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动物农场 - 第四章 为争取自由都要流血流汗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少校唱起这只歌来,动物们听了都非常激动,热血沸腾。少校还没唱完,动物们就跟着哼唱起来。就连最愚笨的也学会了歌的曲调,记住了个别词句。至于那些聪明一些的,比如小猪和家犬,听了几分钟就把全部歌词记在心里了。接着,在试唱了几次之后,动物们开始放声齐唱《英格兰牲畜之歌》来,歌声响彻半空。牛哞哞叫,狗汪汪吠,羊咩咩鸣,马打着响鼻,鸭子发出一片呷呷的声响。大家都很喜欢这首歌,所以一连唱了五遍还不肯停歇。要不是被打断的话,说不定他们要唱个通宵呢。不幸的是,琼斯先生被喧闹声吵醒了。他想弄清楚是不是院子里钻进来狐狸,所以从床上跳了下来。在他寝室的一角总是放着一支枪。他一把拿过枪,朝黑暗的院子里放了一梭子六号子弹。子弹射进了大谷仓的大墙里,动物的集会就这样匆促地被打断了。动物都一个个逃回自己休息的地方。飞禽跳上栖木,牲畜卧到稻草堆上,顷刻之间,整个农场都进入了睡乡。第二章第二章三天以后,老少校晚上睡着以后,再也没有醒过来,他死得极其宁静。他的尸体被埋葬在果园下面。这是三月初的事。在以后的三个月中,动物们秘密活动频繁;老少校那一次讲演使农场中那些智慧较发达的动物对待生活有了全新的看法。他们不知道少校预言的造反将在什么时候发生,他们也没有理由相信自己有生之年能够看到这样一天。但是他们知道得很清楚,他们有责任为此作准备。动物们普遍认为猪是最聪明的,因此教育和组织其他动物的工作就落在了几口猪的肩上。在这些猪里面,最杰出的是两口年轻的公猪,一个叫雪球,另一个叫拿破仑;他们本是琼斯先生为出售而喂养的。拿破仑个头大,样子凶恶,是一头伯克夏种公猪。他也是农场里唯一的伯克夏种,不爱多说话,却是有名的拗性子。雪球同拿破仑不同,性格活泼得多。他伶牙俐齿,一脑子主意,但大家都认为他不如拿破仑性格深沉。农场里其他公猪都是肉猪。名气最大的是一头名叫尖嗓的小肥猪,生得一副团团面孔,炯炯有神的眼睛,动作伶俐,说话的声音尖锐刺耳。尖嗓说话很有口才,在他阐述一个艰深的论点时,身子总爱来回跳动,小尾巴摆来摆去,使他的话语很有说服力。别的动物都说,尖嗓的本领很大,能把黑的说成白的。这三头猪合在一起把老少校的教导发挥成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称之为动物主义。每个星期总有几个晚上,当琼斯先生就寝之后,他们就在大谷仓里召集会议,向全体动物宣传解释动物主义的一些原则。开始的时候,动物们对这些解释冥顽不灵或者无动于衷。有的动物说什么要对琼斯先生——他们称他为“主人”——忠诚、尽职,有的说一些蠢话,像什么“琼斯先生给我们吃喝,要是他不在了,我们就得饿死了”等等。还有的动物提出问题说:“我们死后发生的事管他作什么呢?”为了让动物们认识到这些想法背离了动物主义的主旨,几口猪费了不少力气。最愚蠢的问题是白马茉莉提出的。她问雪球的第一个问题是:“造反以后还有方糖吃吗?”“没有了,”雪球语气坚定地说,“我们的这个农场没有做糖的办法。再说你也不需要吃糖,燕麦和甘草有的是叫你吃的。”“还让我在鬃毛上扎飘带吗?”茉莉又问。“同志,”雪球解释说,“你这么热衷扎在脖子上的飘带是奴隶的标志。自由远比那些带子可贵,这一点你就不了解吗?”茉莉同意雪球的话,可是显得并不那么信服。对三口猪来说,更艰巨的斗争是拆穿摩西散布的一些谣言。摩西是琼斯先生驯养的最得宠的一只乌鸦。它是一个内奸,总爱搬弄是非。另外他还会花言巧语地编织瞎话。据他说,他知道世界上有一个很神秘的叫糖果山的地方,所有的动物死了之后都要到这个地方去。糖果山在天空上某个地方,在云端上不远的地方。摩西还说,糖果山一周七天每天都是星期日,苜蓿一年四季常青,篱笆上长满方糖和亚麻子饼。动物们都不喜欢摩西,因为他就喜欢闲扯,什么活儿都不做。但是他说的糖果山的事倒有些动物相信。三口猪费了好大唇舌才说服这些动物,叫他们不要相信有这么一个莫须有的地方。
或许您还会喜欢:
第八日的蝉
作者:佚名
章节:57 人气:2
摘要:握住门把。手心如握寒冰。那种冰冷,仿佛在宣告已无退路。希和子知道平日上午八点十分左右,这间屋子会有大约二十分钟没锁门。她知道只有婴儿被留在屋里,无人在家。就在刚才,希和子躲在自动贩卖机后面目送妻子与丈夫一同出门。希和子毫不犹豫,转动冰冷的门把。门一开,烤焦的面包皮皮、油、廉价粉底、柔软精、尼古丁、湿抹布……那些混杂在一起的味道扑面而来,稍微缓和了室外的寒意。 [点击阅读]
罪与罚
作者:佚名
章节:50 人气:2
摘要:在彼得堡贫民区一家公寓的五层楼斗室里,住着一个穷大学生拉斯柯尔尼科夫。他正在经历着一场痛苦而激烈的思想斗争——他要确定自己是属于可以为所欲为的不平凡的人,还是只配做不平凡的人的工具的普通人。他原在法律系就学,因交不起学费而被迫辍学,现在靠母亲和妹妹从拮据的生活费中节省下来的钱维持生活。他已经很久没有交房租了。近来,房东太太不仅停止供给他伙食,而且催租甚紧。这时他遇见了小公务员马尔美拉陀夫。 [点击阅读]
