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喊山 - 第一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太行大峡谷走到这里开始瘦了,瘦得只剩下一道细细的梁,从远处望去拖拽着大半个天,绕着几丝儿云,像一头抽干了力气的骡子,肋骨一条条挂出来,挂了几户人家。这梁上的几户人家,平常说话面对不上面要喊,喊比走要快。一个在对面喊,一个在这边答。隔着一条几十米直陡上下的沟声音到传得很远。韩冲一大早起来,端了碗吸溜了一口汤,咬了一嘴右手举着的黄米窝头冲着对面口齿不清地喊:“琴花,对面甲寨上的琴花,问问发兴割了麦,是不是要混插豆?”对面发兴家里的琴花坐在崖边边上端了碗喝汤,听到是岸山坪的韩冲喊,知道韩冲断顿了想绕着山脊来自己的身上欢快欢快。斜下碗给鸡们泼过去碗底的米渣子,站起来冲着这边上棚了额头喊:“发兴不在家,出山去矿上了,恐怕是要混插豆。”这边厢韩冲一激动又咬了一嘴黄米窝头,喊:“你没有让发兴回来给咱弄几个雷管?獾把玉茭糟害得比人掰得还干净,得炸炸了。”对面发兴家里的喊:“矿上的雷管看得比鸡屁眼还紧,休想抠出个蛋来。上一次给你的雷管你用没了?”韩冲咽下了黄米窝头口齿清爽地喊:“下了套子,收了套就没有下的了。”对面发兴家的喊:“收了套,给我多拿几斤獾肉来啊!”韩冲仰头喝了碗里的汤站起来敲了碗喊:“不给你拿,给谁?你是獾的丈母娘呀。”韩冲听得对面有笑声浪过来,心里就有了一阵紧一阵的高兴。哼着秧歌调往粉房的院子里走,刚一转身,迎面碰上了岸山坪外地来落户的腊宏。蜡宏肩了担子,担子上绕了一团麻绳,麻绳上绑了一把斧子,像是要进后山圪梁上砍柴。韩冲说:“砍柴?”腊宏说:“呵呵,砍柴。”两个人错过身体,韩冲回到屋子里驾了驴准备磨粉。腊宏是从四川到岸山坪来落住的,到了这里,听人说山上有空房子就拖儿带女的上来了。岸山坪的空房子多,主要是山上的人迁走留下来的。以往开山,煤矿拉坑木包皮了山上的树,砍树的人就发愁没有空房子住,现在有空房子住了,山上的树倒没有了,獾和人一样在山脊上挂不住了就迁到了深沟里,人寻了平坦地儿去,獾寻了人不落脚踪的地儿藏。腊宏来山上时领了哑巴老婆,还有一个闺女一个男孩。腊宏上山时肩上挑着落户的家当,哑巴老婆跟在后面,手里牵着一个,怀里抱着一个,哑巴的脸蛋因攀山通红透亮,平常的蓝衣,干净、平展,走了远路却看不出旅途的尘迹来。山上不见有生人来,惹得岸山坪的人们稀罕得看了好一阵子。腊宏指着老婆告诉岸山坪看热闹的人,说:“哑巴,你们不要逗她,她有羊羔子疯病,疯起来咬人。”岸山坪的人们想:这个哑巴看上去寡脚利索的,要不是有病,要不是哑巴,她肯定不嫁给腊宏这样的人。话说回来,腊宏是个什么样的人——瓦刀脸,干巴精瘦,痘痘眼,干黄锈色的脸皮儿上有害水痘留下来的痘窝窝,远看近看就一个字“贼”。韩冲领着腊宏转一圈子也没有找下一个合适的屋。转来转去就转到韩冲喂驴的石板屋子前,腊宏停下了。腊宏说:“这个屋子好。”韩冲说:“这个屋子怎么好?”腊宏说:“发家快致富,人下猪上来。”韩冲看到腊宏指着墙上的标语笑着说。标语是撤乡并镇村干部搞口号让岸山坪人写的,当初是韩冲磨粉的粉房,磨房主要收入是养猪致富,韩冲说:“就写个养猪致富的口号。”写字的人想了这句话。字写好了,韩冲从嘴里念出来,越念越觉得不得个劲,这句话不能细琢磨,细琢磨就想笑。