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人类应该有爱,那么首先应爱自己的父母,其次才能谈到爱他人,爱集体,爱社会,爱祖国!
亲情是一个人善心和良心的综合表现:孝敬父母,尊敬长辈,这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称赞。试想,一个人如果连孝敬父母、报答养育之恩都做不到,谁还相信他是个人呢?又有谁愿意和他打交道呢?
《新三字经》里有一句:能温席,小黄香,爱父母,意深长。其中提到的小黄香,是汉代一位因孝敬长辈而名传千古的好儿童。他九岁时不幸丧母,小小年纪便懂得孝敬父亲。每当夏天炎热时,他就把父亲睡的枕席扇凉,赶走蚊子,放好帐子,让父亲能睡得舒服;在寒冷的冬天,床席冰冷如铁,他就先睡在父亲的床席上,用自己的体温把被子暖热,再请父亲睡到温暖的床上。
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是最真挚最无私的,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永远也诉说不完的:吮着母亲的乳汁离开襁褓;揪着父母的心迈开人生的第一步;在甜甜的儿歌声中入睡,在无微不至的关怀中成长;灾灾病病使父母熬过多少个不眠之夜;读书升学费花去父母多少心血;立业成家铺垫着父母多少艰辛!
可以说,父母为养育自己的儿女付出了毕生的心血。这种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如果人类应该有爱,那么首先应爱自己的父母,其次才能谈到爱他人,爱集体,爱社会,爱祖国!
儒家经典《礼记》中说:立爱自亲始。就是说,培养仁爱之心要从孝敬长辈开始,是否懂得孝敬长辈,不仅仅是与父母的关系,更是一个人能否关心他人的大问题。试想,如果一个人连他的父母都不爱,那是很难叫他再去爱他人、爱祖国的。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在各种美德中是占第一位的。现实生活中不少父母对孩子孝敬长辈的要求是低的。孩子上学离家时能说:
爸爸妈妈,再见,放学回家见到父母能说爸爸妈妈好,我回来了,父母就相当满意了。如果孩子在拿到好吃的东西时,能让让爷爷奶奶或者爸爸妈妈,大家就觉得孩子非常孝顺了。这其实已经把孝敬降低到一般的文明礼貌了。
如何培养孩子真正懂得孝敬父母,从心底关爱父母,并在平时一言一行中表现出来,形成习惯,这需要在平时生活中注意。
东子给爸爸们的建议
一、建立长幼有序的家庭关系
现在不少家庭中,孩子成为家庭的中心,全家成员都是围着孩子转。在这样次序颠倒的成长环境中,孩子很难发展出关心他人、孝敬长辈的好习惯。家庭犹如一个国家,需要有人当家长来领导家庭,管理和指导家庭成员的生活。所以,在一个家庭里,在家庭成员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应当建立一种合理的秩序,即父母理所应当是家庭的领导者,孩子则需要尊敬父母,在父母的指导和帮助下生活学习。因此,要让孩子明白自己与父母的关系,知道父母是长者、是家长,不能在家里无理取闹。
为了让幼小的孩子从小直观地理解长幼有序的原则,家庭日常生活的一些细节训练不能忽视:比如在饭桌上,孩子必须等父母长辈都到齐才能吃饭,而且要让长辈先夹菜;家里有好吃的东西,长辈优先;看电视节目,需要征求父母长辈的意见等。
合理的长幼有别与封建家长制、一言堂是不同的。所谓合理,是指全体家庭成员(包括子女)之间首先是民主平等的,父母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尤其是在处理孩子自己的事情时,一定要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尽可能按他们合理的意愿办事。同时,家庭又是一个整体,不能各自为政,总要有人当家长,来领导家庭,管理指导家庭全体成员的生活。
父母是家庭生活的供养者,而且他们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自然应当成为家庭的核心和主事人。孩子(尤其是未成年人)应当在父母的指导帮助下生活、学习。现在,不少的家庭中,孩子是小太阳,家长却变成围着孩子转的月亮、侍从,这就为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小霸王性格提供了土壤,更谈不上培养孝敬父母的好习惯了。因此,我们要让孩子明白自己与父母的关系,知道父母是长者、是家庭生活的主事人,而不能颠倒主次,任孩子在家庭里逞强胡闹。
二、从小注重细节培养
教育子女孝敬父母的基本要求是:听从父母教导,关心父母健康,分担父母忧虑,参与家务劳动。
从孩子的道德发展水平来看,小学低年级或幼儿园阶段的孩子,处于他律道德判断时期,即比较以自我为中心,他们更习惯按照自己的标准来看待外面的世界。所以,需要给他们更多的行为方面的具体要求,从生活细节入手,来培养他们的行为习惯。懂得感恩、富于爱心、孝敬长辈的孩子是在生活点滴中培养出来的。
根据孩子的年龄、能力和学习情况,应提出不同的细节要求。比如,对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的孩子,要求做到回家主动和父母打招呼、为下班的父母拿鞋、拿衣服等;对小学高年级的孩子,要求他们父母回家主动问好,并帮助做家务、父母生病时主动照顾、尊重父母的决定,不耍小脾气等。
