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丁庄梦 - 第四章 第一节 5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玲玲问:"你死了会和我埋在一块吗?"
  我叔说:"巴不得能和你埋在一块儿。"
  玲玲说:"小明对我说,说他死了都不会和我埋一块。"
  我叔说:"我巴不得和你埋到一块儿。"
  说着叔就往玲玲身边动了动。
  叔就把玲玲试着抱住了。先抓了她的手,后来把她抱住了。像抱一个找了半辈子家的羊羔儿,紧紧地抱,怕她反悔跑了样。她也由他抱,往他怀里轻轻地偎。夜已经快要深透了。深透了天便要明亮,就要到了第二天。平原上这个时候的静,能听到夜气的流动声。背荫地上积的雪,这个时候要往死里冻。雪冻声,像无数无数的冰粒在天空走动着,微细细地撞到楼墙上,跌下来落到我叔和玲玲的身子上,和周围的地面上,哗哗哩哩响。
  他们就那么偎着坐一会,没说话就都从地上起来了。
  没说话,就往灶房边上的一间屋里走去了。
  灶房边上有一间屋,仓库屋,放了热病病人的粮食和杂物。他们没说话,就往那间屋里走去了。
  那屋里暖。到了那里他们就暖了。
  人暖着,抓住活着的意味了。
  日光的明亮把丁庄晒暖了。
  四面八方的花都在一夜之间轰轰隆隆开起来。庄街上,院落里,庄子头的田地里,还有再远的黄河古道上,菊花、梅花、牡丹、芍药、玫瑰,还有野生的迎春花,兰草花,平常都开在有山有崖坡地上的车轮草、蒲公英,狗尾巴、清翠子,红的、黄的、紫的、粉的和白的,还有那些半紫半红、半红半绿、半绿半蓝,半蓝带青的说不出名的花,大的如碗,小的似扣,一大片轰轰隆隆开起来,连各家各户的猪圈墙上、鸡窝棚上和牛圈的槽边都盛开着各色各样的花。有一股刺鼻的花香在那庄里疯狂地流,像一股发香的洪水在丁庄泛滥着。我爷不知道这千草百花为啥会在一夜之间开起来,他疑惑地沿着庄街从东向西走,看见各家的主人们,大人和孩娃,脸上全都挂着笑,忙得在那开着百花的庄街上走来走去着,你挑着两个用衣服盖了的蓝,他扛着一个扎了口的袋,连几岁的男娃、女娃手里都抱着沉甸甸的一包皮啥东西。问他们干啥儿,忙啥儿,他们谁也不说话,只是慌忙忙地往家走,又慌慌忙忙从家里走出来,脚下说走其实是和跑着没二样。

  爷就跟着他们从那一片盛开的花街中间走过去,到庄西口上才看见庄子外的田地都铺天盖地、络绎不绝地盛开成了花海了。从庄头望过去,一马平川的花海在风中起伏着,汪洋的绚丽把天空染成了粉红、淡黄色,而那些忙着的庄人们,三三或五五,都在自家的田地里,男人们举着镢头拿着锄,在那花棵的下边刨着或挖着,像入冬前在地里刨着红薯样。刨着花生样。我爷站在庄口上,看见很少说话的李三仁,这时候也和人们一块忙将起来了,脸上挂着笑,额门上流着汗,厥着屁股在他家田里一锨一锨地翻着和刨着,不停地把挖出来的花棵弯腰抖一抖,又把那花棵扔到一边去,再忙着去挖下一棵儿花。待挖到十几棵、二十几棵时,就又忙着蹲下来和他媳妇、儿女们一块把抖掉的东西朝着蓝里捡。捡完了,又用床单把那蓝子盖起来,就挑着那两个沉甸甸的蓝子往家走,一走一趔趄,似乎会立马倒下去,可他却硬撑着身子不让自己倒下去。
  李三仁是丁庄的老村长。他比我爷小几岁,当过兵,当兵当在南方的天堂杭州城,在那座用铁丝网围起来的军营里,入了党,立了功,部队要给他提干时,他脑子一昏觉悟升上来,便咬破手指给上边写了一封信。血的决心书。说自己一定要回到家乡去,要把家乡变成小江南。
  就从部队回来了。
  当了庄干部。
  当了几十年的庄干部,没日没夜地领着庄人们积肥、种地、浇水和收割。上边让翻地了就翻地,让种棉花了踏了麦苗也要种棉花,可过了几十年,几十年像日出日落一样过去了,庄里却和几十年前还是一模样,除了人口多了外,瓦房没多出一间来。机器没多出一架来。电磨没多出一台来。手扶式的拖拉机,也没多出一个来。比起柳庄、黄水、李二庄,还是一个穷。丁庄还是柴瘦苗枯的穷,最后就有人把口水吐在他脸上,说:"李三仁,你还有脸当这干部呀。"

  说:"李三仁,你当了几十年村长和支书,我家几十年过年没吃上一顿包皮饺子。"
  到未了,卖血时候他就被撤了。
  到末了,他就变得很少说话了。
  到末了,他的脸上就总是挂着如同被人用鞋底打了的灰。
  到末了,上边看我爹是血头,脑子活,要他当村长。要他自己少采血,带领丁庄多办几个血站、多出几个血头儿。爹就想了想,想血头多了自家采血就少了,也就没有当村长。庄里也就没有村长了。也就再也没有村长了。到今天也没有村长了。没有村长又都被号召起来去卖血,李三仁坚决不去卖。死也不去卖。他说我当村长半辈子,不是为了让百姓去卖血。可待许多家卖血卖出青堂瓦舍的楼屋时,他的媳妇便在街上当众骂他说:"李三仁,你连血都不敢卖,你还算个男人吗?亏你还当过几十年庄干部,怪不得这几十年丁庄穷得媳妇姑娘们来潮了纸都买不起,原来都是因为你这村长呀。都是因为你和骟了的男人样,连一瓶血都不敢卖。连半瓶血都不敢卖。连一滴血都不敢卖。血都不敢卖,你说你还算个男人吗?"
