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 - 小说《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在线阅读·第五章小罗伯尔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大家一知道巴加内尔决心留下来,没有一个不快活。小罗伯尔跳起来一下抱住他的颈子,那种急躁的样子足以说明他的心情。那可敬的地理学家几乎被他撞到了。“好个小家伙!
  我要教他地理学。”
  我们知道,门格尔已经负责要把小罗伯尔教成一个水手,哥利纳帆要把他培养成一个勇敢的人,少校要把他训练成一个沉着的孩子,海伦夫人要把教育成一个仁慈慷慨的人,玛丽又要叫他成为一个不辜负这些热心的教师们的学生,这样,小罗伯尔将来必然会成为一个十全十美的“君子”了。
  邓肯号很快上足了煤,然后离开这凄黯的一带海面,向西进发,沿着巴西的海岸航行,9月7日一阵北风把它吹送过了赤道线,进入了南半球。
  横渡大西洋的航行就这样顺利地进行着。每个人都怀着很大的希望。在这寻觅格兰特船长的远征中,成功的可能性似乎一天一天地在增加。最有信心的是船长。他的信心来自他的愿望,他的愿望就是全心全意要使玛丽小姐获得幸福和安慰。他对玛丽特别关怀,他想把这种心情极力隐藏起来,可是事实上只有玛丽和他两人自己不觉得,其余的人个个心里都明白。
  至于那位渊博的地理学家,也许他是南半球上最幸福的人。他整天忙着研究地图,方厅的餐桌上都铺满了地图。因此,奥比内先生每天都因为不能布置餐桌而和他争吵。不过,楼舱里的人都支持巴加内尔,除了少校,因为少校对地理学上的问题不太感兴趣。还有,巴加内尔在大副的箱子里发现了一大堆破书,书里有几本西班牙文著作,他就决心学习西班牙的语言,这语言,船上没有一个人会说。他认为学会西班牙文,能使他在智利海滨地区的调查工作顺利进行。凭着他善学语言的本领,希望一到康塞普西翁就能流利地使用这种语言。所以他拼命读,人家一天到晚就听到他在咿咿呀呀地练习着复杂的语言。
  他闲下就教小罗伯尔一些实用的科学知识,并把邓肯号路过的那一带海岸的历史讲给他听。
  9月10日,船正驶在南纬5度73分,西经31度15分的地方。这一天,爵士听到了一个历史事实,这个事实也许那些富有学问的人都不知道。巴加内尔给大家讲美洲的发现史,他在未讲到邓肯号所追踪的那些大航海家之时,先讲哥伦布,讲到了末了,他说这位著名的热那亚人直到死还不知道他发现了一个新世界哩。全体听众都惊叫起来,但巴加内尔却肯定到底。
  “没有比这件事更确实的了,”他补充说,“我并不是想抹煞哥伦布的光荣,但事实总是事实。在15世纪末期,人们一心一意只想到一件:怎样找出一条到亚洲的更快捷的路,怎样由西方的路走到东方。总之一句话,怎样找出一条捷径到印度。这就是哥伦布试图解决的问题。他作了四次航行,他到达美洲,在库马纳,洪都拉斯,莫斯基托,尼加拉瓜,维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一带登陆。这一带海岸他只认为是日本和中国的地方。在到死他还不知道那新大陆的存在,死后连他的名字也不留给这新大陆作为纪念!”
