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孤独与深思 - 授奖辞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瑞典学院常务秘书C. D. 威尔逊
  陛下、阁下、女士们、先生们:
  当阿尔弗雷德·诺贝尔作出这个理当引起公众极大注意的伟大捐赠的时候,他终生的工作导致他偏爱对自然的研究,并奖赏在与此有关的某些科学中所作出的发现。同样,他的世界主义的抱负又使得他成为和平和国家之间的友好情谊的鼓吹者。在他的遗嘱中他将文学也列在授奖之列,虽然他是将文学排在自然科学的后面,因为自然科学最令他神往。
  文学是感激他的,因为文学的从事者也成了他所关心的对象人们可以这样来看,文学排在瑞典所颁发的这组奖的最后,是完全合理的,因为文明的至高无上的花朵,也许是最为美丽也是最为玲珑剔透的花朵,现在将在现实的坚实土地上竞相开放。
  无论如何,在现代社会的这些由鲜花编织的钦羡之意中;这些头戴桂冠的人接受了一种在物质价值上胜过了过去时代的金色的紫罗兰的报偿。
  诺贝尔文学奖的判归也提出了自身的问题。“文学”是一个范围非常广的术语,诺贝尔基金会的章程不无道理地详细说明,这个竞争必须包括的不仅有纯文学,而且还有那些由于其形式和所阐述的内容从而具有文学价值的作品。不过这样一来,这个领域也就得以扩大,困难也就增加。如果说,假定被提名的作者的长处在其他方面几乎无分轩轾,困难之处就在于此项奖究竟是应该颁发给一位抒情诗诗人、一位史诗诗人还是一位戏剧诗人,如果要在一位杰出的历史学家、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和一位天才的诗人之间进行选择,这项任务就愈加复杂。诚如数学家们所言,这些次元是不能按同一标准来予以衡量的。但聊以自慰的是,既然此项奖每年颁发一次,那就有不止一位卓有成就的作家,他不得不让位于另一位同样伟大的作家,但又可能在另外一年获得他当之无愧的奖赏。
  为了获得文学奖,大量优秀的推荐送抵瑞典学院,瑞典学院又对这些推荐进行最为严谨的审查。瑞典学院在具有世界声望和几乎同样的文学重要性的不同姓名当中进行选择时,它所取用的是它认为这一次从几个角度讲应该具有优先权的人。瑞典学院将第一次诺贝尔文学奖奖给法兰西学院的诗人兼哲学家苏利·普吕多姆。
  苏利·普吕多姆诞生于1839年3月16日,诗名随着1865年《长短诗集》的问世而得以确立。随后问世的是几卷诗歌、哲学和美学著作。如果说其他诗人的想象力以外向为主并且反映人生和我们周围的世界的话,那么苏利·普吕多姆就拥有一种既敏感又细腻的内向的天性。他的诗歌很少涉及客观存在的形象以及外部形势,而是主要涉及它们在何等程度上能用作诗歌沉思的一面镜子。那尘世所无法驱散的对心灵的热爱,他的怀疑、他的悲哀,就是他的作品的司空见惯的主题,他的作品形式精巧,具有雕塑美,全无冗言赘词。他的诗歌显得色彩浓艳,很少表现出音调悦耳的音乐的特征,但在创造适合于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形式时却愈加具有可塑性。他的灵魂高尚、深邃沉郁又有几分悲哀,在这种温柔却又不伤感的诗歌中将自身揭示了出来——这是一种在读者心中激起了忧郁的同情的悲伤的分析。
  苏利·普吕多姆用词优雅而富有魅力,艺术精湛,是我们时代的一名一流诗人,他的一些诗作是具有不朽价值的珍珠。瑞典学院与其说是为他的说教诗或者抽象诗所吸引,毋宁说是为他的抒情小诗所吸引,他的抒情小诗感情充沛,耽于冥想,而且高尚尊严,极其罕见地将细微的反思与丰富的情感熔为一炉,因而令人陶醉。
  总之,有必要强调一个特点。苏利·普吕多姆的作品展现出了一个勤于探究、敏于观察的头脑,世间的变幻令这头脑不得安宁,鉴于他似乎不可能知道得更多,这个头脑也就在道德领域、良心的声音以及责任的崇高而又无可疵议的指示中,为人类的不可思议的命运找到了证据。从这个观点来看,苏利·普吕多姆也就比大多数作家更好地代表着这位立遗嘱的人所称之为的文学中的“一种理想主义的倾向”。这样一来,瑞典学院也就相信,当它首次颁发文学奖时,它在如此众多的杰出文人当中选中苏利·普吕多姆,是符合诺贝尔的遗嘱的精神的。
  鉴于这位戴桂冠的人同意接受这项殊荣却又不幸因病而今天不能来到我们中间,因而我荣幸地请法国公使代为受奖,并以瑞典学院的名义转交于他。
或许您还会喜欢:
天路历程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0
摘要:约翰.本仁写过一部自传,书名为《丰盛的恩典》,讲述神对罪人的恩典。约翰.本仁1628年生于英国,他的家乡靠近裴德福郡。他的父亲是一个补锅匠(这种职业早已被淘汰),专营焊接和修补锅碗瓢盆以及其他金属制品。在17世纪中叶,补锅匠奔走于各个乡村之间,挨家挨户地兜揽生意。如果有人要修理东西,他们就在顾主家中作活,完工以后顾主当场付钱。按当时的社会标准,这是一份相当卑贱的职业。 [点击阅读]