  那时候,李三仁就蹲在门口吃着饭,让他媳妇破口地骂。听他媳妇大破口地骂。
  骂到最后时,他啥话也没说,把碗推在门口地面上,悄没言声就走了。以为他是懒得听媳妇的辱骂走了呢,可到他媳妇回家洗了锅碗准备喂猪时,他却拿着一百块钱回来了。衣服的一个袖子穿在胳膊上,一个袖子披在肩膀上,把穿着衣袖的胳膊伸过来,用手捏在没穿衣袖的胳膊弯儿上,脸上有些微一些白,挂着半是苍白半是心慌的汗,回来把那钱放在灶房的锅台角儿上,看着他媳妇,含泪说了一句话:

  "喂——娃他娘,我也开始卖血啦。"
  他媳妇就停着洗锅洗碗的手,望着他那有些苍白的脸,笑着说:
  "这下就好了,你像个男人啦。"
  "这下就好了,你像个男人啦。"
  又问他:"你想不想喝点白糖水?"
  含着眼泪说:"不喝水。我革命半辈子,我也开始卖血啦。"
  就开始卖血了。先是一个月卖一次,后来就二十天卖一次,再后来,就十天卖一次。再后来,不卖血反而觉得血管胀,像那血管似乎要憋开,似乎里边的血多得不抽出来就会从血管里边冒出来。
  那时候,卖血的人虽多,做血头的人也多,很多血头都拿着采血的器械上门到卖血人的家里去。到你家里收购血,就像上门收购废铜烂铁破鞋样。你在家里不用动,过一会就能听见"采血喽——谁卖血?"的吆喝声,像头发换针、收破烂卖菜的吆喝声。
  你在田里锄着地,翻着地,血头会站在田头上唤:"喂——卖血吗?"
  田里的人大声说:
  "你走吧,我刚刚才卖过――"
  他不走,又说到:
  "你种这小麦真好哇,青苗都旺成了黑颜色。"
  田里的人他就高兴了:
  "你知道我施了多少化肥吗?"
