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福地 - 第二部 第二十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博罗维耶茨基到了柏林。
  他先去见露茜,因为她老给他来电报,威胁说他要是不去哪怕呆几个钟头,她就要自杀。
  他这次出游,甚至感到欣喜;他心想,到底可以离开工厂休息几天了;工厂全部车间都已开工。
  工作和层出不穷的麻烦弄得他极为劳累,疲惫不堪。
  他跟露茜每天见两次面。会见之对于他,无异于一种折磨,而且,因为露茜越变越丑,更是令人恶心;他一瞧她那变得粗壮的身材,心里就厌烦已极,亲吻起她那布满了黄麻子点的肿脸来,就感到快把人腻味死了。
  她很快就感觉到了她给他造成的是什么印象,于是每次会面她都哭闹着激烈谴责他,到头来不欢而散。
  他俩在互相往死里折磨。
  她爱他还象往日那么强烈,可是她已经不是往日那个温柔的、火热的情人;原来那个充满自然丰韵、天真无邪、大胆得令人感动的露茜,那个美丽的露茜,罗兹的倾国倾城,已不复存在;她骤然变成了一个平庸的、毫无特色的、小镇子上的那种没有教养、没有文化的犹太女人。动不动就叫唤,又傲慢又愚蠢。
  因为怀孕,她已面目皆非;她那个种族的各种特征,都如数显露出来了。
  卡罗尔发觉了这些变化,暗暗吃惊,可是对她又感到内疚,所以便尽可能地压下心里越来越大的烦厌,对于她的反复无常和动辄哭闹只好逆来顺受。
  他们每天见面,她都滔滔不绝地唠叨,说是他造成了她的不幸,三番五次津津有味地提及他和她的那块肉,那个快要呱呱落地的孩子,那是他的孩子;同时老以她天天担心死去的话来折磨他,话一说完就扑到他的怀里,享受着激动人心的幸福。
  几天以后,他离开了她;虽然还没有回去,可是他已经缺乏力量和耐心了。
  他还在柏林,这才真正地得到了休息,白天黑夜沉溺在空洞的、毫无意义的吃喝玩乐之中。
  有一天,他在清晨方才回来,一直睡到午后很晚的时候,电报局的邮差把他从睡梦中叫醒。
  他睡眼惺忪,读了一遍电文:
  速归!工厂失火。莫雷茨。
  他从床上跳了下来,急忙穿好衣服,拿起早已冷却的茶慢慢地喝,通过窗口望了望街道对面。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发觉攥紧的手掌里拿着一张纸,于是把它展平,又念了一遍。

  “工厂失火了!”他疯狂地、可怕地大叫了一声,跳到走廊里去,好象要去救火。到了电梯旁边,他才清醒过来,控制住了自己。
  他订好了专车。心里七上八下,极度不安,在火车站旁边的一家小餐馆里等车。
  他喝了什么,作了什么,说了什么,一点也不知道,因为他的全部心思都在那儿,在大火熊熊的工厂上。
  有人通知他说车已备好,他才明白,于是上了车;别人问他话时,他也明白,可是他回答不上来,因为不知为什么他的脑子里总是一片惊叫声:工厂失火了!
  仅仅由一节客车、一节联络车厢和机车组成的列车,片刻之后象着了鞭的骏马似的开动起来,凭着蒸汽的力量飞进了大雪茫茫的原野。
  在火车暂停的一个车站上,他给莫雷茨打了电报,请求他电告火灾情况。
  火车继续奔驰。
  车站、城市、山丘、河流、森林都象在万花筒中一样闪烁跳动,象影子、象幻景一样逝去,在漫无边际的黑夜中消遁。
  火车几乎在哪儿也没有停,象一匹睁着血红眼睛的野兽一样,疯狂地向前奔驰,喷出夹着金星的云雾,活塞唱出强劲的歌,在铁轨上愤怒滚动的车轮轰隆作响,冲破黑暗一直地、一直地飞奔……
  博罗维耶茨基的脸挤在车厢玻璃窗上,一直站着,凝望着漆黑的夜,望着向后奔驰、颤抖不停的万物形影,望着向后急速退去的茫茫雪原。
  他什么也没有看见,只是时时看看表。
  在亚历山大罗沃,有一封电报等着他。
  火在蔓延!