  “我很愿意相信您的话,我亲爱的巴加内尔,可是,我不能不感到吃惊,我到要请问你,对于哥伦布的发现,后来是哪些航海家查出了究竟的呢?”爵士问。
  “那是哥伦布以后的一些人们:首先是跟哥伦布一道航行过的奥黑达,还有品吞,威斯普奇,门多萨,巴斯提达斯,加白拉尔,骚立斯,巴尔伯。这些航海家都沿着美洲东海岸航行,他们由北向南探测美洲的海岸的界限,他们在360年前就和我们今天一样,被这股海流推着前进!你们晓得吗?朋友们,我们驶过赤道线的地方正是品吞在15世纪末驶过赤道线的地方。我们现在接近南纬八度了,品吞不是在南纬八度到达巴西陆地的?一年以后,葡萄牙人加白拉尔来到色居罗港。后来,威斯普奇在1502年第3次远征中,更向南推进。1508年品吞和骚立斯联合航行,探查美洲沿岸各地,1514年骚立斯发现拉巴拉他河口,也就是在那里,他被土人吃掉了。绕过美洲南端的任务只有留给麦哲伦去完成了。这位大航海家是1519年带着5只船出发的,他沿着巴塔戈尼亚的海岸南下,发现了得塞多港,圣朱立安港,他在圣朱立安港停泊了很久。然后航行到南纬52度,发现了1100峡,即现在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麦哲伦海峡。1520年11月28日他穿过海峡,进入太平洋。他一看见天边有一片新的海面在太阳光下闪烁,那时他的心情是如何的激动、兴奋啊!”

  “是呀,巴加内尔先生,我倒很想生活在那种环境里。”小罗伯尔激动地叫起来。
  “我也是这样想啊,我的孩子。如果老天爷让我早出生300年,我事实上就不会失掉这么一个机会!”
  “果真如此,对我们就是个憾事了,先生。”海伦夫人接下去又说,“因为如果您早出生300年,您怎么能来到这条船的楼舱上给我们讲这段故事呢?”
  “这倒不妨事,夫人,那自然会有别人来代替我对你们讲呀。他还会告诉你们,西海岸的探险是皮萨尔兄弟的功劳。这两位大胆的冒险家是许多城市的伟大建立者:库斯科、基多利马、圣地亚哥、比利亚里卡,瓦尔帕来康以及邓肯号要到的康塞普翁都是他们的业绩。那个时代,他们兄弟的发现和麦哲伦的发现正好联系起来,地图上才有了美洲的海岸线,这使旧世界的学者们十分满意。”
  “嗯!要是我的话,我还不满意呢。”罗伯尔说。“为什么吗?”玛丽问,她瞪着眼睛看着他那爱听发现史的小弟弟。
  “是呀,我的孩子,为什么您还不满意呢?”爵士带着十分兴奋的微笑问。
  “因为要是我的话,我一定要看看麦哲伦海峡南部还有什么。”
  “对极了,我的小朋友,就连我,我也要想知道美洲大陆究意是一直伸到南极呢,还是在它和南极之间,和德勒克所推测的一样,还有一道海呢……这位德勒克是你的同乡,爵士,……所以,如果罗伯尔,格兰特和雅克·巴加内尔是生在17世纪的话,他们一定会跟着束增和勒美尔出发,因为,这两位荷兰航海家正是想揭开这个地理学上的哑谜。”
  “他们两位也是学者吗?”夫人问。
  “不是,是两个大胆的商人,他们并没有想到探险旅行在科学上的意义。那时荷兰有个东印度公司,它对穿过麦哲伦海峡的一切贸易有绝对的控制权。大家知道,那时代西方国家到亚洲,只有穿过麦哲伦海峡这条路,因此这种特权形成了一种真正的垄断。有些商人要和这垄断作斗争,他们想另找一个海峡。其中有一个名叫依萨克·勒美尔,是个聪明而受过教育的人。他出钱组织了一个远征队,他的侄儿雅各伯·勒美尔和一个优秀的海员领导,这海员原藉霍恩,名叫束增。这两个大胆的航海家于1615年6月出发,大约比麦哲伦迟一百年,他们在炎地与斯达腾岛之间发现了勒美尔海峡,1616年2月16日他们绕过了那著名的合恩角,这个角称为“风暴角”,该比它的亲兄弟好望角更名副其实!”
