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怪指纹 - 妖魔鬼怪大会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宗像发现垃圾车的骗术是在八点三十分左右,警视厅的中村侦查股长事后赶到是在那以后又过了十分钟左右。
  中村警部从宗像博士那里听完详情以后,为了部署搜查又立即返回了警视厅,当然逮捕犯人的指令再一次传到了全市的警察署、派出所等地方。
  这次犯人和同案犯的模样也清楚了,而且有垃圾车这个大行李,所以发现是容易的。但他们逃走以后已经一个小时了,是两个像魔术师一样神速的家伙,所以决不会直到现在还是原来那副清洁工的装束,拉着垃圾车慢吞吞地走在大街上。大概一定是把累赘的垃圾车丢到了什么地方,然后改变模样,拐走妙子,销声匿迹了。若是那样,好不容易下达的紧急指令也错过时机了,大概至多只能发现空空如也的垃圾车什么的。
  果然,半个小时以后,为安慰主人而留在川手公馆的宗像博士接到了警视厅中村股长打来的电话,通知他说垃圾车已被发现。
  听说场所是在离呼公馆不到三百米的树林里。啊,多狡猾呀!贼刚离开川手公馆就丢了车子。那么妙子呢?决不会是丢在树林中吧。究竟运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博士和小油助手决定先去现场看看。
  无需叫车子了,沿着告诉的道路奔跑似地拐过两三个弯,那里就已经是神社的树林了。那一带虽说是在麻布区内,但使人感到像是偏僻地方,难以设想是在城市中。附近也有宽阔的空地,是孩子们的娱乐场所。

  走进神社的树林一看,听说垃圾车已经被运到警察署,原来放车的地方立着一极作标志的小桩,旁边站着穿制服的年轻警官。
  博士掏出名片,跟警官说:
  “我是从警视厅的中村警部那儿听到这情况后赶来的。中村君说他也马上来这儿。”
  “啊,是吗?久闻大名。听说您也在侦查这次的案件,是吗?”
  年轻的警官眯缝着眼睛看着这位有名的民间侦探的脸,恭恭敬敬地说道。
  “那么除了垃圾车以外还有其它什么发现吗?”
  “刚才把树林里搜查了一遍,但毫无线索。正如您看到的,这是石子路,脚印看不出来,听说可能把被害者藏到了什么地方,但也看不到那种迹象。院落很小,要是挖了上什么的,马上就会知道的。神殿里和地板下也都检查了,也没有什么特别重要的发现。”
  “是您一个人检查的吗?”
  “不,是署里的五个人分头检查的。”
  “啊,谢谢。我在这附近稍蹈跳一下,中村君来了,请您转告他。”
  博士向警官行了一个礼,随后和小油助手一起走出神社,漫无目标地蹈跳起来。
  “哎呀,小池君,”那儿好像在演杂耍呀。”
  走了一会儿,博士发觉以后回头看了一下助手,说道。
  “嗯,好像是的,还竖着旗帜呢。啊,写着‘妖魔鬼怪大会’。大概是那‘凶宅’的杂耍吗?”

  “哦,演出这种怪东西呀?去看看吧。‘凶宅’什么的,好久看不到啦,东京也演这种杂耍吗?”
