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东方快车谋杀案 - 第五章瑞典太太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五章瑞典太太
  鲍克先生手里拿着哈伯德太太留下的钮扣。
  “这么一只钮扣,实在叫人摸不透。是不是说,皮埃尔?米歇尔也卷进这一案子?”他说。他停了一会,看看波洛没有回答,便接着说:“朋友,你的意见呢?”
  “这颗钮扣说明:存在几种可能。”波洛沉思道。“在讨论现有的证据之前,我们先找瑞典太太谈谈。”
  他把面前的一迭护照清理一番。
  “啊,在这儿哪!格莱达?奥尔逊,四十九岁。”
  鲍克先生派餐车侍者去。不久,一位淡黄卷发,温柔的、生着一张长长的羊一般脸孔的女人被领了进来。她透过近视眼镜匆匆地看了波洛一眼。她的神情相当安详。
  显然,她法语能听也能说。可以用法语进行这次交谈了。波洛向她提了几个问题──答案他心中有数:她的姓名,年龄和住址。接着问她的职业。
  据她说,她是伊斯坦布尔附近座教会学校的总管,受过专门的护士训练。
  “太太,昨晚发生的案件你该知道了吧?”
  “自然罗。太可怕了。那位美国太太跟我说过,杀人犯确实在她的房里呆过。”
  “太太,听说,最后着见被害者活着的是你,是吗?”
  “不知道,也许是这样。我错开了他的门,把人羞死了。这可是闹了个天大的误会。”
  “你真的见到他?”
  “是的,他在读书。我慌忙道歉,便退出来了。”
  “他跟你说过话吗?”
  她那细嫩的脸颊顿时泛起了红晕。
  “他笑了一下,说了几句话,我──我没听清。”
  “后来你做了些什么事,太太?”波洛问,机智地把话锋一转。
  “我上美国人哈伯德太太的房里去了。向她要几片阿司匹林。她给了我。”

  “她可曾问过你,她的包皮皮房与雷切特先生包皮皮房相通的那道门是不是闩上的?”
  “问过。”
  “是这样吗?”
  “是的。”
  “后来呢?”
  “后来我回到自己房里,服了阿司匹林就上床了。”
  “那是什么时候?”
  “上床的时候是十一点差五分,我给表上发条前看过时间。”
  “你很快就睡着了?”
  “没有,头痛减轻了些,可还是过了好一阵子才睡着。”
  “你上床前火车就停了吗?”
  “我想,不是的。我以为,在我睡眼朦胧的时候,车在一个什么车站停了一会儿。”
  “大概是文科夫戚吧?这是你的包皮皮房,太太?”他指着图问她。
  “不错,是这儿。”
  “你睡的是上铺还是下铺?”
  “十五号,下铺。”
  “有人跟你在同一包皮皮房吗?”
  “有的,一位年轻的英国小姐。人长得又好,待人又好。她从巴格达来。”
  “车离开文科夫戚后,她可离开包皮皮房?”
  “没有,肯定没离开过。”
  “你既然睡着,凭什么理由肯定她没离开过呢?”
  “我睡得不熟。一有响动,容易惊醒过来。可以肯定,只要她从上铺下来,我非醒过来不可。”
  “你自己可离开过包皮皮房?”
  “今天早晨之前没离开过。”
  “你可有一件鲜红的睡衣,太太?”
  “没有。我的睡衣是雅茄呢的,穿着起来挺舒适。”
  “跟你在一起的那位──德贝汉小姐呢?她的睡衣是什么颜色的?”
  “淡紫色。就是东方出售的那种。”

  波洛点点头,然后友好地问:“你为什么作这次旅行?是度假?”
  “是的,我回家度假。不过,我先得去洛桑我妹妹那儿住一两星期。”
  “你是一位好心肠的太太。请你把你妹妹的姓名和住址给我们写下来,也许,不会见怪吧?”
  “非常高兴。”
  她拿起递给她的纸笔,根据要求,把妹妹的姓名和住址一一写了下来。
  “太太,你在美国呆过?”
  “没有。有一次,差点儿就要去了,是陪一位手脚不便的太太去的。临去前,计划变了,还是没去成。我非常懊恼。美国人都是好人,他们花了许多钱办学校、开医院。他们都讲究实际。”
  “你可记得阿姆斯特朗拐骗案?”
  “那是怎么一回事?”
