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丰饶之海 - 第一卷 春雪 第十八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新河男爵夫妇是一对疏放与狂燥的绝妙结合体。男爵对妻子的所作所为概不过问,妻子则喜欢喋喋不休,而不管别人是否喜欢。无论是在家里的时候,还是和别人在一起的时候,都是如此。男爵看似疏放,但有时会以警句式的语言对别人进行辛辣的嘲讽,不过绝不会滔滔不绝地长篇大论。然而夫人虽然千言万语,费尽口舌,也未必能够准确鲜明地勾勒出她要说的那个人的形象。他们是日本的第二辆罗尔斯·罗易斯轿车的买主,为此洋洋得意,神气活现。这一天,晚饭过后,男爵穿着丝绸夜小礼服,正在舒适地小憩,带听不听地陪着夫人没完没了的唠叨。夫人把平冢雷鸟一派的人请到家里,从狭野茅上娘子的一首著名和歌中取名成立一个名叫“天火会”的团体,每月召开一次例会。但每次开会时都赶上雨天,于是报纸讽刺她们是“雨日会”。夫人对思想性的问题一窍不通,却极其兴奋地注视妇女的理性觉醒,就像母鸡注视一个异乎寻常的新型鸡蛋、比如自己产下来的三角型鸡蛋一样。男爵夫妇收到松枝侯爵的赏樱邀请后,既为难又高兴。为难的是,不去也知道这样的赏樱会实在无聊透顶;高兴的是,去了可以以正规的西方风度向他们进行无言的示威。这户富豪商家,一直和萨长政府保持着互相支持合作的关系,从父亲那一代开始,心里潜藏的对乡下人的轻蔑就成为他们新的不屈的高雅的核心。“今年松枝家又要邀请皇室来,准备鼓乐欢迎吧。他们把皇室光临看作一场戏。”男爵说。“我们总是不得不隐瞒新思想。”夫人接过话茬:“其实啊,把新思想藏起来,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去,不是也很有肚量吗?悄悄混在那些守旧派的人群里,不是也很有意思吗?看看松枝侯爵怎么对洞院宫殿下又是卑躬屈膝阿谀逢迎又是装作多年老友的样子,不也是一场好戏吗?我穿什么去好啊?总不能从大白天就穿夜礼服吧,倒不如就穿底襟带有花纹的和服,也许这样更合适。你告诉京都的北出,让他赶紧把和服底襟染成篝火夜樱图案。不过,我总觉得底襟带花纹的和服对我不合适。我一直不明白,我穿和服只是自己觉得不合适而别人认为非常合适呢,还是在别人眼里也觉得很不合适?你怎么看?”赏樱那一天,侯爵家通知说请在洞院宫殿下光临之前到达,所以新河男爵夫妻故意比通知的时间晚五六分钟到达,没想到离洞院宫到达还有十分钟的富余时间。男爵对这种乡巴佬的做法大光其火。一下车,就冷言冷语地讽刺说:“殿下马车的马大概半路上中风了吧。”不过,不论什么样的冷嘲热讽,男爵总是像英国绅士那样,只是在喉咙深处嘟囔,谁也不会听见。这时,仆人匆匆来报,殿下的马车已进侯爵家的大门。于是主人方面都在正房门口列队迎候。当马车从院子的松树下压着砂子的道路进来时,清显看见马的鼻孔喷吐出粗气,梗直脖子,倒竖起灰白色的鬃毛,仿佛刚刚在惊涛骇浪中撞击粉碎白色的浪尖。车厢上溅沾着雪化后的泥土的金色家徽如同平静地缓缓旋转的金色漩涡。洞院宫殿下的黑色圆顶礼帽下,露出漂亮的花白胡子。妃殿下跟随其后。白色的长条布从大厅门口一直铺到讲台,这样殿下可以穿着鞋直接走到讲台。当然,在正式致辞之前,他在大厅里也和大家略微寒喧几句。清显看着妃殿下那黑色的鞋尖在洁白的薄纱和服底襟下交替出现,如同荡漾的涟漪之间时隐时现的马尾藻的果实。那姿态的高雅使得清显不敢仰视这位老年贵妇人的尊容。侯爵把在大厅迎接的各位客人介绍给殿下,只有聪子是第一次与殿下见面。殿下对绫仓伯爵抱怨说:“怎么把这么漂亮的小姐藏起来,不让我见呐?”站在一旁的清显听到这句话,不由得脊梁掠过一阵轻微的寒颤,仿佛聪子在别人的眼里是一个被高高踢起来的华丽的皮球。洞院宫殿下与暹逻的交往密切,这两位王子来日本以后,很快就受到殿下的款待。所以这次一见面,立刻谈笑风生起来。殿下问学习院的同学是否热心关心他们,乔·披微笑着恭恭敬敬地回答:“大家都像相识十年的老朋友一样,无论什么事都受到亲切的关照,没有任何的不方便。”