  “最近相当流行。从前好像叫‘凶宅’啦、‘迷宫’什么的,可最近听说改称为‘妖魔鬼怪大会’,想了好多新办法。”
  边说边走之中,两人已经来到搭着大帐篷的戏棚前。
  戏棚前面是纸糊的假山石和一片竹林,从那中间露出了棋盘格纹结构的小佛堂等。好气派的装饰!上部排着一溜儿浓艳刺目的广告画,上面画着所有的妖魔鬼怪,样子十分可怕,似乎就要扑过来似的。
  前面围着黑压压的一大群人。在那人群的头上面,可以看到登在高台上的看门年轻人胸以上的部位。年轻人嘴边贴着话筒,声嘶力竭地拼命嚷着一些揽客的言词。
  渐渐靠近一看,只见入口处贴着一张很大的字条儿,上面用蹩脚的字体乱七八糟地写着几行字:
  大悬赏
  本妖魔鬼怪大会向自入口处至出口处通过会场的客人除归还入场费以外,另赠送赏金壹千元。
  “哎呀,这杂耍真奇怪。要是收一百元的入场费付一千元的赏金,举办人就得尽亏损吧。”
  博士不由得自言自语道,于是人群中一位老人听到这话后搭话说:
  “不是那么回事,老板全赚啦!你瞧,从入口处那样成群地走出许多观众来吧,都是中途返回的。我从昨天起就注意观察了,平安地到达出口的观众一个也没有。有相当可怕的招数吧!听中途返回的人说,里面是迷宫,简直弄不清自己在什么地方,而且会从根本想不到的地方纵身跳出可怕的妖俊和幽灵来。不,光是妖怪倒还好,听说还有更叫人毛骨悚然的东西,是死人呀,听说有的被火车轧了,手脚七零八落地倒在地上;有的被剜了心,从嘴里直滴着鲜血,眼看就要断气了。那样子可怕极了,更叫人恶心,怎么也看不下去。”

  像是东京人的老人看来很爱说话,也没有问他,可他滔滔不绝地说个没完。
  “那么,大叔你不进去看看吗?”
  小油助手一逗,老人立即在他脸前摇了摇手:
  “不干,不干,哪有出一百元钱去买恶心的呢!要是不怕的话,你们去游览一下怎么样?”
  于是,宗像博士或许是想到了什么,接过这话板着脸说:
  “怎么样,小池君,进去看看吧?”
  “啊?先生您要进去吗?”
  搜索犯人的事忘了吗?怎么丢下这件事像孩子一样想去看妖怪的杂耍儿,先生不是有点儿不大正常吧?小油助手目瞪口呆地凝视着博士的脸。
  “是想到了一些事呀……哎,你别做声,跟我来!”
  博士说罢便分开了人群,朝入口处走去。
或许您还会喜欢:
源氏物语
作者:佚名
章节:63 人气:2
摘要:《源氏物语》是日本的一部古典名著,对于日本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誉为日本文学的高峰。《源氏物语》是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写实小说,所以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日本是个充满矛盾的国家,在歧视女性*的传统大行其道的同时,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写实小说《源氏物语》偏又出自一位女性*之手,《源氏物语》全书,仅百万字,涉及三代历时七十余年,书中人物有四百多位。 [点击阅读]
猎奇的后果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2
摘要:他是一个过于无聊而又喜好猎奇的人。据说有个侦探小说家(他就是因为大无聊才开始看世上惟一刺激的东西——侦探小说的)曾担心地指出,总是沉迷在血腥的犯罪案中,最终会无法满足于小说,而走上真正的犯罪道路,比如说犯下杀人罪等等。我们故事里的主人公就确确实实做了那位侦探小说家所担心的事情。由于猎奇心理作祟,最终犯下了可怕的罪行。猎奇之徒啊,你们千万不要走得太远。这个故事就是你们最好的前车之鉴。 [点击阅读]
福尔赛世家三部曲2:骑虎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2
摘要:有两家门第相当的巨族,累世的宿怨激起了新争。——《罗米欧与朱丽叶》第一章在悌摩西家里人的占有欲是从来不会停止不前的。福尔赛家人总认为它是永远固定的,其实便是在福尔赛族中,它也是通过开花放萼,结怨寻仇,通过严寒与酷热,遵循着前进的各项规律;它而且脱离不了环境的影响,就如同马铃薯的好坏不能脱离土壤的影响一样。 [点击阅读]
