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 -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第三十章澳大利亚土人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二天,1月5日,早晨,大家踏进了那广大的墨累区域。这片荒芜人烟的地区一直延伸到大洋洲的阿尔卑斯出的那一带巍峨的山脉为止。现代文明还没有传播到那一带,这是维多利亚省人迹罕至、情况不明的区域。不过,将来有一天它的森林会在伐木人的利斧下消失,它的草场会成为牧畜的绝好饲料。但是,到目前为止,它还是一块处女地,无人开发,一片荒芜。
  这片荒区在英国地图上叫“黑人区”,即为黑人的保留地之义。英国移民粗暴地把土人驱逐到此地来,土人的种族逐渐地在这偏僻的荒原上和钻不进去的森林里消亡了。凡是白种人,不论是移民、浪人、“坐地人”或伐木人,都可以自由地走进这被划定的区域,而当地黑人却不准走出来。
  地理学家一面骑着马,一面谈着当代的种族歧视问题。关于这个问题,只有一个结论:就是大英帝国的殖民制度要征服弱小种族,要把它们消灭在它故乡。这种惨酷的趋向随处可见,只不过澳大利亚日见明显罢了。
  在殖民初期,从流犯到移民都把黑人当作野兽看待。他们大肆驱逐土人,枪杀土人。他们屠杀土人,需要法学家的论据,因而振振有辞地说:大洋洲的人民是“化外顽民”,杀死这些贱货不算犯罪。悉尼的报纸甚至建议过消灭土人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大规模地毒死他们。
  由此可见,英国人开拓他们的殖民事业是通过屠杀土人的手段来实现的,他们的残暴是惨绝人寰的。在印度,消灭500万印度人;在好望角,100万霍吞脱人口剩下1万。他们在澳大利亚的作法,并没有改善,大批的土人不是被虐待死掉了,就是因为饮酒过度而丧命。诚然,英国当局也发布过通告,制止几个杀人成性的伐木人的行动。但是他们规定:一个白种人如果割掉一个黑人的鼻子或耳朵,或者截下黑人的小拇指做“烟杆”,会受鞭责处分的。然而,这点威严并未吓倒刽子手,他们反而更大规模地干起杀人生意,有时甚至灭绝整个部落。只举凡第门岛为例吧,八世纪初岛上有五千土人,到了1863年只剩下7人了!最近《火星报》居然还报道了一条消息,说最后一个塔斯马尼亚人逃到哈巴特。
  地理学家的一番说话,并没有受到爵士、少校和船长半个字的反驳。纵然他们是苏格兰人,他们也无法辨护。因为这一切都众人皆知的事实,是无可否认的铁证。
  “若是在50年前,”地理学家接下去说,”或许我们会碰上很多土人,可是现在连一个土人的影子也见不到。一个世纪后,土生土长的黑人恐怕将要绝迹了。”
  是啊!所谓的“黑人区”并没有黑人,甚至连他们的宿营或草棚遗迹也没有。太可怜了。荒野过后是树林,树林过后又是荒野,越走越荒凉,越走越冷寂。甚至连个生物,就是一头牛或一匹马也好,都仿佛不到这僻远的区域里来。然而,这时候小罗伯尔却在一丛桉树之前停住了,叫道:
  “看!一只猴子!”
  他一面叫,一面用手指着那小动物,那动物在树枝上跳来跳去,矫健惊人,一会儿在这棵树顶上,忽而又窜到那棵树顶上,仿佛生出翅膀会飞似的。难道这地方的猴子也会飞?和传说中狐狸长出一支蝙蝠翅膀一样吗?
  这时牛车停下,大家还没有看清怎么回事,那动物在桉树尽头消失了。一会儿,它又象闪电一般跳下来,在地上跑着,一扭一拐,伸出长胳膊抓住大胶树的光树干。这树干又高又直,而且光滑,抱也抱不上去,只见那猴子拿出一种象斧子一样的东西,先在树干上砍出许多小凹坑来,然后,借着等距离的小凹坑爬上树顶的枝杈。几秒钟后又钻到密叶中了。
  “奇怪!这是什么猴子呢?”麦克那布斯自言自语。“这是猴子么,”巴加内尔回答他,“这就是澳大利亚土人啊!”
