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国境以南 太阳以西 - 第十二章 1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此后到开春前的两个月时间里,我几乎每个星期都和岛本见面。她不时一晃儿出现。那边的酒吧她也去,但还是来“罗宾斯·内斯特”的时候多。一般是九点多来,坐在吧台前喝两三杯鸡尾酒,十一点左右回去。她在的时候,我便坐在她旁边和她说话。员工们怎么看我和她的关系我不知道,不过我没怎么把这个放在心上,一如小学时没怎么介意同学们如何看我俩的关系。
  有时候她往店里打来电话,提议明天中午在某处见面。我们大多在表参道一家咖啡馆碰头,两人简单吃一点饭,在那一带散步。她和我在一起的时间大致两个小时,长也不超过三个钟头。回去时间一到,她便看一眼表,看着我微微一笑:“好了,得回去啦。”微笑仍是以往那种妩媚的微笑,可是我无法从中读出当时她心中的感情涟漪,甚至读不出她对于必须离去是难过还是不怎么难过,抑或是否为同我分别感到释然,就连那时她是否有返回的必要我都无从确认。
  不管怎样,分别时刻到来前那两三个小时,我们是谈得相当投入的,不过我搂她的肩或她拉我的手的情形再未出现。我们再未相互接触身体。
  在东京街头,岛本又恢复了以往冷静而又迷人的笑容。二月那个寒冷的日子在石川县流露的剧烈的感情起伏我再没目睹第二次。当时两人之间产生的温煦而自然的亲昵已一去不复返,那次奇特的短暂旅行当中发生的事我们从没提起,尽管并无约定。
  我一边同她并肩行走,一边捉摸她心里装的是什么东西,以及那东西今后将把她领往何处。我时而盯视她的眸子,但那里边有的只是平和的沉默。眼睑上那条细线依然使我想起远方的水平线。如今我觉得自己多少理解了高中时代泉对我大约怀有的孤独感。岛本心中有只属于她自身的与世隔绝的小天地,那是惟独她知晓、惟独她接受的天地,我无法步入其中。
  门扇仅仅向我开启了一次,现在已经关闭。
  每当我就此思索的时候,我就心乱如麻,不知何对何错。恍惚间似乎重新回到了遇事不知所措的懦弱的十二岁少年。在她面前,我往往不知道自己做什么好说什么好,无从判断。
  我想冷静,想开动脑筋,但都不成。感觉上自己总对她说错话做错事,而无论我说什么做什么,她都浮现出仿佛格所有感情吞噬一尽的迷人微笑看着我,就好像在说“没关系的,这样可以的”。

  关于现在的岛本的处境,我几乎一无所知。不知她家住何处,不知她与谁同住,不知她收入从何而来,甚至结婚没有或结过婚没有都不知晓。只知她生过一次孩子,且孩子第二天就死了。那是去年二月的事。此外她说她迄今一次也没工作过。然而她总穿高档服装,总戴高档饰物,而这意味她在某处获得高额收入。关于她,我算得上知道的仅此而已。生孩子时她该是结婚的吧?这当然也没有确切根据,无非推测罢了。不结婚也不是不能生孩子。
  尽管如此,一来二去,岛本还是多少谈起了一些初中和高中时代的事,似乎她以为那个年代同现在的境况没有直接关系,谈也无碍。我由此得知当时她度过的是多么孤寂的日日夜夜。她尽可能对周围人一视同仁,遇上什么也不辩解。“我不愿意辩解。”她说,“人这东西一旦开始辩解,就要没完没了辩解下去,我不想活成那个样子。”然而那样的活法对于那个年代的她并没起多少作用,同周围人之间还是产生了诸多无谓的误解,而那些误解深深伤害了她的心,她渐渐把自己封闭起来,早上起床时常呕吐——因为讨厌上学。
  她给我看过一次上高中时的照片。照片中,岛本坐在一座庭园的椅子上,四周鲜花盛开。时值夏季,她身穿粗斜纹布短裤和白T恤。她的确是漂亮,正朝镜头送出妩媚的微笑。
  虽比现在笑得不无生硬,但同样是无与伦比的笑。在某种意义上,唯其笑得不够释然,才更能打动人的心弦。看不出那是天天在不幸中生活的孤独少女的微笑。
  “从这张照片上看,你可像是绝对幸福。”我说。
  岛本缓缓摇头,像想起什么往昔场景似的在眼角聚起迷人的皱纹。“跟你说,初君,照片上什么也看不出来的,纯粹是影子罢了。真实的我却在另一个地方,没反映在照片上。”她说。
  照片让我一阵心痛。它使我切实感受到了自己以前失去了多少时间——那是永远不可复得的宝贵时光,是任凭多少努力都无法挽回的时光,是只存在于当时当地的时光。我许久许久地凝视着照片。

  “怎么看得那么专心?”岛本问。
  “为了填补时间。”我说,“我已经二十多年没见到你了,想填补那段空白,哪怕填一点点也好。”
  她漾出仿佛费解的微笑看着我,就好像我脸上有什么异常。“也真是怪——你想填补那段岁月的空白,我却想多少把它弄成空白。”她说。
  从初中到高中,岛本始终没有男朋友。不管怎么说,她毕竟是美貌少女,主动搭话的人不是没有,然而她几乎不同那些男孩子交往。也做过这方面的努力,但持续时间都不长。
  “肯定是由于我喜欢不来那个年龄的男孩子。知道吧?那个年龄的男孩子都那么粗野,只想自己,脑袋里除了往女孩裙子里伸手没别的。一碰上那种情形,我就失望得不行。我追求的,是过去跟你在一起时存在的那种东西。”
  “喂,岛本,十六岁时我也是只想自己,也是脑袋里只有往女孩裙子里伸手的念头的粗野男孩,千真万确。”
  “那么说,幸亏那时候我们没见面哎,或许。”说着,岛本轻轻一笑,“十二岁时分开天各一方,三十七时如此不期而遇……对我们来说,怕是这样再合适不过。”
  “真的?”