  波洛作了一番解释。
  格莱达?奥尔逊听了很气愤,激动得她那淡黄的卷发也颤动起来。
  “世上竟有这样的坏蛋!简直不能使人相信。这个小女孩的母亲多可怜!谁都会为她难受的。”
  她心肠的瑞典女人走了。她那善良的面孔涨得通红,直伤心得泪水在她的眼眶里打转。
  波洛忙着一张纸上写起来。
  “朋友,你在写什么?”鲍克先生问。
  “我亲爱的,我这个人办事就爱个干净利落,有条不紊。我在列案件进展时间表。”
  写完,他递给鲍克先生。
  9:!”5火车开出贝尔格莱德。
  约9:40男佣人给雷切特备好安眠药后走了。
  约!”0:00麦克昆离开雷切特。
  约!”0:40格莱达?奥尔逊最后一个看见雷切特活着。
  注意:他醒着,在看书。
  0:!”0火车从文科夫戚开出(晚点)。
  0:30火车撞入雪堆。0:37雷切特的铃响,列车员应声而去,雷切特用法语说:“没什么事,我搞错了。”

  约!”:!”7哈伯德太太发现房里有人,按铃唤列车员。
  鲍克先生点头称许。
  “写得挺清楚。”他说。
  “上面没有使你感到疑惑不解的地方?”
  “没有。一清二楚,明明白白。案子发生在一点十五分,那是最清楚不过的了。表就是证明,跟哈伯德太太的话也相符。依我的想法,我来推测一下凶手的特征。朋友,听我说。
  他必定是那个高个子的意大利人。他从美国──芝加哥──来。别忘了,意大利人就爱用刀子,他给人捅了不止一刀,而是好几刀。”
  “说得有理。”
  “毫无疑问,这便是谜底。显然,他和这个雷切特先生在这件拐骗案中是一伙的。凯赛梯就是个意大利人的名字。后来,雷切特不知怎么来,出卖了他,于是这个意大利人跟踪追迹。开始给他写了恐吓信,最后用这种残忍手段为自己报了他。这事简单明了极了。”
  波洛怀疑地摇了摇头。
  “怕是没那么简单吧。”他咕哝道。
  “我是深信不疑的。”鲍克先生说着,越来越对自己的推论陶醉不已。
  “那么患牙痛的男佣人不是发誓说,意大利人从示离开过自己的包皮皮房,这又作何解释?”
  “确实很难解释得通。”
  波洛眨了眨眼睛。
  “可不是,这事真有点蹊跷。雷切特的佣人竟然牙痛过,这一事实对推论很不利,对我们意大利朋友倒帮了很大的忙。”
  “今后自有分晓。”鲍克先生信心十足地说。
  波洛摇了摇头。
  “不,事情复杂着哩!”他嘟哝了一句。
或许您还会喜欢:
安德的影子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0
摘要:严格地说,这本书不是一个续集,因为这本书开始的时候也是《安德的游戏》开始的时候,结束也一样,两者从时间上非常接近,而且几乎发生在完全相同的地方。实际上,它应该说是同一个故事的另一种讲法,有很多相同的角色和设定,不过是采用另一个人的视角。很难说究竟该怎么给这本书做个论断。一本孪生小说?一本平行小说?如果我能够把那个科学术语移植到文学内,也许称为“视差”小说更贴切一点。 [点击阅读]
安德的游戏
作者:佚名
章节:84 人气:0
摘要:“我用他的眼睛来观察,用他的耳朵来聆听,我告诉你他是独特的,至少他非常接近于我们要找的人。”“这话你已经对他的哥哥说过。”“由于某些原因,他哥哥已经被测试过不符合需要,但这和他的能力无关。”“他的姐姐也是这样,我很怀疑他会不会也是这样,他的性格太过柔弱,很容易屈服于别人的意愿。”“但不会是对他的敌人。”“那么我们怎么做?将他无时不刻的置于敌人之中?”“我们没有选择。”“我想你喜欢这孩子。 [点击阅读]
寻羊冒险记
作者:佚名
章节:44 人气:0
摘要:星期三下午的郊游从报纸上偶然得知她的死讯的一个朋友打电话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我。他在听筒旁缓缓读了一家晨报的这则报道。报道文字很一般,大约是刚出大学校门的记者写的见习性文字。某月某日某街角某司机压死了某人。该司机因业务过失致死之嫌正接受审查。听起来竟如杂志扉页登载的一首短诗。“葬礼在哪里举行?”我问。“这——不知道。”他说,“问题首先是:那孩子有家什么的吗?”她当然也有家。 [点击阅读]