韩冲不在里磨粉了,反正空房子多,韩冲就换了一个空房子磨粉。韩冲说:“我喂着驴呢,你看上了,我就牵走驴,你来住。”韩冲可怜腊宏大老远的来岸山坪住,山上的条件不好,有这么个条件还能说不满足人家。腊宏其实不是看中了那标语,他主要是看中了房子,石头房子离庄上的住户远,抬头低头的能不多碰见人最好。住下来了,岸山坪的人们才知道腊宏长得一副鸡头白脸相不说,人很懒,腿脚也不轻快。其实靠山吃山的庄稼人只要不懒哪有山能让人吃尽的!腊宏常常顾不住嘴,要出去讨饭。出去嘛大都是腊月天正月天,或七月十五,八月十五的,赶节不隔夜,大早出去,一到天黑就回来了。腊宏每天回来都背一蛇皮袋从山下讨来的白馍和米团子,山里人实诚,常常顾不上想自己的难老想别人的难,同情眼前事,牺惶落难人。哑巴老婆把白馍切成片,把米团子挖了里边的豆馅,摆放在有阳光的石板上晒,雪白的白馍,金黄的米团子晒在石板地上,走过去的人都要回过头咧开嘴笑,笑哑巴就是聪明,知道米团子是豆馅,容易早坏。腊宏的闺女没有个正经名字,叫大。腊月天和正月天这几天,岸山坪的人会看到,腊宏闺女大端了豆馅吃,紫红色的豆馅上放着两片儿酸萝卜,韩冲说:“大,甜馅儿就着个酸萝卜吃是个什么味道?”大以为韩冲笑话她就翻韩冲一眼,说:“龟儿子。”韩冲也不计较她骂了个啥往她碗里夹两张粉浆饼子。大扭回身快步搂了碗进了自己的屋子里。一会儿拽着哑巴出来指着韩冲看,哑巴乖巧的脸蛋儿冲韩冲点点头,咧开的嘴里露出了两颗豁牙,吹风露气地笑,有一点感谢的意思。韩冲说:“没啥,就两张粉浆饼子。”韩冲给岸山坪的人解释说:“哑巴不会说话,心眼儿多,你要不给她说清楚,她还以为害她闺女呢。”挖了豆馅的米团子,晒干了,春夏煮在锅里吃,米团子的味道就出来了。是什么味道呢?是那种小年的味道。哑巴出门的时候很少,基本上是不出门。岸山坪的人们觉得哑巴要比腊宏小好多岁,看上去比腊红的闺女大不了几岁,也拿不准到底小多少岁。哑巴要出门也是在自己的家门口,怀里抱着儿,门墩上坐着闺女,身上衣服不新却看上去很干净,清清爽爽的小样儿还真让青壮汉们回头想多看几眼睛。两年下来,靠门墩的墙被抹得亮汪汪的,太阳一照,还反光,打老远看了就知道是坐门墩的人磨出来的。岸山坪的人不去腊宏家串门,腊宏也不去岸山坪的人家里串门。腊红有时候打老婆打得狠,边打还边叫着“你敢从嘴里蹦一个字出来,我要你的命。”岸山坪的人说:一个哑巴你到想让她从嘴里往出蹦一个字?有一次韩冲听到了走进去,就看到了腊宏指着哆嗦在一边的哑巴喊着:“龟儿子,瓜婆娘”,看着韩冲进来,反手捏了两个拳头对着韩冲喊起来:“谁敢来管我们家的事情,我们家的事情谁敢来管!”腊宏平常见了人总是笑脸,现在一下板了脸,看上去一双痘痘眼聚焦在鼻中央怪阴气的。韩冲扭头就走,边走边大气不敢出地回头看,怕走不利索身上沾了什么霉事。事情过后腊宏见了韩冲照样笑,韩冲就不大乐意看他那笑,岸山坪的人也就不大愿意管他们家的事了。韩冲驾了驴准备磨粉。他先牵了驴走到院子一角放松驴吧嗒两粒儿驴粪,后又给驴套上嘴护捂了眼罩驾到石磨上。用漏勺从水缸里捞出泡软的玉茭填到磨眼上,韩冲拍了一下驴屁股,驴很自觉地绕着磨道转开了走。韩冲在岸山坪磨粉。因为山上穷,30岁了没有说上媳妇,想出去招女婿,出去几次也没有弄对个合适家户,反复几年下来就这么耽搁了。也不是说韩冲长得不好,总体看上去比例还算匀称,主要问题是山上穷,迁不到山下户,哪个闺女愿意上来?