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狗年月 - 第一篇早班 第二十四个早班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谁站在那儿,谁在早餐之后解手而且观察自己的粪便?有一个人在沉思默想,忧心忡仲,沉浸在过去之中。为什么总是打量那个光光的、分量不重的死人脑袋?这是剧院里的浊气,是哈姆雷特的废话,是话剧演员的姿态!在此摇动笔杆的布劳克塞尔抬起目光,拉开抽水马桶的水箱,在他进行观察时想起了一种情景。这种情景给两个朋友——更为冷静的阿姆泽尔和装模作样的瓦尔特-马特恩——提供了进行观察并让装模作样之风刮起来的机会。
  弗莱舍尔巷内的这所中学非常分散,位于过去的弗兰齐丝卡修道院一带,所以有一番来历。对于他们俩来说,这是一所理想的中学,因为在昔日的修道院一带有很多藏身之处。这些地方教师不知道,校役也不知道。
  主管着一座矿山的布劳克塞尔——这座矿山既不开采钾盐、矿石,也不开采煤炭,但是直至八百五十米深处的矿井底,仍在开工——也许会同样在地下的混乱方面得到小小的乐趣。在所有的教室下面,在健身房和男厕所下面,在礼堂下面,甚至在参议教师的会议室下面,爬行的通道四处延伸。这些通道通往各个地牢,各个矿井,有时也形成圆圈,要是循着这些通道走,这些通道还会把人引入歧途。复活节后,学校开学时,阿姆泽尔第一个进入底楼那间教室。他两腿粗短,穿着瓦尔特-马特恩的鞋子,迈着碎步走过抹了油的地板,用粉红色的鼻孔稍微闻了一下。有一股地下室的浊气,一股剧院里的浊气!他停下步来,把胖乎乎的手指叉在一起,伸向鞋尖,在他来回摆动和闻过气味之后,又用右脚的鞋尖在地板的一块木板上画了一个十字。既然这一举动没有得到会心的口哨的回应,他就扭过长得丰满的脖子上的头,往后看。瓦尔特-马特恩穿着阿姆泽尔有鞋襻的漆皮鞋站在那里,他感到莫名其妙,只露出他那极其内向的、沉默寡言的神情。紧接着他便从根本上理解了阿姆泽尔的举动,终于从牙缝中会心地吹起了口哨。尽管在教室窗前没有河面宽阔的维斯瓦河在堤坝之间奔流,但因为地板下面是空的,四通八达,所以他们俩在中学一年级的教室里很快就感到习惯了。
  在中学呆了一个星期后,他们俩既然在寻找河流,所以也就找到了通往一条小河和维斯瓦河支流的通道。在弗兰齐丝卡修道院时代曾经是图书馆的健身房更衣室里面,必须掀起一个盖子。在嵌进地板的十字交叉处——这个交叉处的裂缝用几十年来打扫卫生时剩下的残渣粘合起来,可是在阿姆泽尔眼中,它们都一览无余——瓦尔特-马特恩揭开了那儿的秘密。有一股地下室的浊气,一股剧院里的浊气!他们找到一个干燥的、有霉味的爬行通道的入口。这个通道同教室下面的其他通道有区别,它通向城市的下水道,同下水道一起通往拉杜尼亚河①。这条有神秘莫测的名字的小河发源于贝伦特县盛产鱼虾的拉杜尼亚湖,流经彼得斯哈根,在城市新市场旁边流过。它一部分明显可见,一部分在地下蜿蜒流过老城。河上桥梁雄踞,河中天鹅游弋,河边垂柳依依。它流入很快就要同死维斯瓦河混在一起的莫特瓦河——
  ①拉杜尼亚河,维斯瓦河支流。
