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东方快车谋杀案 - 第三部 第一章谁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三部 第一章谁
  波洛走进餐车时,鲍克先生正在和康斯坦丁大夫交谈。看起来,鲍克先生有点儿神情沮丧。
  “来了。”鲍克先生看到他进来,打了个招呼。
  当他的朋友坐下来后,他又添了几句:
  “要是你破了这个案子,我亲爱的,我真的会相信奇迹啦!”
  “这案子使你发愁了?”
  “自然使我发愁。简直摸不着头脑。”
  “我也有同感。”大夫说。
  他好奇地看看波洛。
  “老实说吧,”他说,“我不知道,下一步你该怎么办?”
  “不知道吗?”波洛若有所思地说。
  他拿出烟盒,点燃一支烟。他的眼神恍惚,象是心不在焉似的。
  “对我来说,这恰恰是本案的兴趣所在,”他说。“现在,破案的正常途径已经断了。
  我们所得到的证词,究竟是真的,还是假的呢?我们无法判断──除非自己有妙法。这可是个锻炼,动脑子的锻炼。”
  “说得对,”鲍克先生说,“但是,你有什么材料做依据呢?”
  “我刚才已经告诉你了。我们有旅客的证词,有我们亲眼目睹的证据。”
  “好啊,旅客的证词可真好!它们什么也没告诉我们。”
  波洛摇了摇头。
  “我不这么想,朋友。这些证词中,有她几点值得我们注意。”
  “真的,”鲍克先生怀疑地说,“我可是没看出来。”
  “那是因为你没有听出来。”
  “那么,告诉我──我漏了些什么?”
  “就举一个例子来说吧──我们所听到的第一个证词──年轻的麦克昆的证词。依我之见,他说出了一句非常有意义的话。”
  “有关信件的?”
  “不,不是有关信件的。就我所记得的,这句话是:‘我们到处旅行。雷切特先生想看看世界。他为不懂外语而感不方便。说我是他的秘书,还不如说是他的旅行随员。’”
  他看看大夫的脸,又看看鲍克先生的。
  “怎么搞的?还不明白吗?那可不能原谅了。因为,你刚才还有过第二个机会,那人说:‘一个人要是除了会美国话,其他语言一句不懂,很容易上当。’”
  “你的意思是──?”鲍克先生还是显得困惑不解。
  “啊,你想用简单句来表达吧。她听着,这儿就有!雷切特不会说法语。可是昨天晚上,当列车员听到铃声,赶到门口时,房里伟出来的是法语,告诉他,这是个误会,他不需要什么。而且,所用的词语完全是地道的,不是一个只懂几句法语的人用得出来的──‘没什么事,我搞错了。’”

  “这是真的,”康斯坦丁大夫激动地大声说,“我们早就该注意到这点!我还记得,你对我们重复那话时,说得特别重。现在我才懂得,你为什么不愿相信那块砸瘪了的表所给的证据。一点差二十三分时,雷切特已经死了。”
  “那是凶手在说话。”鲍克先生深有感触地说。
  波洛抬抬手,表示不同意。
  “别走得太远。不要想得比我们实际知道的还要多。我认为,在那个时间,一点差十十三分,讲法语是安全的。在雷切特的包皮皮房里,还有一个人,这个人要么是法国人,要么能讲一口流利的法语。”
  “你很谨慎,我的老朋友。”
  “一次只应该前进一步。我们还没有确凿的证据,可以证明雷切特是在那时死的。”
  “可是,有一个喊声惊醒了你。”
  “是的,这是事实。”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鲍克先生说,“这一发现,对事情并没有多大影响。你听到有人在隔壁走动。那人不是雷切特,而是另外一个人。毫无疑问,那是作案以后,他在洗刷手上的血迹,清理现场,烧毁那封与谋杀有牵边的信。然后,他就一直等到一切都静下来。当他认为是安全时,既无阻碍,又无危险,他就反锁上雷切特的房门,并搭上链长,找开通向哈伯德太太包皮皮房的门,溜了出去。事实上,跟我们原先所想的一模一样──不同的是雷切特死的时间约摸要早半小时。表拨到一点一刻,是为了制造凶手当时不在场的候象。”
  “这样的证据并不十分令人信服,”波洛说。“表针指的是一点一刻──也就是这位不速之客,实际离开现场的确切时间。”
  “是嘛。”鲍克先生说,有点儿糊涂起来。“那么,表本身给了什么启发呢?”
  “假如表针拨过了──我说的是假如──那么,它们所指的时间必定有意义。人们很自然的反应,就是怀疑那个自以为在表针所指的时间,一点一刻时,有着可靠的证据证明他不在现场。”
  “对,对,”大夫说,“这样的推论不错。”

  “我们还必须略微注意一下凶手进房时的时间。什么时候,他才有机会下手呢?除非我们假设那位真正的列车员是同谋,否则,他可能下手的时间只有一个──列车在文科夫戚站停靠时。列车离开文科夫戚后,列车员始终面对过道坐着。任何旅客都不会注意到列车员的。只有那位真正的列车员,就他一个人,会注意到那个冒名顶替者。但列车在文科夫戚停留时,列车员到月台上去了。于是,任何阻碍和危险都没有了。”
  “可我们先前推测,凶手一定是旅客中的一个。”鲍克先生说,“我们还是从头说起吧。他们当中的哪一个呢?”