次要问题是他和发兴老婆的事情,张扬得山下一平川风声,这种事情张扬出去就不是落到了尘土里了,落入了人嘴里,人嘴里能飞出什么好鸟吗?头一道粉顺着磨缝挤下来流到槽下的桶里,韩冲提起来倒进浆缸,从墙上摘下箩开始舀了粉箩,韩冲一边箩,一边插着贱在脸上的粉浆,白糊糊的粉浆像梨花开满了韩冲的衣裳。韩冲想:都说我身上有股老浆气,象裹脚老婆的脚臭味道,女人不喜欢挨,我就闻着这个味道好,琴花也闻着这味道好。一想到琴花,想到黑里的欢快,韩冲就鸟儿一样吹了两声口哨。韩冲箩下来的粉叫第二道粉,也是细粉,要装到一个四方白布上,四角用吊带挽起来吊到半空往出泠水,等水泠干了,一块一块掰下来,用专用的荆条筐子架到火炉上烤。烤干了打碎就成了粉面,和白面豆面搭配着吃,比老吃白面好,也比老吃玉茭面细,可以调换一下口味。甲寨和沟口附近的村子,都拿玉茭来换粉面。韩冲用剩下来的粉渣喂猪,一窝七八头猪,猪的饭量比人的饭量大,单纯喂粮食喂不起,韩冲磨粉就是为了赚个粉渣喂猪。做完这些活,韩冲打了个哈欠给驴卸了眼罩和护嘴,牵了出来拴到院子里的苹果树上。眯了眼睛望了望对面崖边上,远远地他就看到了他现在最想找的人——发兴老婆琴花。“韩冲,傍黑里记着给我舀过一盆粉浆来。”琴花让韩冲舀粉浆过去,韩冲就最明白是咋回事了,心里欢快地跳了一下,他知道这是叫他晚上过去的暗号。没等得韩冲回话,就听得后山圪梁的深沟里下的套子轰的响了一下,韩冲一下子就高兴了起来,对着对面崖头上的琴花喊:“日他娘,前晌等不得后晌,蹦了,吃什么粉浆,你就等着吃獾肉吧!”韩冲扭头往后山跑。后山的山脊越发的瘦,也越发的险,就听得自己家的驴应着那一声儿欢快“哥哦哥,哥哦哥——”地叫。韩冲抓着山体上长出来的荆条往下溜,溜一下屁股还要往下坐一下。韩冲当时下套的时候,就是冲着山沟里人一般不进去,獾喜欢走一条道,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一点弯道都不绕。獾拱土豆,拱过去的你找不到一个土豆,拱得干干净净,獾和人一样就喜欢认个死理。韩冲溜下沟走到了下套的地方,发现下套的地方有些不对劲。两边上有两捆散开了的柴,有一个人在那里躺着哼哼。韩冲的头刹时就大了,满目金星出溜出溜往出冒。炸獾炸了人了!炸了谁了?韩冲腿软了下来问:“是谁?”“韩冲,龟儿子,你害死我了。”听出来了,是腊宏。韩冲奔过去看,看到套子的铁夹子夹着腊宏的脚丢在一边,腊宏的双腿没有了。人歪在那里,两只眼睛瞪着比血还红。韩冲说:“你来这里干啥来了?”腊宏抬起手指了指前面,前面灌木丛生,有一棵野毛桃树,树上挂了十来个野毛桃果,爆炸声早过去了,有一个小松鼠瞅这边看,实在是瞅不见有什么好景致,小松鼠三跳两跳的抓着树枝跳开了。韩冲回过头,看到腊宏歪了一下头不说话了。韩冲过去把腊宏背起来往山上走,腊宏的手里捏了把斧头,死死的捏着,在韩冲的胸前晃,有几次灌木丛挂住了也没有把它拽落。韩冲背了腊宏回到岸山坪,山上的男女老少都迎着韩冲看,看背上的腊宏黄锈色的脸上没有一丝儿血色。把他背进了家放到炕上,他的哑巴老婆看了一眼,紧紧地抱了怀中的孩子扭过头去弯下腰呕吐了起来。听得腊宏轻轻地咳嗽了一声,韩冲把他搬过来放到了炕上,哑巴抬起身迎了过来,韩冲要哑巴倒过来一碗水,哑巴端过来水似乎想张了嘴叫,腊宏的斧头照着哑巴就砍了过去。腊宏用了很大的劲,嘴里还叫着:“龟儿子你敢!”