  “真是啊!我实在想到那地方去探险!”罗伯尔叫道。
  “你要是到了那地方,我的孩子,你事实上会感到无限的高兴。”巴加内尔接着说,越说越起劲。你想想,一个航海家在他的航海地图上,一点一点地把他的新发现标出来,天下有比这更快乐的事吗?看着陆地渐渐出现在他的眼前,一个一个的小岛,一个一个海峡,都仿佛是从波涛中涌了出来!最初,划出的界线是模糊的,折断的,不连接的!这里一片隔离的土地,那是一个孤立的小港,更远点是一个偏僻的海湾。然后,历次发现的陆地互相补足着,线和线连起来了,地图上的虚线变成实线了,港湾显出确定的弓形海岸了,海角连接到确实的滨海陆地了,最后,一片新大陆,有湖,有河,有江,有山,有谷,有平原,有村落,有城镇,有都市,辉煌壮丽的,展开在地球上面。啊!朋友们,新陆地的发现者是一个真正的发明家啊!他和发明家一样了不起!可惜现在这种事业和一个矿山一样,被人家开采尽了!新大陆,新世界,一切都被人们找到了,探测过了,发现过了,我们这些人在地理学上是迟到者,我们无用武之地了!”
  “怎么没有用武之地啊,我亲爱的巴加内尔!”哥利纳帆说。
  “哪里还有呢?”

  “我们现在做的就是我们的用武之地呀!”
  这时候,邓肯号正以无比的速度在威斯普厅和麦哲伦等名人走过的航道上疾驶着。9月15日它越过冬至线,船头转向那著名的麦哲伦海峡的入口。有好几次巴塔戈尼亚的南部海岸可以望见了,但是只象一条线,隐隐约约地在天边。船在6公里以外沿着这带海岸南下,就是用巴加内尔那具大望远镜望那美洲海岸,也只能叫人看见一个模模糊糊的轮廓。
  9月25日,邓肯号航行到与麦哲伦海峡同纬度的地方。它毫不迟疑地驶进去了。一般说来,汽船都乐意由这条路线开到太平洋。海峡的正确长度不过700公里,到处是深水,最大吨位的船只,就是靠航行都可以。海底平坦,淡水站林立,内河很多,盛产鱼类,森林里也充满了猎品,安全而便利的停泊站到处都有。总之,这海峡具有很多优点,这些优点都是勒美尔海峡和合恩角所没有的。
  进海峡航行的最初几小时,就是说在头110至148公里的航程中,直到抵达格利高里角以前,海岸都是平的,多沙的。雅克·巴加内尔的眼睛不放过海峡的任何一点。在海峡内要航行36小时,两岸移动的景色值得这位学者在南半球灿烂的阳光下耐心观赏。北岸没有人烟,南边火地的光秃岩石上有几个可怜的火地人在游荡。巴加内尔并没有看到巴塔戈尼亚人,这使他大为失望,而他的同伴却很开心。
  “巴塔戈尼亚没有巴塔戈尼亚人,就不是巴塔戈尼亚了。”
  他说。
  “别着急呀,我敬爱的地理学家,我们总会见到巴塔戈尼亚人的。”爵士说。
  “还说不定。”
  “为什么呢?巴塔戈尼亚人是有的呀。”海伦夫人说。
  “我很怀疑,夫人,因为我看不到他们。”
  “至少,巴塔戈尼亚这名字是从西班牙文‘巴塔拱(patagon)来的,‘巴塔拱’的意思是‘大脚’!巴塔戈尼亚人既被称为大脚;总不会完全出于想象吧?”
  “哎!名字是无关紧要的。”巴加内尔回答,他好象故意固执已见要引起争论,“而且人家不晓得这些人究意应该叫什么名字!”
  “岂有此理!”哥利纳帆叫了起来,“少校,你晓得吗?”
  “我不晓得,我没有那么大兴趣要晓得的!”巴加内尔又说,“这地方的人被称为巴塔戈尼亚人,是麦哲伦给他们命名的,而火地人却称他们为提尔门人,智利人称他们为高卡惠人,卡门地方的移民称他们为提尔门人,阿罗加尼亚人称他们惠立什人,旅行家波根维尔称他们为寿哈,法尔克纳称他们为特惠尔黑特!他们自己又以依纳肯自称,‘依纳肯’是‘人’的通名呀!我请问你们,这样多的名称我们怎么搞得清楚!而且一个民族有这样多的名称,是否真有这个民族还成问题!”