  他换上等着他的特别快车,继续奔驰。
  已是深夜。
  他遮住灯光,躺下,可是睡不着,因为在他的脑袋里,在整个身躯上,都翻滚着充满无数撕成碎片画面的令人惊恐的浓雾;尤其使人痛苦的是,他捕捉不到它们的轮廓,无法记住;浓雾在扩展,不可捉摸,可是又在不倦地、使人难以忍受地抖动着,充塞了他的整个身心。
  他突然跳了起来,拉开灯罩,集中全部注意力,在帐目中计算自己的债权和债务。可是还没算完,他就由于认识到自己资产的状况而惊惶地退缩了。
  保险公司只能够偿还债务、股东们的资本,以及安卡的钱,他自己的资本,他自己的辛劳,以及未来开工的车间,在这笔帐里,他都找不到。

  他不愿意想这些事,可是他越想把它忘掉,这些故意跟他作对的数字就越活灵活现地从脑海深处爬出来,在他的发愁的视网膜上闪耀不停。
  “可怎么办啊?”他只是这样反复唠叨,因为他已经不能思考问题,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他脑子里的一切都已塌陷,充满了极度的焦躁不安。
  他凝望着车厢外的黑夜,咒骂火车走得太慢,因为他那急切的想象跑得要快一千倍,早已到了罗兹,已经看见了大火的光亮,已经看见了熊熊的火焰正在吞噬他的劳动成果,已经听见了坠落木梁的嘎嘎声和轰鸣声;他的灵魂里充满了火焰,火正在焚烧着他。
  他离开座位,在车厢里踱着,时时碰在车厢壁上,觉得自己酩酊大醉;于是又长时间躺着,凝望着灯光,觉得自己和车厢已化为一体,随着车厢一起奔驰,和它一起奔腾,在自己身上感觉到了车轮在飞旋、机车在呼啸,在全速开动,享受到了在空旷的寒冷大地和深夜中忘我飞奔的巨大的、野性的畅快。
  时间过得很慢,慢得出奇,慢得可怕。
  他打开窗户,把头伸出去,对着深夜的刺骨冷风。
  从盖满大雪的田野上飞卷而来的冷风令人窒息,打在他发烫的脸上;那漆黑一片、雪花闪耀的空间给他心头添上了一层凄凉和悲哀。
  火车轰隆轰隆地奔驰,有如闪电。沉睡的小站,埋在大雪中的小村庄,被雾压弯了枝条的林莽,象在黑暗的大海中浮游的发光小碗一样的串串护路灯,都疯狂地急促地向后逃遁,好象惧怕魔鬼一样。
  继续燃烧!
