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地狱 - 第41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地中海明媚的阳光洒在"门达西乌姆号"的甲板上,随着亚得里亚海起伏不断的浪涌波荡。教务长感觉身心俱疲,他喝光了第二杯苏格兰威士忌,盯着办公室窗外,一脸茫然。
  佛罗伦萨传来的消息不妙。
  或许是酒精的作用,毕竟很长时间以来他滴酒不沾,他有一种奇怪的迷失方向、软弱无力的感觉……仿佛他的游艇失去了动力,只能漫无目的地随波逐流。
  这种感觉对教务长来说十分陌生。在他的世界里,永远存在一只值得信赖的罗盘--工作法则--无论何时,它都能指引教务长前行的方向。工作法则让他能够毫不迟疑地做出艰难的决定。
  按照工作法则,瓦任莎必须被撤销,教务长在采取这一行动时,没有丝毫犹豫。等眼前的危机一过去,我就处理她。
  按照工作法则,教务长必须对所有委托人的情况知道得越少越好。很久以前,他就宣布,"财团"没有道德上的责任去评估它的客户。
  提供服务。
  信任客户。
  不问问题。
  和大多数公司的掌舵人一样,只要假定所提供的服务能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实施,教务长就会简单地照做。毕竟,沃尔沃集团没有责任和义务去保证足球妈妈们不在中小学校附近超速行驶;戴尔公司也无需为那些使用他们的电脑侵入银行账户的黑客行为承担责任。
  现在,所有情况浮出水面,教务长在心底暗骂那个曾经可靠的中间人,就是这位中间人将这名委托人引荐到财团来的。
  "他事情不多,赚钱容易,"中间人信誓旦旦地说,"这个人才华横溢,是他那个领域的翘楚,钱多得难以想象。他只是需要消失一两年。他想购买一些销声匿迹的时日,好去完成手中的重要项目。"
  教务长没有多想就应承了下来。为客户安排长期安全的居所,这种钱总是很好赚,而且教务长相信他的中间人的直觉。
  果不其然,这个项目的钱来得非常容易。
  直到上个星期。

  现在,面对这个男人留下的一副烂摊子,教务长发现自己正绕着一瓶苏格兰威士忌兜圈子,掰着指头数对这位委托人的责任还有几天才告结束。
  办公桌上的电话响起,教务长看到来电信息,是诺尔顿从楼下打来的,他是教务长手下最得力的行动协调员之一。
  "喂,"他接通电话。
  "先生,"诺尔顿的声音里透着局促不安,"我非常不愿意打扰你,但你可能也知道,明天我们就要按约定将一段视频上传给媒体。"
  "是的,"教务长答道,"预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我认为你或许想先看看内容,然后再上传。"
  教务长没有答话,对诺尔顿这番话感到迷惑不解:"这段视频提到了我们的名字,或者对我们有些不利吗?"
  "都不是,先生。但里面的内容非常令人不安。我们的委托人出现在视频里,而且还说--"
  "就此打住,"教务长喝令道,他的高级行动协调员居然敢如此明目张胆地违反工作法则,这让他震怒不已,"视频内容不关我们的事。不管它说什么,委托人这段视频有没有我们的帮助都可以传播出去。委托人他自己就完全可以轻而易举地通过电子途径将其散布,但他雇用了我们。他掏钱给我们。他信任我们。"
  "是的,先生。"
  "给你薪水不是让你来当影评家的,"教务长斥责道,"你拿了钱,就要兑现承诺。干好你的活!"
  维奇奥桥上,瓦任莎还在守候。她锐利的眼神在桥上数百张面孔中搜寻。她始终保持高度警惕,非常肯定兰登还没有从她这里经过;但是侦察机又安静下来,看来已经不再需要它帮助追捕了。
  布吕德肯定已经抓住他了。
  她极不情愿地开始考虑将要面对的严峻后果--"财团"的调查。
  甚至更糟。
  瓦任莎脑海中再次浮现出那两名被撤销特工的模样,他们后来一直杳无音讯。只是换到其他岗位了,她自我安慰道。然而,她内心深处已经开始动摇。她犹豫着是否应该骑着摩托车,钻进托斯卡纳的群山,销声匿迹,凭借她一身本事开始新的生活。

  但躲得过一时,躲得了一世吗?