天黑前的夏天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一个女子双臂交叉,站在自家后屋台阶上,等待着什么。在想事儿吗?她可不这么认为。她是在试图抓住某个东西,让它赤条条地躺在跟前,好让她细细端详,看个真切明白。最近一段日子里,她脑海里的种种想法多如衣架上的衣服,她一件件取下“试穿”。任凭自己嘴里冒出童谣般老掉牙的话语,因为遇到重要事件,人们总是习惯套用老话表明态度,而老话却多为陈词滥调。 [点击阅读]
太阳照常升起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0
摘要:欧内斯特.海明威,ErnestHemingway,1899-1961,美国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明威1899年7月21日生于芝加哥市郊橡胶园小镇。父亲是医生和体育爱好者,母亲从事音乐教育。6个兄弟姐妹中,他排行第二,从小酷爱体育、捕鱼和狩猎。中学毕业后曾去法国等地旅行,回国后当过见习记者。第一次大战爆发后,他志愿赴意大利当战地救护车司机。1918年夏在前线被炮弹炸成重伤,回国休养。 [点击阅读]
失去的世界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她的父亲亨格顿先生是世界上最不通人情世故的人,心肠好,但绝对是以愚蠢的白我为中心。我毫不怀疑他心里深信,我每周来三次是因为陪着他是一种快乐。想到将有这样一个岳父真叫人扫兴,但是没有什么东西能使我与格拉迪斯分开。那天晚上有一个小时或者还多一点,我听着他那单调的谈话。最后他跳了起来,说了些关于我平时不动脑筋的话,就进他的房间换衣服,出席会议去了。终于我单独和格拉迪斯一起了。 [点击阅读]
失落的秘符
作者:佚名
章节:135 人气:0
摘要:圣殿堂晚上8:33秘密就是怎样死。自鸿蒙之初,怎样死一直是个秘密。三十四岁的宣誓者低头凝视着掌中的人头骷髅。这骷髅是空的,像一只碗,里面盛满了血红色的酒。环绕四周的兄弟们都披挂着他们团体标志性的全套礼服:小羊皮围裙、饰带、白手套。他们的颈项上,礼仪场合佩戴的宝石闪烁发光,像阒无声息的幽灵之眼。他们共守一个秘密,宣誓互为兄弟。“时间已到。”一个声音低语道。 [点击阅读]
女妖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0
摘要:庄司武彦是个二十五岁的未婚青年,他父亲是银座有限公司的京丸股份公司的董事长。京丸是战后发迹的美术古董商,他为了扩大经营,组建了京丸股份公司。武彦的父亲是这家公司的股东。武彦去年毕业于大学的文科,至今也没有找工作。他也不愿在父亲的公司做事,但又不是游手好闲之辈,所以整天闷在家里看书。他可以说是个文学青年,但只爱好一般的文学作品,尤其对推理文学有着特殊的兴趣,是文学青年中为数不多的侦探小说迷。 [点击阅读]
如此之爱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风野的妻子并不知道衿子的住处,但是清楚他与她来往。可是妻子从不问衿子的地址和电话。话说回来,即使真被妻子询问,风野也是绝对不会说的。因为妻子的不闻不问,风野才得以安心。但是恰恰如此又给风野带来些许担忧。风野作为职业作家出道不久,上门约稿者还不多。万一他不在家,就很可能失去难得的机遇。风野以前曾打算把衿子的电话告诉一两个有交情的编辑,可又觉得这么做有些唐突也就作罢了。 [点击阅读]
妖怪博士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0
摘要:时值春天的一个星期日的傍晚,天空被一片厚厚的乌云覆盖着,显得格外闷热。一个小学生吹着口哨,漫不经心地走在麻布六本木附近的一条高级住宅街上。他叫相川泰二,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刚才去小朋友家玩了以后,正赶着回家。他家就住在麻布这一带叫笄町的地方。马路两边全是些豪宅大院,高高的围墙连成一片。走过几家大院,在一家神社的门前,可以看见里面的一片小树林。这条马路平时就是行人稀少,今天更显得格外地空寂。 [点击阅读]
威尼斯之死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二十世纪某年的一个春日午后,古斯塔夫-阿申巴赫——在他五十岁生日以后,他在正式场合就以冯-阿申巴赫闻名——从慕尼黑摄政王街的邸宅里独个儿出来漫步。当时,欧洲大陆形势险恶,好儿个月来阴云密布。整整一个上午,作家繁重的、绞脑汁的工作累得精疲力竭,这些工作一直需要他以慎密周到、深入细致和一丝不苟的精神从事。 [点击阅读]
嫌疑人x的献身
作者:佚名
章节:56 人气:0
摘要:上午七点三十五分,石神像平常一样离开公寓。虽已进入三月,风还是相当冷,他把下巴埋在围巾里迈步走出。走上马路前,他先瞥了一眼脚踏车停车场。那里放着几辆车,但是没有他在意的绿色脚踏车。往南大约走个二十公尺,就来到大马路,是新大桥路。往左,也就是往东走的话就是朝江户川区的线路,往西走则会到日本桥。日本桥前是隅田川,架在河上的桥就是新大桥。要去石神的上班地点,这样一直往南走就是最短的路线。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