  他在斯基耶尔涅维策接到的第三封电报说。
  他把电报撕得粉碎,扔在地上。
  他咕嘟咕嘟喝了一瓶子白兰酒,可是镇静不下来,也没忘记自己的处境。
  他又继续前进,几乎是对着机车祈祷,乞求它走得快点。
  他觉得自己病了,心里乱糟糟的,站都站不稳了。他的心脏阵阵疼痛,浑身肌肉酸痛,每个想法都象烧红的刀刃一样戮着大脑。他不觉得疲倦,从一个窗口走到另一个窗口,在每一个座位坐下,立即又站起来,跑着去张望寒冷的冬夜、灰黑的空间;他想一眼看穿,可是办不到。

  他的心怦怦地跳,他急着张望疯狂飞掠过去的车站站名,好象凭预感要把这些名称从黑暗中捕获似的。
  可是,惊惶不安的痛苦依然在持续着,没有中断,它那无数纤细的小爪子在搔动全部神经,全部神经中枢,越搔越疼。
  他疲惫已极,打了个瞌睡,却又突然醒来,吓得全身淌汗,更强烈地感到自己软弱无力。
  他疲倦得实在支持不下去了,脑子里越来越模糊,不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出了什么事。好象在睡梦中发觉了冬日灰白的晨曦,它在车窗前已经露出铁青色的面容,昏昏沉沉地在雪地上缓步,从田野上驱散黑暗,揭示出树林的轮廓,照亮了正在苏醒的村落,卷起从东方急促涌来的大团大团肮脏的乌云,然后又用一块巨大的灰色布块把自己裹了起来,从中抖落下白雪;大雪越下越密,片片鹅毛一般,覆盖了一切。
  在科卢什基,已经没有电报。
  可是他已经熬过了困倦,洗了把脸,镇住了几近错乱的神经。
  他的体力稍许恢复了一点,勉强恢复了表面的平静和逻辑思维,但是他不能,他不能克制住焦急和不安情绪;这样的情绪随着火车接近罗兹,无限地增长起来了。
  病苦的思索越来越厉害地折磨着他。
  多年的辛劳,全部的希望,全部的努力,全部的心愿,整个的前途——他看到了这一切都在团团黑烟之中化为乌有。
  痛苦撕扯得他越厉害,他越觉得自己颓唐无力,就越加诅咒狠毒的、使他切齿痛恨的命运。
  雪越下越大,尽管早已是春天,依然什么也看不见。
  火车疯狂地飞奔,好象是从弥漫世界的条条白纱带中间钻了过去。博罗维耶茨基从车窗口探出身子,以枯干的嘴唇吸吮着刀割般的冷风,透过大雪的帷幕辨别着一家一家工厂的轮廓,心焦如焚,全身颤抖,为了不因痛苦而吼叫出声,他直咬手指头。
  机车似乎在分担他的痛楚,好象恶魔附体般地奔腾,跑得气喘吁吁,痉挛般地向前冲去,因为费力气而嘶叫;活塞咚咚直响,吐出大团大团的浓烟,有如横穿盖满大雪的巨大爬虫一样,一鼓作气、不顾一切地飞奔,好象要长驱直入奔到永恒的境界中去。
或许您还会喜欢:
老人与海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2
摘要:1961年7月2日,蜚声世界文坛的海明威用自己的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整个世界都为此震惊,人们纷纷叹息这位巨人的悲剧。美国人民更是悲悼这位美国重要作家的陨落。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1899—1961年),美国小说家。1899年7月21日,海明威出生在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郊外橡树园镇一个医生的家庭。 [点击阅读]
老妇还乡
作者:佚名
章节:3 人气:3
摘要:正文第一幕火车站一阵报时钟声后,幕徐徐升起。接着就看到“居仑”两字。显然,这是北京处隐约可见的小城的名称,一片破烂、败落的景象。车站大楼同样破败不堪,墙上标出有的州通车,有的州不通;还贴着一张破烂不堪的列车时刻表,车站还包括一间发黑的信号室,一扇门上写着:禁止入内。在北京中间是一条通往车站的马路,样子可怜得很,它也只是用笔勾勒出来。 [点击阅读]
谋杀启事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1除星期天外,每天早上七点半到八点半,乔尼?巴特总是骑着自己的自行车,在奇平克里格霍恩村子里绕上一圈,牙缝里还一个劲地大声吹着口哨,把每家从位于高街的文具店老板托特曼先生处订的晨报扔给各户——不论是豪宅还是陋居,要不就从房门的投信口把报纸塞进去。 [点击阅读]
