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丰饶之海 - 第三卷 晓寺 第十八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本多借助留在曼谷的那团可爱的迷,轻易回归了使他年轻时烦恼的唯识论,回归了那雄伟的大迦蓝般的大乘佛教体系。尽管如此,“唯识”也是一座令人头晕目眩的崇高智慧的宗教殿堂,它以最为周详精密的理论,克服了佛教否定“我”与“魂”,围绕轮回转世“主体”的理论的困难。那繁冗无比的哲学成就就像曼谷的晓寺,在充满拂晓凉风和微光的幽玄里,洞穿了清晨淡蓝的苍穹。正是“唯识”最终解决了几个世纪都未能解决的轮回与无我的矛盾。是什么轮回于生死之间,或往生净土呢?究竟是什么呢?其实最早使用“唯识”一词的是印度的无着。无着的生平,从他的名字在6世纪经过《金刚仙论》传到中国以来,就已带有传说的性质。唯识说起源于大乘《阿毗达摩经》,如下面所述,《阿毗达摩经》的一个偈构成了唯识论最重要的核心。无着以其主要著作《摄大乘论》将它系统化了。顺便说明一下,“阿毗达摩”是经、律、论三藏中意味着“论”的梵语,所以《大乘阿毗达摩经》等于《大乘论经》。我们平常是以所谓“六感”的精神作用而生活的,即眼、耳、鼻、舌、身、意六识。唯识论创立了第七识——未那识,它包皮含了自我、个人的自我意识的一切。然而唯识没有就此止步,进一步设想了“阿赖耶识”的终极之识。如同其汉译“藏”那样,是包皮藏着存在世界的一切种子的识。生在活动。阿赖耶识在活动。这个识是总报的果体,包皮藏着一切活动的结果——种子,所以要言之,我们活着,就是阿赖耶识在活动。这个识犹如飞溅的瀑布一样长流不息。瀑布历历在眼前,而每一瞬间的水都是不同的水。水是在持续不断地翻卷着、流动着、飞溅着。集无着学说之大成,著有《唯识三十颂》的世亲曰:“永恒流转如瀑布”。这句偈是二十岁的本多,为了清显拜访月修寺时,心不在焉地听老住持尼讲的。这使他又想起,在印度的阿旃陀,走出一座仿佛刚才还有人呆过的僧房时,一对坠入瓦格拉河的瀑布突然映入眼帘。这恐怕是最终的、终极的瀑布,与初次见到勋时的三轮山三光瀑布,以及很早以前见过的松枝宅邸的瀑布,就像在镜中一样互相’映照着。在阿赖耶识中种植着一切结果的种子。只要人活着,上述七识就要活动。且不论它活动的结果,不仅这种心法的活动,其对象色法的种子也和心法一起种在这里。将此比喻为给衣服熏香,称为“熏习”,因此也叫做“种子熏习”。可是,关于阿赖耶识本身是否是未经任何污染的中性之物,有不同的看法。如果它本身是中性的,引起轮回转世的必然是外力,即所谓业力。因为存在于外界的所有事物,所有诱惑,包皮括存在于内心的,从第一识至第七识的所有感觉的迷茫,都不能不以其业力施加影响的。但唯识论将这种业力以及业力带来的种子——业种子看做间接原因(助缘),认为阿赖耶识本身既包皮含引起轮回的主体,又包皮含其动力。这就导致这样一种看法,即无着所主张的那样,阿赖耶识本身当然不是一尘不染,而是水乳交融的和合识,一半污染的成为去迷界的动力,另一半洁净的成为悟道的动力。其包皮藏的种子将借助善恶业的种子,现行①来世苦乐的果报。重视业力活动的具舍论与唯识论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此。阿赖耶识由阿赖耶识的种子现行而形成自然法则(同类因等流果),其种子以业种子为助缘而生成道德法则(异熟因异熟果),唯识在此展开了其独特的世界构造。阿赖耶识是有情总报的果体,是存在的根本原因。例如,人的阿赖耶识现行,正是人的现实存在。阿赖耶识就这样使这个世界——我们居住的迷界显现。一切认识的根包皮括了一切认识对象,并使之显现。这个世界是由肉体(五根)、自然界(器世界)和种子(可使一切精神现行的潜在力量)构成。