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杜拉拉升职记 - 小说《杜拉拉升职记》读后感——为什么我们都要做杜拉拉?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生活本不应该是这样子的。
  有人问起寒假的打算,我想过了。就像133说的,要把自己的日子弄成锦缎。聚会或者相约,也就是锦上添花的事情,快乐更好,不快乐不愿意就抹掉自己看自己的织锦。有人约就整整齐齐的出去,没人约就告诉自己这是读书时间,应该充电应该紧张。然后再塞张光盘进碟机,看着看着就睡在沙发上。
  遵义的天冷得让我狠惊讶,保暖设施在我的打点下都如此完备,从头到脚全部包皮裹得狠整齐。不用再去披襟斩棘的完成一个大的课程,也不必每天计较睡眠的时间和质量。
  我知道我知道,这种悠闲的小日子我也过不了多久了。还有一年,我估计就会在各大招聘会上为个把月薪不高年终分红微薄的职位争得头破血流。
  在这空挡儿,我拜读了这本《杜拉拉升职记》之后,更像是身经百战疲惫不堪。
  这本看起来像是励志般的小说去年在各大图书网数月高居销售榜首,封面赫然写着“她的故事比比尔·盖茨的更值得参考。”其热销引起网上网下的热议,《杜拉拉升职记》被无数网友热捧为“世界500强企业职场生存圣经”。写字楼里,大学校园中,大家口口相传,以对号入座为荣。某招聘网站人力资源总监高调赞扬:“典型的中产阶级代表,没有特殊背景,受过良好教育,靠个人奋斗获取成功,拨动了渴望成功的年轻人的心弦”,瞬间,模仿,虚拟杜拉拉成为高校毕业生最常态的生活模式。

  梦想是个好用的东西,有梦想,一切便顺理成章。杜拉拉完成了我等姿色中上非名校毕业学生往白领阶层奋斗的平民梦想。大家都想沿用这条已经被踩得坑坑洼洼的小径踏上自己的康庄大道。
  请冷静点,再冷静点。我只想说,我们为什么要成为杜拉拉?
  [杜拉拉其人其事]
  在我这种记忆能力堪称弱智的情况之下,有些情节仍然强迫性入侵我容量不大的脑区域。最起码,杜拉拉还是让我略知职场一二。
  NO.1似乎是从生活方式到精神信仰的大众范本。
  她熟悉并擅长套用各种“标准”,设置工作目标遵循SMART原则,发生争论就SOP标准,绩效考核就360度评估;她可以数年如一日压抑感情生活,却为上司的离任而焦虑至崩溃;她遇到所有问题的本能反应是规定、预算、利润和可操作性,所以她接受恋爱要“共赢”“配合”“进展”“扫清障碍”;她划分人的标准是国营单位的处长或外企高层,搞技术还是搞行政……这些都是人类的区别符号。她一步步放弃了自我与情感,从生活方式到精神信仰彻底职业化。我个人认为,严格的说,她的成功只是因为她将生活变成了一个完美的“标准操作流程”。

  NO.2没有自由与享受,因为浪费时间是可耻的。
  她的生活模式是处理一个又一个棘手的工作琐事,在一层又一层的上司间选择。她的生活元素一定是奋斗、加班、住酒店;聚会是公司同事,恋爱被简化为吃饭聊天,娱乐就是看HBO,放假就是睡个好觉。如有需要,一个电话就能从一个城市打飞机到另一个城市,没什么自由支配的时间,因为浪费时间多么可耻啊。
  NO.3可预见的未来,财富稳步增长。
  她的人生目标是从助理做到行政主管,然后是小区经理,再大区经理……小心翼翼,斗智斗勇,步步为营;从底薪4000元到19000元,经历了触目惊心的钩心斗角,拉锯消耗及薪水一个个百分点的艰难争取,这就是一个杜拉拉式女人的三十岁。
  [为什么我们都要做杜拉拉]
  好吧,为什么我们都要做杜拉拉。