韩冲看到哑巴一点也没有想到要躲,要他砍。腊宏的劲儿看见猛,实际上斧头的重量比他的劲儿要冲,斧头“咣铛”垂直落地了。哑巴手里的一碗水也垂直落地了。腊宏的劲儿也确实是用猛了,背了一口气,半天那气丝儿没有拽直,张着个嘴歪过了脑袋。韩冲没敢多想跑出去紧着招呼人绑担架要抬着腊宏下山去镇医院。岸山坪的人围了一院子伸着脖子看,对面甲寨崖边上也站了人看,琴花喊过话来问:“对面?炸了谁了?”这边上有人喊:“炸了讨吃了!”他们管腊宏叫讨吃。对面的人说:“炸了个没用人,说起来也是个人。”琴花喊:“炸没人了?还是有口气?”这边上的说:“怕已经走到奈何桥上了。”韩冲他爹扒开众人走进屋子里看,看到满地满炕的血,捏了捏腊宏的手还有几分柔软,拿手背儿探到鼻子下量了量,半天说了声:“怕是没人了。”“没人了。”话从屋子里传出来。外面张罗着的韩冲听了里面传出来的话,一下坐在了地上,驴一样“哥哦哥,哥哦哥——”地嚎起来。
或许您还会喜欢:
莫言《四十一炮》
作者:莫言
章节:41 人气:2
摘要:十年前,一个冬日的早晨;十年前一个冬日的早晨——那是什么岁月?你几岁?云游四方、行踪不定、暂时寓居这废弃小庙的兰大和尚睁开眼睛,用一种听起来仿佛是从幽暗的地洞里传上来的声音,问我。我不由得打了一个寒颤,在农历七月的闷热天气里。那是1990年,大和尚,那时我十岁。我低声嘟哝着,用另外一种腔调,回答他的问题。这是两个繁华小城之间的一座五通神庙,据说是我们村的村长老兰的祖上出资修建。 [点击阅读]
莫言《红高粱家族》
作者:莫言
章节:60 人气:2
摘要:一九三九年古历八月初九,我父亲这个土匪种十四岁多一点。他跟着后来名满天下的传奇英雄余占鳌司令的队伍去胶平公路伏击日本人的汽车队。奶奶披着夹袄,送他们到村头。余司令说:“立住吧。”奶奶就立住了。奶奶对我父亲说:“豆官,听你干爹的话。”父亲没吱声,他看着奶奶高大的身躯,嗅着奶奶的夹袄里散出的热烘烘的香味,突然感到凉气逼十人,他打了一个战,肚子咕噜噜响一阵。余司令拍了一下父亲的头,说:“走,干儿。 [点击阅读]
金瓯缺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序写历史小说有写历史小说的困难。不熟悉史实,则不会原原本本地写成有条有理、丝丝入扣的文章。姚雪垠同志的《李自成》就是在刻苦钻研的基础上,搜罗了大量的资料,用去伪存真、剔异求同的科研手法才理出一个线索来的,所以历史知识就是最基本的一个必要条件。 [点击阅读]
千年一叹
作者:佚名
章节:99 人气:2
摘要:这是一本日记,记录了我亲身越野数万公里考察人类各大文明遗迹的经历。目的是去寻找人类古代文明的路基,却发现竟然有那么多路段荒草迷离、战壕密布、盗匪出没。吉普车的车轮紧贴着地面一公里、一公里地碾过去,完全不知道下一公里会遇到什么,所知道的只是一串串真实的恐刁饰故事:这里,宗教极端主义分子在几分钟内射杀了数十名外国旅行者;那里,近两个月就有三批外国人质被反政府武装绑架;再往前, [点击阅读]
杜拉拉升职记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2
