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孤独六讲 - 卷二 语言孤独(1)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写小说时,我常会涉猎一些动物学、人类学、社会学或是生理学的研究,我相信很多作者或是艺术创作者皆会如此。因為所谓文学或哲学、艺术,常被视為一种个人的思考方式,或是一种主观的感受,如果引用动物学、生理学等科学知识,就能使作品更客观,当然,这些知识不会影响创作本身。
  有一个在热带地区从事研究的人类学家,他的一句话常被创作者引用,法文conitum animal triste,中文译為「做爱后动物性感伤」。我觉得用「做爱」这个字并不準确,coitum指的是「性的极度高潮」,不是情色的剌激而已,是生理学所界定的性快感的颠峰、可能会呼吸停止的一种状态。
  或许你也有过这种难以言喻的经歷,在高潮过后,感觉到巨大的空虚,一剎那间所有的期待和恐惧都消失了,如同死亡--前面提过,情慾孤独的本质和死亡意识相似,在这个时候,你会发现紧紧拥抱的一方,完全无法与你沟通,你是一个全然孤独的个体。
  產后忧鬱症是另一种相似的状况,很多妇人在生產后感到空虚,好像一个很饱满的身体突然空掉了。有时候我们也会以「產后忧鬱症」形容一个完成伟大计画的创作者,比如导演在戏剧落幕的那一刻,会陷入一种非理性的忧鬱状态。
  写小说时,我不会想读小说或文学作品,反而会乱翻一些奇怪的书籍,例如关於动物、人类生理结构的书,从书中发现一些东西,使其与作品產生一种有趣的连结,例如〈热死鸚鵡〉以及接下来要谈的〈舌头考〉。
  天马行空的世界
  在写〈舌头考〉之前,我读到一些有趣的知识。
  书上写有些两栖类动物会用舌头舔卵,或是用舌头将卵移到植物体上,使其在阳光下曝晒孵化。读到这一段前,我从未想过舌头会和生殖行為发生关系。我们都知道舌头和语言的关系,但对动物而言,舌头还有其他的用途。如果你也有过在草丛中观察青蛙或蟾蜍的经验,你会发现牠们的舌头很惊人,可以伸得很长,且很精準地抓住飞行中的蚊子,捲进嘴裡。舌头不完全是语言的功能,在许多动物身上,它是捕捉猎物的工具。

  动物语言和舌头的关系反而没有那麼密切,我们常用狗吠、狼嚎、狮吼、鸟鸣来形容动物的声音,说的就是牠们的语言,只是我们无法辨识。语言也许不是人类的专利,动物也会用不同的声音去表达部分的行為,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求偶或觅食,但相较之下,人类的语言复杂了许多。因為人类的语言极度要求準确,主词、动词、形容词,每一个字词的发音都要精準,所以我们会说「咬文嚼字」,在咬和嚼的过程中,舌头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舌头也和器物有关。我在研究美术史的过程中,发现在春秋战国时代的青铜器上,有一种舌头很长的动物图象,没有人知道那是什麼动物,有人称它為龙,有人说它是螭,又和一般所谓龙、螭的造形不同。如果你有机会到台北市南海路的歷史博物馆参观,你会看到有些青铜器两边的耳,会有一隻像爬虫类的动物雕刻,舌头和身体一样
  长,青铜器的底座也有一隻吐舌的动物。
  约莫在八、九○年代,大陆文革之后,在湖南挖出一座高约一、二公尺的木雕镇墓兽,有两个红绿灯般大的眼睛,中间拖了一条舌头至两脚之间,造形相当奇特。春秋战国时代,从位於今日河南一带的郑国,到位於湖南一带的楚国,都曾经大量出现吐舌的动物,其原因至今仍是一个谜。搞美术的人会说是為了玩造形,但我相信早期的人类在雕刻这些动物图象时,关注祭祀、信仰的目的远胜於造形,这些吐舌动物图象应该具有特别的象徵意义。
  不论如何,当我意图写一篇与舌头有关的小说时,这些就成為我的题材。这是写小说最大的乐趣,创作者可以莫须有之名,去组合人类尚且无法探讨的新领域。

  不管在西方或是在中国,以前小说都不是主流文化,因為不是主流文化,所以创作者可以用非主流的方式去谈生命裡各种奇奇怪怪的东西,而不受主流文化的监视与局限,包皮括金圣嘆所谓四大才子书,或中国古典名着:《红楼梦》、《水滸传》、《叁国演义》、《西游记》,或是马奎斯的《百年孤寂》,都是呈现一个天马行空、无法归类的世界。
