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丰饶之海 - 第一卷 春雪 第五十一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进入二月以后,毕业考试迫在眉睫,同学们都在忙于复习功课,惟有对一切都失去兴趣的清显超然自在。其实本多很想帮助清显复习功课,但觉得清显不愿意,只好作罢。他知道清显最讨厌那种“烦人的友谊”。这时候,父亲突然提出希望清显到牛津大学的马顿学院读书。父亲说,这是一所创建于十三世纪的历史悠久的学院,通过主任教授的门路,入学比较容易,但学习院的毕业考试必须及格。这是侯爵看到即将成为从五位的儿子日渐一日地苍白虚弱下去想出来的弥补办法。这个办法简直是异想天开,这反而引起清显的兴趣,他决心装作乐意接受父亲建议的样子。清显以前也和一般的人们一样向往西方国家,但现在他的心只是执著于日本最纤细最美丽的一点。翻开世界地图,别说众多的海外各国,就连涂成红色的、像一只小虾米一样的日本都觉得庸俗恶心。他所认识的日本,原是一个更加翠绿的、不定形的、充满雾一样悲情伤感的国度。父亲侯爵又叫人把一幅世界大地图贴在台球室的墙壁上,他的意图是想以此培养清显开阔的胸襟、雄伟的气派。不过,地图上平板冷漠的海洋丝毫不能让清显心情激动,在他胸中唤起的只是夏日夜晚的镰仓的大海。那夜的海洋本身如同一只具有体温的、脉搏跳动的、热血沸腾的、激情呼喊的巨大的黑色野兽。那是灵肉的神魂颠倒令人震撼的夜的海洋。最近他时常感到头晕,伴随着轻微的头疼。但是他没有告诉任何人。失瞄越发严重,晚上一躺进被窝里,便不由自主地开始各种各样的想像,仿佛明天就会接到聪子的来信,商量私奔的时间和地点,自己在一个陌生的乡下小镇的、有着仓库式建筑的银行的街道上,迎接奔跑过来的聪子,把她紧紧搂抱在怀里。然而,这种想像的背面贴着锡纸一样冰冷易碎的东西,时常可以透见苍白的背面。清显的泪水濡湿了枕头,深更半夜不知多少遍徒然呼唤聪子的名字。这时候,不知是梦是醒,聪子的身影突然清晰地出现在自己的眼前。清显的梦境已不再是那本梦境日记所记录的那种客观性故事的编述。只是在希望与绝望的交叉里,在梦幻与现实的相互消磨中,描绘着海水在沙滩上涌动一样不定形的线条,但是在从平滑的沙滩上退下去的水镜里,突然映照出聪子的脸庞。她从来没有这样美丽,也从来没有这样悲哀,高雅得如同夜空灿烂闪耀的星光。清显正要把嘴唇贴上去,聪子的容颜立即消失。从家里逃离出去的思想日益强烈,成为心中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既然一切事物、时间、早晨、白天、晚上,还有天空、树木、云彩、北风……都告诉自己只有死了这条心,而如果他仍然备受不确定的痛苦的折磨,便想亲手把握什么确定性的东西,便想亲耳听到的的确确是聪子亲口说的哪怕一句话。要是听不到她的话,看一眼也可以。他想念聪子简直发疯。另一方面,社会上的风言风语很快平静下来。获得敕许以后,准备举行纳彩仪式,却突然解除婚约,这种前所未有的丑闻逐渐被人们淡忘。社会的愤怒已经转移到海军受贿问题上。清显决心离家出走。但是他受到严密监视,家里不给他零花钱,即使渴望自由,却身无分文。本多没想到清显会向自己借钱,不禁大吃一惊。由于父亲的家教方针,本多在银行里有一些可以自己支配的存款。他把全部存款提取出来,交给清显,也不问什么用途。本多把这笔钱带到学校交给清显是在二月二十一日的早晨。那是一个晴朗而严寒的早晨。清显接过钱,怯弱地说:“离上课还有二十分钟,你送送我吧。”“你上哪儿去呀?”本多吃惊地反问他。不过他知道山田在大门口严密看守着。“那儿。”清显指着森林方向,微笑着说。好久没有看见朋友的脸上恢复了活力,本多心里感到高兴。在他眼里,朋友那没有红晕,反而因为紧张而苍白消瘦的脸盘如同凝结着一层初春的薄冰。“身体不要紧吧?”