他叫我“老爹”,那是老辈人对老人的尊称,他听我说话像是碰上了一个呆头呆脑的乡下老头,但在我看来,什么都比成天瞪着一片空白好。
  “请告诉我,”我说,“两天前的晚上我听到有骑马的声音,我想是不是大部队回来了。”
  “不,”他大笑起来,“那只是几个被送回来的人。他们被一辆大车送回来。那肯定就是你听到的动静了。他们喝了什么水就闹病了——那水很糟糕,我听说,所以这就把他们送回来了。”

  “我明白了!原来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呢。但你说大部队什么时候会回来呢?”
  “很快,过不了多久。那倒霉的水,你总不能靠它过日子吧?我还从没见过这般一点没人气的村镇。”
  我爬下塔楼。这场谈话使我对野蛮人产生了近乎敬畏之感。奇怪的是没有人警告他要留意一个衣衫褴褛的胖老头!要不就是他昨晚匆匆上岗没来得及对他交代?谁能料想我居然一副大摇大摆满不在乎的样子!下午了。我身后的影子像是拖着一摊墨渍。我可能是这四堵围墙中的院子里惟一还在活动着的生物。我真是太兴奋了,兴奋得要唱出来。这会儿连背上的酸痛似乎也不来找我麻烦了。
  我推开边上的小门走出去。我的朋友在上面朝我望下来。我向他挥手,他也向我挥手。“你得戴上帽子!”我拍拍自己的光脑门,耸耸肩,笑笑。太阳直射下来。
  春小麦真的是完了。温暖的赭色泥土在我脚趾间叽咕作响。积水的泥洼随处可见。许多幼苗给冲出了地面。叶子焦黄。愈靠近湖的地方情况愈糟。没有一样东西还直立在那儿,农民已把枯烂的作物堆起来准备烧掉。田野远处还有少许几英寸高的禾苗非常显眼地生长着,别是一番景象。也许这些孑遗之物是有意给留下的吧。
  田野景致也毁了。绵延两英里的土圩是抵御夏季湖水泛滥的一道防线,总算堵上了决口,但田间那些纵横交错的沟渠组成的灌溉系统几乎都被冲垮了。南面靠近湖边的堤岸和水车幸好没遭破坏,但通常所见的马匹牵拽水轮的作业景象也已荡然无存。我知道接下来农民得有几个星期的辛苦活儿。可是他们的劳作随时都有可能让几个扛着铁锨的人给毁掉!看我们赢得了什么胜利吧。军事教科书上那些套路有什么用?围剿和袭击敌人的心脏的同时,我们却在自己家门口让人捅上一刀。
  我顺着西墙后面那条老路走去,走下去就无路可走了,眼前就是沙土覆盖的废墟。我不知道孩子们是否还被允许到这里来玩,他们的父母是不是用野蛮人潜伏在那儿洞穴里的故事把他们关在家里了?我朝上瞥一眼塔楼上那哥们,他不在,大概睡觉去了。
  我们去年的挖掘作业这会儿全被流沙埋葬了,只有几根角柱还立在那儿能让人想到这里也曾一度有人居住。我给自己清理出一个洞穴坐下来歇口气。几乎不可能有谁会找到这里来。我靠着那根古老的雕刻着花纹的柱子,那上面镂出的弯弯的鱼纹和波纹在风吹日晒下早已褪色变了模样,最后又裹着冰霜封冻在地底下,直到许多许多年以后的和平岁月,镇上的孩子们在他们嬉戏的乐土上发现了被风发掘出来的这副桁架,上面缠着沙漠居民古老而难以辨认的布帛。

  我被冻醒了。巨大的落日通红通红地卧在西边地平线上。风大起来了,飞扬的沙子已经在我身边堆积起来。我所有的意识只有一个渴字。我如同儿戏般的计划就是在这里和幽魂野鬼一起度过一个晚上,等待着熟悉的城墙和树梢从黑夜转向黎明时一点一点显现出来,可是冻得瑟瑟发抖,我真受不了。除了饥饿,城墙外面什么也没有。从一个洞到另一个洞,像老鼠似的仓促逃命,这样下去我甚至没有资格做一个无辜者了。我为什么要为他们充当一个敌人的角色呢?如果他们要给我放血,至少也要让他们内心有愧。先前那种阴沉恐惧已经没那么可怕了。如果我能找回自己嚣张的劲头的话,也许这次出逃并不是一场徒劳无益的折腾,虽说多少要打些折扣。
  我哗啦啦地摇晃着军营大院的门。“难道你没看出是谁在这里吗?我刚去外面逛了一趟,现在让我进去!”