  当我开始写〈舌头考〉时,我走在街上,和人说话都听不见任何声音,只想观察每个人脸上那个黑幽幽的洞口中跳动的舌头。
  每个人都在说,却没有人在听
  我发现人的语言很奇怪,可以从舌头在口腔裡不同的部位发出不同的声音,发展出复杂的、表意的行為工具。而且不同的语言系统,运用舌头的方式也不同。当我们在学习不同的语言时,就会发现自己原来所使用的舌头发音方式是有缺陷的,例如学法文时,很多人会觉得捲舌音发不出来,或者d和t、b和p的声音很难区别。
  话说回来,使用汉语系统的人,舌头算是很灵活,尤其是和日本朋友比较时,你会发现他们的语言构造很简单,所以当他们学习外语时会觉得相当困难,很多音都发不出来。许多人大概都听过一个故事,五○年代日本驻联合国的大使,在会议上慷慨激昂地发表了一篇论文。说完,台下有人说:「请问您是否可以找人翻译成英文呢?」这个日本大使很生气地回答:「我刚刚说的就是英文。」
  听「不同的声音」和听「听不懂的声音」,都是相当有趣的事。什麼是「听不懂的声音」?举例而言,你听不懂布农族的话,当你置身在布农族的祭仪中,听到所有人都在用布农族的语言交谈时,你会发现你听到的不是语言,而是音乐,是一种有逻辑结构的声音,你会觉得很特别,甚至想用发出这种声音的方式,去练习舌头的动作。
  我在大龙峒长大,从小就有机会接触不同的语言,这裡大部分的居民以闽南语為母语,但也有少数的客家人。我家附近还有一个眷村,眷村裡的语言天南地北,有云南话、贵州话‥‥每一家妈妈骂孩子的声音都不一样,当时我就觉得语言的世界真是精采,虽然我听不

  懂。
  第一次因為听不懂的语言感动,是在法国读书的时候。我在巴黎的南边租了一栋房子,是地铁的最后一站,下车后还要走一段路。房东是寧波人,开餐馆的。有一天,我听到房东的妈妈,一个寧波老太太,和一个法国人在说话,说话速度很快。我第一年到法国,法文说得结结巴巴,很惊讶老太太能如此流利地与人对话,可是仔细一听,原来她说的不是法文,是音调如同唱Do Re Mi的寧波话。
  寧波老太太说寧波话,法国老太太说法文,两个人说了很久很久,没有任何衝突,没有任何误会--也没有机会误会,这是我第一次思考到,共同的语言是误会的开始。我们会和人吵架、觉得对方听不懂自己的心事,都是因為我们有共同的语言。
  我的一个学生嫁给日本人,夫妻间的对话很有趣,主要的语言是英文,可是在对话中,也会夹杂着一点点的中文、一点点的日文;这一点点听不懂的语言,反而让他们的对话洋溢着幸福感。我突然觉得很羡慕,每天看到报纸新闻上的攻訐、批判、叫嚣‥‥好像都是因為他们使用同一种语言,如果他们说着互相听不懂的话,也许会好一点。
  很有趣的是,使用同一种语言為什麼还会因為「听不懂」而產生误会?很多时候是因為「不想听」。当你预设立场对方一定会这麼说的时候,你可能一开始就决定不听了,对方说再多,都无法进入你的耳裡。现在很多call in节目就是如此,每个人都在说,却没有人在听,儘管他们使用的是同一种语言。
  这是一种语言的无奈吧!好像自己变成在荒野上一个喃喃自语的怪物。
或许您还会喜欢:
红塔乐园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皮皮鲁属虎,他的同学也都属虎。他们盼望在虎年能有一番奇特的经历。果然,在虎年中,属虎的皮皮鲁和他的同学们经历了一场难忘的故事--皮皮鲁上课的时候盼放学。下课铃响了,他又怕放学。放学以后干什么去呢?“皮皮鲁,咱们找个地方玩吧!”这天下午放学后,苏宇在学校门口等着皮皮鲁。“玩什么?”皮皮鲁两手一摊,感到没什么可玩。一群麻雀落在电线上。“要是有个足球场就好了。”苏宇叹了口气。“少年宫有!”田莉眼睛一亮。 [点击阅读]
红顶商人胡雪岩
作者:佚名
章节:83 人气:2
摘要:在清朝咸丰七年,英商麦加利银行设分行于上海以前,全国金融事业,为两个集团所掌握,商业上的术语称为“帮”,北方是山西帮,南方地宁绍帮,所业虽同,其名则异,大致前者称为“票号”,后者称是“钱庄”。山西帮又分为祁、太,平三帮,祁县、太谷、平遥,而始创票号者,为平遥人雷履泰。他最初受雇于同县李姓,在天津主持一定颜料铺,招牌叫做“日升昌”,其时大约在乾隆末年。 [点击阅读]
莫言《良心作证》
作者:莫言
章节:16 人气:2