“有点感冒,不过不要紧。”清显步履轻快地往森林方向走去。本多好久没有看到朋友这么矫健的脚步,心里明白这双脚将走向何处,但没有点破。早晨的阳光透过树枝照射在结冰的池沼上,班驳的暗淡的影子如同漂浮在水面上散乱的木片。他们穿过小鸟鸣啭的树林,来到学校东头。这里的平缓山坡一直延伸到东面的工厂区,这一带没有围墙,只是圈围着简单的铁丝网,孩子们经常从铁丝网的破洞钻进来。铁丝网外面是一道杂草丛生的斜坡,斜坡与道路相接的低矮的石墙处,又有一道矮栅栏。他们走到栅栏旁边停下来。右边是通往学习院的电车铁轨,工厂区的厂房锯齿形屋顶的石棉瓦沐浴着早晨的阳光闪动发光,各种各样机器的轰鸣汇聚成大海波涛咆哮的声音。耸立的烟囱显得怆然悲郁,轻烟在屋顶上飘飞,工厂区里的居民区晾晒的衣服显得阴翳沉郁。有的家庭从屋顶上伸出摆满盆景的木板。什么地方不停地闪烁着耀眼的光焰,忽闪忽灭……一个爬在电线杆上电工腰间的钳子,一家化学工厂的窗玻璃上映照着幻影的火焰……一个地方的机器轰鸣声刚一停下来,那边又响起铁锤使劲敲打铁板的咣咣咣的噪音。远处悬着明亮的太阳。眼前是沿着学校旁边的白色道路,仿佛清显就会从这条路上跑去。低矮的屋檐的影子鲜明地印在路上,几个小孩子正在路上玩踢石子游戏。一辆锈得连一点光泽都没有的自行车从路上驶过。“那我走了。”清显说。这显然是“出发”的同义语。本多铭记着朋友临走的时候发出的真正像一个青年人的豪爽的这句话。清显甚至把书包皮都放在教室里,只在学生制服外面加一件外套,外套上一排樱花图案的金色纽扣,领子潇洒地左右敞开,里面的海军服式的竖领与雪白的内领交接的一条细线镶圈着咽喉处细嫩的皮肤。他的学生帽戴得很低,帽檐的阴影下露出一丝微笑,然后用戴着皮手套的一只手把破铁丝网压下去,斜着身子钻出去……校方把清显失踪的消息立即通知他的家里,侯爵夫妇心急如焚,张皇失措。这个时候,还是祖母的意见平息了混乱的局面。“这不是明摆的吗?他那么愿意出国留学,所以尽管放心。反正打算出国,他是去和聪子告别的。如果事先告诉你们,你们肯定不会让他去,所以不辞而别。只能是这么认为。”“不过,我觉得聪子不会见他。”“要是聪子不肯见,他也就死了这条心,会回来的。年轻人嘛,想做的事就让他去做,管得太紧,就会这样子。”“母亲,正因为发生过那种事,当然要严加管束啊。”“所以,这回出走也就不足为怪了。”“不管怎么说,这件事要是泄露出去,那可不得了。还是赶紧告诉警视总监,让他秘密寻找吧。”“找不找都一回事。他的去向很清楚嘛。”“必须尽快把他抓回来……”“错了。”老太婆怒目而视,大声说道:“这就错了。要是这么做,说不定下一次他会做出不可挽回的事情。“当然,为了以防万一,让警察悄悄寻找也未尝不可。只要让警察查到他现在所在的地方,然后报告家里就行了。不过,既然已经知道目的地,其实也可以让警察远远地暗地里监视。如果这样做的话,只是暗地观察,不干涉他的任何行动。一切慎重稳妥行事。为了不至于扩大事态,没有别的办法。一步走错,后悔莫及。我先把话说在头里。”二十一日晚上,清显住在大阪的饭店里。第二天一大早,离开饭店,乘坐樱井线火车在带解站下车,在带解町的一家名叫“葛屋”的比较低廉的旅馆里订了一间房间。然后立刻雇一辆人力车前往月修寺。沿着坡路心急火燎而上,在乎唐门下车。他在门厅紧闭的白色拉门外叫门。一个男仆出来,问过姓名和来意,让他稍候,自己进去。片刻,一老出来。但是,一老毫无让他进门之意,斩钉截铁地告诉他:住持尼表示不见来客,更何况弟子不能见客。于是,清显吃了闭门羹。清显对此多少有点心理准备,所以他没有执意强求,暂时先回旅馆。他把希望寄托在明天。他独自仔细琢磨,认为第一次失败的原因是自己过于疏忽,不该乘坐人力车直接到达门厅门口。这虽然说明自己的迫切心情,但与聪子见面既然是自己的一个希望,不论是否有人看见,都应该在门前下车,然后步行而上。姑且也应该算是一种修行吧。