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 第三部分 一朝春尽红颜老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 80 */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第三部分
  一朝春尽红颜老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杨小姐。当时我去一个别墅区看房子,杨小姐得知我要买房,便非常热情地邀请我去她家看看。她家是一栋几年前修建的单体别墅,屋前的空地本来是用来种花的,可是杨小姐似乎没有这种雅兴,任凭杂草丛生。走进屋里一看,我更是莫名惊诧:一栋外表气派的豪华别墅,里面却是空空如也,什么像样的家具都没有,厨房里蟑螂出没,房间的地板上有一张报纸,上面全是蚊香燃完后的灰烬。
  我试探着向杨小姐打听她为什么要卖掉这栋房子,她一声不响地抽了一支烟,然后有点儿难堪地说:“我读大学的时候就已经出来做小姐了,毕业以后本想来深圳找份体面的工作,可是你知道的,做过小姐的都花钱大手大脚惯了,我一个月的工资还不够逛两次街。无奈之下,我只好又去做三陪了。后来我认识了一位香港老板,他非常喜欢我,为我买了这栋别墅,把我包了起来。后来他年纪大了,对我的态度也越来越冷淡了。去年年初的时候,他病死在香港,留给我的仅仅只是这栋房子。如今我已经三十多岁了,再去做小姐肯定不行了,就算想找个不知道我过去的男人嫁掉,人家也肯定瞧不上我这种人老珠黄的女人。过去他给我的钱都已用完,而我还得吃饭啊!所以只好把家具都卖掉了,而且想把这房子也卖掉。拿到房款以后我可能回重庆老家吧。”

  听完这席话,我才仔细地看了看杨小姐的脸:五官都长得非常俊俏,可是肤色已经非常黯淡了。虽然用了很多的化妆品,但仍然能察觉出她脸上的那份憔悴与无奈。虽然只有三十多岁,但是眼角已经明显布满了皱纹,两鬓似乎还有了些许的白发。
  突然间我想起了《红楼梦》里的一句诗: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不知道这样的诗句用在眼前的杨小姐身上,这算不算是对林黛玉的一种亵渎?
  而杨小姐的这份憔悴、无奈和悲凉,又将在多少个后来的大学生身上重演?
  十一、考研:痛苦的安乐死
  在当今的大学校园,“考研”可能算得上是最流行的一个词语了。随着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和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膨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考研的行列,有些人可能从进入大学的第一天开始便在考虑考研的事情了。各种考研辅导班的广告贴满了大学的每一个角落,一些自称考研猜题大师的所谓著名教授像明星一样四处走穴,并受到了比明星更热烈的追捧。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考研越来越成为大学生的第二次高考。高中生都在高考的指挥棒下过着应试的生活,而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也将自己的大学四年交给了研究生入学考试。
  有一家网站针对很多毕业生优先选择考研的原因进行过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
  从图中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人选择考研是为了追求更大的发展或者规避当前的就业压力。可是,考研真能规避就业压力吗?如果能,那考研又究竟是不是唯一的或者最好的途径?拿个硕士学位就一定能够让自己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吗?在用人单位的心目中,研究生和本科生之间是不是真的存在那么大的落差?对于放弃考研的人来说,如何才能让自己在职场上丝毫不逊于研究生?对于考上研究生的人来说,如何才能让自己比本科生不只是多拥有一张文凭?