一个人的好天气
作者:佚名
章节:40 人气:2
摘要:正文第1节:春天(1)春天一个雨天,我来到了这个家。有间屋子的门楣上摆着一排漂亮的镜框,里面全是猫的照片。再往屋里一看,从左面墙开始,隔过中间窗户,一直转到右面墙的一半,又挂了快一圈儿猫的照片,我懒得去数多少张了。照片有黑白的,也有彩色的;有的猫不理睬我,有的猫死盯着我。整个房间就像个佛龛,令人窒息。我呆呆地站在门口。"这围脖真好看哪。 [点击阅读]
丰饶之海
作者:佚名
章节:170 人气:2
摘要:同学们在学校里议论日俄战争的时候,松枝清显询问他的最要好的朋友本多繁邦是否还记得当年的事情。繁邦也是往事依稀,只是模模糊糊还记得被人带到门外看过庆祝胜利的提灯游行。战争结束那一年,他们都已经十一岁,清显觉得理应有更加鲜明的记忆。同学们津津乐道当年的情景,大抵都是从大人那里听来的,再添加一些自己隐约含糊的记忆罢了。松枝家族中,清显的两个叔叔就是在那场战争中阵亡的。祖母因此至今还享受遗属抚恤金。 [点击阅读]
古兰经
作者:佚名
章节:116 人气:2
摘要:《古兰经》概述《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经典,伊斯兰教徒认为它是安拉对先知穆罕默德所启示的真实语言,在穆罕默德死后汇集为书。《古兰经》的阿拉伯文在纯洁和优美上都无与伦比,在风格上是达到纯全的地步。为了在斋月诵读,《古兰经》分为30卷,一月中每天读1卷。但是《古兰经》主要划分单位却是长短不等的114章。《法蒂哈》即开端一章是简短的祈祷词,其他各章大致按长短次序排列;第二章最长;最后两三章最短。 [点击阅读]
地狱
作者:佚名
章节:110 人气:2
摘要:致中国的合作者、读者和书迷们:对于今年不能亲至中国一事,我深感遗憾,因此想借这封短信向你们所有人表达我的感激之情,有了你们,才有我所谓的成功。谢谢你们为我的作品中文版所付出的时间与努力,你们的厚爱尤其让我感动。我希望能在不久的将来拜访你们美丽的国家,亲口表达我的谢意。谨致最诚挚的祝愿。 [点击阅读]
嫌疑人x的献身
作者:佚名
章节:56 人气:2
摘要:上午七点三十五分,石神像平常一样离开公寓。虽已进入三月,风还是相当冷,他把下巴埋在围巾里迈步走出。走上马路前,他先瞥了一眼脚踏车停车场。那里放着几辆车,但是没有他在意的绿色脚踏车。往南大约走个二十公尺,就来到大马路,是新大桥路。往左,也就是往东走的话就是朝江户川区的线路,往西走则会到日本桥。日本桥前是隅田川,架在河上的桥就是新大桥。要去石神的上班地点,这样一直往南走就是最短的路线。 [点击阅读]
悲剧的诞生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2
摘要:2004年3月尼采美学文选//尼采美学文选初版译序:尼采美学概要初版译序:尼采美学概要尼采(1844-1900)是德国著名哲学家、诗人。他在美学上的成就主要不在学理的探讨,而在以美学解决人生的根本问题,提倡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他的美学是一种广义美学,实际上是一种人生哲学。他自己曾谈到,传统的美学只是接受者的美学,而他要建立给予者即艺术家的美学。 [点击阅读]
手机
作者:佚名
章节:35 人气:2
摘要:“脉冲”事件发生于十月一日下午东部标准时间三点零三分。这个名称显然不当,但在事情发生后的十小时内,大多数能够指出这个错误的科学家们要么死亡要么疯癫。无论如何,名称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影响。那天下午三点,一位籍籍无名的年轻人正意气风发地在波士顿的波伊斯顿大街上往东走。他名叫克雷顿·里德尔,脸上一副心满意足的样子,步伐也特别矫健。他左手提着一个艺术家的画夹,关上再拉上拉链就成了一个旅行箱。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