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哈佛女孩刘亦婷 - 第十一章在美国一流中学取经(一)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按照拉瑞的安排,到华盛顿的第二天,我和欧鹏分别到了圣安德鲁学校和兰登中学。这两所美国学校都是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的一流中学。它们在华盛顿的档次,大致相当于北京的北大附中、清华附中和北京四中等名校。东道主的用意,是让我们从最熟悉的校园生活开始了解美国。我们将有近一个月的时间像美国中学生一样学习、生活。
  第一次有机会这么近的观察美国学校,而且是高质量的美国中学,我觉得又是兴奋,又是好奇。我深感有责任好好了解一下这两所美国名校的方方面面,并把它们详细地介绍给中国的师生、家长,及有志于教育改革与投资教育的人。
  只有这样,才对得起这个难得的机会。公园?运动场?
  好大呀!这是圣安德鲁学校留给我的第一印象。
  在我的眼里,圣安德鲁学校大得有点奢侈,有点出人意料。宽敞的校园,都快像一所公园外加一个运动场了,到处是保护得很好的大片草坪和枝丫繁茂的大树,让人想到绿荫如盖的季节半躺在草坪上复习功课的惬意。学校的校舍是一座两层的咖啡色楼房,配着奶油色的柱子,显得宁静而整洁。在这里,绝对没有闹市的喧嚣,是一个潜心读书的好地方。
  美国老师告诉我,学校的面积是19英亩,我算了一下,嚯,足有110多亩地呢!对全校区区400多名师生来说,这所学校似乎有点太大了。我就读过的一所小学,人数比圣安德鲁多一倍多,而面积却还不到它的一个零头。可是美国同学告诉我,美国的中小学校大都是这样。场地宽敞,经费充足,设施齐备,是很多美国学校的特点。只不过,说到教学质量,可就参差不齐了。可见并不是有钱就能买到足够的教学质量。
  圣安德鲁学校的确是一所高质量的中学。
  每年,它的毕业生都能100%的升入大学。这在美国还不算太厉害,因为美国中学生的升大学比例一向很高。真正厉害之处,是它的毕业生所进的净是些名牌大学。如果没有相当强的竞争能力,就休想做到这一点。
  这使我对圣安德鲁学校一下子产生了兴趣。我想知道,它是怎样把这么多学生推进那些顶尖线的大学的?美国的名牌大学招生,一向不仅仅以学生的分数为取舍,而是要综合考察学生的成绩、品德、创造力、发展潜力等多种因素后,再做决定。因此,被名牌大学录取本身,就意味着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胜人一筹。
  我有幸生长在一个高度重视教育,并精通教育技巧的家庭里、至今我仍在庆幸我父母的远见,他们从“素质教育”这一口号远来流行的十几年前开始,就坚定不移地把全面提高我的综合素质放在了考试分数之上。从我的切身体会,我深知高水平的教育对一个人的命运有多么巨大的影响。从圣安德鲁学校的教学效果,我可以推测:它一定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圣徒安德鲁一一学校的保护神
  事实的确是如此。从老师和同学们告诉我的许多轶闻趣事中,我首先从学校的校名发现了端倪。
  圣安德鲁,是20多年以前该校的创立者为它选择的校名,也是为该校校长选择的保护神的名字。这个名字,来源于基督教圣经中著名的耶苏12位门徒之一的圣徒安德鲁。
  原来,圣安德鲁是基督教传说中2000年前巴勒斯坦地区加利利海边的一位渔夫,他最早追随耶苏,成为耶苏的12位忠实门徒之一,就连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名画《最后的晚餐》上,都有他的形象。在西方人的心目中,他是忠于信仰、品德高贵、矢志不渝的楷模。
  据说在耶苏被犹大出卖遇难之后,圣安德鲁也没有对自己的信仰产生丝毫动摇。他为了传播基督教的福音,万里跋涉,足迹遍及小亚细亚、土耳其、甚至远达冰雪皑皑的俄罗斯。即使在老态龙钟的晚年,也不肯停步,哪怕面对罗马总督的屠刀,也不屈服。
  以一位这样的圣徒的名字来为学校命名,创办者的意图不言而喻。他们是希望学校的学生都能像圣安德鲁那样,品德高尚,忠于自己的理想,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像它的名字一样,圣安德鲁学校就是一所由基督教的路德教会办的学校。它开办之初,只有 40名学生和 9位兼职的老师,一些老师同时也是教堂的牧师。没有教室,就在教堂的地下室里上课。之后,学校的发展显示出美国人办事的高效率和认真态度,短短的4年时间里,大笔捐款从众多热心公益事业的信徒手中源源涌来,一大片土地买到了手,坚固美观的校舍也随之拔地而起。学校就这样生机勃勃地发展起来了。
  也许是受到法国作家雨果的小《巴黎圣母院》的影响,在我心目中,对教会学校有一种灰蒙蒙的想象:几位身穿黑色长袍的神父,几位不苟言笑的一幕幕,领着一群神情呆板大学生,在光线昏暗的教堂里,一遍又一遍的祈祷....
  圣安德鲁学校完全不是我事先想象的这幅情景。
  这里的学生,除了要上神学课和参加祈祷之外,其它的地方,和我们在电视上常见的美国中小学没什么两样。上课时照样有学生大声插话,下位子走来走去,甚至有的孩子把二郎腿翘到桌子上,老师都不以为怪,照样笑眯眯地诲人不倦。这里的音乐课,照样大谈麦克尔·杰克逊、劳伦·希尔、摇滚乐和黑人爵士乐。运动场上照样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橄榄球迷、棒球迷、篮球校队、田径好手们照样各得其所,不时发出一阵阵欢呼雀跃。
  尽管基督教在这所学校的学生信仰中,占有毫无疑问的绝对忧势,尽管学校董事会里,教会拥有最大的表决权,但是所有这些影响力,都没有把圣安德鲁学校变成用圣经来解释一切的当代“修道院”。校方倒是对别的宗教信仰采取了十分开放和宽容的态度。
  根据这一宗旨,在学校的图书馆里面,学校专门为学生了解其他的宗教提供了种种方便。只要你有兴趣,伸一下手,可以了解到印度教的起源、发展和现状;佛祖释迦牟尼怎样在他古代天竺迦比罗卫城的宫殿中,开始了他对人生哲理的大彻大悟。也可以了解到犹太教教义、教规,并发现他们和基督教的一切区别。还有伊斯兰教,从它的创始者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的一生辉煌事业、《古兰经》的英文版全文,直到当代美国各地伊斯兰教传播的情况和著名的寺院。谁能进圣安德鲁读书?
  在美国办学校,既是一项公益事业,同时也不得不当成生意来经营。在这个国家里,没有钱什么事也办不成,即使是一张白纸,都属于私人,不会平白无故地拿给别人。但为了维持一所出色的学校的高昂的正常开支,圣安德鲁收的学费可不算便宜:6年级到8年级的学生,每年要向学校交15000多美元的学费;9年级到12年级的学生,收费更高,每年达到16000多美元。这还不算其他的各项费用:例如,3月下旬,生物课利用春季的一个星期假期,组织一次到多米尼加的生物专题旅行,飞机票、住宿费、就餐费等项费用合计,就达到2125美元。此外还有平时的校车服务费、每周数次的私人音乐课授课费、其他各项学生活动的临时收费等等。各项费用加到一起,一个孩子每年二万美元,还不一定够。
  根据美国国家统计局最近公布的统计资料,年收入付不起这笔学费的美国人是大多数。比如,农民、渔民、林业工人的平均年收入只有18850美元,清洁工、勤杂工、实验室助手稍高一点,也只有21870美元。机械工人、装配工又高一点,约为27890美元。不用说,他们的孩子是读不起圣安德鲁的。运输工人和一般企业的办公室职员的年收入,大约能达到3l000美元左右,显然也无力问津这样的学校。甚至平均年收入达到40000美元以上的技师和类似的技术人员,也很难下这个决心。读完7年的中学,就要在孩子身上花掉十几万美元,够买一所带花园的宽敞住宅了。读大学的钱又怎么办?