  “如今的你也多少开始想往女孩裙子伸手以外的事了吧?”
  “多多少少。”我说,“或多或少。不过,若是你对我脑袋里的念头放心不下,下次见面还是穿长裤保险。”
  岛本两手故在桌面上,笑着注视良久。手指上依旧没戴戒指。她常戴手镯,手表也常换花样,耳环也戴,惟独不戴戒指。
  “再说我不乐意成为男孩子的累赘。”她说,“晓得吧?很多事我都做不来。郊游啦游泳啦滑冰滑雪啦跳迪斯科啦,哪样我都不行。连散步都只能慢走。论起我能做的,只限于两人一起坐着说话或听音乐,而那个年纪的男孩子没办法长时间忍耐。我不愿意那样,至少不想拖累别人。”
  这么说着,她喝了一口加入柠檬的矿泉水。这是三月中旬一个暖洋洋的午后,在表参道步行的人群中,已有年轻人换上了半袖衫。
  “即使那时候我同你交往,最后也肯定成为你的累赘,我想。你肯定要腻烦我的,你肯定想飞往更有动感更为广阔的天地,而那样的结果对于我怕是不好受的。”

  “瞧你,岛本,”我说,“那种事是不可能发生的。我想我不至于腻烦你。为什么呢,因为你我之间有某种特别的东西,这点我非常清楚。口头是无法表达,但那东西的确就在那里,而且非常非常宝贵。想必你也心里明白。”
  岛本没有改变表情,目不转睛地看着我。
  “我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人,没有任何值得自豪的东西,而且比过去还要粗野、自大和麻木不仁。所以,也许很难说我这人适合你。不过有一点可以断言:我决不会腻烦你。这点上我和别人不同。就你而言,我的确是个特殊存在,这我感觉得出。”
  岛本再次把视线落在自己放在桌面上的一双手上,像检查十指形状似的轻轻摊开。
  “嗯,初君,”她说,“非常遗憾的是,某种事物是不能后退的。一旦推向前去,就再也后退不得,怎么努力都无济于事。假如当时出了差错——哪怕错一点点——那么也只能将错就错。”
  我们一起去听过一次音乐会,听李斯特的钢琴协奏曲。岛本打来电话,问我是否有时间和她一块儿前往,演奏者是南美有名的钢琴手。我抽时间和她一同去了上野的音乐厅。演奏十分精彩,技术无可挑剔,音乐本身也委婉细腻,意境幽深,演奏者的激情无处不在。然而我无论如何也无法沉醉其中,再闭目合眼聚精会神也没用。演奏者和我之间似乎隔着一层薄窗帘样的东西,尽管薄得若有若无,却使得我死活都到不了对面。音乐会结束后我这么一说,原来岛本也和我同感。
  “你认为演奏者哪里有问题?”岛本问,“我倒是觉得演奏十分出色。”
  “还记得吧?我们听的那张唱片,第二乐章最后部分有两次小小的唱针杂音,吱呀吱呀的。”我说,“而没那杂音,我怎么也沉不下心来。”
  岛本笑道:“这可很难说是艺术断想哟。”
  “管它艺术不艺术,那劳什子喂秃鹫去好了。不管谁怎么说,反正我就是喜欢那唱针杂音。”
  “或许真是那样。”岛本也承认,“不过秃鹫到底是什么?秃鹫?秃鹰我倒晓得,秃鹫不知是何物。”
或许您还会喜欢:
迷茫的女郎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0
摘要:1去年春天,三泽顺子刚从东京的一所女子大学毕业,就立刻进了R报社工作了。当时,在入社考试时,有关人员问她希望到哪个部去,她回答说,想到社会部。有关人员看了她的履历表说:“你的英语不错嘛!”是的,三泽顺子毕业的那所女子大学,英语教学是相当有名气的。然而,后来顺子没有能到社会部去,却被分配在R报社的资料调查部。和顺子同时考入报社的女性还有事业部的一个,校阅部的一个。 [点击阅读]
追风筝的人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卡勒德·胡赛尼(KhaledHosseini),1965年生于喀布尔,后随父亲逃往美国。胡赛尼毕业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系,现居加州执业。《追风筝的人》是他的第一本小说,因书中角色*刻画生动,故事情节震撼感人,出版后大获好评,获得各项新人奖,并跃居全美各大畅销排行榜,目前已由梦工厂改拍成电影。 [点击阅读]
透明的遗书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好像睡着了,尽管只是短暂的时间,感到“咯噔”一下小小的震动,醒了过来,西村裕一条件反射般站了起来,急忙朝车门方向走去。“咯噔”一声响过以后,不到二十秒钟将抵达Y车站。但站起身来,立即发觉窗外的景色与往常不同。只见一片广阔的河滩,电车临近铁桥,从脚下传来“轰隆、轰隆”重重的金属声。西村苦笑了一下,心想习惯这东西实在太可怕了。 [点击阅读]