  只要更衣室没有人,阿姆泽尔和他的朋友就可以把那个十字交叉的地方从地板上掀起来。他们也这样做了。他们可以通过一个爬行通道,差不多爬到男厕所的高度,再下一个窨井。他们俩也这样爬了。瓦尔特-马特恩首先登上有规则地装在墙上的铁镫。在窨井地面上有一道生锈的铁门,不用费劲就可以打开。瓦尔特-马特恩打开了铁门。他们可以穿过一条已经干涸、发出臭味、老鼠遍地的下水道。他们穿着互相换穿的鞋穿过了这条下水道。确切地说:这条下水道在维本墙——与州保险公司大楼相连的那道灰岩沟墙下面,在城市花园下面,在彼得斯哈根与火车总站之间的铁轨下面,通往拉杜尼亚河。在位于主教山脚下步兵巷与门诺派教徒教堂之间的圣萨尔瓦多公墓对面,这条下水道找到了它宽阔的出水口。在洞口旁边,装在墙上的铁镫再一次高高地耸立在砌上了砖的陡峭河岸上,直至有花饰的栏杆。在栏杆后面,是一种与布劳克塞尔在很多版画上见到的情况相同的景象:城市的全景呈砖红色,同五月间嫩绿色的绿化设施形成鲜明的对比。从奥利瓦门到勒根门,从圣卡塔琳娜教堂到波根普富尔的圣彼得教堂,许多不同高度、不同厚度的塔楼都证明,它们是不同年代的产物。

  两个朋友做过两三次这种穿过下水道的郊游。在郊游时,瓦尔特-马特恩打死了足足一打的老鼠。当他们第二次在拉杜尼亚河对面走到光天化日之下时,他们引起了那些在公园里闲聊着消磨时光的退休人员的注意,不过那些人并没有告发他们。他们已经厌烦了——因为拉杜尼亚河并非维斯瓦河——这时,他们在健身房下面,在通往城市下水道的窨井前面,又遇到一条用砖匆匆堵死的岔路。阿姆泽尔的手电筒发现了这条岔路。这条路很可能是在分岔的爬行通道后面。这个通道有斜坡,与爬行通道相连,砌上转,大约一人高的下水道并非城市下水道系统的下水道,而是一条淌着水、已经风化的中世纪下水道,它通到完全是哥特式建筑的圣三位一体教堂下面。圣三位一体教堂在博物馆旁边,离实科中学不到一百步。在一个星期六,两个朋友上了四节课之后,没有课了,那时候离河中小岛轻便铁路火车发车还有两个钟头,他们便有了那次发现。关于那次发现,在这里不仅仅是因为中世纪的爬行通道值得好好描述一番,而且还因为那次发现使中学一年级学生爱德华-阿姆泽尔受到了人们的注意,给中学一年级学生瓦尔特-马特恩提供了成为演员和把牙齿咬得格格作响的机会。另外,主管一个矿山的布劳克塞尔也可以在井下字斟句酌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咬牙人——阿姆泽尔发明了这个名字,同班同学也跟着叫这个名字——也就是说,咬牙人走在前面。他左手拿着手电筒,而这时,他右手却提着一根短棍。这根短棍用来吓跑下水道的老鼠,如果可能的话,则把它们打死。老鼠不多。墙壁摸起来很粗糙,有碎屑,很干。尽管弄不清风是从哪儿吹来的,但是风很凉,不过不像坟墓里那样阴森森的,更确切地说,这是穿堂风。就像在城市下水道里一样,没有脚步声的回音。同爬行通道和联结公路相似,这条一人高的通道有很陡的斜坡。瓦尔特-马特恩穿着他自己的鞋子,因为阿姆泽尔有鞋襻的漆皮鞋在爬行通道里很滑。现在,他穿着稳妥的鞋子走路。从那儿开始,就有穿堂风和良好的通风。风是从洞里来的!如果不是阿姆泽尔的话,他们差一点就要与缺口失之交臂了。缺口在他们左边。阿姆泽尔把咬牙人从七块砖高、五块砖宽的缺口推出去。而阿姆泽尔要出去就更难了。咬牙人瓦尔特-马特恩把手电筒横放在嘴里,用牙齿咬着,把阿姆泽尔拉出缺口,帮着把阿姆泽尔几乎全新的校服变成了普通的旧校服。两人站着,呼哧呼哧地喘了一会儿气。他们正在一个圆形窨井宽敞的底部。但很快就有一种东西使他们把目光投向上面,因为从上面漏下了一束束微弱的光线。窨井上面带孔的、锻造得很漂亮的网格正好嵌在圣三位一体教堂的石板地面上。这件事他们以后还会核实。四只眼睛随着越来越微弱的光线,又爬回了窨井下面。在下面,手电筒给他们显示出了在四只鞋尖前面是骷髅。

  骷髅蜷缩着身子,躺在地上,并不完整,所有部位相互错位,或者相互交叉地挤在一起。右边的肩胛骨压坏了四根肋骨。胸骨隆起,插进右边的肋骨里面。左边缺锁骨。脊柱断在第一腰椎上面。胳膊和腿几乎完全是随随便便凑在一起的,这是一个摔死的人。