  美国的中小学教育实行的是义务教育制,如果在政府办的公立中小学读书,就基本上不需要花钱。还可以享受政府提供的种种福利。两者相比,费用悬殊实在太大了,一般的美国人,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公立中小学。
  美国不实行计划生育,大多数人家都有两个以上的孩子。这就让中低收入的美国人把孩子送来读书之前,更不得不三思而行了。如果几个孩子都要读圣安德鲁,一定会花光父母工作所得的全部收入,弄到全家人不吃不喝,也供不起他们读书的地步。
  那么谁能送孩子进圣安德鲁读书?
  他们大都属于高高收入阶层,是美国社会的少数人。他们或者是高收入的律师、法官、医生们,或者是大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和高级技术人员。据统计,美国律师和法官的平均收入是11点5万美元以上,医生们根据不同的专业领域,收入各有不同,但也大都属于高收入范围。其他各专业的技术专家,年收入平均为9万美元以上。他们的孩子也都有可能享受学费高昂的优质中小学教育。这样的人家,在美国社会当然是少数。
  还有一种人,自己就是大企业的老板。他们夏天可以到风景如画的波士顿马撒葡萄园避暑度假,冬天可以到佛罗里达的海滨沙滩享受温暖的阳光。他们的孩子一到可以办驾驶执照的年龄,就能够得到一辆属于自己的新轿车。十几万美元对他们来说,只是小事,签签支票就行了。
  从这个角度看,圣安德鲁似乎是仅仅是一所为富人办的学校。
  但实际上,事情并非完全如此。
  高额学费使学校财力雄厚,圣安德鲁对它所需要招收的优秀学生,通常也是非常慷慨的。它一贯的政策是不考虑这些学生的经济状况,而只考虑他们的才能和潜力,只要你是棵好苗子,不管有钱没钱,都可以在圣安德鲁的校园里得到你那份儿阳光雨露。除了减免你的学费,还要给你其他种种资助。不光帮你,还想方设法照顾你的自尊心,让你一点也不觉得欠了谁的就矮人一截儿。
  学校董事会还专门把这一点写进了学校的章程里,作为学校既定的政策,并以此感到十分自豪。
  当然这样的学生也不可能收得太多,否则学校就有破产的危险了。
  正因为如此,低收入人家的孩子,也有一些就读于圣安德鲁学校。他们申请经济资助的手续很简单:这些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家长,只要在学校提供的表格上如实填写自己的经济状况,并附上当年由税务机关提供的年度收入退税表作为证明(美国的低收入家庭享受政府在税收方面减免优惠的待遇。每个财政年度完结之后,政府要把平时从他们手里收来的税按比例退还一部分给他们),并在每年的2月14日以前交到学校的经济资助办公室,学校就会对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从减免学费到其他经济资助的种种帮助,使他能顺利读到毕业为止。
  除了学费收入,校方还有其他的途径得到资助困难学生的款项。开办这所学校的路德教会,虽然手里既没有工厂,又没有金矿和油井,但教会自有教会的办法一一那就是靠教会在社会各阶层中的巨大影响力。牧师们在教堂圣坛上大声疾呼,于是,数额可观的善款源源而来。
  爱学习的孩子们,靠了人们的爱心,能在一所好学校里完成学业,这真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仔细想想,还不光是这样。受资助的孩子,不是同时也接受了一份份来自他人的殷殷关爱吗?这样的人,日后是不容易变成冷漠无情的人的。而帮助别人的人,不是也加深了对关爱他人的体验吗?这也可以看做圣安德鲁学校办学育人的一种方式呢!
  美国学生“学雷锋”
  实际上,圣安德鲁学校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所做的事远不止这些。学校甚至专门为此设置了每个学生必须完成的课程计划。
  这项专门计划的名称,叫做“社区服务计划”。它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对自己的社区和整个社会富有责任感的公民,同时也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他们共同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特别是那些有困难需要帮助的人,从而变得成熟而富有爱心。
  这个计划,我把它称为美国学生的“学雷锋”活动,圣安德鲁学校为它制定了相当周密的措施,执行起来也非常认真。
  中国的中学生也要学雷锋:帮助孤寡老人和残疾人、宣传保护环境什么的。可是,随意性比较强,缺少制度化的东西。比如说:怎么干?干什么?干多长时间,干完以后由谁来评定效果,都缺乏周密的设计和安排,也没有一套固定的章法。
  但是,圣安德鲁学校搞社区服务计划,是要作为学生的一项成绩记入档案的,组织方式可就要严密得多了。在校长和老师的眼里,社区服务活动,就跟上英语、体育、数理化没有什么两样。一门重要的课程学不好,可能会影响你上名牌大学,而如果你不能按时完成自己的社区服务任务,同样也没有“好果子”吃。
  在我访问圣安德鲁学校之前,它们的社区服务计划已经开展了近十年之久。它的活动内容是由学校的最高权力机构——学校董事会,与学校其他管理人员、家长、教师、学生们一起,共同制定的。
  从9年级到11年级的学生,每年要求从事不少于20小时的社区服务活动。三年累计,参加社区服务活动的时间不少于60个小时。
  每个学生在完成了20个小时的社区服务活动任务之后,必须写出一篇总结心得体会的论文。当社区服务活动累积到40个小时,就必须写一篇长达3页、打印得正正规规的文章。或者是在全年级的朝会上作一次3-5分钟的讲演。有谁要偷工减料,是办不到的,因为,校方规定这篇论文不得少于两页,怎么也不会不少于1000多字。要想“狗戴嚼子——胡勒”也不行,你要是不说出个一二三来,指导老师的就不会点头签字,那就别想过关。而那些指导老师别着平时都是笑眯眯的好脾气,执行起规章制度来,从来都是只认死理儿不认人的。
  作讲演也不能马马虎虎,要是讲不出一点名堂来,全年级上百人坐在底下,是要被起哄、做鬼脸、吹口哨的。
  每一个圣安德鲁学校的学生升入9年级之后,在其他所有事情开始之前,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跟自己的社区服务活动负责人签一份条款齐备、非常正式的协议。在这个协议中详细的规定得到学生们必须承担的义务和活动的内容。学生应当承担的社区服务义务、工作量、完成的时间、考核的办法,在协议中都规定得钉是钉、铆是铆的。
  我发现美国人特别有订合同,签协议的天才。他们对自己所重视的每件事,几乎都有一种订一份合同的冲动,而且总是把条款设计得特别周密,无懈可击。小小的一份祉区服务协议,真是把他们的这个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
  如果哪个学生在这三年之中欠了“帐”,没有完成所承担的社区服务活动任务,那么,他必须在12年级毕业前夕的5月份之前,把“欠帐”全部了结。否则,就别想拿到高中毕业证。这个后果可就严重了。因为在美国,要是没有高中毕业证书,就没有任何一家像样的大学会录取你去读书。当然,没有一个圣安德鲁学校的学生,会在家里连续6-7年共花掉十几万美元的高领学费之后,还会甘冒拿不到毕业证书的危险。
  圣安德鲁的学生对社区服务活动从来都是一丝不苟的。不过,绝大多数大学生并不是因为畏惧学校规章制度,而是因为对这项活动本身有浓厚的兴趣。他们说,人要活得有意义。如果由于你的努力而使他人的生活变得更美好,这本身就是一种很“酷”的感觉呢!

  预备学校与名牌大学
  教育在美国早已进入“买方市场”,美国30O0多所大学中的大部分,每年都要为怎样招到足够的新生而大伤脑筋。而美国中学生对名牌大学的的竞争,却依然是那样激烈——那些较差的中学很难有一个毕业生能考入名牌大学。所以,美国许多有钱人愿意花大笔学费,把孩子送到私立预备学校就读。
  “预备学校”几个字,对美国中学生来说,就像是阿里巴巴那句“芝麻开门”的神奇咒语,因为,这几个字也能为他们打刀一扇扇大门—一名牌大学的大门。这多少有点像中国的“重点学校”。
  圣安德鲁学校就是一所这样的预备学校。连续多年以来,圣安德鲁学校的学生,都能百分之百的升入大学,其中有相当多的学生进的是名牌大学。
  美国的权贵阶层,都喜欢把自己的子弟送进这样的私立学校读书。
  美国总统克林顿,在子女就读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的问题上,就被记者狠狠地将过一军。
  克林顿在竞选总统的过程中,曾经大谈“公立学校并不比私立学校差”。但是在他当选总统以后,却立刻把自己的女儿切尔西,送进了首都华盛顿的一所集中了大批权贵子弟的私立中学。这件事引起了美国一家很有影响的电视台CNN的注意。CNN有一位著名的记者,名叫拉瑞·金 (LarryKing),在美国是家喻户晓的“铁嘴”人物。拉瑞·金的拿手好戏是搞现场直播,让接受访谈的人物没有喘息和掩饰的机会,并发动观众打热线电话,向出席现场访谈的人物提问题,进一步增加节目的“火药味”,让人看了觉得很过瘾。这使他的人物访谈节目在美国格外受欢迎。
  不久以后,拉瑞·金就把克林顿夫妇请到CNN作现场访谈,并借机向这位总统尖锐发问:为什么他口口声声说“公立学校并不比私立学校差”,却言行不一,把自己的女儿送进私立中学读书?