通灵女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0
摘要:1十岁的香樱里还不懂得“烦躁”这个词,所以,她不知道该用什么词来形容那种萦绕心头的感觉,只能认为“烦死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她自己也记不清楚了。虽然并非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如此,但是,每天早晨起床时、吃饭时、上学时,那种“萦绕心头”的感觉总是挥之不去。每当这时候,母亲对待香樱里的惟一方法,就是说她,“什么呀,睡迷糊了吗?”香樱里自己也想:是呀,是睡迷糊了吧。 [点击阅读]
采果集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吴笛译1如果你吩咐,我就把我的果实采满一筐又一筐,送到你的庭院,尽管有的已经掉落,有的还未成熟。因为这个季节身背丰盈果实的重负,浓荫下不时传来牧童哀怨的笛声。如果你吩咐,我就去河上扬帆启程。三月风躁动不安,把倦怠的波浪搅得满腹怨言。果园已结出全部果实,在这令人疲乏的黄昏时分,从你岸边的屋里传来你在夕阳中的呼唤。 [点击阅读]
野性的呼唤
作者:杰克·伦敦
章节:13 人气:0
摘要:它目睹了人与人、狗与狗、强者与弱者之间冷酷无情和生死争斗,于是为了生存,它学会了只求活命、不顾道义的处世原则,变得凶悍、机智而狡诈。最后,在森林中狼群的呼唤下,巴克狼性*复萌,逃入丛林,重归荒野。在小说中,杰克·伦敦运用拟人手法,把狗眼中的世界及人类的本质刻画地淋漓尽致,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冷酷的现实和“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客观现实。 [点击阅读]
金粉之谜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一、夜访侦探夜晚,拉乌尔看完了戏,回到自己家里。在前厅的穿衣镜前面,他站了一会儿,自我欣赏了一番:优美的身躯,宽阔的肩膀,高挺的胸脯,健壮的肌肉,配上一套高级衣料制做的西服,真是一表人材。前厅不大,陈设挺考究。可以清楚地看出,这是单身汉居住的公寓套间,家具精美,起居恬适。住在这里,准是一个重视生活享受、又很富裕的人。每天晚上,拉乌尔都喜欢坐在工作间宽大的坐椅里,抽上一支香烟,闭目养神。 [点击阅读]
金色的机遇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乔治。邓达斯仁立在伦敦街头沉思。在他的周围,卖苦力的与赚大钱的像是席卷而来的潮水一样汹涌流动。此刻,乔治衣冠楚楚,裤线笔直,根本没有注意到他们。他正忙着考虑下一步的行动。刚刚发生了一件事情!用社会下层的说法,乔治与他富有的舅舅(即利德贝特。吉林公司的艾尔弗雷德。利德贝特)“吵了一架”。准确他说,这嘲争吵”完全是利德贝特先生单方面的。那些言辞就像是愤怒的溪流从他的嘴里源源不断奔涌而来。 [点击阅读]
铁皮鼓
作者:佚名
章节:46 人气:0
摘要:供词:本人系疗养与护理院的居住者①。我的护理员在观察我,他几乎每时每刻都监视着我;因为门上有个窥视孔,我的护理员的眼睛是那种棕色的,它不可能看透蓝眼睛的我——①本书主人公,自述者奥斯卡-马策拉特,因被指控为一件人命案的嫌疑犯而被“强制送入”疗养与护理院(疯人院的委婉称谓)进行观察。本书的脚注皆为译注。因此,我的护理员根本不可能是我的敌人。我已经喜欢上他了。 [点击阅读]
银河系漫游指南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0
摘要:书评无法抗拒——《波士顿环球报》科幻小说,却又滑稽风趣到极点……古怪、疯狂,彻底跳出此前所有科幻小说的固有套路。——《华盛顿邮报》主角阿瑟·邓特与库尔特·冯尼格笔下的人物颇为神似,全书充满对人类社会现实的嘲讽和批判。——《芝加哥论坛报》一句话,这是有史以来最滑稽、最古怪的科幻小说,封面和封底之间,奇思妙想随处可见。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