  波洛微笑了。
  “我已列了个名单,”他说,“假如你们看看,也许会唤起你们的记忆的。”
  大夫和鲍克先生都仔细地看着那张名单。名单条理分明,象数学公式,并且是按照会见次序排列的。
  赫克托?麦克昆──美国人。六号铺。二等。
  动机 可能与死者有关。
  时机 十二点至凌晨两点(十二点至一点半,阿巴思诺特上校为 他作证;一点一刻至两点,列车员为他作证。)
  反证 无。
  疑点 无。
  列车员──皮埃尔?米歇尔──法国人。
  动机 无。
  时机 十二点至凌晨两点(十二点三十七分,雷切特房内有说话 声时,波洛在过道里看到他。一点至一点十六分,其他两 个列车员为他作证。)
  反证 无。
  疑点 因为他似乎已经被怀疑到了,发现的列车员制服对他有利。
  爱德华?马斯特曼──英国人。四号铺。二等。
  动机 可能与死者有关,是死者的佣人。
  时机 十二点至凌晨两点(安东尼奥?福斯卡拉里为他作证。)
  反证 无,除了他的身高体型,是适宜穿那件列车员制服的唯一 一人外。
  疑点 另一方面,他不太可能会说一口流利的法语。
  哈伯德太太──美国人。三号铺。头等。
  动机 无。
  时机 十二点至凌晨两点──无。
  反证 哈特曼和施密特的证词,证实了她所说的故事──有个男 或 疑点 人闯进她房里。
  格莱德?奥尔逊──瑞典人。十号铺。二等。
  动机 无。
  时机 十二点至凌晨两点(玛丽?德贝汉为她作证。)
  注意:她是最后一个见到雷切特活着的人。
  德雷哥米洛夫公爵夫人 ── 法国籍。十四号铺。头等。

  动机 与阿姆斯特朗家的关系密切,索妮娅?阿姆斯特朗的教母。
  时机 十二点至凌晨两点(列车员和女佣人为她作证。)
  反证 无。
  或 疑点 无。
  安德烈伯爵──匈牙利人。有外交护照。十三号铺。头等。
  动机 无。
  时机 十二点至凌晨两点(列车员为他作证。但不包皮皮括一点至一 点十五分这一刻钟。)
  安德烈伯爵夫人──同上。十二号铺。
  动机 无。
  时机 十二点至凌晨两点服台俄那,睡觉(她丈夫为她作证。台 俄那药瓶在柜里。)
  阿巴思诺特上校──英国人。十五号铺。头等。
  动机 无。
  时机 十二点至凌晨两点和麦克昆一直谈到一点半,回房后就没 有离开过(麦克昆和列车员为他作证。)
  反证 烟斗通条。
  或 疑点赛勒斯?哈特曼──美国人。十六号铺。二等。
  动机 无。
  时机 十二点至凌晨两点。从未离开过包皮皮房(麦克昆和列车员为 他作证。)
  反证 无。
  或 疑点安东尼奥?福斯卡拉里──美籍意大利人。五号铺。二等。
  动机 无。
  时机 十二点至凌晨两点(爱德华?马斯特曼为他作证。)
  反证 无,除了凶器可能会说成适合他的脾性之外(参问鲍克先 或 疑点 生。)
  玛丽?德贝汉──英国人。十一号铺。二等。
  动机 无。
  时机 十二点至凌晨两点(格莱达?奥尔逊为她作证。)
  反证 波洛听到的对话,以及她拒绝对此作出解释。
  或 疑点希尔德加德?施密特──德国人。八号铺。二等。
  动机 无。
  时机 十二点至凌晨两点(列车员和她的女主人为她作证。)睡 觉。约在十二点三十八分被列车员唤醒,并去女主人那里。
  注:旅客的证词均为列车员的供述所证实。即,十二点至一点(当时他去隔壁车厢),以及一点一刻至两点,没有人走进或离开过雷切特的包皮皮房。
  “这个材料,你们知道,”波洛说,“仅仅是我们所听到的证词的摘要。是为了方便,才这样排列的。”
  鲍克先生做了个怪相。然后把它交还给波洛。
  “这个材料并不能说明问题。”他说。
  “也许这个更合乎你的口味。”波洛说着,递给他另外一张纸,脸上露出一丝微笑。
或许您还会喜欢:
四大魔头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0
摘要:我曾经遇见过以渡过海峡为乐的人,他们心平气和地坐在甲板的凳子上,船到港口时,他们静静地等船泊好,然后,不慌不忙地收好东西上岸。我这个人就做不到这样。从上船那一刹那开始,我就觉得时间太短,没有办法定下心来做事。我把我的手提箱移来移去。如果我下去饮食部用餐,我总是囫囵吞枣,生怕我在下面时,轮船忽地就到达了。我这种心理也许是战争时假期短暂的后遗症。 [点击阅读]
回忆录系列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银色马一天早晨,我们一起用早餐,福尔摩斯说道:“华生,恐怕我只好去一次了。”“去一次?!上哪儿?”“到达特穆尔,去金斯皮兰。”我听了并不惊奇。老实说,我本来感到奇怪的是,目前在英国各地到处都在谈论着一件离奇古怪的案件,可是福尔摩斯却没有过问。他整日里紧皱双眉,低头沉思,在屋内走来走去,装上一斗又一斗的烈性烟叶,吸个没完,对我提出的问题和议论,完全置之不理。 [点击阅读]
