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广岛札记 - 编前的话偶然与必然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1994年10月13日,日本媒体报道大江健三郎荣获该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时候,我正在东京作学术访问,一般日本市民都普遍觉得突然,纷纷抢购大江的作品,以一睹平时没有注目的这位诺贝尔文学奖新得主的文采。
  回国后,国内文坛也就大江健三郎获奖一事议论沸腾。大多觉得突然,主要话题自然是大江得此殊荣是偶然还是必然?日本作家为什么两次获此世界大奖?我还听到一种议论,似乎大江乃至1968年度川端康成获此奖,主要是客观因素所决定。甚至以为是诺贝尔文学奖对非西方文学的一种恩赐。《南京周末报》记者袁亦同志特地就这些问题,电话采访了编者。读者提出这些问题是很自然的,因为过去我们日本文学工作者努力不够,翻译介绍大江文学作品确实是太少太少,大家不太了解。
  但是,在日本文学家、文学史家和评论家的“批评眼”里,大江健三郎早已是日本战后文学史的重要人物。最早肯定大江文学成就的川端康成认为:“大江是具有异常才能的作家。”权威的《战后日本文学史》用肯定的文字指出:“大江健三郎的出现,在战后文学史上,的确是一件大事。”“大江健三郎塑造了独特的形象,创造了独特的文体,终于成为新时代文学的旗手。”由此可见,大江早已在当今日本文坛确立了自己的地位。
  我们不能否认大江乃至其他非西方作家获诺贝尔文学奖存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但这不是决定性的因素。他们获奖起决定作用的是主观的、内在的文学因素。首先,从诺贝尔文学奖发展的历史来看,自诺贝尔文学奖设立的1901年至1965年以来,获此奖的西方作家60人,占获奖者总人数的98.4%,而亚非拉获奖者仅印度诗圣泰戈尔1人,只占1.6%。这固然是欧洲中心主义的影响,但我们客观分析的时候,也不能忽视欧洲文艺复兴之后,西方文学处在上升期,并且日益发达。相反,亚非拉文学,包括有着悠久传统的东方文学,由于历史的原因——这里主要是西方对它们推行殖民主义的原因,致使它们的文化和文学渐渐失去应有的光泽。但是,随着亚非拉民族的觉醒,经济文化的发展,它们的文化和文学肯定会再度辉煌。正如东方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所预言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二十一世纪将是东方世纪,东方文化在世界中将再领风骚。”文学发展的历程也是如此。从1966年至1994年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共30人,其中西方作家20人,占66.7%;亚非拉作家10人,占33.3%。亚非拉作家获奖的比例有了明显的提高,反映了在世界范围内亚非拉文学的自觉和提高,开始改变长期以来文学上欧洲中心主义的倾向。这是亚非拉作家在他们国家和民族的大文化背景下,经过长期不懈努力的结果,并非诺贝尔文学奖的恩赐。

  其次,从亚非拉作家获奖的理由来看,尽管因人而异,但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都尊重民族的传统,并兼备现代的文学理念和技法,因而获得了成功。以大江之前的东方获奖者印度的泰戈尔、日本的川端康成、埃及的马哈福兹为例,就足以证明这一点。诺贝尔奖对泰戈尔的评价是:“泰戈尔十分尊敬祖先的智慧与探索精神。”对川端康成的评语是:“以敏锐的感受,高超的小说技巧,表现了日本人的内心精华”;“川端康成虽然受到欧洲近代现实主义文学的洗礼,但同时立足于日本古典文学,对纯粹的日本传统体裁加以维护和继承。”对马哈福兹的评价是:“马哈福兹融会贯通阿拉伯古典文学传统、欧洲文学的灵感和个人的艺术才能”,“开创了全人类都能欣赏的阿拉伯语言叙述艺术。”他们的经验证明,文学的发展首先立足于民族的文学传统,这是民族文学美的根源。离开这一点,就很难确立其价值的取向。然而,一民族、一地域的文学又存在一个与他民族、他地域的交叉系统,不同民族和地域的文学交流汇合而创造出来的文学,必然具有超越民族和地域的生命力。也就是说,优秀的文学不仅在一民族、一地域内生成和发展,而且往往还要吸收世界其他民族和地域的文学精华,在两者的互相交错中碰撞和融合而呈现出异采。

