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跟谁较劲 - 第一章 2000年,北京你好 4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何小兵闻到了蛋炒饭的味道,不知道是他俩谁炒的,又没少放蒜。
  何小兵从卫生间洗完手出来,桌上已经摆着一碗盛好的蛋炒饭了,旁边是一杯白开水。
  “先把水喝了,省得一会儿坐车叫水。”何建国已经坐在饭桌前吃了起来。
  为了不让何建国说第二遍,何小兵象征性地喝了一口水,然后端起碗,刚要吃,想起自己已经吃过早饭了,便又放下,说:“不饿,不想吃。”说完回了自己屋。
  “不吃不行,一会儿你还得坐车呢!”何小兵的妈从厨房盛来自己的饭说。
  “不想吃就算了。”何建国小声说道,“谁离开家都会有点儿情绪,不想吃东西。”
  何小兵听见了何建国的话,没反驳,家长总是自作聪明,以为能看透孩子的心思。何小兵在自己屋里最后检查一遍,看看需要的东西是否带齐了,他拉开书包皮,见那些摇滚磁带都在里面,便放心了。
  何建国在外面大声说着话,嘴里还嚼着东西:“刚才王大伟打电话来了,说要上课。”停顿了一下,何小兵猜测可能是嘴里的饭粒掉出来了,又从身上捡起放进嘴里,“没法送你了。”
  “哦。”何小兵吱了一声。
  王大伟今年又复读了,三次落榜,每次都比分数线低一百分,王大伟自己对此结果的评价是:不是我考得低,是分数线定得太高。得知又落榜后,王大伟和他爸商量,觉得不考了,找个班上得了,但当听说何小兵今年考上了以后,王大伟他爸说,何小兵都考上了,你也不能给我丢人,我再给你花一年钱,看你能不能撞上大运。王大伟他爸好赌,扑克、麻将、牌九、足球,什么都赌,在儿子的前途上,也赌。在这场赌博上,筹码就是王大伟一年的学费和一年的青春,手里的牌则是王大伟的考试分数。他爸还经常督促王大伟学习,倒不是为了让王大伟掌握更多知识,而完全是为了自己别赌输了。复读班的学生开学早,这是对笨鸟先飞道理的承认。
  何建国又问:“你确信不用我和你妈送你吗?”
  “这个问题我已经回答你至少十遍了,你觉得我还不够确信吗?!”何小兵从屋里背着书包皮出来。
  从收到录取通知书到买火车票再到昨天收拾行李,何建国不止十次地要求去送何小兵,均被拒绝。何小兵认为,一个已经够十八岁的人,如果去趟北京还用父母送,那还有什么资格听摇滚乐。
  “现在买票还来得及。”何小兵的妈补充了一句,“那么多东西,你一个人也不好拿。”
  何小兵说:“要是你俩愿意去北京溜达一趟我没意见,但如果光为了送我,大可不必。”

  “我才不想去呢,我还得上班呢!”何建国说,“我们都是为了你。”
  “我已经说过至少十一次我不需要了。”何小兵说,“我不想再说至少第十二次了。”
  “不需要就不需要吧,把次数记那么清楚干吗!”何建国说。
  何小兵不想再说什么,他希望临走前能清净一些,他知道如果他说一句,何建国至少有十句在等着他,如果何建国没话说,那么何小兵的妈,这时候也会挺身而出,帮何建国把话接上的。
  吃完饭,何小兵的妈都没有刷碗,就催促何小兵早点儿出发,既然何小兵不欢迎他俩送到北京,那她和何建国怎么着也得把何小兵送上火车。
  距离开车还有一个小时多点儿,何小兵觉得大可不必这么早动身,这座城市不大,不去郊区的话,打车二十分钟,能到达市区内任何一个想去的地方。可是何小兵的妈已经不由分说地替何小兵拎起了行李,并打开房门,为他们爷俩做好了出门的准备。
  何小兵试图从他妈手里抢过行李,他妈敏捷地把行李倒了一个手,躲开了何小兵伸过来的胳膊说,以后你有的是时间自己拎,我再最后替你拎会儿,听得何小兵觉得是该跟这座城市告别了。
  下了楼,上了一辆吉利出租车,在那个年代,这里的出租车除了吉利就是夏利,每辆车的区别只在于颜色、两厢还是三厢。司机一看这么多行李,就知道要去火车站,没几步路,五块钱起价,计价器到那儿不会跳字,所以司机也没有打表,凡是司机不打表,都代表双方默认五块的价钱。