贵族之家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在俄罗斯文学史上,伊万-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一八一八——一八八三)占有一席光荣的位置。而在他的全部文学作品中,长篇小说又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屠格涅夫是俄罗斯和世界文学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的奠基者之一,他的长篇小说给他带来了世界声誉。他的六部长篇小说有一个共同的中心主题:与作家同时代的俄罗斯进步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屠格涅夫既是这些知识分子的编年史作者,又是他们的歌手和裁判者。 [点击阅读]
饥饿游戏1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我睡醒的时候,床的另外半边冷冰冰的。我伸出手想试探一下波丽姆留在被子里的余温,结果只摸到了粗糙的帆布被单,她准是又做了噩梦,爬到妈妈被窝里去了。嗯,准没错。今天是收获节。我用胳膊支起身子,屋子里挺亮,正好看得见他们。小妹妹波丽姆侧身躺着,偎在妈妈怀里,她们的脸紧挨在一块儿。睡着的时候,妈妈看上去要年轻些,脸上尽管还是一样疲倦,可已经不那么憔悴了。 [点击阅读]
1408幻影凶间
作者:佚名
章节:4 人气:2
摘要:一迈克·恩斯林还站在旋转门里面的时候就看到了奥林——多尔芬旅馆的经理——正坐在大堂里厚厚的椅子上。迈克心里一沉。要是我让律师一块儿来就好了,他想。哎,可现在为时已晚。即使奥林已经决定设置重重障碍,想办法不让迈克进入1408房间,那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总有办法对付他的。迈克走出旋转门后,奥林伸出又短又粗的手走了过来。 [点击阅读]
万延元年的足球队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死者引导我们我在黎明前的黑暗中醒来,寻求着一种热切的“期待”的感觉,摸索着噩梦残破的意识。一如咽下一口要以烧着你五脏六腑的威士忌,这种“期待”的感觉热辣辣的。我心中忐忑,摸索着,企望它能切实重返体内。然而这种摸索却永远都是徒劳枉然。手指已没了气力,我只好将它们并拢起来。分明觉出自己全身的骨肉都已分离。迎着光亮,我的意识畏葸不前,这种感觉也正转化成一种钝痛。 [点击阅读]
个人的体验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鸟俯视着野鹿般昂然而优雅地摆在陈列架上的精美的非洲地图,很有克制地发出轻微的叹息。书店店员们从制服外衣里探出来的脖颈和手腕,星星点点凸起了鸡皮疙瘩。对于鸟的叹息,她们没有给予特别注意。暮色已深,初夏的暑热,犹如一个死去的巨人的体温,从覆盖地表的大气里全然脱落。人们都在幽暗的潜意识里摸摸索索地追寻白天残存在皮肤上的温暖记忆,最终只能无奈地吐出含混暧昧的叹息。 [点击阅读]
人是世上的大野鸡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坑地阵亡战士纪念碑四周长满了玫瑰。这是一片茂密的灌木林。杂乱丛生,小草透不过气来。白色的小花开着,像纸一样卷起。花儿簌簌作响。天色破晓,就快天亮了。每天早上独自穿过马路去往磨坊的路上,温迪施数着一天的时光。在纪念碑前,他数着年头。每当自行车过了纪念碑后的第一棵杨树,他数着天数,从那儿他骑向同一个坑地。夜晚,每当温迪施锁上磨坊,他又数上一遍年头和天数。他远远地看着小小的白玫瑰、阵亡战士纪念碑和杨树。 [点击阅读]
他们来到巴格达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一克罗斯毕上尉从银行里走出来,好象刚刚兑换完支票,发现自己存折上的钱比估计的还要多一些,因此满面春风,喜气溢于形色。克罗斯毕上尉看上去很自鸣得意,他就是这样一种人。他五短身材,粗壮结实,脸色红润,蓄着很短的带军人风度的小胡子,走起路来有点摇晃,衣着稍许有点惹人注目。他爱听有趣的故事,人们都很喜欢他。他愉快乐观,普普通通,待人和善,尚未结婚,没有什么超凡拔群之处。在东方,象克罗斯毕这样的人很多。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