园丁集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1仆人请对您的仆人开恩吧,我的女王!女王集会已经开过,我的仆人们都走了。你为什么来得这么晚呢?仆人您同别人谈过以后,就是我的时间了。我来问有什么剩余的工作,好让您的最末一个仆人去做。女王在这么晚的时间你还想做什么呢?仆人让我做您花园里的园丁吧。女王这是什么傻想头呢?仆人我要搁下别的工作。我把我的剑矛扔在尘土里。不要差遣我去遥远的宫廷;不要命令我做新的征讨。只求您让我做花园里的园丁。 [点击阅读]
国王鞠躬,国王杀人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0
摘要:每一句话语都坐着别的眼睛我小时候,村里人使用的语言,词语就住在它们表述的事物表面。所有名称与事物贴切契合,事物和自己的名字如出一辙,二者像缔结了永久的契约。对多数人而言,词语和事物之间没有缝隙,无法穿越它望向虚无,正如我们无法滑出皮肤,落进空洞。日常生活的机巧都是依赖于直觉、无须语言的熟练劳动,大脑既不与它们同行,也没有另辟蹊径。脑袋的存在只是为了携带眼睛和耳朵,供人们在劳作中使用。 [点击阅读]
国际学舍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一)赫邱里·波罗皱起眉头。“李蒙小姐,"他说。“什么事,波罗先生?”“这封信有三个错误。”他的话声带着难以置信的意味。因为李蒙小姐,这个可怕、能干的女人从没犯过错误。她从不生病,从不疲倦,从不烦躁,从不草率,也就是说,就一切实际意义来说,她根本不是个女人。她是一部机器——十全十美的秘书。然而,今天上午李蒙小姐所打的一封十足简单的信竟然出了三个错误,更过分的是,她甚至没注意到那些错误。 [点击阅读]
在人间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0
摘要:《在人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第二部,写于1914年。讲述的是阿廖沙11岁时,母亲不幸去世,外祖父也破了产,他无法继续过寄人篱下的生活,便走上社会,独立谋生。他先后在鞋店、圣像作坊当过学徒,也在轮船上做过杂工,饱尝了人世间的痛苦。在轮船上当洗碗工时,阿廖沙结识了正直的厨师,并在他的帮助下开始读书,激发了对正义和真理追求的决心。 [点击阅读]
在路上
作者:佚名
章节:6 人气:0
摘要:1第一次遇到狄恩是在我与妻子分手后不久。那时我刚刚生了一场大病,对此我不想再提及了。不过它的确与那次令人烦恼、充满灾难性的离婚有关,当时我似乎觉得一切情感都已经死了。自从狄恩·莫里亚蒂闯入我的世界,你便可以称我的生活是“在路上”。在这之前,我也曾不止一次地梦想着要去西部,但只是在虚无缥缈地计划着,从没有付诸行动。狄恩这家伙是个最理想的旅伴,他就是在路上出生的。 [点击阅读]
在黑暗中蠕动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具体的年代已经忘记。就连是从哪里来,到何处去的旅程也已想不起来。那时我刚过二十,每天在颓废中生活,当时怀疑人生的态度与刚体会到的游戏感受莫名地交织在一起。也许正因为如此,那时的记忆也就更加模糊不清了。那是艘两三百吨,包着铁皮的小木船。我横躺在二等船舱中。这是位于船尾,依照船体呈环状的铺有榻榻米的房间。 [点击阅读]
地狱之旅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0
摘要:坐在桌子后面的那个人把一个厚厚的玻璃压纸器向右移动了一点,他的脸与其说显得沉思或心不在焉,倒不如说是无表情的。由于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人工光线下,他的面色苍白。你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习惯室内生活的人,一个经常坐办公室的人。要到他的办公室,必须经过一条长而弯弯曲曲的地下走廊。这种安排虽然颇有点不可思议,却与他的身份相适应。很难猜出他有多大年纪。他看起来既不老,也不年轻。 [点击阅读]
地狱的滑稽大师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0
摘要:在环绕东京市的国营铁路上,至今仍有几处依旧带点儿乡间味的道口。这些地方设有道口值班室,每当电车要通过时,不同颜色相间的栏杆就会落下,道口看守员便开始挥动信号旗。丰岛区1站大道口也是这种古董式道口之一。那里是从市中心到人口众多的丰岛区外围之间惟一的交通线,因此,不分昼夜,轿车、卡车、汽车、摩托车的通行极其频繁,步行过往者就更不必说了。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