  克林顿猝不及防,当场被问得张口结舌,面红耳赤,只好“顾左右而言他”。克林顿夫人希拉里是耶鲁大学法学院毕业的高材生,也是一名伶牙利齿的老练律师。她立刻面不改色地以攻为守,告诉记者,这所私立中学是女儿切尔西自己选的,而不是父母指定的。女儿有权利选择自己喜欢的学校,做父母的不应该干涉,等等。
  拉瑞·金在访谈结束的时候,不禁用讽刺的口吻问道:在美国究竟有多少学生能有幸享有自己选择学校的权利呢?
  这个小小的插曲再清楚不过的说明了,进私立中小学读书,只是少数美国学生的福气。而大多数的美国学生,仍然不得不屈居于大量较差、甚至相当差的公立学校学习。这种教学质量上的差距,不可能不对他们一生的命运产生重大影响。
  美国没有英国那套高高在上的爵位制度,也没有法国那些古老的贵族名门世家。但是美国人对名牌大学的敬重态度,却也造就了一种无形的社会等级台阶。在美国,如果你说你是参议员的儿子,远不如说你是长春藤大学的毕业生来得神气。因为,前者多半会让人觉得你只是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而后者却让人感到你是个有本事的社会精英。正因为这样,克林顿尽管早已身居总统高位,新闻媒体仍然还在不厌其烦地反复提及他毕业于耶鲁大学法学院的旧事。
  在把学生送进名声显赫的好大学方面,圣安德鲁学校就显得很有实力。我问了一下老师和同学们,得知仅仅在最近几年里,圣安德鲁的学生考进的名牌大学就有:
  布朗大学、康奈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这些都是美国最负盛名的“长春藤八所联校”的成员)、安姆赫斯特学院、光德伯瑞学院、蒙特豪里尤克学院、威廉姆斯学院(这些是几乎与长春藤联校一样出名的美国东部“八姐妹”女校)。可以列入美国最棒的明星级大学的还有:芝加哥大学(以商科享誉全美)、杜克大学(以政治学科著称)、西北大学(工商管理科非常有名)、华盛顿大学(以商科和建筑学见长)、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特别棒)、卡内基·梅隆大学(工程学和电脑科学特别好)、乔治敦大学(美国外交官的摇篮)...。 至于像塔夫脱大学、佛罗里达大学、威廉·玛丽学院、波士顿学院....之类被列为美国一级大学的名牌高校,就更多了。
  只要想一下,即让那些是被美国大学派行榜排到第四级国家级大学的美国高校,实际上也都是排在美国3000多所大学中的前10%的好大学,也就不难想象,考进这些一级和明星级的大学有多么难得了。由此,也可以推测出圣安德鲁的教学质量。
  师资:圣安德鲁的根基
  不知道别人会怎么样,我在听到别人介绍圣安德鲁学校老师的阵容的时候,心里有一种在看大学老师名单的感觉。
  我原来以为,一所美国中学,哪怕是一所名牌中学,学校老师有大学本科学历也就够了。
  但是圣安德鲁学校(以及其他很多美国中学)却是“杀鸡用牛刀”,老师当中实在有不少重量级的人物,用中国标准来看,他们不仅有资格教中学,还有资格教大学,甚至于可以去当导师带研究生了。
  中国国家教委规定,需要具有硕士研究生结业的资格,才能登上大学讲台。但是在圣安德鲁学校的教师名单中,我十分惊讶地发现,那位教英语的莱诺尔·阿伯拉罕老师,竟然是毕业于哈佛大学的PhD(物理学博士)。
  阿伯拉罕老师先是在美国东部著名的斯瓦茨摩尔学院读了本科。毕业出来以后,又到乔治敦大学读了硕士。我在一本美国大学指南上看到,该校被排入明星级大学的行列,由于它校址在华盛顿特区,不少美国政要和外国使节都把他们的儿女送入这所大学,它的外交事务学院在美国尤为有名。可是阿伯拉罕老师仍不满足,紧跟着又到英国剑桥大学,读了又一个硕士学位。双硕士还嫌不过瘾,他马不停蹄地又考进哈佛,拿下了物理学博士学位。对这样一位挂满了“金字招牌”的博士,圣安德鲁并没有拿他当菩萨供起来,他在这所学校仅仅是一个英语老师,当然,是一位非常出色的英语老师。
  从阿伯拉罕老师开始,我对圣安德鲁学校老师们的学历产生了兴趣。为了有资格在这所名牌中学教书,他们自己喝过多少“墨水”?学了哪些专业?他们是从名牌大学出来的吗?他们都安心于在这所中学教书吗?
  带着这些问题,我问了周围的美国老师和同学,问到的结果是这样的:
  表演艺术部的负责人兼音乐老师罗伊·巴勃,是莱斯利学院毕业的教育学硕士,在此之前,他还在波士顿学院读了硕士,拥有双学位。学校的艺术教学,在他的指挥棒下确实开展很有声有色,堪称专业水准。看来他的这两次研究生没白读。
  数学老师戴维·布朗,同时也是学生活动协调员、十年级的教学负责人。他是马里兰大学毕业的教育学硕士。马里兰大学离圣安德鲁学校不远,以首屈一指的公共关系学享誉全美国,是一所很好的大学。
  教生命科学的达特·布朗老师,是乔治华盛顿大学毕业的MBA (工商管理硕士)。
  英语老师麦克尔·戴维勒是在普林斯顿大学读完本科的。该校招生,一向只收尖子。他毕业之后又到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读完了科学硕士。这所大学在美国也是一所明星级大学,是美国学生趋之若骛的地方。
  教法语的霍克斯·汉诺威尔,是哈佛大学毕业的教育学硕士,教法语对他而言,只能算雕虫小技。
  健康教育和体育课在中国通常是不大受重视的科目,但是圣安德鲁的体育活动却开展得如火如荼。该校的体育部主任兼健康课老师蒂姆·罗斯却是东斯特劳斯堡大学毕业的教育学硕士。他对圣安德鲁的体育功不可没。每次校际比赛获得好名次之后,他总是乐得合不拢嘴。我的好朋友莉莎就是他特别器重的一名女篮校队主力队员。
  我初略算了一下,圣安德鲁的50多位老师当中,有硕士以上学位的占了大约一半,其中有不少人都拥有双硕士学位,有博士学位的老师,也有好几个。剩下的老师,全部都有学士学位。
  美国的大学,实行的是“易进难出”的政策。高学历本身,就说明了这些老师的专业素养。而很多老师毕业于名牌大学,更说明了他们自身的竞争实力。
  当然,要领导一群这样的部下,学校校长也不会差。圣安德鲁的校长詹姆斯·坎特威尔先生自己,就是一位精通本专业的教育学博士,而且治校有方。
  我想,如果没有这样一支有实力的教师队伍,圣安德鲁学校恐怕不容易成为一流中学吧!