  何建国坐在前排,何小兵和他妈坐在后排。何小兵看着眼前划过的楼房、商店、饭馆、交通岗、菜市场、骑着自行车的人群,这些都是他再熟悉不过的场景,死气沉沉的,多少年都没有变化,并且也毫无要改变的迹象,是该离开这座城市了,看着它们,没一点儿新鲜感,再看下去,人就完了,有必要看点儿未曾见过的东西了。
  出租车驶过大桥,下面就是那条曾让何小兵流连忘返的河,今天也要和它告别了,何小兵把自己的童年、少年时光都挥霍在这里,看来日后的青年时光只能挥霍在北京了。何小兵往桥底下看了看,几个比他小一截的孩子在拉网粘鱼,现在的小孩越来越不尊重手艺了,抓鱼毫无技术含量,为什么非要选择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呢,将钓鱼过程中诸多细节的乐趣丧失殆尽,如果仅仅是为了多抓几条鱼,那可以理解。
  到火车站的时候,离开车还有近一个小时,三人坐在候车室,父母二人把何小兵夹在中间,你一句我一句说着不知道说了多少遍的话,何小兵突然站起身,走开。

  “又哪儿去啊?”何小兵的妈问。
  “撒尿!”何小兵没有回头,继续往前走。
  何小兵之所以不愿意早出门,原因就在于此,出来得越早,到得就越早,候车的时间就越长,与其在这儿等着,不如在家等着,在家躺着、趴着、坐着、靠着,怎么着都可以,而这里就不行——尽管有些人也能把公共场所当成家,但何小兵做不到。
  从厕所出来,何小兵正要去旁边的商店转转,耗掉检票前的时间,却被她妈叫了回来,何建国夫妇俩希望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再对何小兵多说几句。
  终于检票了,何小兵的意思是就送到这里,但何建国还是买了两张站台票,执意要把何小兵送上车。上了车,情况并没有变好,只不过是何小兵换了个环境继续听他俩唠叨,而且这回还要当着那么多陌生人,说的几乎都是废话,好像何小兵在个人生活方面低人一等似的,何小兵觉得有必要制止他们继续说下去,站起身说:“我送你俩下去吧!”说着便往车下走。
  “你别下去了,一会儿车开了。”何小兵的妈喊道。
  座位紧挨车门,何小兵已经站在车下了,两个大人也只好下了车,站着继续叮嘱何小兵:“到了学校,不愿意打电话,就多给家里写写信。”
  何小兵看了看表,再过十五分钟,就听不见他俩的声音了。何小兵喜欢的方式是,开车前十分钟到车站,也不用等候,直接检票上车,上了车放下包皮,喘口气,正好开车,跟送行人说声再见,容不得说第二句,火车已把送行人远远地甩在身后,简单、直接,免去许多不必要的感情生起。
  车终于要开了,何建国夫妇在车外面向何小兵挥着手,何小兵觉得应该冲他们点点头,火车在加速,何建国夫妇跟随着火车往前走,他们的脸渐渐由特写变成全景,火车驶入弯道,何建国夫妇的身影在何小兵的视线里消失了。何小兵掏出随身听,戴上耳机,闭上眼睛。
  此时,何小兵没有一点儿对家乡的留恋,恨不得火车赶紧开到北京,开始他的新生活。
  何小兵醒了的时候,随身听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正反面播放完自动停了,看来睡了至少有一盘磁带的时间,顿感精力充沛,年轻就是这样好,甭管熬夜熬多晚或者多累,只要休息片刻,就能缓过来。
  何小兵睁开眼睛,发现对面座位的人换了。原来坐的是一个农民模样的男人,穿着土黄色衬衣,上面一排金黄色的纽扣,与之呼应的是嘴里两颗黄灿灿的金牙,满脸皱纹,脸蛋儿上还有两块红,现在变成一个年轻女性,穿着超短裙,露着两条修长的大腿,没穿丝袜,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面。开始何小兵没有注意到人换了,先是闻到了妖娆的香水味儿,取代了之前老农的一身汗味儿,何小兵这才察觉到对面的土黄色衬衣变成了一双线条匀称、颇有质感的大腿。