  考研不是赶集
  中国人都喜欢凑热闹,心理学上的“从众心理”在中国人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鲁迅曾经打了个比方:某人在路上吐一口痰,然后找两个人盯着看,过一会儿就会有很多人来围着看,再过一会儿还会有很多站在外面的人削尖脑袋挤进去看。
  这几年的考研热也很有点儿这种味道。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到考研的行列,校园里到处都可以感受到考研的气氛,所以,考研似乎就成为了一种时髦,不考研似乎就落伍了,就成为不积极进取而自甘堕落的表现了。很多人仅仅因为看到身边的人都要考研而决定自己也要考研,而对于自己考研的必要性、现实性和考研的目的都没有深入的思考和认识。这种考试的盲目性不一定会导致考试的失败,但绝对会浪费最宝贵的青春。对于二十多岁的大学生来说,没有比浪费青春更失败的事情了。
  考场不是集市,所以也没有必要像赶集一样加入到考研的行列。赶集尚且需要知道自己家里缺些什么,以免花钱买了无用的东西,而考研就更加需要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考研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自私的基因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序言虽然黑猩猩和人类的进化史大约有99.5%是共同的,但人类的大多数思想家把黑猩猩视为畸形异状、与人类毫不相干的怪物,而把他们自己看成是上升为万物之主的阶梯。对一个进化论者来说,情况绝非如此。认为某一物种比另一物种高尚是毫无客观依据的。不论是黑猩猩和人类,还是蜥蜴和真菌,他们都是经过长达约三十亿年之久的所谓自然选择这一过程进化而来。 [点击阅读]
菊与刀
作者:佚名
章节:63 人气:0
摘要:关于作者本尼迪克特,我们知道的不多。据已查到的资料,她是美国当代著名的人类学家,1887年6月5日生于纽约。其父弗里德里克•S.弗尔顿是位医生,在她两岁时去世。其母伯特里斯•J.(夏特克)弗尔顿靠教书养家。1909年,本尼迪克特从瓦萨尔学院毕业,获文学士学位。次年赴欧洲,游历了瑞士、德国、意大利和英国,回国后曾执教于加利福尼亚的某女子中学。 [点击阅读]
落网佳人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楔子“月老、月老!”主管生死簿的地府判官气喘吁吁地进了月下老人的仙居。“啥事这么慌张?判官大人,坐下来歇口气,喝口茶再慢慢说吧!”月下老人捻捻白须,气定神闲地说。他现在哪有闲情逸致喝茶呀!“咱们阎罗殿──出了点小纰漏,所以……我想借你老人家的姻缘簿查查。”“嗯,这个──”月下老人沉吟了一会儿。 [点击阅读]
蓝海战略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前言本书是友谊、忠诚和相互信赖的产物。正是友谊和信任激发我们探索本书所表述的主要思想,并最终完成了写作。20年前,我们在课堂相遇——一个是教授,一个是学生。从那时起,我们就一直一起工作,犹如同一条下水道里的两只湿老鼠。因此,本书不是思想的成功,而是友谊的成功,并且我们发现友谊比商业世界的任何思想都更有意义——因为我们不是孤军奋战。 [点击阅读]
蔡康永的说话之道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0
摘要:序:说话干吗要“之道”啦!把说话练好,是最划算的事。有人天天上健身房,练出漂亮肌肉,可惜课堂报告或公司开会,未必能让你脱衣展示成果;有人唱歌非常?听,可惜想向男友道歉,或想提醒老板加薪时,用唱的会显得你很古怪,说不定加薪不成,反遭遣散。 [点击阅读]
血酬定律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0
摘要:“血酬”和“命价”这两个词,来自本书两篇文章的题目。这两篇文章排在前边,却是最后写出来的。文章谈到了生命与生存资源的交换关系,描绘了一些凭借暴力建立的规矩,提到了计算血价和命价--钱与命的兑换率--的基本思路。在中国历史上,大量资源和财富是依据杀戮和破坏能力分配的,破坏力直接打造了社会结构,直接决定着各个社会集团的社会地位和权利义务边界。 [点击阅读]
诱婚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0
摘要:楔子医院头等病房床前,站着年过半白,头发花白的中年男子、一名十五、六岁的美丽少女,最后,是挺直腰杆、沉稳伫立床尾的年轻男子,只为了病床上那名昏迷了三天,甫清醒的女子。不难想见,这三人必是她生命中最亲密、也最重要的三个人。她看起来极年轻,约莫二十多岁,白皙肌肤原是水嫩无瑕,或许是因意外之故,略略失了血色,仍不减清丽姿容。 [点击阅读]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作者:佚名
章节:92 人气:0
摘要:/*2*/序一、读大学,究竟读什么?大学生和非大学生最主要的区别绝对不在于是否掌握了一门专业技能……一个经过独立思考而坚持错误观点的人比一个不假思索而接受正确观点的人更值得肯定……草木可以在校园年复一年地生长,而我们却注定要很快被另外一群人替代……尽管每次网到鱼的不过是一个网眼,但要想捕到鱼, [点击阅读]
谁动了我的奶酪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1949年新中国成立;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2001年7月13日,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创办105年之后,中国申奥终获成功;2001年底,中国将加入WTO……197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3624.1亿元人民币;198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8964.4亿元人民币;199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9552.8亿元人民币;200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8. [点击阅读]
货币战争2
作者:佚名
章节:136 人气:0
摘要:2009年6月11日凌晨2时41分,《货币战争2——金权天下》终于完稿了。从2006年夏完成《货币战争》以来,就开始着手收集资料酝酿《货币战争2——金权天下》。近三年以来,仔细梳理了德、英、法、美两百多年来的所有重要银行家族之间的人脉关系,以及他们与各国的战争、革命、政变、危机之间的联动关系,从1723年开始到2024年结束,中间涉及欧洲、美国的许多重要历史事件及其背后的金融运作,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