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河自漫漫景自端 - 第四章花与火的回忆(十三)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四章花与火的回忆(十三)
  除夕夜,佟胜利一家总算聚齐了。佟夫人开心的很:佟胜利父子三人在客厅里喝茶聊天,小孙女妥妥坐在爷爷的膝上,一副爱娇的模样;两个媳妇有说有笑的和她一起忙着准备年夜饭——虽说都是添乱的主儿,有她们反而更忙叨,可是一家人这样团聚在一起,一年里也是难得的。
  外面鞭炮声此起彼伏,时远时近,那种喧嚣和热闹,只有除夕才会有。
  自端看着自己沾满面粉的双手,闻着阵阵的食物香味,被一种久违了的家的气氛所包裹着。她感到安宁。
  伊甸趁婆婆转身取调料的工夫,凑过来看自端。
  自端抬手用袖口抹了一下下巴,“我脸上有东西?”
  伊甸点点头,“嗯。”
  “哪儿?”自端又擦一下左颊。
  “你昨晚没睡好吧?”
  “嗯。”自端答应着,继续揉着面团。她已经揉了半天了,可面团还是疙疙瘩瘩的。真是让人气馁。
  伊甸乐了,“看你的黑眼圈就知道。”
  自端看到伊甸笑的样子,忙摆手,“不是,那个……佟铁他……”
  正在这时铁河嚷嚷着“景自端来倒水”,伊甸笑着让自端快些出去。自端只好从厨房拎了暖水瓶过来。铁河抬头,看到穿着围裙的自端,手上、脸上、身上都沾着面粉,这种样子,他还是第一次见,不禁多看了一眼。
  自端不理他,上来先给公公少添了点儿水。

  佟胜利点着铁河,“小铁很会欺负阿端。”
  自端微笑,曼声细语的,“爸爸说的是。”
  佟铁河瞪了自端一眼,说“哪有。”
  自端瞪回去。心说都是你,大半夜的吵人起来给你煮面吃,害我睡不好就罢了,还被大嫂取笑。
  被自端忽然这么瞪,佟铁河有点儿意外,抬手摸了摸额头。
  自端垂下眼帘,给他往茶杯里倒了满满一杯水。
  佟胜利笑呵呵的看着这俩人“暗战”,等自端进去,才说:“你素日的嘴脸,你老子我不知道谁知道?远的不说,前几日回北京开会,就有人当面跟我抱怨说你软硬不吃。”
  “您听那些呢。”铁河知道父亲指的是哪桩事,那日二叔也说他——于是他笑着,“我一不犯国法,二不违行规,怎么做事我有我的原则。谁爱说什么说什么去。”
  “凡事低调一点总不为过。”
  “是。”佟铁河点头应承。他知道父亲点醒他的用意。
  “钢川你也是。”佟胜利转头对大儿子说。
  “又关我事?”钢川做惊讶状。
  “怎么不关你事?你们俩如今都算是树大招风。”
  铁河笑,“爸,我可不算啊。您说说大哥是应该的。四处兜售石油,那行动可就有人知道。”钢川是外资石油公司首席代表。
  钢川对他龇牙。
  铁河动不动就拿他说事儿。
  铁河笑着跟父亲说:“您在这儿住的惯吗?”