  功能强大的图书馆
  在我的印象里,中学的图书馆总是一间窄小拥挤的房间,靠墙放着几个书架,几堆杂志,几架报纸,再加上一位快到退休年龄的图书管理员,一边打毛线,一边慢条斯理的为学生找书。可是你想借的书,一般都会借不到。
  马修老师的图书馆,纠正了我这个成见。
  圣安德鲁的图书馆藏书丰富,宽敞明亮。在明亮的大厅里,有很多供学生阅览的座位。所有的图书都是开架的,谁想看什么就自己去取,如果需要,登记之后,还可以带回家去达几个星期之久。
  这里不仅有图书,还有大量的电子读物:录音磁带、光盘、录像带..... 一个热爱知识的人,在这里就像是“耗子掉到米缸里”。
  图书馆的老师,同时也是学生做研究的的指导者。你需要哪门功课的资料,准备些什么样的Paper(论文),图书馆的老师都能给你提出有用的建议,去帮你迅速找到所需要的各种资料、除非你实在是懒得不可救药,否则靠这些扎扎实实的资料,一般都能让你的PaPer成绩不至于太难看。
  由于这里的工作,比任何一门具体科目的老师面临的问题都复杂,所以,这里的老师大都有多学科的丰富知识。不是通才,就应付不下来。
  美国的中学生完成作业方式跟中国学生很不一样。中国学生一般是完成老师指定的练习题,题目就在课本上,一般都有标准答案,掌握在老师手里。美国学生的很多作业却经常没有标准答案,老师仅仅是出一个题目,或者指定一个大致的研究方向,剩下的事就该由学生自己去发挥了。学生不得不独立地查阅文献,搜集资料,研究问题,然后得出自己的结论,再由老师来打分。
  有时,学生的结论跟老师不一样,但只要言之成理,也能得到高分。老师并不因为跟自己的观点不同,就排斥学生的结论。因此,美国学生独立搜集资料和独立研究的能力,一般都比较强。
  这种训练方式,使美国的一些优秀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发现,抓住问题的要害,刨根问底,往往能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创见来。在这里之所以把范围限定为“优秀学生”,是因为美国跟中国一样,也有不少只爱玩乐不爱学习的懒学生。
  关于美国优秀学生的独立研究精神,有一个真实的小故事:
  199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一个特别的决议,表彰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小学生,因为他发现了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宗错案,并促住这宗错案得到纠正。这名小学生就是在学历史课做家庭作业,查阅资料的时候发现的问题。在此之前,历史资料一直认为,大战期间有一艘美国战舰的沉没,应该由该战舰的指挥官承担责任。为此,那位指挥官不仅受到了审判,而且被判有罪。但是这位小学生查阅资料却发现了疑点,他决定要把事实查清,于是花了大量的课余时间,契而不舍地广泛收集证据,还亲自找了许多见证人做调查,终于获得了可靠的证据,足以证明那位指挥官的无辜,当时的判决是一起冤案。美国国会经过调查,认可了这个小学生的结论,终于使那位蒙冤半个世纪,早已不在人世的指挥官恢复了名誉。
  这个案例说明了,通过这样的培养方式,确实使一些美国学生具备了较强的研究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
  正因为美国学生做作业时对资料的要求既多又广,负责提供资料的图书馆也就工作特别忙。马修老师的图书馆成了圣安德鲁学校最受欢迎的地方之一。她充分利用学校丰富的藏书,为学生们提供了不少方便。
  如果说仅仅到此为止,那马修老师也许只能算一个踩着别人脚印走路的人,虽然勤勤恳恳,但却建树不多。可是,她没有满足于现状,除了把现有的各种图书资料充分利用起来之外,还建立了一个看得见、摸不着、内容丰富的“网络图书馆”。因特网不是她的发明,网上查阅资料也早已经是美国学生的家常便饭。但是圣安德鲁学校的网上图书馆,却链接了大量对全校师生有用的互联网站点,用起来非常方便。
  我测览了一下圣安德鲁的网上图书馆链接的各种资料,立刻就被吸引住了。它的内容丰富多彩,真令人眼花缭乱。
  你想看最新的畅销书吗?鼠标轻轻一点,电脑屏幕上就能看到美国畅销书的本周最新排行榜、名家点评和每本书的内容。如果你想看报纸,从《纽约时报》到《华盛顿邮报》,只要是你说的出名字的报纸都随你选,不仅能看当天的,还能看你说得出日期的任何一天的内容。读完之后,如果你需要把文章拿回家去参考,点击一下打印命令,打印机马上就可以把你所需要的文章“唰唰唰... ”地吐出来,让你带走。你想考虑升大学的事吗?各种权威机构对大学最新的排行榜评定,和各大学的详细资料,从《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导》大学排行榜,形形色色提供奖学金的基金会,都尽在眼前。不少人明年读大学的学费,就要指望这些基金会帮忙呢!
  在这里,可以查到任何一门功课所需要的各种资料。即便哪位老师想研究高深复杂的课题,也不必担心资料不足,因为屏幕上有一个按钮,链接着美国最大的华盛顿美国国会图书馆,只要你愿意,随时都可以直接查阅国会图书馆的无比丰富的馆藏资料。如果学习学得困倦了,马修老师也有办法为你换换脑筋。找到《幽默故事》的按钮,就有一大堆笑话在等着你,保你捧着肚子笑个够。
  甚至你老爸纳税时遇到了问题,这里也能找到答案。
  纳税,是美国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联邦政府和各州都为此制定了严密的法律,以保障自己的财政收支不出现危机。交少了违法,会受到严惩,查封住宅,没收汽车,税务官员的铁面无情是出了名的。各种税法条款庞杂,名目繁多,让人大伤脑筋。如果家里有一个懂得纳税技巧的人,是很实惠的。在马修老师的网络图书馆上,有一个专门的按钮,就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一般人纳税时容易犯的各种错误。好好看看,没准还能为老爸交税帮上点忙呢。
  她的图书馆有时还能代替老师,教给你不少有用的东西、写论文是很多同学最重要的作业种类,写得吃力的人很多。网络图书馆为学生提供了论文写作指导,而且还是由名家指点迷津。
  我在圣安德鲁学校,曾经见过一位美国学生为“妇女权益”一课讨论所准备的提纲。看上去,就像是一篇内容丰富的好文章,搜集的资料非常广泛,在层次分明的论点下逐次列出论据,其范围早已远远超出了课本的局限,读起来简直像大学生做出来的东西。这一方面显示了美国学生主动搜集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也看出英特网(INTERNET)的广泛应用,对学生拓展思维空间所起的良好推动作用。

  我在圣安德鲁学陶艺
  到了上艺术课的时候了。在令人眼花缭乱的艺术实践课里,我应该选哪门课呢?