  她曾亲眼见证过无数个"目标"的遭遇,很清楚,一旦"财团"将你锁定,隐私就成了幻想。剩下的只是时间问题。
  难道我的事业真的就从此完蛋了吗?她不停地问自己,仍然难以接受这残酷的现实:她十二年如一日为"财团"卖命,却因为几个倒霉的意外就被扫地出门。过去整整一年里,她都在监督检查"财团"这位绿眼客户种种需求的执行情况,恪尽职守。他跳楼自杀不是我的错……但我却仿佛和他一起坠入了深渊。
  她惟一自我救赎的机会就是证明比布吕德棋高一着……但从一开始,她就明白赌这一把的胜算不大。
  昨天夜里机会就在眼前,而我却没有抓住。
  瓦任莎心有不甘,但还是转身走向她的摩托车,突然她隐约听到一个遥远的声音……那熟悉的马达尖啸声。
  她大惑不解,抬头仰视。令她惊讶的是,这架无人侦察机刚刚再次腾空,这次是从碧提宫最远端附近起飞。瓦任莎凝神远望,小小的飞机在宫殿上空绝望地转着圈儿。
  部署侦察机只能意味着一件事。
  他们还没有抓到兰登!
  那他究竟在哪儿?
  头顶上刺耳的尖啸声再次将伊丽莎白·辛斯基博士从神志昏迷的状态中拉了回来。侦察机又升空了?我还以为……
  她在车后座上挪了挪位置,那名年轻特工依然坐在她身边。她再度闭上双眼,压抑着不断袭来的疼痛与恶心。虽然,她最要抵抗的是恐惧。
  时间无多。
  尽管她的敌人已经跳楼自尽,但她仍然会梦到他的身影,梦到他在美国国际关系委员会的阴暗房间里那一番慷慨陈词。
  必须得有人站出来采取勇敢的行动,他大声疾呼,绿色的眼眸泛着光芒,我们不出手谁会出手?此时不为,更待何时?

  伊丽莎白知道,如果有机会,她当时就会立即阻止他。她永远忘不了,自己冲出那间会议室,怒气冲冲地钻进豪华轿车,穿过曼哈顿驶向肯尼迪国际机场时,迫切地想知道这个疯子究竟是何许人,便掏出手机,查看她刚才出其不意抓拍的照片。
  当她辨清照片中的人物后,不禁倒吸一口冷气。伊丽莎白·辛斯基博士非常清楚这名男子是谁。好消息是他非常容易追踪到。坏消息是他在他的领域里是一个天才--如果他愿意,可以成为一个极度危险的人物。
  再没有什么比带着明确目标的聪颖头脑……更具创造力……和破坏力了。
  三十分钟后,她还没有抵达机场,就已经致电工作人员,将这个男人列入各类生化恐怖主义活动检测名单,包皮括全球所有相关机构--中情局、疾病防治中心、传染病控制中心,还有它们在世界各地的友好合作组织。
  我回到日内瓦之前,只能做到这些了,她心想。
  她筋疲力竭地拎着随身行李,走到登机柜台前,递上护照与机票。"哦,是辛斯基博士,"空服人员微笑着说,"一位非常友善的绅士刚给你留言了。"
  "对不起,你说什么?"据伊丽莎白所知,没有外人了解她的航班信息。
  "他个子很高?"空服人员提示她,"眼睛是绿色的?"
  伊丽莎白差点没拿住手中的袋子。他在这里?怎么做到的?!她转过身,打量身后的一张张面孔。
  "他已经走了,"空服人员说,"但他要我们把这个转交给你。"她递给伊丽莎白一张折迭的信纸。
  伊丽莎白双手颤抖,打开信纸,阅读他手写的便条。便条上是一行著名的诗作,引自但丁·阿利基耶里。
  地狱中最黑暗的地方是为那些在道德危机时刻皂白不辨的人准备的。
或许您还会喜欢:
宠物公墓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2
摘要:耶稣对他的门徒说:“我们的朋友拉撒路睡了,我去叫醒他。”门徒互相看看,有些人不知道耶稣的话是带有比喻含义的,他们笑着说:“主啊,他若睡了,就必好了。”耶稣就明明白白地告诉他们说:“拉撒路死了……如今我们去他那儿吧。”——摘自《约翰福音》第01章路易斯·克利德3岁就失去了父亲,也从不知道祖父是谁,他从没料想到在自己步入中年时,却遇到了一个像父亲一样的人。 [点击阅读]
情书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下雪了,就在藤井先生结束致词的一刻。"就此,多谢大家的到来。我肯定,阿树泉下有知,一定会很高兴。"渡边博子参加了藤井树逝世三周年的纪念仪式。藤井树的父亲正站在墓碑前讲及他儿子生前的点滴。博子?如果阿树多留一点时间便好了。三年前的事就像在眼前。当时,她跟阿树正准备结婚。就在婚期之前,阿树参加了一个攀山探险旅程。山中,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迫使探险队改行一条少人使用的路。 [点击阅读]