  “我有什么住不惯的?”佟胜利瞪铁河一眼。他开始长寿眉了,这使他眉目更显威严。
  “还不是想您和妈住的宽敞一点儿啊?我那房子闲着也是闲着。养着一批人呢,总得派上用场才值吧。”
  “你还说!前阵子还听你母亲说,你竟然在意大利和法国打捞酒庄啊葡萄园的。你四处置办些房产做什么?这一处那一处,还不都闲着养苍蝇?不像话。”
  “保值。”
  “能保个屁值。经济一坏,最快贬值的就是房产。”钢川开玩笑。
  佟铁河有心反驳钢川,可是在父亲面前他一向规矩,于是笑了笑。钢川知道他装蒜的德性,也不揭穿他,另外扯起了话题。这回说的是他的正事。佟胜利听着听着,将小孙女放下来,让她去找奶奶,他端坐在沙发上,仔细的听着大儿子的话。偶尔问一句,都是直中要害。
  铁河默默的听着父亲和大哥的对话,拿起茶杯来——“啊哟!”他叫起来。茶杯几乎脱手。
  佟胜利和钢川莫名其妙的瞅着铁河。
  铁河这一口滚水吞下去,眼泪都快出来了,他忍着,对着父亲和大哥摇摇头,“没事。”
  心里那个气啊——景自端,你谋杀亲夫啊……
  “小铁你什么时候回去?”佟胜利问佟铁河。
  “我这正常回去开工就可以。这阵子公司不忙。”铁河说。舌还是还是疼,火烧火燎的。

  钢川听了就说:“那正好,你可以陪爸妈多住几天,我和伊甸后天就走。”
  铁河知道伊甸的父亲病的不轻,点了点头。
  “那个,妈妈让阿端住到开学呢。”钢川说。
  铁河嗯了一声,“那就住呗。”
  “妈和阿端真合得来。难怪当初非跟景家要阿端来做媳妇呢。”钢川笑着。他是知道的。母亲对伊甸并不是很满意,只是因为他喜欢,母亲尽最大的可能接受了伊甸。而自端却是母亲亲自照着她最理想的方式选定的。当然当年景家突遭变故,急需援手,也给了母亲一个绝佳的机会——这就是甲之熊掌,乙之砒霜。
  铁河面上淡淡的。
  佟胜利看了幼子一眼——那酷肖自己的容貌,立时令他生出些感慨来——铁河到年就35岁了。多年商场政界摸爬滚打,练就了一副钢筋铁骨,现在,就算他这个做父亲的,轻易也摸不准他的心思。此时钢川提起旧事,铁河脸上没有什么特别的表情,看不出他心里有些什么感受。
  佟胜利抿了口茶。钢川的话,竟让他的心底泛起涟漪。
  ——————————————————————————————————————————
  大家端午节快乐!O(∩_∩)O
或许您还会喜欢:
最美的时光
作者:佚名
章节:101 人气:2
摘要:多年以后我们终于相逢,眼前的你一如梦中,而我仍是你眼中的陌生人。被麻辣烫的电话吵醒时,正在做春梦。梦里我二八年华,还是豆蔻枝头上的一朵鲜花,那个水灵劲,嫩得拧一下,能滴出水来。我站在操场边看他打篮球,篮球打偏了,滴溜溜地飞到我的脚下。他大步跑着向我冲来。白色的球衣,古铜的肤色。头发梢上的汗珠,随着奔跑,一滴滴飞舞到空中,在金色阳光照射下,每一滴都变成了七彩的宝石,我被那光芒炫得气都喘不过来。 [点击阅读]
货币战争4
作者:佚名
章节:92 人气:2
摘要:2008年9月,席卷世界的金融危机惊醒了人们对永久繁荣的幻梦,全球化浪潮遭遇了近30年来最为严重的逆流。2009年,世界各国政府纷纷采取了史无前例的财政刺激和宽松的货币政策,试图挽狂澜于既倒,继续维持原有的经济增长模式,世界经济似乎在最近三年里出现了显著复苏的迹象。于是,一片“后危机时代”的乐观情绪开始弥漫开来。 [点击阅读]
婚姻潜规则
作者:佚名
章节:75 人气:2