  因为油画我毫无基础,雕塑我也一窍不通,想了想,看来我只有选最容易的艺术品种——玩泥巴来实践一下了。我想,做坛坛罐罐我也许还行。于是,我有幸去尝试了一下在圣安德鲁上陶艺课的滋味,感到趣味浓浓。
  一团软软的粘土上了我的陶轮,它却根本不像在老练的美国同学的手里那么听话。它不肯变成我所希望的杯子、花瓶和我记忆中儿童连环画上的细颈阿拉伯水罐,而是像一条狡猾的软蛇,不停地扭来扭去,然后就瘫了下去,死了似的。看来不下点真工夫是休想驾驭它们的。好在我的目的只是在玩,积极性也就没有受太大的打击。
  我发觉最听话的是我自己的手,于是我取了一团软泥,先用于捏成一个巴掌大的泥片,又取了一团泥搓成泥条,压成一条薄片,再粘到泥片的边沿上,成了一个像杯子一样、粗糙得近乎原始的器皿。我的第一件陶艺作品就这样有了雏形。我一点也没有亏待它,按部就班地给它上釉,送它进了窑炉。到出炉的时候,我忐忑不安地伸长了脖子盯着看——一哈,它居然满身披上了蓝中透黄的半透明彩釉,看起来已经有点像一回事了。不幸的是,我的粘接技术不过关,杯底被高温烧掉了。
  第二次,我比较有经验了。我放弃了搞“立体艺术”的奢望,把我的艺术想象力集中于“平面艺术”上。我又捏了一块泥饼,把轮廓作成两颗心重迭在一起的样子,在大的一颗心上写上Mum(妈妈〕,又在小的那颗心上写上Me(我),这是我准备带给爸爸妈妈的礼物。
  回国后,爸爸妈妈很喜欢我做的几件陶艺小“作品”,珍爱地用它们布置了一个充满情趣的窗台。
  在短暂的陶艺术课上,我享受到了一种完全自由发挥的乐趣,没有任何压力的学习过程。
  记得在我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曾经有一位很不错的美术老师教过我们画国画。他循循善诱,一堂课的时间,就让我们学会了画牦牛。一笔泼墨下去,就有了牦牛毛茸茸的躯干,再蘸一点墨,又一笔下去,就有了牦牛弯弯的角....一堂课下来,我变成了狂热的国画迷。回家后,意犹未尽,还兴致勃勃地为爸爸妈妈表演我刚刚热炒到手的画技,边画边解释:看,这是牛角,像不像?这是牛腿,这是... ,爸爸妈妈边看边点头:“不错,不错,挺像那么回事的。”爸爸还特地请了一位重庆美术学院国画专业的毕业生,来看过我的“作品”。
  可惜的是,当我对绘画的兴趣越来越浓的时候,学习的负担也越来越重了。每天晚上家庭作业通常都要做到10点多,将近11点。于是,我不得不忍痛割舍了我心爱的“画家”梦。我一直坚信,如果有机会让我跟着一位好老师学画画,我一定不是一个太蹩脚的学生。虽然最终我不会放弃今天所选择的方向,但是我同时也有机会成为一个过得去的业余“画家”,闲暇时用画笔绘出我对人生的感受。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羡慕国内那些现在小学、中学的学生们,在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他们将会拥有比我当初更多的选择,更少的无奈。
  兰登学校一一美国的私立男校
  来到美国不久,我又参观了同样位于华盛顿郊区贝塞斯达镇的另一所美国学校—一私立的兰登学校。跟圣安德鲁一样,它也是一所为名牌大学输送学生的“预备学校”。美国前总统布什的孙子,就在这所学校读书。
  说不上兰登学校应该算中学还是小学,因为它是从小学3年级开始招生,课程一直开设到12年级毕业。12年级就相当于中国的高三。想来想去,对它来说,确实没有比“学校”二字更合适的名称了、这是一所专收男生的私立学校,全校只有640多名学生。
  光听兰登学校的街道门牌,我差点儿没把它想象成张艺谋的电影《一个也不能少》里面的那所“希望小学”了。因为它的地址听起来是那样的偏僻,是贝塞斯达镇的威尔森小巷。
  可是实际上,兰登学校的地盘,却比已经够大的圣安德鲁学校还要大3到4倍。大约有20-30个标准足球场那样大。
  该校建立已经有70多年历史,早年种植的许多树木都长成了茂密的参天大树,加上大片十分宽阔的草地一一由于面积大大,它们被叫做Meadow (牧场,草地),而不是Lawn (草坪),这使校园内的有些角落,看上去简直有点像森林和荒野。在它宽阔的校园中,茂密的树木掩映着9栋建筑物。包括一座运动中心,一栋学校办公楼,一栋低年级教学楼,一栋表演艺术中心,一栋专为绘画,雕塑等艺术课程教学用的楼房,一栋由学校行政机构和音乐教学合用的楼房,还有一栋由中年级和高年级合用的教学中心。不过,我对美国学校的大,已经开始习惯了。并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学校的“软件”上。
  美国的学校,每个班的学生人数都比较少。而兰登学校由于师资充足,每个班的人数还要更少些,正常的人数是15人,还不到中国学校的三分之一。在高年级,教师和学生的比例是一比十。兰登全校共有80多名老师,平均每位老师教八个学生。这样,在课堂上,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当然上课的效果就更容易提高。
  和圣安德鲁学校一样,兰登学校也是把师资水平看作学校的命脉之一。该校30多位在高年级任课的老师当中,就有28位是硕士,另有两位老师还拥有博士头衔。高学历的老师,占整个高年级老师总数四分之三以上。这样强的师资力量来教中学生,当然游刃有余。
  马里兰州是紧邻首都华盛顿。它的一部分,实际上就是华盛顿的郊区。这样,许多在华盛顿工作的美国高收入阶层,包括不少达官贵人,都爱在马里兰州(和其他临近华盛顿的州)买房子住。他们的孩子,就成了那些收费昂贵的私立学校的学生来源。
  正因为如此,马里兰州靠近华盛顿的地区,就拥有一批高质量的私立学校。这些学校联合起来,成立了自己的组织《马里兰州独立学校协会》,统一了招生政策和教学标准。兰登学校是这个协会里一个引人注目的成员学校。
  同样,美国全国的私立学校也有自己的组织——《全国独立学校协会》,兰登学校也是该协会的成员。兰登学校的校长,还是这个协会的理事呢。
  此外,全球有一批著名的男子学校,成立了一个《国际男校协会》,兰登学校也是它的成员。兰登学校的校长也是该协会的理事。
  不用说,兰登学校是一所相当好的美国学校。这使我对它的一切,都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耶鲁的神学硕士
  兰登学校的校长布莱德利,是兰登这艘航船上的“船长”。他从10年以前,就来到兰登执掌“帅印”,使这所名牌学校声誉愈隆。
  布莱德利校长早年毕业于波士顿大学,取得学士学位后,又进入著名的耶鲁大学(美国总统克林顿和第一夫人希拉里,当年就毕业于这所大学的法学院)。两年以后,他取得耶鲁大学神学硕士学位,随即又进入锡拉丘兹大学,取得哲学硕士学位。
  请一位神学硕士来担任校长,看起来似乎离教育较远,而离宗教较近。实际上,却反映了学校董事会对办学方针的一种决策——要把兰登学生的思想和品德教育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而牧师和神父这样的人,在美国的民意测验中,被认为是品德最值得信赖的那一类人。
  在布莱德利先生的领导下,兰登学校确实非常注重学生的品德培养。
  为了把学生们培养成道德品质良好的人,兰登学校为学生们专门制定了一个《荣誉法规》。该“法规”规定:欺骗、偷盗、说谎、剽窃是四种不名誉的行为、如果哪个学生违犯了“荣誉法规”的规定,任何学生都有义务来制止他。发现的学生可以直接向学生委员会主席报告,学生委员会主席则有权向校长提出惩罚措施。
  一旦受到纪律处分,对前途的影响可不小。在申请读大学的时候,没有任何一所像样的大学,愿意录取一个爱撒谎,手脚不干净,或是考试时候爱抄别人卷子的家伙。所以,违反“荣誉法规”的后果非常严重。兰登“荣誉法规”的存在,起了很好的规范作用。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似乎男性更容易去学抽烟。然而尽管是一队男校,兰登学校却是一所禁止吸烟的学校。这一点,它做得比许多美国名牌大学都严格。
  推开哈佛大学很多男生寝室的门,你经常会看到一幅烟气腾腾的画面,呛人的烟草味扑面而来。为了连轴熬夜应付繁重的学业,香烟成了许多哈佛男生的“常规武器”。
  可是在兰登学校,就连老师吸烟,也都被禁止。老师应聘签合同之前,必须同意不在学校吸烟,才有资格受聘。学生申请入学,也必须要服从禁止吸烟的校规,才有资格成为兰登的学生。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到校方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治校方针。