追忆似水年华
作者:佚名
章节:129 人气:2
摘要:《追忆逝水年华》是一部与传统小说不同的长篇小说。全书以叙述者“我”为主体,将其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融合一体,既有对社会生活,人情世态的真实描写,又是一份作者自我追求,自我认识的内心经历的记录。除叙事以外,还包含有大量的感想和议论。整部作品没有中心人物,没有完整的故事,没有波澜起伏,贯穿始终的情节线索。 [点击阅读]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作家、文艺评论家。1881年生于维也纳一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剧照(20张)个富裕的犹太工厂主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1904年后任《新自由报》编辑。后去西欧、北非、印度、美洲等地游历。在法国结识维尔哈伦、罗曼·罗兰、罗丹等人,受到他们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发表反战剧本《耶雷米亚》。 [点击阅读]
冰与火之歌5
作者:佚名
章节:73 人气:2
摘要:人味在夜空中飘荡。狼灵停在一棵树下,嗅了嗅,灰棕色毛皮上洒满了斑驳阴影。松林的风为他送来人味,里面混合着更淡的狐狸、兔子、海豹、鹿,甚至狼的气味。其实这些东西的气味也是人味:旧皮的臭气,死亡和酸败的气息,且被更浓烈的烟、血和腐物的味道所覆盖。只有人类才会剥取其他动物的毛皮毛发,穿戴起来。狼灵不怕人,就和狼一样。他腹中充满饥饿与仇恨,于是他发出一声低吼,呼唤他的独眼兄弟,呼唤他的狡猾小妹。 [点击阅读]
契诃夫短篇小说集
作者:佚名
章节:44 人气:2
摘要:我的同事希腊文教师别里科夫两个月前才在我们城里去世。您一定听说过他。他也真怪,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他总是把雨伞装在套子里,把表放在一个灰色的鹿皮套子里;就连那削铅笔的小刀也是装在一个小套子里的。他的脸也好像蒙着套子,因为他老是把它藏在竖起的衣领里。他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眼。他一坐上马车,总要叫马车夫支起车篷。 [点击阅读]
巴黎圣母院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维克多•雨果(VictorHugo)(l802~1885)是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法国浪漫主义学运动的领袖。他的一生几乎跨越整个19世纪,他的文学生涯达60年之久,创作力经久不衰。他的浪漫主义小说精彩动人,雄浑有力,对读者具有永久的魅力。【身世】雨果1802年生于法国南部的贝尚松城。 [点击阅读]
幽灵塔
作者:佚名
章节:42 人气:2
摘要:我要讲的这段亲身经历,其离奇恐怖的程度恐怕无人能比。虽不清楚世上到底有没有幽灵,可我的这段经历,却发生在孤寂山村中一栋传说有幽灵出没的老房子里。故事的主人公就像幽灵一样飘忽不定,徘徊哀叹,而且她还像《牡丹灯笼》中的小露①一样,是个年轻美丽的女子。那是发生在大正初年的事情。虽说已经过去20多年了,但每次当我回想起来,都不禁怀疑自己是否做了一个恐怖的噩梦。 [点击阅读]
死亡终局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这本书的故事是发生在公元前二○○○年埃及尼罗河西岸的底比斯,时间和地点对这个故事来说都是附带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无妨,但是由于这个故事的人物和情节、灵感是来自纽约市立艺术馆埃及探险队一九二○年至一九二一年间在勒克瑟对岸的一个石墓里所发现,并由巴帝斯坎.顾恩教授翻译发表在艺术馆公报上的埃及第十一王朝的两、三封信,所以我还是以这种方式写出。 [点击阅读]
霍乱时期的爱情
作者:佚名
章节:42 人气:2
摘要:第一章(一)这些地方的变化日新月异,它们已有了戴王冠的仙女。——莱昂德罗·迪亚斯这是确定无疑的:苦扁桃的气息总勾起他对情场失意的结局的回忆。胡维纳尔?乌尔比诺医生刚走进那个半明半暗的房间就悟到了这一点。他匆匆忙忙地赶到那里本是为了进行急救,但那件多年以来使他是心的事已经不可挽回了。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