  “好一套大议论!”夫人说。
  “我们姑且承认他这套议论,不过,我想你总不能不承认一个事实:巴塔戈尼亚人的名称应该有问题,他们的身材高矮至少是大家确认的吧!”爵士对地理学家说。
  “这种错误的看法我永远不能承认。”巴加内尔回答。
  “他们的身材是很高的呀。”爵士说。
  “这我不知道。”
  “你太那个了。”爵士叫了起来,“亲眼看见这些巴塔戈尼亚人的旅行家们……”
  “亲眼看见这些巴塔戈尼亚人的旅行家们说法都不一致,麦哲伦说他的头还达不到巴塔戈尼亚人的腰带!”地理学家回答。
  “这不是证明他们很高吗?!”
  “是呀,但是德勒克认为普通的英国人比最高的巴塔戈尼亚人还高。”
  “啊!拿英国人比是可能的。”少校用鄙视的口气反驳,“如果拿苏格兰人来比就不高了!”
  “加文地施肯定他们又高大又强壮。”巴加内尔又说。“霍金斯说他们是巨人。勒美尔和束增说他们高3.3米。”
  “这不就好了吗?这些人的话都靠得住的呀。”爵士说。
  “是的,但是伍德、那波罗和法尔克纳的话也同样是靠住的啊,他们说巴塔戈尼亚人是中等身材,那位著名的地理学家拜伦·拉·吉罗德、波根维尔、瓦立斯和卡特来,都确认巴塔戈尼亚人高1.6米多。”
  “那么,在这些互相矛盾的说法中,哪一个是真实的呢?”

  海伦夫人问。
  “真实么,夫人?”巴加内尔说,“真实应该是这样:巴塔戈尼亚人腿短,上身长。所以有人开玩笑说:那些巴塔戈尼亚人坐着有1.8米高,站着只有1.5米高。”
  “好啊!我亲爱的学者,这话说得太妙了!”爵士说。
  “更好的是他们这些人并不存在,这样,各种矛盾都统一起来了。现在为了结束这场论战,朋友们,我要补充一句使大家宽心的话:麦哲伦海峡漂亮极了,就是没有巴塔戈尼亚人也是够漂亮的!”
  这时,邓肯号正环绕着不伦瑞克半岛航行,两边风景非常好。它绕过格利高里角后又行了130公里,把奔德,亚利拿大牢狱丢在右舷之外了。有一阵子,智利的国旗和教堂的钟楼出现在树林中。这时,海峡两边突起了花岗石的峭岩,看了有些怕人。许多山的山脚在无边的森林中隐藏着,头上铺着常年不化的积雪,直伸到云霄里。西南面,塔匀恩峰高2100米,矗立在空际。夜幕降临了,黄昏的时间很长。阳光不知不觉地融化成多种柔和的色彩。天上布满了星星。南极的星座给航海者指示着道路。在这一片朦胧中,星光代替着文明海岸上的灯塔。游船没有在沿途的港湾里抛锚过,大胆地继续它的航程。有时,它的帆架掠过那俯临在波澜上的南极榉(一种落叶乔木)的枝梢;有时,它的螺旋桨拍着大河的水波,惊醒了雁鹅,凫鸭,鸥鹬,以及那沼泽里的各种鸟类。不久,许多断墙残壁出现了,几座倒塌了的建筑物在夜景中望去显得格外庞大,这都是一片废弃了的殖民地残留下来的凄凉遗迹。这片殖民地的名字永远是向那一带肥沃的海岸和猎品丰富的森林表示抗议的。邓肯号这时正在饥饿港前面航行。
  就在这地方,西班牙人萨蒙多于1581年带了400名移民到这里住下来。他在这里建立了圣腓浦城。过了几年,移民死了大半,加上闹荒,把熬过寒冬的人又饿死了。1587年战船加文地施号来到这里,发现了那400条可怜虫中的最后一个,他在这具有600年历史的古城的废墟上挣扎了6年,当时正饿得要死呢。
  邓肯号沿着这荒凉的海岸前进。日出时,它在这重要的峡中航行着,两岸是榉树、榛树、枫树等交错组成的森林,林间冒出许多青葱的圆岭、许多长着茂盛的金雀花的土丘和许多尖尖的山峰,其中还高高矗立着布克兰纪念塔。邓肯号又经过圣尼古拉湾口,这个湾原是由波根维尔命名为“法国人湾”的。远处,有大群的海豹和鲸鱼在游戏,鲸鱼似乎很巨大,因为3公里外就可以看到它们喷出的水柱。最后,船绕过佛罗瓦德角,在角上密布着尖尖的残冰,海峡的对岸,在火地上,耸立着2000米高的萨眠多峰,那是一片惊险的岩石,象带子一样的云层把它们分隔开了,看上去活象是空中群岛。美洲大陆到了佛罗瓦湾角真正是到了尽头,因为合恩角不过是南纬56度下荒海中的一座岩石而已。