  甚至体育,也被兰登用来做慈善事业,培养学生的爱心。
  前不久,兰登的学校曾经举办过一次特殊的篮球邀请赛,邀请了周围的一些名牌学校参加。美国人的习惯,是孩子参加比赛,父母大都会出席观看,呐喊助阵。对兰登这样的私立学校来说,学生家长大部分属于高收入阶层,要想搞慈善募捐,他们是最佳对象。这次篮球比赛的目的,是为一个名叫“微笑手术”的慈善事业募捐。
  美国有一个非营利的慈善医疗组织“微笑手术”(Operationsmile),全部由外科方面的志愿医护人员组成,基地设在弗吉尼亚州诺福克市。从1982年以来,他们为美国及全世界16个国家的45000多名面部有缺陷或伤残的贫困儿童免费动手术,使孩子们的脸上重现微笑。像修补兔唇这样的手术,平均每动一次,大约需要750美元的经费到目前为止,已经花掉了数千万美元。这笔巨款全部来于慈善捐款。
  为了这次募捐能成功,兰登的学生们动了很多脑筋,又是篮球比赛,又是抽奖活动、还有文艺演出,想方设法去“掏”父母的钱包,为“微笑手术”募到更多的经费。对这种既能造福社会,有能培养爱心的善举,无论家长还是学生,大都乐于参加。
  我还看到,在这样严格的管理下,仍然还有兰登的学生在呼吁,要求进一步加强学校的道德要求,使学生们变得更完美。
  从兰登师生的精神面貌可以看出,兰登学校董事会选择布莱德利先生当校长,确实是很有眼光的。
  布莱德利先生不光是出色的校长,也是一位有声望的教育家。马里兰州作为与首都比邻的州,拥有一批办得很棒的名牌私立学校,它们成立了一个自己的组织,叫做“马里兰州独立学校联合会”。布莱德利先生被选为该联合会的主席,而且连任两届。同时,他还是国际男子学校联盟委员会的委员之一。兰登学校在他的领导下,被治理得井井有条,蒸蒸日上。
  先尝后买一一圣安德鲁和兰登的招生技巧
  每年,在兰登学校和圣安德鲁学校,差不多每个年级都有可能招收新生。
  这一方面是因为美国人喜欢搬家,在一个地方住三、五年以后,就可能会带着孩子搬走,同时也会有新的住户搬来。另一方面,是美国择校的自由度大。只要是美国公民或“绿卡”居民的孩子,都有权享受到当地公立中、小学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如果想到私立学校读书,只要合乎该校的要求,那就更是会受到校方的欢迎。因为私立学校都是自负盈亏,高额的学费是学校最大的经费来源。
  生源是否充足,关系到私立学校的生存,生源是否合格,关系到私立学校的发展。在这个生死攸关的重要环节,圣安德鲁和兰登采用了一套成熟的招生办法,那就是——“双向选择,当面了解,推荐,允许试读”等等。
  为了录取到理想的学生录取,兰登学校为考生设置了四道“关卡”:除了考试和填写各种申请表格外,起码还要过:
  首先,要呈报原来就读的学校的成绩单和Report(报告)。成绩单不难理解,但“学校报告”就稍有点费解,因为中国的学校从来没搞过。那上面除了各科成绩之外,一般还有两项大的表格由学校填写——其一是该名学生的素质表现情况,详细列出了学校认为重要的各项素质,比如领导能力,学业潜力、责任感等等,并分成4至5个档次,由老师填写。其二是该生与其他同班同学相比较的结果。既有单项比较,比如学业能力等等,又有综合状况的总评,由老师填写后,亲笔签字,才算生效。
  这样的“报告”,涵盖了老师对学生长期的观察结果,加上美国老师普遍不徇私情的职业习惯,让兰登学校对考生的考察,确实能做到比较真实、全面、深入。这使报考的孩子们在招生官员面前,就像一条条置身于玻璃鱼缸里的小鱼儿,片片鳞甲和条条斑纹,都看得清清楚楚。
  再就是考试。三、四年级的学生入学前,必须通过兰登学校自己出题的入学考试。从五年级住上,入学考试的难度进一步提高。在华盛顿,有一批高质量、非公立的学校,包括私立学校和教会学校,一般都是校风好,教学水平高的,被称为“独立学校”。兰登学校和圣安德鲁学校都是《独立学校协会》的成员,招生时都要通过由独立学校协会统一出题的入学考试,考试的结果对该协会的所有成员学校都有效。
  考试通过后,就是面谈。单独面谈,是美国的各种学校——一从小学到大学术科、研究生,招生时普遍采用的方法、面谈老师都富有经验,有一套观察和评价学生的方法,他们依据的的标准有主要四条:一看是否学业能力出色、二看是否对知识富有好奇心、三看是否有良好的动机、四看是否有社会责任感。这些标准,涵盖了学生的学业、品德和未来的发展潜力,不光有利于选到合格的学生,它们还对未来的考生起着潜在的导向作用。单纯的分数,不大被看重。全面发展的孩子,或是有突出天赋的孩子最受欢迎。
  还有就是要来学生提交原校老师的推荐信,全面介绍该生的优、缺点和发展潜力,作为录取与否的重要依据。之所以这样看重老师的推荐信,是因为美国的老师一般都对推荐信很认真,可信度比较高。根据美国专业调查机构的调查结果,牧师、教师、警察等在广大美国人心目中的可信度都排在最靠前的名次,而政客、经纪人,推销员等等,却要靠后得多。
  圣安德鲁学校的招生与兰登学校大同小异。不同之处在于:报考的学生还要交一篇自己觉得写得比较好的作文。还要参加一场名为“中学录取考试”的笔试(缩写为SSAT)。考得不好,就不能入学。
  凭心而论,这样的招生方式,确实好处很多。最大的好处,就是对学生的考察深入、全面。
  不光是学校挑学生,学生和家长照样也可以挑学校。兰登和圣安德鲁都允许新生在入学前到校“试读”。有的家长在几所水平不相上下的学校面前难以做决定,就干脆让孩子来上几天课,看看孩子是否喜欢这里的课程设置和老师同学。这些孩子可以像其他正式的学生一样坐进课堂,去听讲、去提问、去讨论、去操作各种设备,学习各种感兴趣的课程。双方都彼此满意了,再办入学手续。

  每年招生的时间跨度都很长,也是这两所学校招生与中国不同之处。中国最受重视的高考,也只是在6月份填志愿,7月份进考场,8月底就可以入学了。但圣安德鲁和兰登的招生,都是在入学之前一年就开始了。那些打算今年的9月入学的人家,从去年的9月份就可以开始报名并安排面谈了。申请的截止日期是2月1日,到3月中旬正式通知录取与否。然后还要等上整整半年,孩子才能坐进课堂。这是因为,“双向选择”的招生方式使家长和学校都享有较大的自由度,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协调双方的变动。这方面,美国的好多中小学都是以大学为蓝本来定制度的。
  手续虽然比中国麻烦,但学校的服务却很周到。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对困难学生的经济资助。
  兰登学校虽然不是教会学校,但是像其他有钱的私立学校一样,有一笔特别的经费,用于帮助家庭财力不足,而又品学兼优的学生读书。这笔经费在兰登学校,近几年大约是每年100万美元。如果对困难学生进行全额学费补助,可以让全校大约10%的学生受益。实际上,有些困难家庭还能支付一部分学费,这样,能受到资助的学生就更多了。这也是兰登学校能够吸引一批好学生的“秘密武器”之一。
  丰富多彩的艺术课程
  美国中学有一门中国中学没有开设的艺术课,这门课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创新能力,是值得借鉴的。
  圣安德鲁学校的艺术课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种。艺术史是必修课,历时一个学年。学生不仅在书本上、在课堂上学,而且经常欣赏博物馆丰富的藏品,实实在在看到艺术家留给后世的种种珍品,来开拓自己的眼界。
  这个阶段,以了解、欣赏为主。很多学生就是在这个阶段激发起了对艺术的浓厚兴趣。他们将来并不一定会做艺术家,但他们参与艺术活动和欣赏(购买)艺术作品的兴趣,却往往会持续终身。
  在美国人眼里,艺术发展史主要指的是西方艺术发展史。东方艺术只能算是一个不重要的陪衬。这样的眼光当然过于偏狭。但兰登学校讲艺术史的方式却比较可取。课程从原始人的岩洞画讲起,详细追溯西方艺术发展的每一步脚印。重要的艺术家及其代表作。不光讲作品,还要讲时代的变迁怎样推动社会审美潮流的变化。
  老师生动的讲解,从史前时期起,到灿烂的古希腊文明和艺术,又到中世纪凝滞的长河中偶尔闪亮的浪花、接着又是文艺复兴时期耀眼的群星... 跨越几千年的时间和空间,直到多姿多彩的当代艺术。几乎每一堂课,都配有不少制作精美的幻灯片。随着老师有趣的讲解,当介绍到某个艺术流派、或某位著名艺术家的时候,一拉上窗帘,“啪”地一声打开幻灯机,这位艺术家代表作的大幅彩色照片就出现在幕布上。这样的课,听起来让人一点儿也不觉得空洞单调。
