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底牌 - 第二十七章目击者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白罗突然大笑,实在忍不住。他的脑袋向后仰,高亢的法国笑声传遍满屋子。他揉揉眼睛说:"对不起,夫人,我实在忍不住。我们在这边争辩和推理!我们问案!我们探究心理学--没想到这个案件始终有位目击者。请你说给我听吧。"
  "当时已经很晚了,安妮·梅瑞迪斯当梦家。她起身看合伙人的牌,然后在屋里逛来逛去。那次的牌不太有趣--结论很明显。我用不着专心打牌。打到最后三圈,我抬眼看看壁炉。安妮·梅瑞迪斯正弯身对着夏塔纳先生。我望过去的时候,她站直起来--手放在他的胸口--这个姿态叫我吃惊。她站直的时候,我看见她的表情,她迅速在我们这边瞥了一眼,脸上含着不安和恐惧。当然啦,当时我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我只是想不通小姑娘究竟在干什么。后来--我明白了。"
  白罗点点头。"可是她不晓得你知情。她不知道你看到她了?"
  洛瑞玛太太说:"可怜的孩子。年轻、惊惧--在世上还有好长的日子要过。我保密不说,你觉得奇怪吗?"
  "不,不,我不觉得奇怪。"

  "何况我自知--我自己--"她耸耸肩。"我当然没有资格指控她。一切要由警方去办。" "不错,可是今天你更进一步(替她顶罪)。"
  洛瑞玛太太阴森森说:"我向来不是软心肠、富于同情心的女子。但是,人年纪老了大概会慢慢有这些特质吧。告诉你,我不常被同情心驱使。"
  "夫人,同情心不见得是安全的向导。安妮小姐年轻、脆弱,看来胆怯、惊慌--噢,是的,她似乎很值得同情。但是我没有同感。夫人,要不要我告诉你安妮·梅瑞迪斯小姐为什么杀夏塔纳先生?是因为他值得她以前当过侍伴,女主人发现她偷窃,她就害死了她。"
  洛瑞玛太太显得有点震惊。
  "真的吗,白罗先生?"
  "我可以确定。人人都说她柔顺--温婉。呸!夫人,小安妮·梅瑞迪斯是危险人物!为了自己的安全和舒适,她会奸诈地、狂野地攻击别人。安妮小姐不会只犯两个案子就罢休的。她会愈来愈自信。"
  洛瑞玛太太厉声说:"白罗先生,你说的话真恐怖。恐怖极了!"
  白罗站起来。"夫人,我现在告辞了。想一想我说的话。"

  洛瑞玛太太似乎拿不定主意。她尽量装出原有的本色说:"白罗先生,我如果有心,可以全盘否定今天的谈话。记住,你找不到证人。我刚才说那天晚上看见的情形--噢,只有我们俩知道。"
  白罗正色说:"夫人,未经你同意,我不会采取行动的。放心,我自有办法。现在我知道该如何打算了--"
  他拉起她的手,举在唇边。
  "夫人,请容我告诉你,你是了不起的女人。谨致最高的敬意和崇拜。是的,千里挑一的女人。咦,你甚至没做一千个女人中有九百九十九位忍不住会做的事情。"
  "什么事?"
  "你没说你为什么害死你丈夫--没说那件事其实完全正当!"
  洛瑞玛太太打起精神。
  她僵僵地说:"白罗先生,我行事的理由不关别人的事。"
  白罗说:"了不起!"说着再度将她的手举到唇边,然后踏出门外。
  屋外很冷,他朝上下两方找计程车,可是一辆车都看不见。他慢慢朝国王路方向走,一面走一面动脑筋,不时点头,也摇过一次头。