  咬牙人站着发呆,让人把手电筒拿走了。阿姆泽尔开始把骷髅照得通亮。阿姆泽尔并没有着意这样做,就产生了明暗效果。他用一只有鞋襻的漆皮鞋鞋尖——布劳克塞尔很快就可以省去这只漆皮鞋了——通过窨井底部粉末状的、只是表面才变得干硬的粪便,在摔倒的四肢周围划了一道印痕。做完这件事情,他就让手电筒光柱循着这道印痕走了一圈,然后就像往常他看某个模特儿那样,眯着眼睛,歪着头,让舌头动来动去。他蒙住一只眼睛,在原地转过身去,从肩膀往后看。他变出一面不知来自何处的小镜子,用光线、骷髅和镜子中的形象玩着杂耍,让手电筒在弯曲的胳膊下面,在自己的身后照着。他使小镜子稍微有点倾斜。他走着,为了扩大活动范围,踮着脚尖走,很快就差不多不行了。他没带小镜子,又站在正面,纠正有些地方的印痕,用划印痕的那只有鞋襻的鞋来夸大摔死者的姿势,用那只擦掉印痕和重新划出印痕的鞋抹去这种姿势,使它变得协调,得到提高,变得平静。他喜欢静态、动态和心醉神迷。总的说来,他是想按照这具骷髅设计一个草图,想记住它,在家中的日记本上使它永世长存。毫不奇怪,阿姆泽尔在所有这些习作完成之后,想要把那个塞在骷髅上不完整的锁骨之间的头盖骨捡起来,直接将它塞进书包里,同书和本子以及黑德维希-劳那只有裂缝的鞋放在一起。他想把这个头盖骨带到维斯瓦河边,安在他的一个还是草图的、很可能是正在设计中的稻草人身上。他那只把五个肥胖滑稽的手指叉开的手已经放在锁骨上面。他要伸进眼窝,用保险的方式拿起头盖骨。这时,愣了半天、神不守舍的咬牙人开始把好几颗牙齿咬得格格作响。他像往常那样,把牙齿从左咬到右。窨井的音响效果使咬牙声更高更宽了,这种响声就像预先发出警告,使阿姆泽尔在把手伸进眼窝的动作中途停了下来,扭过头,从圆滚滚的背部往后看,把手电筒对准他的朋友。
  咬牙人一声不吭。把牙齿咬得格格作响应当说是够意味深长的了。这样做的意思是:阿姆泽尔不该叉开手指,阿姆泽尔不该把头盖骨带走,头盖骨是不能带走的,别打扰它,别动它,别动头盖骨这个地方,别动“各各他”,别动石冢。随后,咬牙人又把牙齿咬得格格作响。
  可是,经常缺少特有的活动布景和配件因而也就是缺少必要材料的阿姆泽尔,一定是又把手往头盖骨的方向伸了过去。他再一次在手电筒尘土飞扬的光柱中——因为并非每天每日都能找到头盖骨——显露出那只叉开手指的手。这时,先前只打老鼠的那根短棍打了他一下、两下,窨井的音响效果增强了一个词的分量,这个词在一次又一次的棍打之间冲口而出:“犹太鬼!”瓦尔特-马特恩叫他的朋友是“犹太鬼”,然后又狠狠地打。阿姆泽尔倒在骷髅旁边。开始时尘土飞扬,然后尘土再慢慢落下。阿姆泽尔又站起身来。谁能哭出这样大滴大滴的、一阵一阵往下流的眼泪?除此之外,当泪水从两只眼睛里滚落下来并在窨井井底的灰尘中变成尘土珠子时,阿姆泽尔竟能好心好意地甚至带点嘲讽意味地冷笑:“瓦尔特是个非常蠢的孩子①。”他多次重复这个中学一年级学生学的句子,在说这句英语时还模仿英语教师的腔调。他甚至在泪水涟涟时也不得不模仿某个人,在迫不得已时还模仿自己的腔调说:“瓦尔特是个非常蠢的孩子。”紧接着,正如河中小岛上的人所说的那样:“这儿是我的头盖骨,是我找到的。我只是想要试一下。然后,我会把东西再带回来。”——

  ①此句原文为英语。
  可是,咬牙人仍不满意。看到这堆方格形的遗骨使他的脸皱到了眉毛根。他两臂交叉,撑在棍子上,呆若木鸡,陷入沉思之中。尽管他经常看到死的东西;淹死的猫,他亲手打死的老鼠,他掷出刀子从而戳出了窟窿的海鸥。当他看见一条已经发胀的、小小的、被波浪推得在海滩上不断翻滚的鱼时,或者说因为他看见了阿姆泽尔要取走那具骷髅的头盖骨,他才不得不从左到右把牙齿咬得格格作响。他非常结实的孩子脸做了一个怪相。平时困倦得迟钝的目光变得咄咄逼人,暗淡无光,让人毫无目的地猜想到仇恨。剧院里的浊气在属于哥特式建筑的圣三位一体教堂的地下通道里、地牢里和窨井里飘动。咬牙人用自己的拳头打了两下自己的额头,弯下腰,抓住头盖骨,把它拿起来,拿到自己面前,观察它,而这时,爱德华-阿姆泽尔则在一边蹲着。