清显知道,除了他以外,王子没有其他可以称得上朋友的人,也几乎从来不去学校。听乔·披这么回答,觉得可笑。新河男爵的心像似一块银,出来之前磨得闪光铮亮,可是一接触到人,立即蒙上无聊的锈迹而黯然失色。这样的接待,光是听一听,耳朵都会生锈……接着,在侯爵的引导下,大家都跟随洞院宫殿下到庭院里赏樱。日本人聚会,客人之间不容易很快融洽交流,妻子往往都跟在丈夫身后。这时,男爵已经完全表现出疏狂的状态,别人都能看得出来。他故意离开大家,悄悄对妻子说:“侯爵从外国留学回来以后,变得时髦起来。听说废止了妻妾同居的习惯,把小老婆迁到外面住。离大门八百米远的地方,就是小老婆的住所,所以他是八分时髦。五十步笑百步这样的谚语肯定就是为他这样的人准备的。”“要是相信新思想,就要彻底相信。不论别人怎么议论,像我们家这样,遵循欧洲的生活习惯。应邀出门应酬也好,夜晚临时外出也好,都是夫妇俩一起行动。你瞧,对面山上的两三棵樱树和红白色布幕映照在湖面上,多么好看!我的和服底襟图案,你觉得怎么样?在今天的所有客人里,就我的底襟图案最精致讲究,而且大胆新颖。要是在对岸观看我在湖里的倒影,肯定非常漂亮。我恨不得自己能够同时身在两岸。对吧,你不这么认为吗?”新河男爵把这种经受一夫一妻制的精心凝练的折磨(原本出于自愿)视为比别人早一百年承受思想的磨难,所以心甘情愿。男爵本来就从不追求人生的感动,不论多么难以忍受的痛苦,只要其中没有感动介入的余地,他都认为具有某种时髦和风度。山丘的游园会场上,在元禄赏花舞中扮演武士、女侠客、奴仆、盲艺人、木匠、卖花人、卖瓷器人、青年人、农村姑娘、俳谐师等角色的柳桥艺妓列队热情迎接客人。洞院宫殿下对身边的侯爵露出满意的微笑,暹逻王子也高兴地拍着清显的肩膀。清显的父亲陪同殿下,母亲陪同妃殿下,这样,两位暹逻王子就自然而然地由清显陪同。艺妓们围聚在清显周围,清显要照顾这两位不会日语的王子,劳心费神,无暇顾及聪子。“少爷,请过来玩一会儿吧。今天单相思的人一下子多起来了。不理睬她们那就太残忍了。”扮演俳谐师的老艺妓对清显说。年轻的艺妓,连扮演男性的艺妓,眼圈都涂抹红彩,连笑的表情都荡漾着酒醉酡颜般的红晕。临近黄昏,寒气袭人,但清显仿佛被密不透风的丝绸、刺绣、浓妆艳抹脂粉的肌肤组成的六曲双面屏风围住,感觉不到一丝清爽的凉风。这些女人兴高采烈、欢声笑语,仿佛正浸泡在不凉不热的洗澡水里一样心情舒服。她们生动活泼说话时手指优美的动作,白皙柔嫩的咽喉处像安装有一个小小的金属合叶一样在恰倒好处的时候停止说话微微点头的变化、对别人的揶揄充耳不闻时瞬间流露出戏谑的怨恨眼色而又能依然嘴角挂着微笑的表情、突然一本正经地聆听客人讲述大道理时的神情、抬起手轻轻抚平头发时刹那间百无聊赖般的疏懒眼神……清显从她们的千姿百态中,不由自主地把艺妓频频流盼的秋波与聪子独特的秋波进行比较,发现两者全然不同。艺妓的秋波虽然灵动快活,但秋波本身是独立的存在,觉得如昆虫飞旋般令人讨厌,绝不像聪子那样充满高雅的韵律。聪子在远处正和洞院宫殿下聊天,她的侧面辉映着夕阳淡淡的余晖,如远方的水晶、远方的琴声、远山的襞皱,洋溢着距离酿就的幽玄美。在暮色渐浓之中,透过树木间的天空下,如同黄昏时分的富士山一样呈现出清晰的轮廓。新河男爵和绫仓伯爵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两人身边都有艺妓伺候着,但他们对艺妓似乎连看都不看一眼。在樱花花瓣散落的草坪上,新河男爵发现绫仓伯爵光亮得能映照出黄昏天空的黑漆皮鞋的鞋尖上沾着一片污脏的花瓣,他的鞋子像女人那么小。这么说,伯爵端着玻璃杯的手也像偶人的手那样又白又小。男爵对如此衰败的血统感到嫉妒。而且伯爵那种极其自然的、面带微笑的疏放状态与自己的英国式的疏放状态之间,形成一种与别人无法形成的对话。“在所有的动物之中,还是啮齿目最可爱。”伯爵。突然说。“啮齿目嘛……”男爵心里对啮齿目动物没有丝毫概念。“兔子、土拨鼠、松鼠等等。”“您养这些动物吗?”“不,不养,家里会有臭味的。”“既然这么可爱,您也不养吗?”“首先,这些动物写不进和歌里。凡是不能成为和歌素材的,就不放在家里。这是我们家的家规。”“是吗。”