  最后,我们不难发现大江健三郎的获奖,在偶然性中存在其必然性。其理由是:(1)日本的文化大背景,首先是十分尊重和执著传统,其次是热烈憧憬外来文化,有消化外来文化的坚实能力和丰富经验,创造了吸收外来文化的“冲突·并存·融合”的文化模式。这样的文化环境培育的作家,既是日本的、东方式的,同时也是世界的、现代的。这样的作家获得世界的承认,就不会是偶然的了。(2)大江虽然受到萨特和加缪的存在主义的影响,但他吸收存在主义的技巧多于理念,即使是吸收它的文学理念,但也加以日本化了。比如,大江文学既贯穿人文理想主义,致力于反映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善的题材,又扎根于日本民族的思想感情、思考方式和审美情趣等,并且经常强调他写作是面对日本读者。我们从他经常反映的两个主题——核威胁和残疾问题——就可以看出这一点。(3)大江学习西方文学技巧的同时,非常强调“民族性在文学中的表现”,他在颁奖仪式后的晚宴上的致辞还提及,他先前对日本古典名著《源氏物语》不感兴趣,现在他重新发现了《源氏物语》。并且,他在创作实践中贯彻这种思想。比如,他的获奖作品《个人的体验》、《万延元年的足球队》运用了日本传统文学的想象力,以及日本神话中的象征性。它们立足于现实,又超越现实,将现实与象征世界融为一体,创造出大江文学的独特性。尤其是文体和语言都是纯粹日本式的。正如一位文学评论家指出的:大江健三郎和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所使用的文体和语言是最日本式的。总之,大江文学具有特殊性、民族性的同时,又拥有普遍性和世界性的意义。

  我与月梅、中忱和徐晓等同志策划主编这套“大江健三郎作品集”(全五卷),就是为了弥补过去翻译介绍大江文学工作的不足,同时向读者提供一次借鉴和学习外国优秀文学的机会。我们的设想,承蒙光明日报出版社及总编辑张胜友先生的理解和全力支持,并且荣幸地获得大江健三郎先生亲授版权和北海学园大学人文学部教授、著名比较文学研究家千叶宣一先生担任顾问,倾以巨大的热情,促成此项工作顺利进行,同时经过编委会全体同仁和译者同仁的共同努力,这套作品集才得以在短时间内与读者见面,在此谨向上述诸先生和同仁一并鸣谢。
或许您还会喜欢:
八百万种死法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我看到她进来。想看不到也难。她一头金发近乎银色,要是长在小孩头上,就叫亚麻色。头发编成粗辫子盘在顶上,用发针别住。她前额高而平滑,颧骨突出,嘴巴略大。加上西部风格的靴子,她得有六尺高了。主要是双腿长。她穿着紫色名牌牛仔裤,香槟色皮毛短上衣。雨时断时续下了一整天,但她没带伞,头上也没有任何遮挡。水珠在她的发辫上闪烁着,像钻石。她在门口站了会儿,四下张望。这是周三下午,三点半左右。 [点击阅读]
再次集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昆虫的天地卡弥尼树的枝丫,悬曳着露水打湿的坚韧的蛛丝。花园曲径的两旁,星散着小小的棕色蚁垤。上午,下午,我穿行其间,忽然发现素馨花枝绽开了花苞,达迦尔树缀满了洁白的花朵。地球上,人的家庭看起来很小,其实不然。昆虫的巢穴何尝不是如此哩。它们不易看清,却处于一切创造的中心。世世代代,它们有许多的忧虑,许多的难处,许多的需求——构成了漫长的历史。 [点击阅读]
包法利夫人
作者:佚名
章节:52 人气:2
摘要:荐语:未满十八岁请在家长指导下阅读本书。版本较好的是上海译文出版社周克希先生的译本。价廉物美,仅10元一本,现在最便宜最没有人看的恐怕就是这些名著了。【小说】--引言小说描写的是一位小资产阶级妇女,因为不满意夫妻生活平淡无奇而和别人通|奸,最终因此身败名裂,服毒自杀的故事。 [点击阅读]