摘要:这是一部美丽而又令人激动,乃至荡气回肠的小说,或者说,它是一部完全来自生活与时代的撼人写真。作家以其大手笔抒写了社会转型时期,关于人性和感情的裂变……在市委家属楼三层的一个大厅里,正进行着一场热闹的婚礼。阵阵喧闹声不时地从窗户里传出来,像一朵朵绚烂的焰火在空气里炸开。很多马路上的行人忍不住驻足倾听观望。大厅里面,周建设眼角眉梢挂着掩饰不住的喜悦,不停地应付着前来道喜的各色宾客。 [点击阅读]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第一章雾茫茫一在冬季里,偏僻的葫芦坝上的庄稼人,当黎明还没有到来的时候,一天的日子就开始了先是坝子上这儿那儿黑黝黝的竹林里,响起一阵吱吱嘎嘎的开门的声音,一个一个小青年跑出门来。他们肩上挂着书包,手里提着饭袋;有的女孩子一边走还一边梳头,男娃子大声打着饱嗝。他们轻快地走着,很快就在柳溪河上小桥那儿聚齐了。 [点击阅读]
冬天里的春天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2
摘要:第一章第一节沉沉的大雾,似乎永远也不会消散地弥漫着,笼罩在石湖上空。迷迷蒙蒙,混混沌沌,任什么都看不出来,若不是咿咿呀呀的桨声,船头逆浪的水声,和远处湖村稀疏的、不甚响亮的鞭炮声,真会以为是一个死去的世界。那劈脸而来的浓雾,有时凝聚成团,有时飘洒如雨,有时稠得使人感到窒息难受,有时丝丝缕缕地游动着,似乎松散开了,眼前留出一点可以回旋的空际。但是,未容喘息工夫,顷刻间,更浓更密的雾团又将人紧紧裹住。 [点击阅读]
凉州往事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1风儿一阵紧过一阵,猎猎风声卷起的,不只是峡谷的惊叫,还有一颗少女的心。水英英幸福得要死了,她还从没跟家远哥这么亲近过这么幸福过呢。五糊爷带上拾粮上路的时候,还是一脑子的雾水。两天前他被青石岭牧场主水二爷召去,原以为是说丫头拾草的事,没想,水二爷只字未提拾草,倒是怪惊惊说,我想让拾粮到院里来。让拾粮去院里?这个老东西,总是做些莫名其妙的事。 [点击阅读]
刻下来的幸福时光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2
摘要:第一章上海最近的天气变化得很厉害,昨天我还穿着短袖的白色T恤,今天我就又裹起黑色的长风衣了。我骑着单车穿行在人迹稀少的上大校园里,上大里面90%的学生都是上海人,一到放假的时候走得人去楼空,每次我在周末的时候都会觉得没有比这里更适合拍鬼片的地方了。今天在下雨,雨从头顶上笼罩下来,不是很大,却让人觉得伤感。 [点击阅读]
呼兰河传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序作者:茅盾1今年四月,第三次到香港,我是带着几分感伤的心情的。从我在重庆决定了要绕这么一个圈子回上海的时候起,我的心怀总有点儿矛盾和抑悒,——我决定了这么走,可又怕这么走,我怕香港会引起我的一些回忆,而这些回忆我是愿意忘却的;不过,在忘却之前,我又极愿意再温习一遍。 [点击阅读]
围城
作者:钱钟书
章节:13 人气:2
摘要:钱钟书先生的《围城》是不敢来评的,只记录一些感受罢了。注:较长,请选择性*阅读。吃葡萄的人八年前,我上高三,正在为高考没日没夜的做模拟试题。前一天做完的卷子,第二天上课时语文老师会讲其中的一两道试题。某天他讲了一道阅读理解题,题目是:有两种人吃葡萄的人,第一种人从每串里最好的开始吃,每吃一颗就是所剩的葡萄里最好的一颗;第二种人从每串里最坏的开始吃,每吃一颗就是所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一颗, [点击阅读]
坚硬如水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1以革命的名义等我死过之后,安静下来,我会重新思考我的一生,言论、行为和我行走的姿势及对那鸡屎狗粪的爱情的破解。那儿是一片温柔之乡,是思考的上好去处。思考在那儿如柳絮飘落样轻柔美丽,灿若桃花。可眼下,他们以革命的名义,已经把执行枪决的枪口对准了我和红梅的后脑。死亡卡住了我思考的咽喉,我只能雄赳赳,赴刑场,迎着枪弹去;气昂昂,笑生死,跨过阴阳桥。临刑喝妈一碗酒,浑身是胆无所愁。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