  有个家伙一阵风地跑了过来:昏暗的光线下,我和他透过栅条对视着:这就是那个看守我的卫兵。“给我放安静点!”他从牙齿缝里迸出声说,用力拉开门闩。他身后一阵嘁嘁嚓嚓的声音,一些人向这边聚拢来。
  他掐着我的手腕把我拖过院子。“这是谁?”有人惊呼。我差点要回答这问话,想要掏出钥匙挥舞一番,忽然又想这行为可能有点鲁莽。于是便等在囚室门口让守卫开门把我推进去,一进来我即关上门。黑暗中他的声音透着一副忐忑不安的怒气:“听着,你要是跟任何人说起这回的事儿我就会叫你吃不了兜着走!明白吗?我会叫你付出代价的!你什么也不准说!要是有人问起昨晚的事儿,就说我让你出去走走,去锻炼身体,不准多嘴。明白吗?”
  我掰开他的手指抽出身子。“你得明白我可以轻而易举地跑出去到野蛮人那里找到庇护,”我悄悄地说,“你知道我为什么回来吗?就因为可怜你是个普通士兵,你不过执行命令罢了。好好想想吧。”他又抓住我的手腕,我又一次挣开。“好好想想我为什么要回来,如果我不回来你会有什么结果。你可没法得到那些蓝制服的同情和谅解,我肯定你明白这一点。想想我要是再跑掉你会怎么样。”现在轮到我抓住他的手了。“可你先别烦恼,我不会说出去的:去随便编一个你喜欢的故事吧,我都会附和你说的。我知道你怕什么。”一时僵在那儿,沉默着。“你明白我最需要的是什么吗?”我说,“我要吃的喝的。我真是饿了,一整天都没吃东西。”
  于是一切照旧。荒谬透顶的监禁一如既往。我仰面躺卧看着头上的一方光线日复一日慢慢变得炽烈又变得黯淡。聆听远处瓦匠砌砖的声音,铁匠打铁的声音传过墙来。我吃、喝,和其他人一样——等待。
或许您还会喜欢:
紧急传染
作者:佚名
章节:38 人气:2
摘要:1991年6月12日,这是暮春的一个近似完美的日子。天已破晓,阳光触摸着北美大陆的东海岸。美国大部、加拿大和墨西哥都在期待着阳光明媚的蓝天、只是气象雷达显示雷暴云团即将来临,估计会从平原伸向田纳西河谷。已经有预报,从白令海峡移动过来的阵雨云可能覆盖阿拉斯加的西沃德半岛。这个6月12日几乎在各个方面都与以往的6月12日没什么两样,只有一个奇怪的迹象除外。 [点击阅读]
紫阳花日记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这可是一个完全偶然的机会发现的。实在是太偶然了。与其说是一般的偶然,更应该说不是单纯的偶然,而是好几个偶然的因素,巧上加巧碰在一起,就促成了这么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要说是促成,还不如说是完全没有想到的事情突然出现更准确。那天,川岛省吾也不知道怎么的,竟然会神使鬼差地躺在自己太太的床上休息。通常省吾都不在夫妻俩的主卧房睡觉,他在自己的书房安了一张床,平时基本上都在这张床上休息。 [点击阅读]
莫泊桑短篇小说集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一我有十五年不到韦尔洛臬去了。今年秋末,为了到我的老友塞华尔的围场里打猎,我才重新去了一遭。那时候,他已经派人在韦尔洛臬重新盖好了他那座被普鲁士人破坏的古堡。我非常心爱那个地方,世上真有许多美妙的角落,教人看见就得到一种悦目的快感,使我们不由得想亲身领略一下它的美。 [点击阅读]
闪灵
作者:佚名
章节:38 人气:2
摘要:记不得哪位哲人曾经这样说过:对艺术而言,人类的两种基本欲望只需极小的代价便可以挑动起来,那就是恐惧与性欲。对后者,非本文所涉及的话题,姑且略去。但是把恐惧带进我们的生活,却真的不难。最简单的方法:你可以躲在暗处,出奇不意地向某个路过此地的人大吼一声,你的目的就能达到。当然,前提是他不知道你要玩这个游戏。换句话说,就是对他要保证两个字——悬念。 [点击阅读]