匹克威克外传
作者:佚名
章节:57 人气:2
摘要:匹克威克派除却疑云,把黑暗化为耀眼的光明,使不朽的匹克威克的光荣事业的早期历史免于湮没,这第一线光辉,是检阅匹克威克社文献中如下的记载得来的;编者把这个记录呈献于读者之前,感到最大的荣幸,这证明了托付给他的浩瀚的文件的时候所具有的小心谨慎、孜孜不倦的勤勉和高超的眼力。一八二七年五月十二日。主席,匹克威克社永任副社长约瑟夫·史密格斯阁下。一致通过如下的决议。 [点击阅读]
反物质飞船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2
摘要:CT是一种反物质,它也可以说成是物质的一种倒转的体现形式。对于地球来讲,CT是陌生的,但在太空中却存在着许多由它构成的流星、慧星和小行星。CT原子由带负电的原子核和带正电的电子组成。这是一种肉眼不能看见的差别,但也是一种致命的差别。CT物质看起来与普通的物质别无二致——只要二者不碰触到一起。一旦碰触发生,两种物质正好相反的电荷互相抵销,相反的粒子发生爆炸,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点击阅读]
变形记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一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他仰卧着,那坚硬的像铁甲一般的背贴着床,他稍稍抬了抬头,便看见自己那穹顶似的棕色肚子分成了好多块弧形的硬片,被子几乎盖不住肚子尖,都快滑下来了。比起偌大的身驱来,他那许多只腿真是细得可怜,都在他眼前无可奈何地舞动着。“我出了什么事啦?”他想。这可不是梦。 [点击阅读]
古都
作者:佚名
章节:48 人气:2
摘要:千重子发现老枫树干上的紫花地丁开了花。“啊,今年又开花了。”千重子感受到春光的明媚。在城里狭窄的院落里,这棵枫树可算是大树了。树干比千重子的腰围还粗。当然,它那粗老的树皮,长满青苔的树干,怎能比得上千重子娇嫩的身躯……枫树的树干在千重子腰间一般高的地方,稍向右倾;在比千重子的头部还高的地方,向右倾斜得更厉害了。枝桠从倾斜的地方伸展开去,占据了整个庭院。它那长长的枝梢,也许是负荷太重,有点下垂了。 [点击阅读]
同时代的游戏
作者:佚名
章节:6 人气:2
摘要:1妹妹:我从记事的年代就常常地想,我这辈子总得抽时间把这事写出来。但是一旦动笔写,虽然我相信一定能够按当初确定的写法毫不偏离地写下去,然而回头看看写出来的东西,又踌蹰不前了。所以此刻打算给你写这个信。妹妹,你那下身穿工作裤上身穿红衬衫,衬衫下摆打成结,露出肚子,宽宽的额头也袒露无遗,而且笑容满面的照片,还有那前额头发全用发夹子夹住的彩色幻灯照片,我全看到了。 [点击阅读]
名利场
作者:佚名
章节:75 人气:2
摘要:《名利场》是英国十九世纪小说家萨克雷的成名作品,也是他生平著作里最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杰作。故事取材于很热闹的英国十九世纪中上层社会。当时国家强盛,工商业发达,由榨压殖民地或剥削劳工而发财的富商大贾正主宰着这个社会,英法两国争权的战争也在这时响起了炮声。 [点击阅读]
唐璜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乔治·戈登·拜伦(1788-1824)是苏格兰贵族。1788年1月23日出生于伦敦。他天生跛一足,并对此很敏感。十岁时,拜伦家族的世袭爵位及产业(纽斯泰德寺院是其府邸)落到他身上,成为拜伦第六世勋爵。1805-1808年在剑桥大学学文学及历史,他是个不正规的学生,很少听课,却广泛阅读了欧洲和英国的文学、哲学和历史著作,同时也从事射击、赌博、饮酒、打猎、游泳等各种活动。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