  大家还没来得及耸肩对伟大的地理学家的话表示质疑,忽听到不远处响起一片叫声。旅客以为发生意外,快马加鞭,走出约100米远,他们出乎意料地到达了一座土人的宿营地。
  多么凄惨的景象啊!那十来间用大块树皮做屋顶的草房,当地人叫“骨尼窝”。他们在穷困的压迫下,简直不成|人样子了,叫人看了作呕。那里共有30来人,有男人,有女人,有老人,有小孩,披着破烂的袋鼠皮。牛车一到,他们想逃。幸亏,艾尔通用了几句莫名其妙的土话,他们似乎放心了。他们半信半疑地围了过来,仿佛牲畜见了家人给它们东西吃的样子。这些土人,身材矮小,皮肤晦暗,并不黝黑,却象被煤烟熏过一样,头发乱得一团糟,胳膊长得很长,肚子挺出,满身的毫毛和纹身,有的人身上还留有在丧礼中割掉肉而形成的伤痕。那副嘴脸,也不知造物主怎么刻画的他们的肖像?真是难看到极点了。

  海伦夫人和玛丽小姐下了车,向这些可怜的人伸出手,散东西给他们吃。这些土人狼吞虎咽,和饿死鬼脱生的一般。这样一来,土人把这些旅客当作神灵看待了,因为澳大利亚土人信奉迷信,说白人本来都是黑人,只是死后升入天堂,才变成了白人的。
  在这些土人之中,两位女客特别对妇女感到怜悯。大洋洲女子的处境,真是苦得不能再苦了。大自然就象后母一样虐待她们,甚至都不给她们一点妩媚的风姿,她们只是被人用暴力抢来的奴隶,结婚的礼物只是换她们主子经常握在手里的那根“华狄”的一顿毒打。所谓“华狄”的一顿毒打,也就是大洋洲人用的战棒。结婚之后,马上变成了少年老太婆,流浪生活中的一切苦事都是她们做,她们一面抱着裹在蒲包里的孩子,一面背着打鱼和打猎的工具,同时还要带着织网用的原料——“蜜翁”草筋。她们要供给一家的粮食,这“蜜翁”乃是一种似麻的野草,除此之外,还要捕蜥蜴,捕袋鼠,捕蛇,直追到树顶上去捕;她们还要去砍木柴,去剥下盖棚子用的树皮;她们和牛马一样,从来没尝过休息的滋味,吃呢,只是在主子吃完之后,吃一点主子剩下的不吃的东西。
  这时,有几个可怜的女人,看样子很久没有吃东西了,正在用谷粒诱捕小鸟。
  她们能躺在滚烫的地面上,一点也不动,和死人一般,等了几个钟头,总希望有一只愚蠢的鸟来到她们手边?她们的一套诡计不过如此,也只有澳大利亚的鸟才肯上这样的当。
  那些土人被旅客们的一片好意感动了,全部跑来围住旅客,因此大家又不能不提防他们会有抢劫的可能。他们在嘶嘶地说着话,舌头不住地在嘴里打翻,就和野兽一样。然而他们的声音很婉转,很温柔。他们不断地说:“诺吉,诺吉,”一面做着手势,因此不难理解:“诺吉”就是“给我”的意思。不管看见旅客们的什么东西,他们都这样说。奥比尔先生费尽心力保卫着他那节行李车厢,尤其是对那些供旅途上食用的干粮他更是留神保护。