  他回头望。有人正走上洛瑞玛太太家的台阶,身材很象安妮·梅瑞迪斯。他迟疑片刻,不知道该不该掉回头,但他最后还是往前走。
  他回到家,发现巴特探长已离去,未留任何口信。他打电话给探长。巴特的声音由那头传来:"喂,有没有收获?"
  "朋友,我相信有。我们得追踪梅瑞迪斯姑娘--而且要快。"
  "我正在追踪她--为什么要快呢?"
  "朋友,她可能是危险人物。"
  巴特沉默一两分钟,然后说:"我知道你的意思。不过没有人可派哩--噢,好吧,我们不能冒险。事实上,我已经写信给她了,写一封公文说明天要去看她。我想让她惊慌惊慌也好。" "至少有此可能。我能不能陪你去?"
  "当然。白罗先生,跟你同行很荣幸。"
  白罗挂上听筒,脸上一副沉思的表情。
  他心绪不宁,在火炉前面坐了好久,自顾皱眉头。最后他将满怀的疑虑推开,上床睡觉。 "我们明天再看吧,"他喃喃自语。
  可是次晨发生的事他完全料想不到。
或许您还会喜欢:
基督山伯爵
作者:佚名
章节:130 人气:2
摘要:大仲马(1802-1870),法国十九世纪积极浪漫主义作家,杰出的通俗小说家。其祖父是侯爵德·拉·巴那特里,与黑奴结合生下其父,名亚历山大,受洗时用母姓仲马。大仲马三岁时父亲病故,二十岁只身闯荡巴黎,曾当过公爵的书记员、国民自卫军指挥官。拿破仑三世发动政变,他因为拥护共和而流亡。大仲马终生信守共和政见,一贯反对君主专政,憎恨复辟王朝,不满七月王朝,反对第二帝国。 [点击阅读]
手机
作者:佚名
章节:35 人气:2
摘要:“脉冲”事件发生于十月一日下午东部标准时间三点零三分。这个名称显然不当,但在事情发生后的十小时内,大多数能够指出这个错误的科学家们要么死亡要么疯癫。无论如何,名称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影响。那天下午三点,一位籍籍无名的年轻人正意气风发地在波士顿的波伊斯顿大街上往东走。他名叫克雷顿·里德尔,脸上一副心满意足的样子,步伐也特别矫健。他左手提着一个艺术家的画夹,关上再拉上拉链就成了一个旅行箱。 [点击阅读]
气球上的五星期
作者:佚名
章节:44 人气:2
摘要:气球上的五星期--第一章第一章演讲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介绍弗格森-弗格森博士——“Excelsior”——博士的风貌——彻头彻尾的宿命论者——“旅行者俱乐部”的晚宴——不失时机的频频祝酒1862年1月14日,滑铁卢广场13号,轮敦皇家地理学会的一次会议上,听众如云。学会主席弗朗西斯-M××爵士在向他可敬的同行们作一场重要的学术报告。他的话常常被阵阵掌声打断。 [点击阅读]
福尔赛世家三部曲3:出租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这两个仇人种下的灾难的祸根使一对舛运的情人结束掉生命。——《罗米欧与朱丽叶》第一章邂逅一九二○年五月十二号的下午,索米斯从自己住的武士桥旅馆里出来,打算上考克街附近一家画店看一批画展,顺便看看未来派的“未来”。他没有坐车。自从大战以来,只要有办法可想,他从来不坐马车。 [点击阅读]
荒岛夺命案
作者:佚名
章节:39 人气:2
摘要:一部优秀的通俗小说不仅应明白晓畅,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和群众生活,而且应该成为社会文化的窗口,使读者可以从中管窥一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历史、法律等方方面面的情况。美国小说家内尔森-德米勒于一九九七年写出的《荒岛夺命案》正是这样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作者以其超凡的叙事才能,将金钱、法律、谋杀、爱情、正义与邪恶的斗争等融为一炉,演释出一部情节曲折、扣人心弦而又发人深思的侦探小说。 [点击阅读]
雪莱诗集
作者:佚名
章节:50 人气:2
摘要:孤独者1在芸芸众生的人海里,你敢否与世隔绝,独善其身?任周围的人们闹腾,你却漠不关心;冷落,估计,像一朵花在荒凉的沙漠里,不愿向着微风吐馨?2即使一个巴利阿人在印度丛林中,孤单、瘦削、受尽同胞的厌恶,他的命运之杯虽苦,犹胜似一个不懂得爱的可怜虫:背着致命的负荷,贻害无穷,那永远摆脱不了的担负。 [点击阅读]
静静的顿河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2
摘要:评论重读《静静的顿河》,那些久违了的又陌生又熟悉的人物,以及他们痛苦的思想和命运,又一次激起了我内心的热情。顿河这条伟大的河流所哺育的哥萨克民族通过战争,在痛苦和流血之后最终走向了社会主义。肖洛霍夫把拥护苏维埃、迈向社会主义称为伟大的人类真理,并把它作为作品的主题之一。肖洛霍夫对顿河无比热爱,书中经常出现作者对顿河发自内心的充满激*情的赞颂。顿河草原上散发出的青草和泥土的浓烈味道,让读者过目不忘。 [点击阅读]
堂吉诃德
作者:佚名
章节:134 人气:2
摘要:【一】乍看似乎荒诞不经.实则隐含作者对西班牙现实深刻的理解.作者采用讽刺夸张的艺术手法.把现实与幻想结合起来.表达他对时代的见解.现实主义的描写在中占主导地位.在环境描写方面.与旧骑士小说的装饰性*风景描写截然不同.作者以史诗般的宏伟规模.以农村为主要舞台.出场以平民为主.人数近700多人.在这广阔的社会背景中.绘出一幅幅各具特色*又互相联系的社会画面.作者塑造人物的方法也是虚实结合的. [点击阅读]
学生街杀人
作者:佚名
章节:48 人气:2
摘要:从收音机里缓缓流淌出的路唐纳森的演奏,作为此时在场两人心情的BGM明显有些不合适。光平盘腿坐在原地,伸手关掉了收音机。六榻榻米大小的房间立刻被沉默所支配。广美的表情比平时更严肃,她把日本茶倒进两个茶碗里,然后把较大的一个茶碗放到了光平面前。这个茶碗是附近一个寿司店开张的时,抽奖获得的奖品。 [点击阅读]
安迪密恩
作者:佚名
章节:60 人气:2
摘要:01你不应读此。如果你读这本书,只是想知道和弥赛亚[1](我们的弥赛亚)做爱是什么感觉,那你就不该继续读下去,因为你只是个窥婬狂而已。如果你读这本书,只因你是诗人那部《诗篇》的忠实爱好者,对海伯利安朝圣者的余生之事十分着迷且好奇,那你将会大失所望。我不知道他们大多数人发生了什么事。他们生活并死去,那是在我出生前三个世纪的事情了。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