青春咖啡馆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2
摘要:那家咖啡馆有两道门,她总是从最窄的那扇门进出,那扇门人称黑暗之门。咖啡厅很小,她总是在小厅最里端的同一张桌子旁落座。初来乍到的那段时光,她从不跟任何人搭讪,日子一长,她认识了孔岱咖啡馆里的那些常客,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跟我们年纪相仿,我的意思是说,我们都在十九到二十五岁之间。有时候,她会坐到他们中间去,但大部分时间里,她还是喜欢坐她自己的那个专座,也就是说坐最里端的那个位子。她来咖啡馆的时间也不固定。 [点击阅读]
饥饿游戏1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我睡醒的时候,床的另外半边冷冰冰的。我伸出手想试探一下波丽姆留在被子里的余温,结果只摸到了粗糙的帆布被单,她准是又做了噩梦,爬到妈妈被窝里去了。嗯,准没错。今天是收获节。我用胳膊支起身子,屋子里挺亮,正好看得见他们。小妹妹波丽姆侧身躺着,偎在妈妈怀里,她们的脸紧挨在一块儿。睡着的时候,妈妈看上去要年轻些,脸上尽管还是一样疲倦,可已经不那么憔悴了。 [点击阅读]
4号解剖室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2
摘要:外面一片漆黑,我恍恍忽忽地不知自己昏迷了多长时间。慢慢地我听到一阵微弱而富有节奏的声音,这是只有轮子才能发出的嘎吱嘎吱声。丧失意识的人在黑暗中是听不到这么细微的声响的。因此我判断自己已经恢复了知觉,而且我从头到脚都能感受到外界的存在。我还闻到了一种气味——不是橡胶就是塑料薄膜。 [点击阅读]
万物有灵且美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作者简介JamesHerriot吉米•哈利(1916—1995)(原名JamesAlfredWight)苏格兰人。一个多才多艺的兽医,也是个善于说故事的高手,被英国媒体誉为“其写作天赋足以让很多职业作家羞愧”。平实而不失风趣的文风和朴素的博爱主义打动了千千万万英美读者,并启发了后世的兽医文学。 [点击阅读]
东方快车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第一章一位重要的旅客叙利亚。一个冬天的早晨,五点钟。阿勒颇城的月台旁,停着一列火车,这列车在铁路指南上,堂而皇之地称为陶鲁斯快车。它由一节炊事车、一节义餐车、一节卧铺车厢和两节普通客车组成。在卧铺车厢门口的踏脚板旁,站着一个年轻的法国陆军中尉,他身着耀眼的军装,正和一个小个子谈话。这小个子连头带耳都用围巾里着,除了一个鼻尖通红的鼻子和两个往上翘的胡子尖外,什么也看不见。 [点击阅读]
人类群星闪耀时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作品简介StefanZweig斯蒂芬·茨威格茨威格于1881年出生在奥地利维也纳一个富裕的犹太工厂主家庭,青年时代曾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获得博士学位。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起,茨威格便“以德语创作赢得了不让于英、法语作品的广泛声誉”。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