  我也完全的理解并且赞同你说我因为成不了杜拉拉所以才不要做杜拉拉。
  目前大多数著名高校的毕业生们都以成为杜拉拉为最大荣耀,500强宣讲会永远器宇轩昂,各省市“最优秀的毕业生们”会聚一堂,前赴后继表达仰慕渴望。所有时尚杂志都向杜拉拉竖起大拇指:好样的“白骨精”,她就是优质女性。但是我相信,这并不是事实,
  从小老师就教导我们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更懂得万物万事百般因人而异。我们并不需要如同信仰一般的顶礼膜拜,我们只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成材成功成就梦想的方式。
  梦想带来的,是贫贱残忍的现实,也是充裕热烈的幻想。像是一首随时都会响起的曲子,却可以有不同的Ending。是谁说的,思想也会一夜暴富,谁知道你第二天的变化?我们只能看着自己的脚下,走好每一步。最终能成什么样,谁知道呢?
  杜拉拉让我们发现有这样的一种实现梦想的方式,但那始终不是我们的人生,靠一本小说把我们拖到既定的生活模式,我觉得那未免有点可怜。其实你的人生,早在这之前就已经走了很远,我也一样,对不对。
或许您还会喜欢:
北京北京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一九九四年北京的一个夏夜,我说:“我要做个小说家,我欠老天十本长篇小说,长生不老的长篇小说,佛祖说见佛杀佛见祖日祖,我在小说里胡说八道,无法无天。我要娶个最心坎的姑娘,她奶大腰窄嘴小,她喜欢我拉着她的手,听我胡说八道,无法无天。我定了我要做的,我定了我要睡的,我就是一个中年人了,我就是国家的栋梁了。 [点击阅读]
日光流年
作者:佚名
章节:60 人气:2
摘要:嘭的一声,司马蓝要死了。司马蓝是村长,高寿到三十九岁,死亡哐当一下像瓦片样落到他头上,他就知道死是如期而至了。他将离开这鲜活生动的人世了。在耙耧山脉的深皱里,死亡自古至今偏爱着三姓村?,有人出门三日,回来可能就发现另一个人悄无声息地谢世了。出门半月或者一个月,倘若偶然一次没人死去,便会惊痴半晌,抬头望望西天,看日头是否从那儿出来了,是否成了蓝色或者绛紫色。 [点击阅读]
沧浪之水
作者:佚名
章节:93 人气:2
摘要:故事梗概我在整理父亲遗物时发现一本薄书:《中国历代文化名人素描》。书第一页是孔子像,旁边写了“克己复礼,万世师表”八个字,是父亲的笔迹。还有屈原,“忠而见逐,情何以堪”;陶渊明,“富贵烟云,采菊亦乐”等一共12人。父亲在我出生那年被划为右派。他只是凭良心替同事讲了几句公道话。因此,他被赶出县中医院,带着我来到大山深处的三山坳村,当了一个乡村医生。 [点击阅读]
美学散步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李泽厚八十二岁高龄的宗白华老先生的美学结集由我来作序,实在是惶恐之至:藐予小子,何敢赞一言!我在北京大学读书的时候,朱光潜、宗白华两位美学名家就都在学校里。但当时学校没有美学课,解放初年的社会政治气氛似乎还不可能把美学这样的学科提上日程。我记得当时连中国哲学史的课也没上过,教师们都在思想改造运动之后学习马列和俄文……。所以,我虽然早对美学有兴趣,却在学校里始终没有见过朱、宗二位。 [点击阅读]
倾城之恋
作者:张爱玲
章节:9 人气:3
摘要:娄家姊妹俩,一个叫二乔,一个叫四美,到祥云时装公司去试衣服。后天他们大哥结婚,就是她们俩做傧相。二乔问伙计:“新娘子来了没有?”伙计答道:“来了,在里面小房间里。”四美拉着二乔道:“二姊你看挂在那边的那块黄的,斜条的。”二乔道:“黄的你已经有一件了。”四美笑道:“还不趁着这个机会多做两件,这两天爸爸总不好意思跟人发脾气。”两人走过去把那件衣料搓搓捏捏,问了价钱,又问可掉色。 [点击阅读]
五个苹果折腾地球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4
摘要:这是一棵普通的苹果树。狗年的一天,使它的命运发生了变化,它不再是一棵普通的苹果树。它的果实把地球折腾得喘不过气来。现在是春天的午夜。一个飞碟在夜色的掩护下接近地球,飞碟上的外星人是路过地球,想休息一会儿。“下边是一座苹果园,着陆比较合适。”担任观察的宇宙人对机长说。“同意在苹果园着陆。”机长发令。飞碟缓慢地在那闷果树旁着陆。飞碟舱门打开了,几个宇宙人走出飞碟,在果园里活动筋骨,呼吸空气。 [点击阅读]
莫言《蛙》
作者:莫言
章节:68 人气:2
摘要:小说写到了“代孕”,代孕女陈眉(姑姑)原是很漂亮的女人,因为火灾毁坏了姣好的面容,最终决定用代孕的方式去帮助家里、帮助父亲渡过生活难关。莫言说,“我是用看似非常轻松的笔调在写非常残酷的事实。这事实中包皮皮含着重大的人性问题。孩子生下来被抱走后,陈眉面临着精神上的巨大痛苦,当她决定‘我不要钱了,我要给我的孩子喂奶’时,一切已经来不及了。 [点击阅读]
余华《兄弟》
作者:余华
章节:70 人气:2
摘要:《兄弟》讲述了江南小镇两兄弟李光头和宋钢的人生。李光头的父亲不怎么光彩地意外身亡,而同一天李光头出生。宋钢的父亲宋凡平在众人的嘲笑声中挺身而出,帮助了李光头的母亲李兰,被后者视为恩人。几年后宋钢的母亲也亡故,李兰和宋凡平在互相帮助中相爱并结婚,虽然这场婚姻遭到了镇上人们的鄙夷和嘲弄,但两人依然相爱甚笃,而李光头和宋钢这对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也十分投缘。 [点击阅读]
山楂树之恋
作者:佚名
章节:63 人气:2
摘要:等爱变成习惯◎小左从不回忆与你一起的往事,从不念起你的现在,只是记得,你在心里。我用了一晚上看完了《山楂树之恋》被称为史上最干净的爱情。是先在网上看到这样的评论,好奇心作祟,究竟是怎样纯洁的爱情呢?我是很少看这样的言情小说或是电视剧的,但是看过的一些,总是要被其中的主人公种种的灾难与不幸所感染,并且会在心里设定自己期望的结果,然后就期待结局就是自己安排的这样。 [点击阅读]
张小娴《面包树上的女人》
作者:张小娴
章节:70 人气:2
摘要:一九八六年,我们保中女子中学的排球队一行八人,由教练老文康率领,到泰国集训。我在芭提雅第一次看到面包皮树,树高三十多公尺,会开出雄花和雌花。雌花的形状象一颗圆形的钮扣,它会渐渐长大,最后长成像人头一样的大小,外表粗糙,里面塞满了像生面包皮一样的果肉。将这种果实烤来吃,味道跟烤面包皮非常相似。那个时候,我没有想过,我是一个既想要面包皮,也想要爱情的女人。八六年,我读中七。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