小老鼠斯图亚特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向北,再向北,直到永远——译者序“我希望从现在起一直向北走,直到生命的结束。”“一个人在路上也可能遇到比死亡更可怕的事情。”修理工说。“是的,我知道,”斯图亚特回答。——《小老鼠斯图亚特》不管朝什么方向走行路,只要是你自己想要的方向,就该一直走下去,直到生命的结束。斯图亚特是这样想的,怀特是这样想的。我也是。不过,行路可能是枯燥的,艰难的,甚至是危险的。但行路也是有趣的,有意义的。 [点击阅读]
小酒店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卢贡——马卡尔家族》应当是由20部小说组成。1896年此套系列小说的总体计划业已确定,我极其严格地遵守了这一计划。到了该写《小酒店》的时候,我亦如写作其他几部小说一样①完成了创作;按既定的方案,我丝毫也未停顿。这件事也赋予我力量,因为我正向确定的目标迈进。①《小酒店》是《卢贡——马卡尔家族》系列小说的第七部。前六部小说在此之前均已如期发表。 [点击阅读]
少女的港湾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这是在盛大的入学典礼结束后不久的某一天。学生们从四面八方的走廊上涌向钟声响彻的校园里。奔跑着嬉戏作乐的声音;在樱花树下的长凳上阅读某本小书的人;玩着捉迷藏游戏的快活人群;漫无目的地并肩散步的人们。新入校的一年级学生们热热闹闹地从下面的运动场走了上来。看样子是刚上完了体操课,她们全都脱掉了外衣,小脸蛋儿红通通的。高年级学生们俨然一副遴选美丽花朵的眼神,埋伏在树木的浓荫下,或是走廊的转弯处。 [点击阅读]
尼罗河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42 人气:0
摘要:01“林娜·黎吉薇”“这就是她!”三冠地主波纳比先生说道。他以肘轻轻触了同伴一下。两人同时睁大圆眼,微张嘴唇,看着眼前的景象。一辆巨型的猩红色罗斯·罗伊司恰恰停在当地邮局的正门口。车里跳出一位少女,她没有戴帽,身着一件式样简单大方的罩袍;发色金黄,个性坦率而专断;是美而敦—下渥德地区罕见的俏丽女郎。迈着快捷而令人生畏的步伐,她走进邮局。“这就是她!”波纳比先生又说了一遍。 [点击阅读]
巴斯克维尔的猎犬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歇洛克·福尔摩斯先生坐在桌旁早餐,他除了时常彻夜不眠之外,早晨总是起得很晚的。我站在壁炉前的小地毯上,拿起了昨晚那位客人遗忘的手杖。这是一根很精致而又沉重的手杖,顶端有个疙疸;这种木料产于槟榔屿,名叫槟榔子木。紧挨顶端的下面是一圈很宽的银箍,宽度约有一英寸。上刻“送给皇家外科医学院学士杰姆士·摩梯末,C.C.H.的朋友们赠”,还刻有“一八八四年”。 [点击阅读]
席特哈尔塔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席特哈尔塔,这个婆罗门的英俊儿子,这只年轻的雄鹰,在房子的背阴处,在河岸边小船旁的阳光下,在婆罗双树林的树荫里,在无花果树的浓荫下,与他的好朋友并且同是婆罗门之子的戈文达一起长大了。在河岸边,在沐浴中,在神圣的洗礼时,在神圣的祭祀时,太阳晒黑了他的浅嫩的肩膀。在芒果树林里,在孩子们游戏时,在母亲哼唱时,在神圣的祭祀时,在他那身为学者的父亲教诲时,在贤人们讲话时,浓荫融入了他的乌黑的眼睛。 [点击阅读]
幕后凶手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0
摘要:任何人在重新体验到跟往日相同的经验,或重温跟昔日同样的心情时,可不会不觉为之愕然的吗?“从前也有过这样的事……”这句话总是常常剧烈地震撼心灵。为什么呢?我眺望火车窗外平坦的艾色克斯的风光,自言自语地问向自己。从前,我曾经有过一次一模一样的旅游,但那是几年前的事呢?对我来说,人生的颠峰时代已经结束了……我正在肤浅的这样想着!想当年,我在那次大战中,只是负伤的的份儿。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