  那些饿瘪了肚子的可怜虫看看车上的东西,眼光贪馋得可怕,同时龇出锐利的牙齿,这种牙齿可能都是嚼过人肉的。
  自然,大部分的澳大利亚土人在平时都是不吃人的,但是在扭打的时候,要是打败了仇人,而不吃仇人的肉,那就很少了。
  这时,爵士同意海伦夫人的提议,叫人散点东西给他们吃。那些土人立刻懂得了他的意思,做出种种表情来,就算是铁石心肠的人也会被这些表情所感动的。他们一边做表情,一边大叫,和兽见到人开笼子给它们喂食时发出的咆哮差不多。他们尽管不能同意麦克那布斯的说法,但也不能否认这个未开化的种族离兽类实在也不远。
  奥比尔先生是一个熟悉社交习惯的人,他觉得散东西应该是从女人散起。但是那些不幸的女人却不敢在她们的那些可怕的主子面前吃。那些主子一齐向饼干和干肉扑来,就象饿虎扑向羊群一样。
  玛丽小姐一想到她的父亲被这样粗野的土人俘去的时候,不由得眼泪汪汪的。她仿佛看到了一个象格兰特船长那样的人在这种流浪民族里做奴隶、吃苦,挨饿,受虐待。门格尔船长十分不安地看着她,猜到了她的心事,因而不等她开口就向那不列颠尼亚号的水手问:
  “艾尔通,你是不是就从这样的野人手里逃出来的呢?”“是的,船长,”艾尔通回答,“内地的土人都差不多。不过,这里您看到的只是一小撮可怜虫罢了。在大令河两岸有许多大部落,头目的权威十分可怕的。”
  “那么,在这些土人部落里,一个欧洲人有什么事可做呢?”
  “就做我以前所做的事呀,”艾尔通回答,“和他们一起打猎、捕鱼,也和他们在一起打仗,我上次对你们说过,看你做事的成绩确定对你的待遇,只要你是个聪明人,勇敢人,你就可以在部落里受到敬重。”

  “但是那还是俘虏呀?”玛丽问。
  “是的,仍然被严密监视着,”艾尔通说,“不管白天黑夜,都逃不了。”
  “虽然这样,艾尔通,你还是逃出来了。”少校插嘴说。
  “是的,麦克那布斯先生,我趁着那部落和邻近部落打仗的机会,总算逃出来了。既然逃出来了,我自然也不懊悔。但是,如果叫我再逃一次的话,我相信,我宁愿一辈子做奴隶,也不愿意再穿过内地的荒区,吃那种苦头了。但愿上帝保佑格兰特船长不要冒险作这种逃脱的打算!”
  “是呀,当然罗。”门格尔回答,“玛丽小姐,我们但愿您父亲还是被拘在土人的手里,这样,如果他不是在大陆上的森林里乱跑,我们找他也比较容易了。”
  “您始终认为还有希望吗?”那少女问。
  “我始终认为有希望,玛丽小姐,有希望看到您在上帝帮助下有幸福的一天!”
  玛丽小姐眼泪汪汪的,感谢那青年船长。
  当他们谈话的时候,那些土人突然骚动起来,他们高声叫喊,向四面八方乱跑,他们都拿起他们的武器,仿佛个个都发疯了似的。
  爵士正在莫名其妙哩,这时麦克那布斯叫来艾尔通问道:
  “你既在澳大利亚土人中间生活了许久,你一定能听得懂他们的话了?”