旅馆的房间很脏,饭菜也不可口,而且晚上很冷,但是,与东京不同的是,一想到聪子就在离这里不远的地方,心里就得到莫大的慰藉。这天晚上,他少有地睡得很香。第二天是二十三日,清显觉得浑身精力充沛,上午一次、下午又一次乘坐人力车到大门前下车,然后登上长长的神道,来到寺院门前,要求见聪子一面,但都被无情地拒绝。回旅馆的路上,他觉得胸部隐隐作痛,而且还有咳嗽。所以,回到旅馆以后,他没敢洗澡。从这天晚上开始,没想到这家乡下旅馆的饭菜出乎意外地丰盛可口,对他的接待也大为改观,而且硬让他搬到最好的房间里。清显询问女仆怎么回事,女仆不肯回答,经一再追问,才道出真相。女仆说,今天清显出门的时候,当地的警察到旅馆来,查问有关清显的情况,告诉旅馆,这是身份显赫人家的公子,一定要好好招待,还说绝对不许把警察前来调查的事告诉本人,他出门的时候,要立刻悄悄地向警察通风报信。清显听到这些情况后,不禁心急如火,决心从速行事。第三天是二十四日,早晨起床觉得身体不舒服,脑袋昏昏沉沉,浑身乏力疲倦。但是,他认为只有这样受苦受难,越发虔诚地修行,才有可能见到聪子。于是也不叫人力车,从旅馆步行差不多四公里地前往寺院。虽然天气晴朗,但步行毕竟艰辛,而且咳嗽更加厉害,胸部疼痛有时像是沙子坠到胸腔里的感觉。站在月修寺门前的时候,又是一阵剧烈的咳嗽,然而出来回话的一老依然无动于衷,冷若冰霜地一口回绝。二十五日,清显因受风寒,开始发烧。本想今天休息,但还是叫来人力车,拉到寺院门口,结果依然遭到拒绝。回到旅馆以后,清显开始感到绝望。发烧的脑子冥思苦想,却别无良策。终于委托旅馆的掌柜,给本多发去一封电报。请速来。我住樱井线带解的葛屋。切勿告知我父母。松枝清显这天夜晚,清显辗转反侧,痛苦难受,好不容易熬到天亮。
或许您还会喜欢:
西方哲学史
作者:佚名
章节:81 人气:2
摘要:我馆历来重视移译世界各国学术名著。从五十年代起,更致力于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的古典学术著作,同时适当介绍当代具有定评的各派代表作品。幸赖著译界鼎力襄助,三十年来印行不下三百余种。我们确信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够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些书籍所蕴藏的思想财富和学术价值,为学人所熟知,毋需赘述。 [点击阅读]
青年近卫军
作者:佚名
章节:69 人气:2
摘要:亚·法捷耶夫(1901年12月24日——1956年5月13日)全名亚历山德罗维奇·法捷耶夫。他是俄罗斯古典文学传亚·法捷耶夫统的继承者,是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作品是在社会主义革命精神鼓舞下写成的;他笔下的主人公们是为建设新生活而斗争的英勇战士。 [点击阅读]
飘(乱世佳人)
作者:佚名
章节:81 人气:2
摘要:生平简介1900年11月8日,玛格丽特-米切尔出生于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的一个律师家庭。她的父亲曾经是亚特兰大市的历史学会主席。在南北战争期间,亚特兰大曾于1864年落入北方军将领舒尔曼之手。后来,这便成了亚特兰大居民热衷的话题。自孩提时起,玛格丽特就时时听到她父亲与朋友们,甚至居民之间谈论南北战争。当26岁的玛格丽特决定创作一部有关南北战争的小说时,亚特兰大自然就成了小说的背景。 [点击阅读]
悲剧的诞生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2