  谁蹲在那儿,不得不清除自己的烦恼?谁站在那儿,手里拿着头盖骨,让头盖骨离自己远远的?谁在好奇地往后看,观察自己的粪便?谁在凝视着一个光光的头盖骨,想要认识自己?谁现在没有患寄生虫病,可是过去曾经患过,而且是由于吃色拉?谁拿着分量不重的头盖骨,观看将来也会毁掉自身头盖骨的蠕虫?是谁?是谁?这是两个人,是沉思默想和忧心忡忡的两个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原因。两个人是朋友。瓦尔特-马特恩把头盖骨放回原处。阿姆泽尔又在用鞋子在粪便中划印痕了,他在寻找,寻找,寻找。瓦尔特-马特恩在大声地对着空中讲大话:“瞧!这儿是死人的王国。也许这就是雅恩-博布罗夫斯基或者马特尔纳,我们一家的老根儿就在这儿。”阿姆泽尔听不进这些似是而非的话。他无法相信,大强盗博布罗夫斯基或者强盗、酿酒人和祖先马特尔纳会把肉体附在这具骷髅上面。他捡起某种金属做的东西,在上面划来划去。他把唾沫吐在上面,把它擦干净,然后把一颗金属纽扣拿给别人看。他满有把握地把这颗纽扣说成是一个拿破仑龙骑兵的纽扣。他注明该纽扣的年代是第二次围攻时期,然后把它放进自己的口袋。咬牙人没有抗议,他几乎没有听阿姆泽尔讲话。他仍一直在想强盗博布罗夫斯基或者祖父马特尔纳。逐渐变凉的粪便迫使两个朋友穿过墙上的窟窿。瓦尔特-马特恩带头,阿姆泽尔在后面,往窟窿里挤,把手电筒对着那堆死人骨头,挤出缺口来
或许您还会喜欢:
波洛圣诞探案记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我亲爱的詹姆斯:你一直是我最忠实最宽容的读者之一,正因为这样,当我受到你一点儿批评,我就为此感到极大的不安。你抱怨说我的谋杀事件变得太文雅了,事实上是太贫血了。称渴望一件“血淋淋的暴力谋杀”,一件不容质疑的谋杀案:这就是特别为你而作的故事。我希望它能让你满意。 [点击阅读]
波罗探案集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我正站在波洛房间的窗户旁悠闲地望着下面的大街。“奇怪呀!”我突然脱口而出。“怎么啦,我的朋友?”波洛端坐在他舒适的摇椅里,语调平静地问。“波洛,请推求如下事实!——位年轻女人衣着华贵——头戴时髦的帽子,身穿富丽的裘皮大衣。她正慢慢地走过来。边走边看两旁的房子。二个男子和一个中年女人正盯捎尾随着她,而她一无所知。突然又来了一个男孩在她身后指指点点,打着手势。 [点击阅读]
泰坦尼克号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一艘船。梦幻之旅。巨大、气派、豪华。彩带飘舞、彩旗飞扬。鼓乐喧天、人声鼎沸。画面所具有的色彩只存在于我们的感觉里,而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单一的黄颜色,仿佛是过去多少岁月的老照片、经过无数春秋的陈年旧物。我们似乎可以拂去岁月的灰尘,历数春秋的时日,重新去领略那昔日的梦里情怀。《我心永恒》(《MyHeartGoOn》)—一曲女声的歌,似从九天而来,带着一种空蒙、辽阔的豪放之感,在我们耳际回响。 [点击阅读]