  “只能听得懂一点,”那水手回答,“因为每个部落都有他们的土话。但是,我相信,这些土人的意思我可以猜到,他们为了感谢阁下,要表演一场战斗给阁下看。”
  果然,这一阵骚动正为了这个。那些土人没有任何开场白一类的仪式就直接交起手来。他们打得怒气冲天,装得逼十真。要不是预先知道是表演,人们简直要以为这是一场真正的搏斗。据许多旅行家报道,澳大利亚土人是绝妙的哑剧演员,这时他们果然表现出了他们的惊人技艺。
  他们用来攻击和防卫的武器只是一些大木棒,这些木棒相当重,就是最厚的脑壳也能打碎。还有一种斧头叫作“托玛好克”,是用极硬的石块磨成,夹在两根棍子中间的。斧柄有3米长。这斧头是一种可怕的武器,也是一种有用的工具,因为它既可以砍人头,又可以砍树枝,既可以劈人,又可以劈树,在什么情况下就当什么用。
  这许多土人手里疯狂地舞动武器,嘴里还发出一片叫骂声;战斗员互相冲击着:一部分人倒下来和死了一样,另一部分人就发出胜利的欢呼。那种样子,叫人看了确有点儿惊心动魄,就是真的战斗也不过如此。海伦夫人时时怕他们打过来,弄假成真。还有小孩子也混在里面打,并且是真打。这里面有男孩子,有女孩子,特别是女孩子,火气更大,一巴掌来一巴掌去,打得又起劲,又凶猛。
  这样的一幕武戏足足演了10分钟,这时突然所有的打手都停下来,武器都从手里丢下去。土人教师站着不动,维持着他们最后的姿势,就和画里面的人物一样。人们简直要以为他们一下子都变成化石了。
  这变化的原因何在呢?他们为什么突然象化石一样动也不动呢?大家很快就明白了。
  原来,这时飞来了一群大鹦鹉,在橡胶树顶上翱翔着。漫天都是咿咿呀呀的叫声,它们的羽毛五颜六色的,好象一条飞动的彩虹。就是因为有这彩云般的鸟群的出现,才中止了他们的战斗。打猎总比打仗来得好呀,所以他们都不打仗而来打猎了。
  有一个土人抓起一件染成红色,构造特殊的东西,离开了他的伙伴们,而伙伴们始终还是在原位置上站着不动,他从大树与灌木丛之间向那群鹦鹉走去。他爬着走,一点声响也没有,既不碰到一片树叶,也不扰动一个石子,简直就是一个影子在向前滑动。
  一走到适当的距离,那土人就把手里拿着的那东西平抛出去,那东西就距地面半米高,跟地面平行地向前飞去,约莫飞了四丈远,并没有落地,突然就一直向空中升上去,升到10米高的地方,打死了10多只鸟,又成抛形回到猎人的脚边落下。爵士和他的朋友看得呆了,简直不敢相信他们的眼睛。

  “那东西叫‘飞去来’。”艾尔通说。
  “‘飞去来’!”巴加内尔叫起来,“就是澳大利亚人用的‘飞去来’吗?”
  他说着,就和小孩子一样,跑过去把那神奇的玩意儿拾起来,要看看里面的究竟。
  是的,一般人都会以为“飞去来”里面藏着什么机关,以为里面有一种弹簧,弹簧一开动,它就在空中拐弯了。其实不然。
  这“飞去来”只是一块弯弯的硬木1米多长。中间大的有10厘米厚,两头尖尖的。凹进去的一面深度大约有7~8分,凸出来的一面突起两条锋利的边缘。构造就是这么简单,真是让人难以相信。
  “这原来就是人家常说的‘飞去来’呀。”巴加内尔看了看那怪东西说,“就是一块木头,什么也没有。怎么会横飞出去,会突然蹦起来,又会落回到抛的人手里呢?许多学者和旅行家都解释不出道理来。”
  “是不是象抛铁环一样,用某种手法抛出去,又能回到出发点来呢?”门格尔问。
  “也许是一种回力作用,”哥利纳帆爵士补充说,“就和在弹子台上打弹子一样,打着弹子上某一点,它就转个圈儿退回来?”
  “都不是,”巴加内尔回答,“抛铁环也好,打弹子也好,都有个着力点来决定他的反作用,抛铁环有地面做作用点,打弹子有台子做作用点。‘飞去来’却根本没有作用点,它根本不碰地面呀?怎么一蹦蹦得那么高呢?”
  “那么,您怎么解释这现象呢,巴加内尔先生?”海伦夫人问。
  “我解释不出,夫人,不过我可以再一次肯定,这种现象显然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扔的手法很巧妙。一个是‘飞去来’的构造特殊。但是,这种扔的手法,却正是澳大利亚人的秘诀。”
  “不管怎样,无疑这是他们的智慧……怎能把他们比做猴子。”海伦夫人看着少校补充一句,而他还是不服气,这是直摇着头。
  大家说着,辩论着,时间就这样过去了。爵士觉得不应该多耽误时间,应该继续向东前进。他正要请女客们上车,忽然有一个土人跑过来,很兴奋地说了几句话。
  “啊!”艾尔通说,“他们看见了几只鸸鹋!”