不管是“我执”所执著的实体——自我,或是我们认为死后不灭的灵魂,都是从产生一切诸法的阿赖耶识发生的,既然如此,那么一切归于阿赖耶识,一切归于识。但是,如果把唯识这个词想成是我们所认为的那种,将此岸看作一个实体的主观,映现在那里的世界完全是由它产生的话,只能说我们混淆了“我”与“阿赖耶识”。因为“我”作为常数是个不变的实在,而阿赖耶识则是没有瞬息停歇的“无我之流”。无着的《摄大乘论》中有关受阿赖耶识熏染而显现迷界的种子,解释为三种熏习。第一是名言种子。例如,蔷薇被认为是美丽的花。为区别蔷薇之名与其他花名,弄清究竟是怎样美丽的花,我们来到蔷薇前,认识它与其他花的有何不同。蔷薇先是作为一个名称而出现,概念引起空想,被引起的空想接触到实体,其香、其色、其形储藏在记忆中。或者,一种不知其名的花美不胜收,引起认识欲,得知其为蔷薇,便将其编入自己的概念世界中。我们这样学习意义、名称、语言、对象,还学习与之有关的知识。学习不——定只是美丽的名称,以及正确的意义,知觉与思考所得到的一切,储存于无始以来的记忆中,而不断产生出世界环境。①现行:《佛学大词典》解释——阿赖耶识有生一切之法的功能,谓之种子。自此种子生色心之法谓之现行。第二是我执种子。八识中的第七识未那识,向阿赖耶识引发区别自他的我执时,这我执主张绝对的个我,进而推动其他六识,不断重复我执熏习。本多不得不认为,现代的自我的形成以及自我哲学的迷茫无不由此发源。第三是有支种子。有即三有(三界),指欲有色有五色有的全体迷界。支是因,造成一切迷苦世界的因的这个种子,就是所谓业的种子。命运的不同,走运与背运的不公平即由于这业力的功能。——这样便明白了什么是轮回转世的主体,什么轮回于生死之间。它正是滔滔不绝的“无我之流”阿赖耶识。
或许您还会喜欢:
诺贝尔的囚徒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本书何以成为20世纪的一部经典小说呢?它的主题既不是战争,也不是异化——这两者乃是20世纪里小说的主要题材。卡尔-杰拉西的《诺贝尔的囚徒》(Cantor’sDilemma)之所以堪称经典,是因为它首次真实地描写了科学家的生活和道德观念。而在刚刚过去的那个狂暴动荡的世纪里,科学技术是最富有创造力的领域。卡尔-杰拉西是一个极富叙事技巧的作家,又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大科学家——他自诩为“口服避孕药之母”。 [点击阅读]
谍海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一唐密·毕赐福在公寓过厅里把外套脱下,相当小心的挂在衣架上。他的动作很慢,帽子也很小心的挂在旁边的钩子上。他的妻子正在起居间坐着,用土黄色的毛线织一顶登山帽,他端端肩膀,换上一脸果敢的笑容,走了进去。毕赐福太太迅速的瞥他一眼,然后,又拼命的织起来。过了一两分钟,她说:“晚报上有什么消息吗?”唐密说:“闪电战来了,万岁!法国的情况不妙。”“目前的国际局势非常沉闷。”秋蓬这样说。 [点击阅读]
银河系漫游指南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2
摘要:书评无法抗拒——《波士顿环球报》科幻小说,却又滑稽风趣到极点……古怪、疯狂,彻底跳出此前所有科幻小说的固有套路。——《华盛顿邮报》主角阿瑟·邓特与库尔特·冯尼格笔下的人物颇为神似,全书充满对人类社会现实的嘲讽和批判。——《芝加哥论坛报》一句话,这是有史以来最滑稽、最古怪的科幻小说,封面和封底之间,奇思妙想随处可见。 [点击阅读]