摘要:2004年3月尼采美学文选//尼采美学文选初版译序:尼采美学概要初版译序:尼采美学概要尼采(1844-1900)是德国著名哲学家、诗人。他在美学上的成就主要不在学理的探讨,而在以美学解决人生的根本问题,提倡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他的美学是一种广义美学,实际上是一种人生哲学。他自己曾谈到,传统的美学只是接受者的美学,而他要建立给予者即艺术家的美学。 [点击阅读]
傲慢与偏见英文版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2
摘要:简·奥斯汀(JaneAusten,1775年12月16日-1817年7月18日)是英国著名小说家,生于英国汉普郡,父亲是当地教区牧师。她的作品主要关注乡绅家庭的女性的婚姻和生活,以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活泼风趣的文字著称。有6个兄弟和一个姐姐,家境尚可。她的父亲乔治·奥斯汀(GeorgeAusten,1731年—1805年)是一名牧师,母亲名卡桑德拉(1739年—1827年)。 [点击阅读]
双城记英文版
作者:佚名
章节:45 人气:2
摘要: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 it was the age of wisdom, it was the age of foolishness, it was the epoch of belief, it was the epoch of incredulity, it was the season of Light [点击阅读]
安德的游戏
作者:佚名
章节:84 人气:2
摘要:“我用他的眼睛来观察,用他的耳朵来聆听,我告诉你他是独特的,至少他非常接近于我们要找的人。”“这话你已经对他的哥哥说过。”“由于某些原因,他哥哥已经被测试过不符合需要,但这和他的能力无关。”“他的姐姐也是这样,我很怀疑他会不会也是这样,他的性格太过柔弱,很容易屈服于别人的意愿。”“但不会是对他的敌人。”“那么我们怎么做?将他无时不刻的置于敌人之中?”“我们没有选择。”“我想你喜欢这孩子。 [点击阅读]
死亡约会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怎样,非把她杀掉不行吧?”这句话流进寂静的暗夜,在附近回响片刻,旋即在黑暗中向死海消逝。赫邱里·白罗手搁窗环上,迟疑了一阵。随即双眉紧皱,猛然关起窗子,仿佛要把有害的夜气全部关在外头一样,白罗自幼就相信,外头的空气最好不要让它流进房间,尤其夜晚的空气对身体更是有害。放下窗帘,紧紧挡住窗户,他向床铺走去,微微一笑。 [点击阅读]
永别了武器
作者:佚名
章节:49 人气:2
摘要:《永别了,武器》一书系美国著名小说家海明威早期代表作。被誉为现代文学的经典名篇。此书以爱情与战争两条主线,阐述了作者对战争及人生的看法和态度。美国青年弗雷德里克·亨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志愿到意大利北部战争担任救护车驾驶员,期间与英国护士凯瑟琳·巴克莱相识。亨利在前线执行任务时被炮弹炸伤,被送往后方的米兰医院就医。由于护士紧缺,凯瑟琳也来到了米兰,两人又一次相遇。 [点击阅读]
海伯利安
作者:佚名
章节:76 人气:2
摘要:序章乌黑发亮的太空飞船的了望台上,霸主领事端坐在施坦威钢琴前,弹奏着拉赫马尼诺夫的《升C小调前奏曲》,虽然钢琴已是一件古董,却保存得完好如初。此时,舱下沼泽中,巨大的绿色蜥蜴状生物蠕动着,咆哮着。北方正酝酿着一场雷暴。长满巨大裸子植物的森林在乌青的黑云下现出黑色影像,而层积云就像万米高塔直插入狂暴天穹。闪电在地平线上肆虐。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