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狗年月 - 第一篇早班 第二十七个早班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富农的公子们,地主的公子们,西普鲁士负债不多的乡间贵族的公子们,卡舒布族砖瓦厂主的公子们,诺伊泰希村药剂师的公子,霍恩施泰因村教士的公子,施蒂布劳县县长的公子,来自奥特罗施肯的海尼-卡德卢贝克,来自舍恩瓦尔村的小普罗布斯特,来自拉德科普的迪克兄弟,来自克拉青的博贝-埃勒贝斯,来自施特拉申的鲁迪-基骚,来自普林申的瓦尔德马尔-布劳和来自克拉道河畔克拉道的迪尔克-海因里希-封-佩尔茨一施蒂洛夫斯基,也就是说,这些乞丐、贵族、农民、牧师的公子,虽说不是所有人同时,但至少也是在复活节后不久,成了实科中学附近那所寄宿学校的寄宿生。这所实科中学几十年来依靠学校基金会的资助,能够作为私产学校维持下去。不过,当瓦尔特-马特恩和爱德华-阿姆泽尔成为这所中学的学生时,这个城市已经给了大笔的津贴。因此,这所中学也就必须称为市立中学。只是那所寄宿学校还并非市立学校,而仍然是实科中学的私产和津贴对象。
  一年级学生、二年级学生和三年级学生的寝室——这种寝室也称为小寝室——位于底层,有窗户朝向校园,也就是说朝向醋栗树丛。总是有一个尿床的人。这里散发出一个尿床者和大叶藻垫褥的气味。他们俩床挨床,睡在一幅印刷复制的油画下面。这幅画表现的是吊车门、天文台和冰块流动时冬天的长桥。两个人从未尿床,或者说几乎没有尿过床。新生的命名仪式——用鞋油把阿姆泽尔的屁股抹黑这样一种企图,很快就被瓦尔特-马特恩挡了回去。在休息院里,两人站在同一棵栗树下,单独呆在一起。当瓦尔特-马特恩长时间地阴沉着脸一直沉默不语时,当爱德华-阿姆泽尔进一步扩充他的暗语,给新的环境重新取名时,充其量顶多只许小普罗布斯特和一个煤炭商的儿子海尼-卡德卢贝克旁听。
  “鸟的儿这欢喜不我。”
  我不喜欢这儿的乌。
  “雀麻的下乡是不雀麻的里城。”
  城里的麻雀不是乡下的麻雀。“话倒是的说尔泽姆阿-华德爱①。”——
  ①此句应为:“爱德华-阿姆泽尔说的是倒话。”作者故意把话预料过来说。前面两句亦如此。
  他毫不费劲、十分顺畅地就把长长短短的句子一个字一个字地弄得乱七八糟。他甚至能够用河中小岛的土话来强调新的例说语。他把“死人头盖骨”说成了“骨盖头人死”。令人讨厌的c,不好发音的ps,棘手的sch,要命的nr,他都借助讲土话的舌头把它们略去了。他不说Liebarchen”,干脆说“Nehkrabeil”①。瓦尔特-马特恩明白他这些话的大概意思,还作出简短的、同样被扭曲的、大多数是无可挑剔的回答:“我们干吧——吧干们我!”总要决定:“‘是不’或‘是’②?”小普罗布斯特感到奇怪。而被称作“克贝卢德卡”的海尼-卡德卢贝克在鹦鹉学舌地学习倒说方面并不笨拙——

  ①前面一词意为“小宝贝”,后面一词意为“贝宝小”。前面已属当地土语,后面则把该词倒过来说。
  ②应为:“‘是’或‘不是’?”