  对那些希望发展艺术爱好的学生,学校还为他们准备了更高一级的艺术选修课,每个星期上五次课。在半个学期时间里,学生们能够挣到15个学分。使他们能够参加难度更高的AP(AdvandedPlacement)课程,并且通过考试取得相应的学分。这一点对他们日后升入大学非常有利,不仅更容易被名牌大学录取,而且有些课程还可以在大学免修取得学分。
  选修阶段,以亲自动手为主、喜欢雕塑就去搞雕塑,喜欢摄影的就去拍照片... 各取所需,自得其乐。学油画的,一堂课下来,忙得浑身油彩斑驳,也满不在乎。学陶艺的,一身泥点,在窑炉前烤得满头大汗,照样乐此不疲。如果搞一段时间搞腻了,还可以对老师提出调换课程。老师们总是欣然答应,绝不勉强。在这里,绝不会有什么“一次选择定终生”的事发生。
  而且,尽管每门艺术实践课都是那样专业化,可是没有一门课对学生提出了必须达到的“硬指标”。这是一种毫无压力的学习方式,进取心和激发起来的潜能才是最大的推动力。
  兰登学校的戏剧课程也值得一提。他们不是像我们印象中的学校演出活动那样,临时拼凑几个学生,排练一个小品或者一个片断,作为一种业余的娱乐,活跃一下校园的气氛。然后就解甲归田,重新淹没到课本和习题的汪洋大海中去。
  兰登学校是把戏剧课设为正式的课程。学生一个星期只上三次课,一个学年下来就能挣到15个学分。学生们在戏剧课上能够学到许多非常专业的表演技巧。校方认为,学生们从戏剧课中更大的收获,是学到表现自己的方法。这些对他们将来展示自己,抓住机遇,走上成功的人生之路,将会有莫大的帮助。据说,罗纳德·里根之所以能当选美国总统,就跟他多年电影演员生涯积累的自我表现经验大有关系。这使他在全国选民面前,举手投足,都能分寸得当,赢得了众多选民的好感,最终赢得了足够的选票。
  听了这样的解释,只怕人人都想去上戏剧课了。素质培养与兴趣紧密结合
  兰登的董事会为艺术课规定了五个教学目的:
  第一,使学生通过艺术的熏陶,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第二,鼓励学生通过所掌握的专业,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第三,发掘学生的创新精神。第四,教会学生通过所掌握的艺术手段,来表现他们眼中的视觉世界。第五,通过艺术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可以看出,所有这些目的,都集中在一个最终的目标上: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而不是让他们变成各种各样的“手艺人’、或“艺术工匠”。
  没有“硬指标”,是不是学生们在艺术课上就学不到什么实实在在的专业技能呢?实际上,每一种艺术选修课都有较高的要来。比如说绘画,老师除了教学生绘画的基本功之外,还诱导学生去探索那些复杂的绘画基本功和绘画技巧。在雕塑课上,学生们不光要学石膏雕塑,还要学石雕、木雕、粘土成型。
  再比如说陶艺,学生们不光要在陶艺课上掌握粘土成型技术,用陶轮制作各种各样的坛坛罐罐,还要学习其他陶瓷制品的制作方法,包括上釉、窑炉生产工艺等。为了上好这门课,学校专门购置了一整套专门的制陶设备,不仅有简单的陶轮,而且有相当先进的窑炉设备,可以任意调节温度,只要你有这个手艺,这成套设备可以让你生产出非常精美的陶瓷制品。前面提到过,我也用这套设备创作了几样虽然不够精美却非常有纪念意义的陶艺作品。
  摄影课也安排得全面而深入。摄影老师决不单单是教你怎样拿起35毫米的照相机来接快门。除了构图、用光、人物、广告摄影等拍摄技术之外,还要学习一整套暗房技术:冲洗、显影、定影、放大。摄影课老师也不是业余爱好者,而是正规大学艺术系毕业的科班出身的毕业生。他们最低的学历是大学本科。不仅非常专业,而且非常敬业。
  一个发自内心喜爱摄影的学生,在这样一批具有专业水平的老师指导下,到中学毕业就能掌握相当棒的摄影技术、可以想象,在经过大学的专业训练,他们能够很轻松的成为一名出色的专业摄影师,或者报社摄影记者什么的。
  但是所有这些都不是教学的重点。无论绘画、雕塑、陶艺、戏剧还是器乐演奏,几乎所有的艺术老师都要求学生把发展个人独特的风格放在首位。换句话说,就是把“独创”看得比“模仿”更重要,以这样的价值取向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仔细想想,强调个人风格确实很有道理。因为对大多数学生来说,画油画充其量只是他们的业余爱好,而不是日后的专业。也许他们走出校门之后,绝不会以画笔谋生。但是富有创造性的个人素质,却在绘画的过程中一步步渗入内心深处,成为伴随他们一生的宝贵财富。有了这样的素质,将会有助于他们到更多的专业领域去创造,直至取得成功。
  为什么很多美国的中小学在培养学生创造力之类素质时,都喜欢把艺术课当成重要的载体?我反复思考着这个问题,渐渐悟出了答案:
  这是因为,艺术课在所有的课程中最为有趣。在中小学生的年龄段,“有趣”是重要的因素。而艺术课恰好具有这样的吸引力。吹、拉、弹、唱、摄影、绘画,无论如何也比枯燥的数学题和繁琐的英语语法更好玩。
  在知识经济时代,学校最需要培养的是那些在科学技术方面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艺术是否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最佳途径?这是一个值得商讨的问题。不过,从兰登学校的艺术课来看,它肯定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培养创造性人才作用。
  “解剖麻雀”一一兰登学校的音乐课
  (这一小节为专业教研人员而写,对此无兴趣的读者,可跳过看后面更有趣的内容。)
  兰登学校音乐课的概念,跟我们熟悉的的音乐课模式,有很大的不同。
  在中国的学校,我们早已习惯于音乐课只是限于教点识简谱,唱几首歌,听几盘磁带而已。条件比较好的学校,也许有一架手风琴、几把二胡、洋琴,或者几个洋鼓洋号搭配成一个相当不正规的小乐队。一般的学校,从老师、校长到学生自己,没有几个人把音乐课当成一回事,虽然口头上承认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教学实践上,总是惟恐它份量太重了,影响了升学率。
  可是在兰登学校,音乐课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大课,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团队精神方面,起到了文化课无法替代的作用。在这里,我想把兰登学校的音乐课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个案,来一次“解剖麻雀”。
  聘请高水平的老师,带动高水平的教学
  兰登学校的乐队特棒,这一点在首都华盛顿和相邻的几个州都很有名。如果没有它的音乐老师杰克逊,这是不可能做到的。
  杰克逊老师不是一般的音乐老师,即使从严格的意义上说,他也是一名音乐家!由他担任指挥的华盛顿特区大乐队,是华盛顿最棒的乐队之一。他还是一位有成就的作曲家和音乐评论家。11年前他是一位来去自由的Panttimeteacher (钟点老师),上完自己的课后,就可以离开学校。但杰克逊老师非常热爱他的教师工作,兰登学校的乐队在他的指导下,名气越来越大,于是正式加盟兰登学校,成为该校的一名Fulltimeteacher(全职老师)。
  高水平的老师,带动高水平的教学,这是兰登学校音乐课的运行方式。
  乐队是音乐课最出色的部分
  兰登学校的乐队,由三个档次所组成:低年级的音乐俱乐部乐队、中年级的音乐会乐队,和高年级的交响乐队。
  一到六年级的学生,可以参加音乐俱乐部乐队。任何一个学生,只要能够演奏一种乐器,而且能够通过老师的听力测试,就有资格参加到乐队来。由于条件放得很宽,基本上每一个想参加乐队的孩子都有机会如愿以偿。
  七到九年级的器乐演奏爱好者,经过挑选,组成中年级的音乐会乐队。九年级以上的器乐演奏爱好者,组成那一支非常正规的交响乐队,已经演奏水平相当不错。
  学生们的演奏活动,不仅是音乐课正式的组成部分,而且是要记学分的。每个星期,乐队活动五次。既有兴趣爱好的推动,又有纪律的约束,参加乐队的学生们都非常认真,为学校一次又一次赢得了声誉。
  演出是声乐课的重头戏
  那些有声乐潜能也有兴趣学声乐的学生,被组成了一个合唱队。合唱队没有家庭作业,但是相当专业化的演出却很多。兰登学校把演出当成声乐课来上,而且是声乐课的重头戏。