镜中恶魔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我们的心仍旧战栗1987年我到德国后曾在柏林生活了三年。当时柏林还是一座有一堵“移动的”墙的城市。有些日子这堵墙就立在街的尽头,而在另一些日子它又不在那里了。我深信:那墙由生活在不毛之地的动物驮在背上游走。兔子和乌鸦,这些被射杀的动物就像枪管一样令我感到恐惧。墙消失了,被射杀的动物逃到乡下去了。可能它们逃亡时心也怦怦地跳,就像此前许多遭追杀者那样。当时正值严冬,墙的后方一片荒凉犹如不毛之地。 [点击阅读]
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2
摘要:p{text-indent:2em;}一“世间的事物,还有许多未被写下来的,这或出于无知,或出于健忘,要是写了下来,那确实是令人鼓舞的……”半个世纪以前,我出生于俄罗斯中部,在我父亲乡间的一个庄园里。我们没有自己的生与死的感觉。 [点击阅读]
黑暗的另一半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砍他,”马辛说,“砍他,我要站在这儿看。我要看血流出来。快点,别让我说第二遍。”——乔治·斯达克:《马辛的方式》人们真正的生活开始于不同的时期,这一点和他们原始的肉体相反。泰德·波蒙特是个小男孩,他出生在新泽西州伯根菲尔德市的里杰威,他真正的生活开始于1960年。那年,有两件事在他身上发生。第一件事决定了他的一生,而第二件事却几乎结束了他的一生。那年,泰德·波蒙特十一岁。 [点击阅读]
伊迪丝华顿短篇小说
作者:佚名
章节:4 人气:0
摘要:作者:伊迪丝·华顿脱剑鸣译在我还是个小女孩,又回到纽约时,这座古老的都市对我最重要的莫过于我父亲的书屋。这时候。我才第一次能够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一旦走出家门,走上那些简陋单调的街道,看不到一处像样的建筑或一座雄伟的教堂或华丽的宫殿,甚至看不到任何足以让人联想到历史的东西,这样的纽约能给一位熟视了无数美丽绝伦的建筑、无数地位显赫的古迹的孩子提供些什么景观呢?在我孩提时代的记忆当中, [点击阅读]
墓中人
作者:佚名
章节:6 人气:0
摘要:春日的午后,温暖的阳光透过浓密的树丛,斑驳地落在大牟田子爵家府评的西式客厅里,大牟田敏清子爵的遗孀瑙璃子慵懒地靠在沙发上,她是位鲜花般的美人,陪伴在旁的是已故子爵的好友川村义雄先生。漂亮的子爵府位于九州S市的风景秀丽的小山上,从府邸明亮的大客厅的阳台上,可以俯瞰S市那美丽的港口。 [点击阅读]
康复的家庭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二月中旬的一天早晨,我看见起居室门背面贴着一张画卡——这是我们家祝贺生日的习惯方式——祝贺妻子的生日。这张贺卡是长子张贴的,画面上两个身穿同样颜色的服装、个子一般高的小姑娘正在给黄色和蓝色的大朵鲜花浇水。花朵和少女上都用罗马字母写着母亲的名字UKARI——这是长子对母亲的特殊称呼。对于不知内情的人来说,这首先就有点不可思议。长子出生的时候,脑部发育不正常。 [点击阅读]
惊魂过山车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0
摘要:───惊魂过山车───1我从来没有把这个故事告诉任何人,也从未想过要告诉别人,倒不是因为我怕别人不相信,而是感到惭愧。因为它是我的秘密,说出来就贬低了自己及故事本身,显得更渺小,更平淡,还不如野营辅导员在熄灯前给孩子们讲的鬼故事。我也害怕如果讲出来,亲耳听见,可能会连自己都开始不相信。但自从我母亲过世后,我一直无法安睡。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