  与阿姆泽尔的语言技巧不相上下的许多发明,已经在这个世界的许多休息院里作出,后来它们又被人遗忘,最后被城市公园里那些傻里傻气的老头儿——这些人与课间休息院的人很相称——辛辛苦苦地发掘出来,继续发展下去。当上帝还在上学时,他在天上的休息场所突然想到,与他的同学——那个矮小的、天资聪颖的魔鬼一道创造世界。布劳克塞尔在许多小品文中读到:这一年二月四日世界会毁灭,在休息院里就是这样决定的。
  此外,休息院同养鸡场有一个共同点:值班公鸡趾高气扬走路的样子就同进行监督的教师趾高气扬走路的架势一样。就连公鸡们走路时也把“手”放在背上,它们会突然转过头来,用责备的目光环顾四周。
  参议教师奥斯瓦尔德-布鲁尼斯——这个写作班子打算给他树立一座纪念碑——在这儿进行监督时,显然是在为养鸡场比喻发明者效劳。他每走九步就用左鞋尖在校园的卵石地上刨一下。更有意思的是,他把那只教师的腿弯起来——这是一种习惯,但并非毫无意义——参议教师奥斯瓦尔德-布鲁尼斯在寻找什么东西。他寻找的不是金子,不是心灵,不是幸福、上帝和荣誉,而是一些罕见的卵石。休息院的地上铺了卵石,在发出微光。
  学生一个接一个地、有时候两个两个地来到这里,真心实意地——或者是由学生常爱开玩笑的心理驱使——把他们从地上捡来的普通卵石拿给他看。这种事并不奇怪。可是,参议老师奥斯瓦尔德-布鲁尼斯,却在左手的大拇指和食指之间拿着每一块哪怕是极其蹩脚的溪涧卵石,把它对着光,然后放在太阳光下。他从褐煤色的、部分地方磨得油光光的上衣胸前的右边口袋里,掏出一面固定在橡皮带上的放大镜,很在行地移动着固定在已经拉紧的橡皮带上的放大镜,在卵石与眼睛之间进行测量,然后,又满怀着对于橡皮带的信心,让放大镜干脆利落地弹回到胸前口袋里。他先让左手心里的卵石在小范围内滚动,随即便更加冒险地让它转到手掌边缘,然后用空着的右手往左手下面一拍,把它扔了出去。“漂亮然而多余!”参议教师奥斯瓦尔德-布鲁尼斯说。他把刚才还让这块多余的卵石转动的那只手放在一个纸袋里,这个纸袋以后在这里会经常被奥斯瓦尔德-布鲁尼斯讲到,这个被压皱的褐色纸袋从上衣一边的口袋里伸出来。他就像神职人员做弥撒时那样,走着那种有花纹装饰的弯路,把一块麦芽止咳糖块从纸袋里取出来,放到嘴里。他郑重其事地举行着仪式。他把糖块放在嘴里含着,吮吸着,使它逐渐溶化,在被烟熏黄的牙齿之间搅拌着糖汁,使它从一边面颊转到另一边面颊。当休息在缩短时,当许多学生纷乱的内心对于休息即将结束的恐惧增长时,当栗树上的麻雀看到休息结束时,当他趾高气扬地走着,在休息院的卵石地上刨一下,将多余的卵石扔开时,他正在让麦芽止咳糖块变得更小,变得更加光滑发亮。

  课间有小休息、大休息。休息时玩耍,休息时窃窃私语。休息时啃面包,休息时上厕所。布劳克塞尔认为,怕的是马上就会响铃……
  空旷的休息院是麻雀的天地。风吹拂着空旷的、忧郁的、普鲁士的、人道主义的、铺上卵石的休息院里的一张包装油纸。这种情景人们看到过上千次,它上千次地被拍成电影。
  这所实科中学的休息院由一个小小的正方形休息院和一个长长的、左边没有篱笆隔离的大型休息院组成。一些老栗树毫无规则地遮住小院落,使它变成一个树木稀疏的栗树林。支撑在杆子上的椴树幼苗以相等的距离将大院落围了起来。新哥特式的健身房,新哥特式的厕所,配上一个红色旧砖的、爬满常春藤的、没有钟的钟楼,新哥特式五层教学楼与小休息院三面毗邻,保护它免受那些从东部角落吹过大休息院并把满是灰尘的纸袋吹过来的风的侵害,因为只有低矮的校园及其网眼很细的铁丝网篱笆,只有三层楼的、同样是新哥特式的寄宿学校挡住了风。后来,人们在健身房南面的山墙后修了一个铺有炉渣跑道和草坪的运动场。在这之前,大休息院在上体育课时不得不充当运动场。值得一提的还有一根十五米长的涂上了焦油的木架子,这个木架位于椴树幼苗和校园篱笆之间,前轮高高抬起,在这个车库里可以停放自行车。玩一个小游戏,这就是:用双手一握,高高抬起的前轮就可以转动起来,一旦前轮转动起来,在大休息院跑了不长的一段路后,那种本来贴在地上的卵石就从轮胎上脱离下来,劈里啪啦地溅落在位于细眼铁丝网篱笆后面的校园的醋栗丛中。