  “嗯?还要打猎吗?”爵士说。
  “我们必须得看看,”巴加内尔叫道。“一定是又很精彩!还要用‘飞去来’哩。”
  “你觉得怎样,艾尔通?”
  “时间不会长,爵士。”那水手回答。
  那些土人没浪费一点时间,他们赶快布置起来了。打鸸鹋是他们难得的大喜事呀,打到一只鸸鹋就够叫全部落吃好几天。所以他们拿出全部的技巧来捕捉这种大猎物。但是那样一只大鸟,跑得又那么快,没有枪怎么能打着它呢?没有猎犬怎么能追上它呢?巴加内尔要求看这场打猎正是要看看他们有趣的打法。
  这种鸸鹋也叫作没有鸡冠的食人鸡,土人叫它“木佬克”,在澳大利亚的平原上现在渐渐变得稀少了。这种大鸟有0.76米高,肉是白色的,头上有一片角质的硬甲,眼睛是淡淡的棕色,嘴壳黑色,向下弯着,趾上有利爪,强健有力,翅膀只是两个短翅,不能飞,羽毛颜色较深。虽然,它们飞不起来,跑起来连马也赶不上。因此,要捉它们,只能用计,而且需用妙计。
  所以,那人一叫,十几个土人象冲锋队一样散开了。在这片可爱的田野上,野生的蓝草正盛开着蓝花,把地面染成一片蓝色。旅客们走到一丛木本含羞草的旁边停了下来。
  当土人走近之时,十几只鸸鹊站起来逃走了,逃到一公里之外的地区藏起来了。那位猎手侦察好地形,做了个手势,叫同伴不要动。伙伴们立刻躺在地上。猎手从网兜里取出两张缝得很巧妙的鸸鹋皮,登时就披在身子上。然后伸了右臂,抬起头,摹仿鸸鹋觅食的样子。
  猎手摹仿得极象,向那群鸟类走去。有时他停一停,仿佛啄食;有时用脚扬起灰尘,周围是一团云雾。他还频频发出叫声,鸸鹋绝对听不出是假的。果然,鸸鹋上当了。那群毫不提防的动物到了土人身边。这时,他挥起木槌,六只鸸鹋一下子被打倒了5只。
  猎人的狩猎获得了丰收,这场围猎也就结束了。
  于是爵士、两位女客和其他队员向土人告别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马克吐温作品集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本文是作者根据自己1868年在纽约采访州长竞选的素材写成的一篇政治讽刺小说。作者以夸张的漫画式的笔触,艺术地再现了美国社会中竞选的种种秽事丑闻,揭露了竞选的虚伪性和欺骗性。这篇小说以独立党候选人“我”的自白与大量的新闻、匿名信等引文的对照构成完整的故事,用犀利、夸张、含蓄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腐败政治的愤怒谴责。 [点击阅读]
魔山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一《魔山》是德国大文豪托马斯·曼震撼世界文坛的力作,是德国现代小说的里程碑。美国著名作家辛克莱·刘易斯对《魔山》的评价很高,他于一九三○年看了这部书后曾说:“我觉得《魔山》是整个欧洲生活的精髓。”确实,它不愧为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欧洲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一九二九年托马斯·曼获诺贝尔文学奖,《魔山》起了决定性作用,这是评论界公认的事实。二关于托马斯·曼,我国读者并不陌生。 [点击阅读]
1973年的弹子球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0
摘要:喜欢听人讲陌生的地方,近乎病态地喜欢。有一段时间——10年前的事了——我不管三七二十一,逢人就问自己生身故乡和成长期间住过的地方的事。那个时代似乎极端缺乏愿意听人讲话那一类型的人,所以无论哪一个都对我讲得十分投入。甚至有素不相识的人在哪里听说我这个嗜好而特意跑来一吐为快。他们简直像往枯井里扔石子一样向我说各种各样——委实各种各样——的事,说罢全都心满意足地离去了。 [点击阅读]