  这尖端一过,海峡就变窄了,一边是不伦瑞克半岛,另一边是德索拉西翁岛,这德索拉西翁岛是一个长形岛,两边有成千的小岛环抱着,就象一条大鲸鱼落在一片鹅卵石滩上一样。南美洲的末端是这样的支离破碎,与非洲大洋洲和印度那些整齐清晰的尖端相比,是多么不同啊!伸入大西洋之间的一个大土角,当年不知是一场什么天灾把它捣得这样破碎。
  在这一片肥沃的土地之后,是连绵不断的光秃的海岸,看上去十分荒凉。海岸被许许多多支流啮成了月牙形。邓肯号就顺着那条任意曲折的航道转弯抹角地前进着,不犯一点错误,也不迟疑一下,沿途把一团团的浓烟掺杂到被冲破的海雾中间。这一带荒芜的海岸上,有些西班牙人的商行,邓肯号从那些商行前面经过,并没减低它的速度。过了塔马尔角,峡道转弯了,游船有旋转的余地了,它转过了那波罗群岛的陡峭海岸,靠近南岸航行,最后在入港航行36小时之后,它望见了皮拉尔角的峭岩突然崛起在德索拉西翁岛的最末端。一片波光鳞鳞的大海,展现船的面前。巴加内尔十分激动,挥动着手,热情地欢呼着,差点站不稳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沉睡的记忆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既没有月亮也没有星星,可是不知在何处漂浮着微光。整个白色公馆朦胧地浮现在黑暗之中。L字形的公馆中,位于最黑暗处的门微开着。从门缝露出来的光线,像是窥探外面一样。周围是一片寂静的黑暗,冷雨持续地下着,甚至连虫鸣都停止了。关掉公馆内的灯,借着手电筒的微亮,三个男人走了出来。前面的男人手拿铁锹,后面的两个人一前一后地抬着木箱。 [点击阅读]
游思集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1你无影无踪地向前奔涌,永恒的游思,哪里有你无形的冲击,哪里死水般的空间便会荡起粼粼的波光。是不是你的心儿神往着那在不可估量的寂寞里向你呼唤的爱人?你缠结的发辫散落,飘扬成暴风雨般的纷乱;你前行的路上火珠滚滚,犹如碎裂的项链落下串串火星,这是不是就因为你心情急迫,步履匆促?你疾行的步履把世界的尘土吻得甜美芬芳,把腐朽之物扫荡殆尽;你舞蹈的四肢是暴风雨的中心,把死亡的圣霖哗哗地摇落到生命之上, [点击阅读]
演讲与访谈
作者:佚名
章节:6 人气:2
摘要: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在北大附中讲演(全文)人民网日本版9月11日讯:应中国社会科学院邀请访中的日本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名誉研究员大江健三郎,10日上午来到北大附中作了题为“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的讲演。其演讲全文如下:我是一个已经步入老境的日本小说家,我从内心里感到欣慰,能够有机会面对北大附中的同学们发表讲话。 [点击阅读]
火花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2
摘要:“你这个白痴!”他老婆说着就把她的牌甩了下去。我急忙扭过头去,避免看见海利·德莱恩的脸;不过为什么我想避免看见那张脸,我可不能告诉你,就更不可能告诉你为什么我竟然会料想到(如果我真的料想到的话)像他这样年纪的一个显要人物会注意到我这样一个完全无足轻重的小青年遇到的事了。 [点击阅读]