  谁如果在某个时候不得不在铺上卵石的运动场上玩手球、足球、“作战”球、拳球甚至棒球,谁以后一踢到卵石就不能不回想起磨破的膝盖,想起那些擦伤的伤口。这些伤口没有治好,结了痂,把所有铺上卵石的运动场都变成了血染的运动场。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很少的东西才像卵石一样令人永志不忘。
  可是对于他,对于休息院的这只公鸡,对于迈着僵直的步子、吮吸着止咳糖块的参议教师奥斯瓦尔德-布鲁尼斯来说——有人要给他树立一座纪念碑——对于带着固定在橡皮带上的放大镜、在粘糊糊的上衣口袋里放着粘糊糊的纸袋的他来说,对于搜集、观察、扔掉或者捡起石块、石头子儿、稀有的卵石、水晶、长石和角门石、对云母片麻岩即MuskovitBiotit特别偏爱的他来说,实科中学大休息院并非令人不快的、蹭出伤口的地方,而是给他不断地提供机会,每走九步就用鞋尖创一下地的场所。因为讲授地理、历史、德语和拉丁文而且必要时还讲授宗教等所有课程的奥斯瓦尔德-布鲁尼斯,并非那种随处可见的、有肌肉发达的黑色胸膛、有两条黑毛腿、挂着哨子和开器械室的钥匙、令人敬畏的体育老师。布鲁尼斯从未让一个男孩在单杠下面发过抖,在双杠的杠木上受过罪,在棘手的攀登索上哭过鼻子。他从未要求阿姆泽尔做杠上盘旋,或者从太长的长鞍马上跳过去。他从未唆使阿姆泽尔和阿姆泽尔胖乎乎的膝盖从危险的卵石上蹭过去。
  他是一个五十岁的人,上唇留有被雪茄烤焦了的小胡子。所有的胡须尖老被一些新的麦芽止咳糖块弄得甜津津的。圆滚滚的头上戴着一顶灰色毡帽,毡帽上往往是整个上午都吊着抹上了什么东西的牛蒡果。两耳之间露出捻成绺的头发。他有一张充满哈哈大笑、咯咯地笑和微笑的喜气洋洋的险。艾兴多夫①盘据在乱糟糟的眉毛里。在不断扇动的鼻翼四周是磨坊的水轮、精力充沛的伙计和奇异的夜晚。只是在嘴角上,另外在鼻根上,长着几个黑头粉刺。这是海涅,是冬天的童话和拉贝②的糕点。这些东西讨人喜欢,而且从未计较过。他是戴着俾斯麦帽的单身汉,是一年级的班主任。瓦尔特-马特恩和爱德华-阿姆泽尔这一对来自维斯瓦河口的朋友就在这个年级。只是这两个人还散发着轻微的牛图味,流淌着牛奶味和熏鱼味,飘散着在福尔歇尔特仓库后面公开焚烧之后附在他们头发上和衣服上的焦味——
  ①艾兴多夫(1788~1857),德国诗人、小说家。
  ②拉贝(1831~1910),德国小说家
或许您还会喜欢:
迷恋
作者:佚名
章节:104 人气:2
摘要:“喂??…喂????”…嘟嘟…嘟嘟嘟…二零零三年,成南。…又来了…又来了,该死的骚扰电话,今天是十八岁的我的第十七个生日…是我喝海带汤的日子没错了,偏偏接到这狗屎味儿的无声电话…^=_=已经一个星期了,“喂…嘟,喂…嘟”(?誄每次都是一样)那边也不说话,就是偷听我的声音然后就断了…今天早晨我居然在生日餐桌上又被涮了一次…^-_-凭我出神入化的第六感, [点击阅读]
春潮
作者:佚名
章节:45 人气:2
摘要:欢快的岁月,幸福的时日——恰似春水悠悠,已经一去不留!——引自古老的抒情歌曲夜半一点多钟他回到自己的书房。打发走点燃灯烛的仆人,他便猛然坐到壁炉边的安乐椅里,用双手捂住了脸。他还从未感觉到这样疲乏——肉体的与精神的。 [点击阅读]
福地
作者:佚名
章节:40 人气:2
摘要:海尔曼·布霍尔茨——德国人,罗兹某印染厂厂长卡罗尔·博罗维耶茨基(卡尔)——布霍尔茨印染厂经理莫雷茨·韦尔特(马乌雷齐)——布霍尔茨印染厂股东,博罗维耶茨基的好友马克斯·巴乌姆——博罗维耶茨基的好友布霍尔佐娃——布霍尔茨的妻子克诺尔——布霍尔茨的女婿马切克·维索茨基——布霍尔茨印染厂医生尤利乌什·古斯塔夫·哈梅施坦(哈梅尔)——布霍尔茨的私人医生什瓦尔茨——布霍尔茨印染厂公务员列昂·科恩——布霍尔 [点击阅读]
简爱
作者:佚名
章节:49 人气:2