教育子女孝敬父母的一般要求是:听从父母教导,关心父母健康,参与家务劳动,不给父母添乱。要把这些要求变为孩子的实际行动,就应当从日常小事抓起。如关心家长健康方面:要求孩子每天要问候下班回家的父母亲;当父母劳累时,孩子应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或请父母休息一下;当父母外出时,孩子应提醒父母是否遗忘东西或注意天气变化;当父母有病时,孩子应主动照护,多说宽慰话,替他们接待客人等。
孩子应承担必须完成的家务劳动,哪怕是吃饭时收拾桌碗。根据孩子的年龄、能力、学习情况,合理分配,具体指导,热情鼓励。这样不但有利于孩子养成做家务劳动的习惯,也有利于孩子不断增强孝敬父母的观念:父母养育了我,我应为他们多做事。
三、父母以身作则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身体力行,孝敬自己的父母,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很容易发展出孝敬父母的好习惯。在孝敬长辈方面,父母做比说更管用。尤其对于小孩子,他们常常难以理解大道理,而是更喜欢看着父母怎样做事。
孩子对待父母的态度,直接受父母对待长辈态度的影响。
写到这,让我想起了被誉为世界飞人的刘翔。很多人只知道刘翔跑得快,却不知道他还是个孝顺长辈的人,而这一切又得益于他的父母。
刘翔一孝敬长辈。他每次外出比赛回来,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去看望爷爷。爷爷因为中风,行动不便,他一有时间,就会来到爷爷的床前,陪爷爷说话。二尊重师长。刘翔非常尊重自己的恩师孙海平,这在圈内以至社会上有口皆碑。在十运之星颁奖晚会上,得到一辆轿车作为礼物的刘翔,当即决定将车送给师父孙海平。
如果说中华民族以孝为本的传统美德,在刘翔这位为人之子(孙)身上的充分体现,像他创造的田坛神话一样,令人感慨、值得赞誉和学习的话,那他这孝心孝行在很大程度上,则得益于其第一任老师,他的父母从小对他的言传身教。
刘翔的爸爸,在刘翔小的时候就一直教育他,要孝顺长辈、关心别人。如每次家里吃水果时,父亲都要求刘翔先让爷爷奶奶吃,且要亲手递给爷爷奶奶。在奶奶生病住院时,要求他经常到医院看望奶奶等等。这是其父对刘翔的言传教育,至于他身体力行孝敬老人的行动,更使刘翔受到无形的教益和感染。
尊重长者、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这种美德在一些独生子女的身上很少表现,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家庭生活镜头:吃过饭后孩子扭头看电视或出去玩耍了,父母却在那里忙碌着收拾碗筷;家里有好吃的东西,父母总是先让孩子品尝,孩子却很少请父母先吃;孩子一旦生病,父母便忙前忙后、百般关照,而父母身体不适,孩子却很少问候。父母这种教育,只能是自酿苦果,老来自己品尝。
有无孝敬父母的习惯,不单单是子女对父母的关系,其实质是一个能否关心他人的大问题。在家里能养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到社会中,才有可能做到关心同事,也才有可能做到对祖国的忠诚。因此,我们千万不能忽视培养孩子尊敬长者、孝敬父母的好习惯。
我从小离家,在外漂泊。为了能向老人尽点孝道,10年前我离开了事业发展红火的杭州,回到离老家较近的省城长春定居。此间,每年我都要将父母接到城里来小住一段时间,为老人尽尽孝。期间每年的春节,我都回去陪老人过,五一、十一、暑假也都赶回去看看老人,平均每年都要回去五六次,而且几乎每次都要携妻带子。
每次回去除了为老人买些药品和老人爱吃的东西,我还陪他们聊天,尤其是最爱听他们最爱讲的那些过去的故事。我一直认为,人到中年能够听耄耋之年的老爸老妈讲故事是一件万分幸福的事,这样的幸福一直持续到去年81岁的老父亲含笑而去。剩下孤单的老母亲,我就要更多地抽时间回去看望。如果我实在赶不开,就委托我那已经12岁的女儿依依代我行孝。
2009年的清明节,依依独自乘火车回到离长春近200公里的老家,去看望奶奶、祭奠爷爷,此行既是代我行孝,又是她作为晚辈应尽的孝道。
所以,到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要忘记照顾年迈的父母亲,绝不能添了儿子就忘了老子。如果说平时因居住地较远、工作较忙不能和老人朝夕相处,那么在节假日也要尽量抽时间带上孩子去看望老人,帮老人做些家务,同老人共聚同乐,尽一份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如此天长日久,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也会逐步养成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好习惯。
|
目录 上页 下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