“虽然自己不养,但是这些小动物毛茸茸的,胆子小,战战兢兢的样子,我觉得很可爱。”“是呀。”“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可爱的东西,气味也大。”“可以这么说吧。”“听说您长期在伦敦居住过……”“在伦敦,喝茶的时间里,侍者会一个一个地问,是先放牛奶,还是先放茶水?其实,奶粉和茶水混合在一起,还不是一个样。不过,是先要牛奶,还是先要茶水,对于每个人来说,比国家的政治问题更紧急重要……”“这有意思。”两个人聊着天,没有给艺妓一点插嘴的机会,说是来看赏樱,似乎心里根本没有樱花。侯爵夫人陪同妃殿下。妃殿下喜欢长歌,自己还经常弹三弦。日本舞伴奏在柳桥中第一名的老艺妓也在旁边随声附和。侯爵夫人说,有一次为庆贺亲戚订婚,大家曾用钢琴、三弦、古琴合奏《松绿》。妃殿下兴致勃勃地说当时她本来也想参加的。侯爵不时纵声大笑。洞院宫殿下总是动作优雅地捂着胡子笑,所以没有发出笑声。这时,扮演盲艺人的老艺妓在侯爵耳边嘀咕一句,侯爵立刻大声对客人们说:“诸位,现在开始赏花舞的余兴表演,请大家到舞台前面来……”节目程序本来应该由管家山田宣布,现在却被主人越俎代庖,山田的目光立即黯淡下来,眨了眨眼睛。这是他在遇到不测情况时流露出来的惟一表情,但是谁也不知道。既然自己对主人的东西绝不沾手,主人也不应该染指他的任何东西。去年秋天曾发生这样一件事。租赁松枝家的房子居住的外国人的孩子到宅第里游玩拣橡子。这时,山田的孩子们也去游玩,外国小孩便把手里的橡子分给山田的孩子,但山田的孩子坚决不接受。因为山田平时严格教育自己的孩子绝不能拿主人家的一针一线。外国小孩的父母亲对山田孩子的态度产生误解,便向山田提出抗议。孩子们都紧绷着脸,抿着嘴唇,一副准备挨训的模样,但是当山田了解情况后,大大夸奖孩子一番。这个时候,山田想起这件事,然后气恼伤心地踢着裙裤,大步走进人群里,急忙把客人引到舞台前面。就在这时,从湖边舞台的围着红白颜色相间的布幕的后台传出两声梆子声,仿佛划破空气扬起一阵新的木屑。
或许您还会喜欢:
气球上的五星期
作者:佚名
章节:44 人气:2
摘要:气球上的五星期--第一章第一章演讲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介绍弗格森-弗格森博士——“Excelsior”——博士的风貌——彻头彻尾的宿命论者——“旅行者俱乐部”的晚宴——不失时机的频频祝酒1862年1月14日,滑铁卢广场13号,轮敦皇家地理学会的一次会议上,听众如云。学会主席弗朗西斯-M××爵士在向他可敬的同行们作一场重要的学术报告。他的话常常被阵阵掌声打断。 [点击阅读]
爱弥儿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我们身患一种可以治好的病;我们生来是向善的,如果我们愿意改正,我们就得到自然的帮助。塞涅卡:《忿怒》第十一章第十三节。※※※这本集子中的感想和看法,是没有什么次序的,而且差不多是不连贯的,它开始是为了使一位善于思考的贤良的母亲看了高兴而写的。 [点击阅读]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作家、文艺评论家。1881年生于维也纳一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剧照(20张)个富裕的犹太工厂主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1904年后任《新自由报》编辑。后去西欧、北非、印度、美洲等地游历。在法国结识维尔哈伦、罗曼·罗兰、罗丹等人,受到他们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发表反战剧本《耶雷米亚》。 [点击阅读]
别相信任何人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2