摘要:《简·爱》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它阐释了这样一个主题:人的价值=尊严+爱。《简·爱》中的简爱人生追求有两个基本旋律:富有激情、幻想、反抗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对人间自由幸福的渴望和对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 [点击阅读]
西方哲学史
作者:佚名
章节:81 人气:2
摘要:我馆历来重视移译世界各国学术名著。从五十年代起,更致力于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的古典学术著作,同时适当介绍当代具有定评的各派代表作品。幸赖著译界鼎力襄助,三十年来印行不下三百余种。我们确信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够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些书籍所蕴藏的思想财富和学术价值,为学人所熟知,毋需赘述。 [点击阅读]
飘(乱世佳人)
作者:佚名
章节:81 人气:2
摘要:生平简介1900年11月8日,玛格丽特-米切尔出生于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的一个律师家庭。她的父亲曾经是亚特兰大市的历史学会主席。在南北战争期间,亚特兰大曾于1864年落入北方军将领舒尔曼之手。后来,这便成了亚特兰大居民热衷的话题。自孩提时起,玛格丽特就时时听到她父亲与朋友们,甚至居民之间谈论南北战争。当26岁的玛格丽特决定创作一部有关南北战争的小说时,亚特兰大自然就成了小说的背景。 [点击阅读]
冰与火之歌4
作者:佚名
章节:86 人气:2
摘要:Chapter1序章“龙。”莫兰德边说,边从地上抓起一只干瘪的苹果,在双手之间丢来丢去。“扔啊。”外号“斯芬克斯”的拉蕾萨催促。他从箭囊里抽出一支箭,搭上弓弦。“我想看龙。”鲁尼在他们当中年纪最小,又矮又胖,尚有两岁才成年。“哪怕一眼都好。”我想萝希搂着我睡觉,佩特心想。 [点击阅读]
卡拉马佐夫兄弟
作者:佚名
章节:94 人气:2
摘要:献给安娜-格里戈里耶芙娜-陀思妥耶夫斯卡娅卡拉马佐夫兄弟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约翰福音》第十二章第二十四节)第一部第一卷一个家庭的历史第一节费多尔-巴夫洛维奇-卡拉马佐夫阿历克赛-费多罗维奇-卡拉马佐夫是我县地主费多尔-巴夫洛维奇-卡拉马佐夫的第三个儿子。 [点击阅读]
希区柯克悬念故事集
作者:佚名
章节:127 人气:2
摘要:悬念大师希区柯克什么是悬念?希区柯克曾经给悬念下过一个著名的定义:如果你要表现一群人围着一张桌子玩牌,然后突然一声爆炸,那么你便只能拍到一个十分呆板的炸后一惊的场面。另一方面,虽然你是表现这同一场面,但是在打牌开始之前,先表现桌子下面的定时炸弹,那么你就造成了悬念,并牵动观众的心。其实,希区柯克的作品并非只靠悬念吸引人,其内涵要深刻得多。希区柯克对人类的心理世界有着深刻的体悟。 [点击阅读]
悲剧的诞生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2
摘要:2004年3月尼采美学文选//尼采美学文选初版译序:尼采美学概要初版译序:尼采美学概要尼采(1844-1900)是德国著名哲学家、诗人。他在美学上的成就主要不在学理的探讨,而在以美学解决人生的根本问题,提倡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他的美学是一种广义美学,实际上是一种人生哲学。他自己曾谈到,传统的美学只是接受者的美学,而他要建立给予者即艺术家的美学。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