  每年,在华盛顿国家大教堂都要举行一次首都地区各学校参加的合唱节。此外,每年的感恩节,兰登学校合唱队都要到华盛顿地区另一所有名的女校作访问演出。每年的圣诞节音乐会,也是对各校合唱队水平的一次检阅。届时,在华盛顿的国家大教堂,各著名中学的合唱队云集一堂,登台献艺,表现出色的合唱队,会给学校赢得极大的荣耀。
  必修的音乐基础教育课程
  整个20世纪的美国流行音乐,是兰登学校音乐教学的一大重点内容。它首先从理论上让学生们去认识20世纪美国流行音乐的特点。不仅要从音乐史上去认识,而且要从美国文化和美国历史的角度去认识。尽管是理论课,可上起来就像音乐欣赏会,学生们几乎可以接触到20世纪所有的美国流行音乐代表作。有民歌,有爵士乐,有扭摆舞音乐、百老汇音乐,当然也不会缺少现在正在流行的摇滚音乐。老师通过讲演、学生讨论、外出参观等等方式,把这些正在学的东西让学生搞得很熟很透。
  这还不算,还要求学生对所学的内容通过写论文、做节目的方式,来发挥自己的创见。
  为了让学生认真学习,除了私人音乐课以外,其他各种音乐课都是要记学分的。拿不到应有的学分,就不能毕业。
  带有专业色彩的选修课:和声学和音乐创作
  在基础音乐知识学完之后,总会有一些学生意犹未尽,渴望对音乐了解得更多。学校就向他们提供进一步的、带有专业色彩的课程一一和声学和音乐创作。
  在音乐创作课上,学生不仅要学习作曲理论和经典作曲家的经典作品,而且还要亲自动手开始作曲。典型的要求,就是要写出一首四部和声的乐曲来。为了让学生达到必要的水准,老师还要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直到他们具备了敏锐的专业听力为止。演奏乐器也是学生必不可少的基本功。几乎每一个选修音乐课的学生,都能像模像样地演奏一两样乐器。
  这是音乐课的第二阶段,包含着相当多的积极主动的创造性活动。
  另外交费的私人音乐课
  高水平的合唱队和高水平的乐队,声乐和器乐具备,全都是按照专业方式进行训练。到了这一步,似乎音乐课已上得经够水平了,但是兰登学校董事会觉得还不够味。他们又为学生们开设了私人音乐课、学校规定,所有参加乐队的学生,都必需参加私人音乐课,而且要另外交费。在私人音乐课上,从钢琴、小提琴到各种管乐器,学生几乎可以学到所有乐器的演奏技巧。教他们的老师,都是正规艺术院校科班毕业的,演奏水平很够格。学生们认为多交的这笔钱也很值得。至少也是“货卖爱家”吧。
  起初,我对兰登的音乐课上得这样专业化,有些迷惑不解:一个中学生,将来的路还不知道该怎么走,就过早地进入专业领域,有必要吗?社会难道需要这么多作曲家、钢琴家和歌唱家吗?
  随即我就发现,如果把我们早已习以为常的、差不多以考大学和将来就业谋生为唯一学习目的的思路丢开之后,就能较好地理解这些学习内容的好处了。孩子们从音乐课学到的不仅是音乐技能,还有智力的开发,潜能的挖掘,人格的完善。作为一个高素质的人的各种潜在可能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拓展。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位物理学天才,而且会拉一手漂亮的小提琴,音乐难道没有激发过他才智的发展吗?
  看来,他们的艺术课确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于素质培养!与此同时,也给那些真有天资的学生提供了发展艺术才能的时间和空间。
或许您还会喜欢:
好爸爸胜过好老师
作者:佚名
章节:74 人气:2
摘要:“父教”能赋予孩子自理能力、自信心理、坚强品质、骁勇精神,赋予孩子坚韧、果断、自信、豪爽、独立等性格特征,使孩子远离自私自利、柔弱脆弱、自暴自弃、沉默寡言、羞怯自卑、感情冷漠、害怕失败等消极个性品质,从此健康成长。 [点击阅读]
少有人走的路
作者:佚名
章节:57 人气:2
摘要:少有人走的路作者:(美)派克著或许在我们这一代,没有任何一本书能像《少有人走的路》这样,给我们的心灵和精神带来如此巨大的冲击。仅在北美,其销售量就超过七百万册;被翻译成二十三种以上的语言;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单上,它停驻了近二十年的时间。这是出版史上的一大奇迹。毫无疑问,本书创造了空前的销售记录,而且,至今长盛不衰。 [点击阅读]
歌尽桃花
作者:佚名
章节:77 人气:2
摘要:简介:【穿越架空灵魂转换欢喜冤家情有独钟至死不渝别后重逢王侯将相美男】男主:萧暄【放荡不羁型,深不可测型】女主:谢怀珉(谢昭华/阿敏)【机灵活泼型】配角:谢昭瑛,宋子敬,宇文弈,吴十三(宇文烨),陆颖之,云香,郑文浩,觉明(萧肃),连城,谢昭瑛,秦翡华,耶律卓,小程(程笑生),越风,阮星,柳明珠,张子越风格:轻松结局:喜暗恋了数年的温柔英俊的邻居大哥哥即将结婚, [点击阅读]
激荡三十年
作者:佚名
章节:172 人气:2
摘要:当这个时代到来的时候,锐不可当。万物肆意生长,尘埃与曙光升腾,江河汇聚成川,无名山丘崛起为峰,天地一时,无比开阔。—2006年1月29日,中国春节。写于38000英尺高空,自华盛顿返回上海。说来新鲜,我苦于没有英雄可写,尽管当今之世,英雄是迭出不穷,年年有,月月有,报刊上连篇累牍,而后才又发现,他算不得真英雄。 [点击阅读]
燃烧的卡利姆多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2
摘要:传说,全身披着金属盔甲的创世神泰坦创造了美丽而富饶的艾泽拉斯世界。整个世界,是由与其同名的艾泽拉斯大陆以及卡利姆多、诺森德、奎尔萨拉斯、洛丹伦、卡兹莫丹这几块大陆和位于世界正中的大漩涡附近的安德麦尔群岛构成,各式各样的生物分散其间,除了人类以外,世界上还分布着不少的智慧生物。其中,既有以神奇魔法能力见长的高等精灵与娜迦族,还有擅长机械科技的矮人与地精一族,更有体能超群的巨魔与牛头人部落。 [点击阅读]
犹太人的赚钱哲学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第5节:成功需要学习和实践(序一)成功需要学习和实践(序一)众所周知,犹太人是全世界公认的“第一商人”。那么,他们的成功秘诀究竟是什么呢?亚伯拉的这部专著《犹太人的赚钱哲学》做出了全面而系统的回答。最直接的答案就是:一、犹太人非常尊重教育和知识;二、犹太人用昨天的磨难换取今天的成功。一言以蔽之:犹太人通过学习和实践提高了自身的素质。 [点击阅读]
石油战争
作者:佚名
章节:92 人气:2
摘要:当我坐在桌前,铺开笔墨,准备为本书中文版撰写序言的时候,既感到自豪,也感到惶惑。中国读者智慧而敏锐,要在这样一篇短序中将一个纷乱嘈杂的世界简洁明了地呈现出来,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以一种不同于美国的方式,在世界事务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是当今中国的历史使命。 [点击阅读]
窗边的小豆豆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在自由冈车站走下大井町线的电车,妈妈拉着小豆豆的手朝检票口走去。小豆豆以前很少乘电车,所以她珍惜的把车票攥在手里,舍不得交出去。她问检票员叔叔:“这张票能留给我吗?”“不行呀!”检票员叔叔说着就从小豆豆手里把车票拿走了。小豆豆指着检票箱里积满了的车票问:“这些全是叔叔的吗?”检票员叔叔一边匆忙地收票一边回答说:“不是我的,是车站的。 [点击阅读]
谈笑间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第1章自序前世今生来世唯物主义者不相信前世、今生和来世,我不是,我相信。我的前世也许是个和尚。倒并非因为光头,在我开始光头之前的很多年里,脑中就有个烙印,和尚这个职业很酷,除了不能有男女之情很要命以外,厉害的和尚总是武功高强修行圆满,普济人心慈悲众生,多么令人神往,让我魂牵梦萦。 [点击阅读]
身体语言密码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对美国人而言,图中的手势意味着“好,不错”;而对意大利人来说,这表示“数字一”;日本人则认为这个手势代表的是“数字五”;不过,在希腊人眼中,这表示“去你的”;而在中国则表示“很棒”我们都知道,当一个人走进一间熙熙攘攘的房间之后,不用几分钟,他就能准确地描述出房间内各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此时此刻的感受。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