摘要:序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婚姻是人们最终的归宿。爱情与婚姻共同构成了人生两大主题。没有爱情的婚姻是危险的,没有婚姻的爱情是无望的,爱情与婚姻注定将捆绑在一起。都说爱情是生命的一场意外,这场意外却每天都在上演。你爱他,他不爱你;他爱你,你不爱他;两个人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爱情就在煎熬和考验中演绎着一段段悲欢离合的故事。忽然某一天,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遇到了合适的人,婚姻就在这个时候出现了。 [点击阅读]
激荡三十年
作者:佚名
章节:172 人气:2
摘要:当这个时代到来的时候,锐不可当。万物肆意生长,尘埃与曙光升腾,江河汇聚成川,无名山丘崛起为峰,天地一时,无比开阔。—2006年1月29日,中国春节。写于38000英尺高空,自华盛顿返回上海。说来新鲜,我苦于没有英雄可写,尽管当今之世,英雄是迭出不穷,年年有,月月有,报刊上连篇累牍,而后才又发现,他算不得真英雄。 [点击阅读]
塔木德智慧全书
作者:佚名
章节:451 人气:2
摘要:钱没有高低贵贱之分(1)钱是货币,是一个人拥有物质财富多少的标志,就其自身而言,是不分贵贱的。在犹太人的赚钱观念中,他们从来就不把蹬三轮、扛麻袋看成是低贱的事,也不认为做老板、经理就高人一等,钱不管在谁身上都一样是钱,它们不会到了另一个人的口袋中就不是钱了。 [点击阅读]
云中歌2
作者:佚名
章节:125 人气:2
摘要:云歌被宦官拖放到一旁。拖动的人动作粗鲁,触动了伤口,她痛极反清醒了几分。隐约听到一个人吩咐准备马匹用具,设法不露痕迹地把她押送到地牢,拿什么口供。不知道是因为疼痛,还是大火,她眼前的整个世界都是红灿灿的。在纷乱模糊的人影中,她看到一抹影子,疏离地站在一片火红的世界中。四周滚烫纷扰,他却冷淡安静。 [点击阅读]
全中国最穷的小伙子发财日记
作者:佚名
章节:52 人气:2
摘要:第1章我是全中国最穷的穷光蛋第1章我是全中国最穷的穷光蛋2005年7月30日星期六阴我30岁。我没房子,住在岳父母家。每天,我睡到上午十点钟起床,煮一大碗面条,狠狠地填饱肚子,然后出门“上班”。白天就不再吃东西了,到了晚上七点,我“下班”回家吃晚饭。一天吃两顿,从不例外。我“上班”就是找一个网吧上网。 [点击阅读]
帝凰神医弃妃
作者:佚名
章节:270 人气:2
摘要:【简介】试问女子的贞洁有多值钱?大婚当天,她在郊外醒来,一件薄纱、一身吻痕,在众人的鄙夷下,一步一个血印踏入皇城……她是无父无母任人欺凌的孤女,他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铁血王爷。她满身是伤,狼狈不堪。他遗世独立,风华无双。她卑微伏跪,他傲视天下。如此天差地别的两人,却阴差阳错地相遇……一件锦衣,遮她一身污秽,换她一世情深。 [点击阅读]
20几岁决定女人的一生
作者:佚名
章节:79 人气:2
摘要:第一章靠姿色靠青春不如靠能力前言如果说“女人十八一枝花”能够成立的话,那么二十几岁的女人则是盛开的花,相较于“十八”这只花骨朵来说,更加成熟、有魅力。二十几岁的女人有着年轻的容颜、**的活力、对生活的渴望;有着新时代女性的追求;也有着不太成熟的性格、初为**的羞涩,对生活的迷茫……总之,二十几岁的女人拥有着太多的与众不同,同时,这些与众不同时刻决定着自己一生的命运。 [点击阅读]
5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致谢在此特别感谢:感谢我妻子艾琳·考威尔,感谢她的爱和支持,感谢她在编辑方面给我许多出色的建议,感谢她在这25年中与我深入、有益的沟通。感谢西蒙与舒斯特出版公司的编辑米歇尔·霍瑞和亚历山德拉·奥西,感谢他们热情而富有建设性的想法,以及他们对这本书的信任。 [点击阅读]