24个比利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0
摘要:※※※※※序言本书叙述的是一则真实故事──威廉.密里根是美国史上第一位犯下重罪,结果却获判无罪的嫌犯,因为他是一位多重人格分裂者。他不像精神病或一般小说上所记载的其他多重人格病患一样使用杜撰的假名,从被逮捕到被控诉开始,他一直都是争论性的公众人物。他的面孔出现在各报章杂志的头版和封面上,心智检查的结果不仅出现在夜间电视新闻节目,更成了报纸的头条新闻,迅速传遍全世界。 [点击阅读]
ABC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0
摘要:在我的这本记叙性的书中,我摒弃了常规,仅仅以第一人称叙述了我亲自处理过的一些案件和勘查过的现场,而其它章节是以第三人称的方式写的。我希冀读者相信书中的情节是真实的。虽然在描述各种不同人物的思想及感情上过于细腻,可是我保证,这都是我当时精细的笔录。此外,我的朋友赫尔克里.波洛还亲自对它们进行过校对。 [点击阅读]
H庄园的一次午餐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0
摘要:“埃莉诺·凯瑟琳·卡莱尔,您被指控于本年七月二十七日杀害了玛丽·杰勒德。您是否承认自己是有罪的?”埃莉诺·卡莱尔笔直地站立着。她那傲然高昂的头、生气勃勃的蓝色眼睛使人惊讶。她的头发像煤炭一样乌黑。修剪应时的眉毛形成两条细线。法庭笼罩在一片沉闷而紧张的寂静中。 [点击阅读]
一个人的好天气
作者:佚名
章节:40 人气:0
摘要:正文第1节:春天(1)春天一个雨天,我来到了这个家。有间屋子的门楣上摆着一排漂亮的镜框,里面全是猫的照片。再往屋里一看,从左面墙开始,隔过中间窗户,一直转到右面墙的一半,又挂了快一圈儿猫的照片,我懒得去数多少张了。照片有黑白的,也有彩色的;有的猫不理睬我,有的猫死盯着我。整个房间就像个佛龛,令人窒息。我呆呆地站在门口。"这围脖真好看哪。 [点击阅读]
一朵桔梗花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0
摘要:1.一串白藤花序幕花街上,点着常夜灯。如今,连一点痕迹都没有了,可是大正(注:日本年号,1911-1926)末年,在那个伸入濑户内海的小小港埠里,有一所即今是当时也使人觉得凄寂的风化区,名字就叫“常夜坡”。活了这么一把年纪,到如今还常常会想起那整晚点着的白花花、冷清清的灯光;奇异的是每次想起,它总是那么凄冷,了无生气。 [点击阅读]
万圣节前夜的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0
摘要:阿里阿德理-奥列弗夫人在朋友朱迪思-巴特勒家作客。一天德雷克夫人家准备给村里的孩子们开个晚会,奥列弗夫人便跟朋友一道前去帮忙。德雷克夫人家热闹非凡.女人们一个个精神抖擞,进进出出地搬着椅子、小桌子、花瓶什么的.还搬来许多老南瓜,有条不紊地放在选定的位置上。今天要举行的是万圣节前夜晚会,邀请了一群十至十七岁的孩子作客。 [点击阅读]
万延元年的足球队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死者引导我们我在黎明前的黑暗中醒来,寻求着一种热切的“期待”的感觉,摸索着噩梦残破的意识。一如咽下一口要以烧着你五脏六腑的威士忌,这种“期待”的感觉热辣辣的。我心中忐忑,摸索着,企望它能切实重返体内。然而这种摸索却永远都是徒劳枉然。手指已没了气力,我只好将它们并拢起来。分明觉出自己全身的骨肉都已分离。迎着光亮,我的意识畏葸不前,这种感觉也正转化成一种钝痛。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