摘要:大学毕业的第四年,历经民营企业和港台企业的洗礼后,拉拉终于如愿以偿地进了通讯行业的著名美资500强企业DB,任职华南大区销售助理,月薪四千。这个岗位有点像区域销售团队的管家婆,负责区域销售数据的管理,协助大区经理监控费用,协调销售团队日常行政事务如会议安排等。工作内容琐碎,又需要良好的独立判断,哪些事情得报告,哪些事情不要去烦大区经理,遇事该和哪个部门的人沟通,都得门儿清。 [点击阅读]
白门柳
作者:佚名
章节:79 人气:2
摘要:在幽深的山谷里,有一株被人遗忘的梅树。这株山南常见的红梅,是在一个雷电交加的暴风雨之夜,被猝然暴发的山洪冲到谷底来的。同它一块冲下来的其他梅树,都压在坍塌的岩层底下了。只有这一株,因为长得特别粗大硕壮,侥幸地活了下来。不过,它受到的伤残是如此厉害,以至整个躯干像从当中挨了一斧头似的,可怕地劈裂开来。伤口的部位,结痂累累,永远无法重合了。 [点击阅读]
丁庄梦
作者:佚名
章节:55 人气:2
摘要:阎连科被称作"中国目前最具爆发力的作家",不仅因为他的两部中篇小说分别获得第一届和第二届鲁迅文学奖,而且他的长篇小说《日光流年》、《坚硬如水》、《受活》都在文坛引起较大反响,《受活》近日获得第三届老舍文学奖。见到阎连科的时候,他正在和一位从美国来的资助人商议援助河南艾滋病村的事宜,他的下一部小说准备写艾滋病村,他还要把老舍文学奖的一部分奖金捐给艾滋病村。 [点击阅读]
今生今世
作者:佚名
章节:52 人气:2
摘要:据胡兰成说,张爱玲在送给他的照片背面写道:“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世事沧桑,多年后我们知道胡兰成其人,读他的书,却是因为张爱玲的缘故。虽然这有违张爱玲的意愿:“利用我的名字推销胡兰成的书,不能不避点嫌疑。”(一九七七年九月八日致夏志清)在张所着《对照记》中,也压根儿不见他的踪影。 [点击阅读]
余华《活着》
作者:余华
章节:13 人气:2
摘要:前言一位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只有内心才会真实地告诉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么突出。内心让他真实地了解自己,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很多年前我就明白了这个原则,可是要捍卫这个原则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和长时期的痛苦,因为内心并非时时刻刻都是敞开的,它更多的时候倒是封闭起来,于是只有写作,不停地写作才能使内心敞开,才能使自己置身于发现之中,就像日出的光芒照亮了黑暗,灵感这时候才会突然来到。 [点击阅读]
北平无战事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简介:1948年,太平洋战争结束后三年,北平经济崩溃、民生凋敝,看似平静的北平城内暗流汹涌。国共两党决战之际,以蒋经国为首的国民党少壮派,突然对涉嫌通共的国民党空军王牌飞行员方孟敖委以重任,将其飞行大队改编为国防部经济稽查大队,前往北平调查民食调配物资的贪腐案,藉此打击以方孟敖的父亲、国民党中央银行北平分行行长方步亭为核心的孔宋家族贪腐势力,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