暗藏杀机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一九一五年五月七日下午两点,卢西塔尼亚号客轮接连被两枚鱼雷击中,正迅速下沉。船员以最快的速度放下救生艇。妇女和儿童排队等着上救生艇。有的妇女绝望地紧紧抱住丈夫,有的孩子拼命地抓住他们的父亲,另外一些妇女把孩子紧紧搂在怀里。一位女孩独自站在一旁,她很年轻,还不到十八岁。看上去她并不害怕,她看着前方,眼神既严肃又坚定。“请原谅。”旁边一位男人的声音吓了她一跳并使她转过身来。 [点击阅读]
查太莱夫人的情人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因为坊间出现了好几种《查太莱夫人的情人》的偷印版,所以我现在决意在法国印行这种六十法郎的廉价的大众版,我希望这一来定可满足欧洲大陆读者的要求了。但是,偷印家们——至少在美国——是猖厥的。真版的第一版书从佛罗伦斯寄到美国不到一月,在纽约业已有第一版的偷印版出卖了。这种偷印版与原版第一版,拿来卖给不存疑心的读者。 [点击阅读]
模仿犯
作者:佚名
章节:46 人气:2
摘要:1996年9月12日。直到事情过去很久以后,塚田真一还能从头到尾想起自己那天早上的每一个活动。那时在想些什么,起床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在散步常走的小道上看到了什么,和谁擦肩而过,公园的花坛开着什么样的花等等这样的细节仍然历历在目。把所有事情的细节都深深地印在脑子里,这种习惯是他在这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养成的。每天经历的一个瞬间接一个瞬间,就像拍照片一样详细地留存在记忆中。 [点击阅读]
玻璃球游戏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2
摘要:引言——试释玻璃球游戏及其历史一般而言,对于浅薄者来说,对不存在的事物也许较之于具体事物容易叙述,因为他可以不负责任地付诸语言,然而,对于虔诚而严谨的历史学家来说,情况恰恰相反。但是,向人们叙述某些既无法证实其存在,又无法推测其未来的事物,尽管难如登天,但却更为必要。虔诚而严谨的人们在一定程度上把它们作为业已存在的事物予以探讨,这恰恰使他们向着存在的和有可能新诞生的事物走近了一步。 [点击阅读]
请你帮我杀了她
作者:佚名
章节:75 人气:2
摘要:你知道吗,大夫,你并不是我回来以后看过的第一个心理医生。我刚回来的时候,我的家庭医生就给我推荐了一位。那人可不怎么样,他假装不知道我是谁,这也太假了——你要不知道我是谁,除非你又聋又瞎。每次我走在路上,转个身,似乎都会有拿着照相机的白痴从路边的灌木丛中跳出来。但在这一切倒霉事情发生之前呢?很多人从来都没有听说过温哥华岛,更不用说克莱顿瀑布区了。 [点击阅读]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米兰·昆德拉(MilanKundera,1929-),捷克小说家,生于捷克布尔诺市。父亲为钢琴家、音乐艺术学院的教授。生长于一个小国在他看来实在是一种优势,因为身处小国,“要么做一个可怜的、眼光狭窄的人”,要么成为一个广闻博识的“世界性*的人”。童年时代,他便学过作曲,受过良好的音乐熏陶和教育。少年时代,开始广泛阅读世界文艺名著。 [点击阅读]
世界之战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在19世纪末,没有人相信我们这个世界正在被一种比人类更先进,并且同样也不免会死亡的智慧生命聚精会神地注视着,又有谁会相信,当人类正在为自己的事情忙忙碌碌的时候,他们被专心致志地研究着,像人们用显微镜研究一滴水里蠕动繁殖的生物一般仔细。自高自大的人类来往于世界各地,忙着干自己的事,自以为控制了物质世界的一切。显微镜下的纤毛虫恐怕也不乏这样的幻觉。 [点击阅读]
伊利亚特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荷马史诗》是希腊最早的一部史诗,包括《伊里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相传是由盲诗人荷马所作,实际上它产生于民间口头文学。伊里亚特(ΙΛΙΑΣ,Ilias,Iliad,又译《伊利昂记》,今译《伊利亚特》。)是古希腊盲诗人荷马(Homer,800BC-600BC)的叙事诗史诗。是重要的古希腊文学作品,也是整个西方的经典之一。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