  采血的人就在田头蹲下来,羡慕地看着、摸着那麦苗:
  "不知道你施了多少肥——可我知道你买化肥的钱肯定是卖血卖的钱。"
或许您还会喜欢:
沉从文《边城》
作者:沉从文
章节:25 人气:3
摘要:内容简介在川湘交界的茶峒附近,小溪白塔旁边,住着一户人家。独门独院里,只有爷爷老船夫和孙女翠翠两个人,还有一只颇通人性*的黄狗。这一老一小便在渡船上悠然度日。茶峒城里有个船总叫顺顺,他是个洒脱大方,喜欢交朋结友,且慷慨助人的人。他有两个儿子,老大叫天保,像他一样豪放豁达,不拘俗套小节。老二的气质则有些像他的母亲,不爱说话,秀拔出群,叫傩送。小城里的人提起他们三人的名字,没有不竖大拇指的。 [点击阅读]
良心作证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3
摘要:这是一部美丽而又令人激动,乃至荡气回肠的小说,或者说,它是一部完全来自生活与时代的撼人写真。作家以其大手笔抒写了社会转型时期,关于人性和感情的裂变……在市委家属楼三层的一个大厅里,正进行着一场热闹的婚礼。阵阵喧闹声不时地从窗户里传出来,像一朵朵绚烂的焰火在空气里炸开。很多马路上的行人忍不住驻足倾听观望。大厅里面,周建设眼角眉梢挂着掩饰不住的喜悦,不停地应付着前来道喜的各色宾客。 [点击阅读]
王小波《黄金时代》
作者:王小波
章节:18 人气:3
摘要:我二十一岁时,正在云南插队。陈清扬当时二十六岁,就在我插队的地方当医生。我在山下十四队,她在山上十五队。有一天她从山上下来,和我讨论她不是破鞋的问题。那时我还不大认识她,只能说有一点知道。她要讨论的事是这祥的:虽然所有的人都说她是一个破鞋,但她以为自己不是的。因为破鞋偷汉,而她没有愉过汉。虽然她丈夫已经住了一年监狱,但她没有偷过汉。在此之前也未偷过汉。所以她简直不明白,人们为什么要说她是破鞋。 [点击阅读]
阎连科短篇小说集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4
摘要:雨过天晴,昨天的雨水把青砖山墙洗得水汪汪的绿,连一星尘土也没有。中年男人距山墙一米远近急速下跌着,像一块巨石从沟崖朝着沟底落。他闻到了山墙上的清新浓烈扑鼻,还带着新砖出窑后的热暖味。一春三月天气很暖和,日头饼馍样烤在天上。五婶寒了一冬,见日光挤进屋里一丝,便恨不得把一个日头揽在怀里。他爹,五婶说,让我出去晒个暖儿吧。五叔说你好好睡着吧,满天下数你难侍候!五婶喉咙塞一下,就盯着房上的椽子看。 [点击阅读]
中国现代散文
作者:佚名
章节:294 人气:2
摘要:熟悉上海掌故的人,大概都知道城隍庙是中国的城隍,外国的资本。城隍庙是外国人拿出钱来建筑,而让中国人去烧香敬佛。到那里去的人,每天总是很多很多,目的也各自不同。有的带了子女,买了香烛,到菩萨面前求财乞福。有的却因为那里是一个百货杂陈,价钱特别公道的地方,去买便宜货。还有的,可说是闲得无聊,跑去散散心,喝喝茶,抽抽烟,吃吃瓜子。 [点击阅读]
国史大纲
作者:佚名
章节:73 人气:2
摘要:钱穆着商务印书馆修订本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否则最多只算一有知识的人,不能算一有知识的国民。)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否则只算知道了一些外国史,不得云对本国史有知识。 [点击阅读]
北京北京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一九九四年北京的一个夏夜,我说:“我要做个小说家,我欠老天十本长篇小说,长生不老的长篇小说,佛祖说见佛杀佛见祖日祖,我在小说里胡说八道,无法无天。我要娶个最心坎的姑娘,她奶大腰窄嘴小,她喜欢我拉着她的手,听我胡说八道,无法无天。我定了我要做的,我定了我要睡的,我就是一个中年人了,我就是国家的栋梁了。 [点击阅读]
美学散步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李泽厚八十二岁高龄的宗白华老先生的美学结集由我来作序,实在是惶恐之至:藐予小子,何敢赞一言!我在北京大学读书的时候,朱光潜、宗白华两位美学名家就都在学校里。但当时学校没有美学课,解放初年的社会政治气氛似乎还不可能把美学这样的学科提上日程。我记得当时连中国哲学史的课也没上过,教师们都在思想改造运动之后学习马列和俄文……。所以,我虽然早对美学有兴趣,却在学校里始终没有见过朱、宗二位。 [点击阅读]
倾城之恋
作者:张爱玲
章节:9 人气:3
摘要:娄家姊妹俩,一个叫二乔,一个叫四美,到祥云时装公司去试衣服。后天他们大哥结婚,就是她们俩做傧相。二乔问伙计:“新娘子来了没有?”伙计答道:“来了,在里面小房间里。”四美拉着二乔道:“二姊你看挂在那边的那块黄的,斜条的。”二乔道:“黄的你已经有一件了。”四美笑道:“还不趁着这个机会多做两件,这两天爸爸总不好意思跟人发脾气。”两人走过去把那件衣料搓搓捏捏,问了价钱,又问可掉色。 [点击阅读]
日光流年
作者:佚名
章节:60 人气:2
摘要:嘭的一声,司马蓝要死了。司马蓝是村长,高寿到三十九岁,死亡哐当一下像瓦片样落到他头上,他就知道死是如期而至了。他将离开这鲜活生动的人世了。在耙耧山脉的深皱里,死亡自古至今偏爱着三姓村?,有人出门三日,回来可能就发现另一个人悄无声息地谢世了。出门半月或者一个月,倘若偶然一次没人死去,便会惊痴半晌,抬头望望西天,看日头是否从那儿出来了,是否成了蓝色或者绛紫色。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