摘要:如果你怀疑,身边最亲近的人为你虚构了一个人生,你还能相信谁?你看到的世界,不是真实的,更何况是别人要你看的。20年来,克丽丝的记忆只能保持一天。每天早上醒来,她都会完全忘了昨天的事——包皮括她的身份、她的过往,甚至她爱的人。克丽丝的丈夫叫本,是她在这个世界里唯一的支柱,关于她生命中的一切,都只能由本告知。但是有一天,克丽丝找到了自己的日记,发现第一页赫然写着:不要相信本。 [点击阅读]
古拉格群岛
作者:佚名
章节:64 人气:2
摘要:“在专政时代,在处于敌人四面八方包皮围的情况下,我们有时表现出了不应有的温和、不应有的心软”克雷连科:在审理“工业党”案件时的发言第一章逮捕这个神秘的群岛人们是怎样进去的呢?到那里,时时刻刻有飞机飞去,船舶开去,火车隆隆驶去——可是它们上面却没有标明目的地的字样。售票员也好,苏联旅行社和国际旅行社的经理人员也好,如果你向他们询问到那里去的票子,他们会感到惊异。 [点击阅读]
安妮日记英文版
作者:佚名
章节:192 人气:2
摘要:Frank and Mirjam Pressler Translated by Susan MassottyBOOK FLAPAnne Frank's The Diary of a Young Girl is among the most enduring document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点击阅读]
手机
作者:佚名
章节:35 人气:2
摘要:“脉冲”事件发生于十月一日下午东部标准时间三点零三分。这个名称显然不当,但在事情发生后的十小时内,大多数能够指出这个错误的科学家们要么死亡要么疯癫。无论如何,名称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影响。那天下午三点,一位籍籍无名的年轻人正意气风发地在波士顿的波伊斯顿大街上往东走。他名叫克雷顿·里德尔,脸上一副心满意足的样子,步伐也特别矫健。他左手提着一个艺术家的画夹,关上再拉上拉链就成了一个旅行箱。 [点击阅读]
荒岛夺命案
作者:佚名
章节:39 人气:2
摘要:一部优秀的通俗小说不仅应明白晓畅,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和群众生活,而且应该成为社会文化的窗口,使读者可以从中管窥一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历史、法律等方方面面的情况。美国小说家内尔森-德米勒于一九九七年写出的《荒岛夺命案》正是这样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作者以其超凡的叙事才能,将金钱、法律、谋杀、爱情、正义与邪恶的斗争等融为一炉,演释出一部情节曲折、扣人心弦而又发人深思的侦探小说。 [点击阅读]
静静的顿河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2
摘要:评论重读《静静的顿河》,那些久违了的又陌生又熟悉的人物,以及他们痛苦的思想和命运,又一次激起了我内心的热情。顿河这条伟大的河流所哺育的哥萨克民族通过战争,在痛苦和流血之后最终走向了社会主义。肖洛霍夫把拥护苏维埃、迈向社会主义称为伟大的人类真理,并把它作为作品的主题之一。肖洛霍夫对顿河无比热爱,书中经常出现作者对顿河发自内心的充满激*情的赞颂。顿河草原上散发出的青草和泥土的浓烈味道,让读者过目不忘。 [点击阅读]
冰与火之歌1
作者:佚名
章节:73 人气:2
摘要:“既然野人①已经死了,”眼看周围的树林逐渐黯淡,盖瑞不禁催促,“咱们回头吧。”“死人吓着你了吗?”威玛·罗伊斯爵士带着轻浅的笑意问。盖瑞并未中激将之计,年过五十的他也算得上是个老人,这辈子看过太多贵族子弟来来去去。“死了就是死了,”他说,“咱们何必追寻死人。”“你能确定他们真死了?”罗伊斯轻声问,“证据何在?”“威尔看到了,”盖瑞道,“我相信他说的话。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