活法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作者简介稻盛和夫,1932年生于鹿儿岛,鹿儿岛大学工业部毕业。1959年创立京都陶瓷株式会社(现在的京瓷公司)。历任总经理、董事长,1997年起任名誉董事长。此外,1984年创立第二电电株式会社(现在的KDDI公司)并任董事长。2001年起任最高顾问。1984年创立“稻盛集团”,同时设立“京都奖”,每年表彰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作出重大贡献的人士。 [点击阅读]
海伯利安
作者:佚名
章节:76 人气:0
摘要:序章乌黑发亮的太空飞船的了望台上,霸主领事端坐在施坦威钢琴前,弹奏着拉赫马尼诺夫的《升C小调前奏曲》,虽然钢琴已是一件古董,却保存得完好如初。此时,舱下沼泽中,巨大的绿色蜥蜴状生物蠕动着,咆哮着。北方正酝酿着一场雷暴。长满巨大裸子植物的森林在乌青的黑云下现出黑色影像,而层积云就像万米高塔直插入狂暴天穹。闪电在地平线上肆虐。 [点击阅读]
海伯利安的陨落
作者:佚名
章节:76 人气:0
摘要:序章乌黑发亮的太空飞船的了望台上,霸主领事端坐在施坦威钢琴前,弹奏着拉赫马尼诺夫的《升C小调前奏曲》,虽然钢琴已是一件古董,却保存得完好如初。此时,舱下沼泽中,巨大的绿色蜥蜴状生物蠕动着,咆哮着。北方正酝酿着一场雷暴。长满巨大裸子植物的森林在乌青的黑云下现出黑色影像,而层积云就像万米高塔直插入狂暴天穹。闪电在地平线上肆虐。 [点击阅读]
海市蜃楼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0
摘要:“大江山高生野远山险路遥不堪行,未尝踏入天桥立,不见家书载歌来。”这是平安时期的女歌人小式部内侍作的一首和歌,被收录在百人一首中,高宫明美特别喜欢它。当然其中一个原因是歌中描绘了她居住的大江町的名胜,但真正吸引她的是围绕这首和歌发生的一个痛快淋漓的小故事,它讲述了作者如何才华横溢。小式部内侍的父亲是和泉国的国守橘道贞,母亲是集美貌与艳闻于一身,同时尤以和歌闻名于世的女歌人和泉式部。 [点击阅读]
海边的卡夫卡
作者:佚名
章节:51 人气:0
摘要:这部作品于二零零一年春动笔,二零零二年秋在日本刊行。《海边的卡夫卡》这部长篇小说的基本构思浮现出来的时候,我脑袋里的念头最先是写一个以十五岁少年为主人公的故事。至于故事如何发展则完全心中无数(我总是在不预想故事发展的情况下动笔写小说),总之就是要把一个少年设定为主人公。这是之于我这部小说的最根本性的主题。 [点击阅读]
海顿斯坦诗选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0
摘要:海神庙完成了,耸立在玫瑰如绣的花园里,旁边站着建造者,臂膀上,靠着他年轻的妻.她用孩童般的愉悦之声说:“我的杯中溢满了快乐,把我带到纳克萨斯①海滨的人,如今在这里建造了一座光辉的神庙,这是他不朽的故土。”她的丈夫严肃地说:“人死后,他的名字会消失,而神庙,却永远如此屹立。一个有作为的艺术家,在看到自己的精神为人传颂时,他就永远活着,行动着。 [点击阅读]
消失的地平线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烟头的火光渐渐暗了下来。我们也渐渐感觉到一种幻灭般的失落:老同学又相聚在一起,发现彼此之间比原来想象的少了许多共同语言,这使得我们有一些难过。现在卢瑟福在写小说,而维兰德在使馆当秘书。维兰德刚刚在特贝霍夫饭店请我们吃饭,我觉得气氛并不热烈,席间,他都保持着作为一个外交官在类似场合必须具有的镇静。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