点与线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一安田辰郎一月十三日在东京赤坂区的“小雪饭庄”宴请一位客人。客人的身份是政府某部的司长。安田辰郎经营着安田公司,买卖机械工具。这家公司这几年颇有发展。据说,生意蓬勃的原因是官家方面的订货多。所以,他时常在“小雪饭庄”招待这类身份的客人。安田时常光顾这家饭庄。在附近来说,它虽然称不上是第一流,却正因为如此,客人到了这里才不会挤得肩碰肩的,吃得心里踏实。 [点击阅读]
爱的成人式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虽然我不知道望月那天原来打算邀请的第四个人是谁,不过我恐怕得感谢那家伙一辈子。托了这家伙临时爽约的福,我才得以与她邂逅。电话打过来时已经过了下午五点,望月随便寒暄了两句便直奔主题。“抱歉突然给你打电话,其实呢,今天晚上有一个酒会,有一个人突然来不了了。你今天……有空吗?有什么安排吗?”“不,没什么。 [点击阅读]
狐狸那时已是猎人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2
摘要:苹果蠹蛾的道路没关系,没关系,我对我说,没关系。——维涅狄克特埃洛费耶夫苹果蠹蛾的道路一只蚂蚁在抬一只死苍蝇。它不看路,将苍蝇掉了个过儿,然后爬了回去。苍蝇比蚂蚁的个头儿要大三倍。阿迪娜抽回胳膊肘儿,她不想封住苍蝇的路。阿迪娜的膝盖旁有一块沥青在闪亮,它在阳光下沸腾了。她用手沾了一下。手的后面顿时拉出一根沥青丝,在空气中变硬,折断。这只蚂蚁有一个大头针的头,太阳在里面根本没有地方燃烧。它在灼。 [点击阅读]
王子与贫儿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2
摘要:爱德华:爱德华和汤姆这两个少年,是这篇故事的主角。他们两个人,由于偶然的巧合,不仅是同年同月同日生,而且两个人的面貌也很相似,但两个人的命运却有天壤之别。爱德华是英国的王子,汤姆则是个小乞丐。有一天,爱德华王子在宫苑里散步,看到一个卫兵正在怒责一个衣衫褴褛的少年,由于同情心,他就带这少年进入王宫,想不到却因此发生一连串意想不到的事情,差一点几就丧失了英国王位的继承权。 [点击阅读]
田园交响曲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2
摘要:纪德是个不可替代的榜样在二十世纪法国作家中,若论哪一位最活跃,最独特,最重要,最喜欢颠覆,最爱惹是生非,最复杂,最多变,从而也最难捉摸,那么几乎可以肯定,非安德烈·纪德莫属。纪德的一生及其作品所构成的世界,就是一座现代的迷宫。这座迷宫迷惑了多少评论家,甚至迷惑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们长达三十余年。这里顺便翻一翻诺贝尔文学奖这本老账,只为从一个侧面说明纪德为人和为文的复杂性,在他的迷宫里迷途不足为奇。 [点击阅读]
神秘的西塔福特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布尔纳比少校穿上皮靴,扣好围颈的大衣领,在门旁的架子上拿下一盏避风灯_轻轻地打开小平房的正门,从缝隙向外探视。映入眼帘的是一派典型的英国乡村的景色,就象圣诞卡片和旧式情节剧的节目单上所描绘的一样——白雪茫茫,堆银砌玉。四天来整个英格兰一直大雪飞舞。在达尔特莫尔边缘的高地上,积雪深达数英所。全英格兰的户主都在为水管破裂而哀叹。只需个铝管工友(哪怕是个副手)也是人们求之不得的救星了。寒冬是严峻的。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