  何小兵朝大腿的主人看了一眼,化着妆,目光冷漠,一副对人爱答不理的样儿,看着窗外,她察觉到何小兵在看自己,便用“看他妈什么看”的神情瞟何小兵,何小兵则以“就看你了,怎么着吧”的眼神迎战,两股眼神在车厢污浊的空气里抗衡着。就在对峙的一瞬间,两人的目光突然同时变得柔和,他们认出了对方。
  原来这女的和何小兵住过邻居,叫顾莉莉,那时候何小兵家还住平房,两人常在一起玩儿,她比何小兵大两岁,加上女孩小时候往往比男孩长得高大,所以在何小兵七岁的时候,顾莉莉已经比他高出一个脑袋了,于是一起玩儿的时候,顾莉莉理所当然地做出一副姐姐的姿态。有一次何小兵父母出去了,炉子上的水开了,何小兵想把水壶拎下来,但就是够不着壶把儿,这时顾莉莉出现了,说了一声“闪开”,冲到何小兵身前,只用了一个手,便从炉子上拎下水壶,然后盖上炉盖儿,拎着水壶东张希望,何小兵问她找什么呢,她说,你们家暖壶呢,我替你灌上。一年后,何小兵家搬到楼房,两人就没什么联系了。后来上了高中,何小兵又碰到顾莉莉,那时候顾莉莉已经高三了,是学校里有名的风骚女。每所中学,都有那么一两个闻名遐迩的风骚女,令全校男性师生敬仰和怀恨,她们的共同特征是,不和本校男性谈恋爱,找的都是校外人士,比如职高技校的男生或者社会痞子,肥水偏往外人田里流。何小兵放学后经常在校门口看到,顾莉莉把书包皮往一个职高男怀里一扔,坐上他的二八自行车大梁,发出铜铃般的笑声,扬长而去。那时顾莉莉还记得何小兵,有一次两人在楼梯上相遇,顾莉莉拦住何小兵,大大咧咧地说:“你是何小兵吧,我是顾莉莉,有什么事儿跟我说啊!”这话说了没多久,顾莉莉就消失了,高三年级传出的说法是,她和校外的那职高男私奔了,这个令人充满想象的爱情故事流传在低年级学生中间成为佳话,他们认为琼瑶的小说也没有把爱情写得这么煽情和让人亢奋。一开始,何小兵曾见过顾莉莉的父母频繁光顾学校,后来次数少了,再后来索性看不到了,直到那年高考结束,也没见顾莉莉在学校里出现过,顾莉莉的离家出走渐渐成为历史,新的话题又在涌现,学生们升级、留级、考试、毕业,顾莉莉被人遗忘。
或许您还会喜欢:
红塔乐园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皮皮鲁属虎,他的同学也都属虎。他们盼望在虎年能有一番奇特的经历。果然,在虎年中,属虎的皮皮鲁和他的同学们经历了一场难忘的故事--皮皮鲁上课的时候盼放学。下课铃响了,他又怕放学。放学以后干什么去呢?“皮皮鲁,咱们找个地方玩吧!”这天下午放学后,苏宇在学校门口等着皮皮鲁。“玩什么?”皮皮鲁两手一摊,感到没什么可玩。一群麻雀落在电线上。“要是有个足球场就好了。”苏宇叹了口气。“少年宫有!”田莉眼睛一亮。 [点击阅读]
芙蓉镇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小说描写了1963—1979年间我国南方农村的社会风情,揭露了左倾思潮的危害,歌颂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胜利。当三年困难时期结束,农村经济开始复苏时,胡玉青在粮站主任谷燕山和大队书记黎满庚支持下,在镇上摆起了米豆腐摊子,生意兴隆。 [点击阅读]
花田半亩
作者:佚名
章节:46 人气:2
摘要:我们教的中文,是主张从良好情怀的心里发芽的中文。这样的一颗心,田维无疑是有的。现在我终于明白了,她目光里那一种超乎她年龄的沉静,对于我们都意味着些什么了。经常与死神波澜不惊地对视的人,是了不起的人。田维作为中文女学子,之所以对汉字心怀庄重,我以为也许还是基于这样的想法——要写,就认认真真地写。而且,当成一次宝贵的机会来对待。这令我不但愀然,亦以肃然,遂起敬。 [点击阅读]
鲁迅《呐喊》
作者:鲁迅
章节:38 人气:2
摘要:《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愿望。这部小说集于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出版社出版,集中有《狂人日记》、《药》、《明天》、《阿Q正传》等十四篇小说,出版后得到很大回响。 [点击阅读]
Q版语文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从前啊,有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七个白雪公主和一个小矮人,而且白雪公主们爱穿着高叉泳衣去打猎(哎呀,不好……不好意思啊,作者又跑题了。真是低能且变态!)。森林里住着一只美若天仙的猪妈妈,(听猪五郎说的)猪妈妈生了三只可爱的猪娃娃。猪娃娃一天天长大了,猪妈妈想,该是他们独立生活的时候了。猪长大了,都是要独立谋生的。于是在孩子们生日这天,她把三只小猪叫到身边。 [点击阅读]
三家巷
作者:佚名
章节:40 人气:2
摘要:公历一千八百九十年,那时候还是前清光绪年间。铁匠周大和他老婆,带着一个儿子,搬到广州市三家巷来住。周大为人和顺,手艺精良,打出来的剪刀又好使,样子又好,真是人人称赞。他自从出师以后,就在西门口一间旗下人开的正岐利剪刀铺子里当伙计,几十年没换过东家。他老婆也贤德勤俭,会绣金线,手艺也很巧。夫妇俩省吃俭用,慢慢就积攒下几个钱来,日子倒也过得满欢喜。 [点击阅读]
不夜之侯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本书是中国茶人的一部命运史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茅盾文学奖评委会的评语:“茶的清香、血的蒸气、新的碰撞、爱的纠缠,在作者清丽柔婉而劲力内敛的笔下交织;世纪风云、杭城史影、茶叶兴衰、茶人情致,相互映带,融于一炉,显示了作者在当前尤为难得的严谨明达的史识和大规模描写社会现象的腕力。 [点击阅读]
余华《兄弟》
作者:余华
章节:70 人气:2
摘要:《兄弟》讲述了江南小镇两兄弟李光头和宋钢的人生。李光头的父亲不怎么光彩地意外身亡,而同一天李光头出生。宋钢的父亲宋凡平在众人的嘲笑声中挺身而出,帮助了李光头的母亲李兰,被后者视为恩人。几年后宋钢的母亲也亡故,李兰和宋凡平在互相帮助中相爱并结婚,虽然这场婚姻遭到了镇上人们的鄙夷和嘲弄,但两人依然相爱甚笃,而李光头和宋钢这对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也十分投缘。 [点击阅读]
余华《活着》
作者:余华
章节:13 人气:2
摘要:前言一位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只有内心才会真实地告诉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么突出。内心让他真实地了解自己,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很多年前我就明白了这个原则,可是要捍卫这个原则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和长时期的痛苦,因为内心并非时时刻刻都是敞开的,它更多的时候倒是封闭起来,于是只有写作,不停地写作才能使内心敞开,才能使自己置身于发现之中,就像日出的光芒照亮了黑暗,灵感这时候才会突然来到。 [点击阅读]
余震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2
摘要:2006年1月6日多伦多圣麦克医院沃尔佛医生走进办公室的时候,看见秘书凯西的眉毛挑了一挑。“急诊外科转过来的,等你有一会儿了。”凯西朝一号诊疗室努了努嘴。沃尔佛医生挂牌行医已经将近二十年了。在还没有出现一个叫亨利?沃尔佛的心理医生的时候,早已存在着一个叫凯西?史密斯的医务秘书了。凯西在医院里已经工作了三十三年,可谓阅人无数。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